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面问题。  陶侃⑴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⑵?”人云⑶:“行道所见,聊⑷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⑸,而戏贼⑹人稻。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面问题。  陶侃⑴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⑵?”人云⑶:“行道所见,聊⑷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⑸,而戏贼⑹人稻。

题型:期中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面问题。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常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但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注释:⑴陶侃:东晋人,官至大将军。 ⑵何为:即“为何”,做什么。 ⑶云:说。 ⑷聊:随便。 ⑸不田:不种田。 ⑹戏贼:损害、糟蹋。 ⑺执:抓起来。 ⑻勤于农植:勤劳耕种。 ⑼给:富裕。 ⑽恭:谨慎。 ⑾敛膝危坐:端端正正地坐着。 ⑿军府:将军府。⒀检摄无遗:检查管理,没有遗漏。 ⒁大禹:古代治水英雄,圣明君主。 ⒂众人:普通人。⒃逸游荒醉:吃喝玩乐。 ⒄闻:留名。 ⒅自弃:自己糟蹋自己。  ——(选自《晋书》和《资智通鉴》)
1、用简要的话概括故事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说说陶侃是怎样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设标准答案,参考要点:陶侃鞭打随意糟蹋稻谷之人;陶侃珍惜时间。(意对即可)
2、不设标准答案,参考要点:爱惜别人劳动成果;珍惜时间。(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懋懋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文学家_________(人名)。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驴不胜怒,蹄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上海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其阴逾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n):卧席。④濡(rú):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1)衽以从阴 (  )
(2)其阴逾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上海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项为之:______________
  喷以烟:______________
  与友行:______________
  入门不:______________
2. 下面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下车引之”中“之”字的用法不同的是[     ]
A.昂首观之
B.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C.项为之强
D.使之冲烟飞鸣
3.翻译句子。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个文段中的孩子,各自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陕西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咏 雪
谢太傅
  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划线的词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2)撒盐空中差可拟(  )
(3)俄而雪骤(  )
(4)与儿女讲论文义(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篇小短文里,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文中的几个关键词来表明这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兄妹两人的比喻哪一个更好呢?清亮出你的观点,并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福建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比较阅读: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为之,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甲文在写法上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描写。乙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
2.这两段文字所表现的思想相同的一项是[     ]
A.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B.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C.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D.实行仁政,取信于民
3.下面句子在语序上跟现代汉语习惯一致的一项是[     ]
A.何以战?
B.虽不能察,必以情。
C.可以一战。
D.微斯人,吾谁与归?
4.甲文中最能表现曹刿”取信于民”战略思想的一句是____________。乙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志向和全文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5.乙文中文末划线句子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
A.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而无限惆怅的情绪。
B.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感慨。
C.学习”古仁人”崇高思想的决心和抱负。
D.勉励人们以”古仁人”为榜样。
6.乙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承前省略的主语是____________;甲文中”可以一战”的”以”后省略的内容是”____________”。
7.甲文中鲁庄公第一次回答”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这里的”人”指的是____________;乙文中”或异二者之为”的”二者”指的是____________。
8.翻译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