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王冕传》(节选)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踩,践踏)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

阅读《王冕传》(节选)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踩,践踏)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

题型:期末题难度:来源:
阅读《王冕传》(节选)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踩,践踏)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心神安适)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侍奉)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通“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
 ①牵牛来责蹊田 (  )
 ②冕因,依僧寺以居 (  )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依僧寺居  或钱币丐之
B.安阳韩性闻而异  不能称前时
C.暮归,忘牛  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D.录弟子  可以师矣。
3.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或牵牛来责蹊田。——有时候牵着牛来责怪王冕践踏了他们的田地。
B.曷不听其所为?——怎么不听听他这样做的想法呢?
C.门人事冕如事性。——他门下的人侍奉韩性像侍奉王冕一样。
D.自被古冠服随车后。——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随在车子后面。
4.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乙文第一段所写王冕苦学的两件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这两段文章看,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乡里小儿”讪笑时,王冕为什么“亦笑”?请发挥想象,写一段文字,再现王冕当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有人;、
  ②离开(家)
2.C
3.D
4.(1)学舍偷听读书;(2)寺庙借长明灯夜读
5.勤奋好学,孝敬母亲
6.王冕的“笑”除了出自他“随和、仁慈”的品性外,还有这样的心理:我小时候的顽皮不亚于你们呢,好在读书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由此可见,王冕的笑是一种自我审视和内省。(言之成理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勺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
A、自矜:自夸。矜:夸耀。
B、释担:放下担子。
C、忿然:恼怒的样子。 
D、因:因此。
2、翻译句子。
 但微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我酌油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章内容写出陈尧咨前后态度变化过程。
 反感——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填空。
  第一段主要是_______描写。写了陈尧咨因“_________”而“自矜,也写了卖油翁对其箭术不屑一顾:“睨之”“但微颔之”,一个自傲,一个鄙视,为第二段两人的碰撞埋下__________。
  第二段主要是以二人的_________展开情节。陈尧咨首先发难:“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这两问,大有威逼之势。言语之间不乏轻蔑和质问之意。面对此状,卖油翁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不慌不忙中,流露出藐视之意。接着亲自“酌油”,用事实向陈尧咨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题型:湖南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一)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一)文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_,地点_________,人物_________,事件__________等要素。
 2、选出加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
A、谢太傅寒雪内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
B、温知新     故时有物外之趣
C、日中       与人
D、俄雪骤     人不知不愠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白雪纷纷何所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二)文中人物值得你学习的是些什么品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雪花是上帝献给人类的礼物,它是那么纯洁,那么轻盈,你一定积累了不少描写雪的诗词,请写出连续两句描写雪的诗或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重庆市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戴震难师
段玉裁

  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④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注释】①先生:即戴震,清朝著名的思想家、语言文字学家。 ②是年:指戴震十岁这年,即1733年。 ③就傅:跟随老师 ④为:是 ⑤ 非常:不寻常
1.写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数千言不肯休(  )
(2)相几何时矣(  )
(3)师无以(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上文,你认为少年戴震有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卖油翁》。
  【甲】 陈康肃公尧(yáo)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jīn)。尝射于家圃(pǔ),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nì)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hàn)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fèn)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sháo)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粗词。
 ⑴公亦以此自 矜:___________
 ⑵康肃笑而之 遣:___________
 ⑶夫没者岂然哉 苟:___________
 ⑷见舟而之 畏: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⑴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②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这个故事使我们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语)的道理。
2.下列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康肃笑而遣  大言数主失(《强项令》)
B.尝射家圃   政猛虎也(《捕蛇者说》)
C.取一葫芦置于地  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睨之,久而不   国怀乡(《岳阳楼记》)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卖油翁和陈尧咨两人对待自己长处的态度截然不同。那么你呢?请分别谈谈你如何看待自己及别人的长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