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
题型:江苏期末题难度:来源: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选自《桃花源记》 |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
——选自《岳阳楼记》 |
1.解释文中词语。 ①缘: ②俨然: ③求: ④以: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3.甲文加线的句子勾勒了一幅优美的桃林美图。请发挥想像,用你的生花妙笔扩写这句话,为这幅美图加墨添彩。 答: 4.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 温馨提示:可结合《治水必躬亲》、《捕蛇者说》、《邹忌讽齐王纳谏》、《送东阳马生序》等文章内容。 答: |
答案
1.①沿着,顺着;②整齐的样子;③探求;④因(为)。 2.①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风鸡鸣狗叫的声音。 ②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3.“略” 4.示例1: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乐。《捕蛇者说》中蒋氏等人的悲惨遭遇说明了“苛政猛于虎”。减轻赋税,关注民生,这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 示例2: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治水必躬亲》一文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时亲临现场,风雨无阻,不苛扣百姓钱粮,像他这样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姓。 (答案不唯一) |
举一反三
出师表 |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 ) ②以光先帝遗德 ( )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 ④悉以咨之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 ②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译: 3、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 答: 4、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三点即可) 答: 5、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 |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①,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②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wù)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③。”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④,官益大而心益小⑤,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补充注释】①使臣受吏民之垢:谦虚的说法,即让我担任令尹这样的高官②骄人:对人骄傲③患处之:祸患就可能加到他身上④意益下:态度越谦虚⑤小:小心谨慎 1.解释加横线词: A.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B.时时而间进( ) C.衣粗衣( ) D.岂有说乎(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 |
A.闻寡人之耳者/愿闻余教 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楚王不知臣之不肖 C.能谤讥于市朝/皆朝于齐 D.禄已厚而不知足者/足以治楚矣 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 ] |
A.今齐地方/千里 B.王之/蔽甚矣 C.使臣受/吏民之垢 D.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A.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B.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5.简答题: (1)为臣者,要敢谏,更要善谏。进谏讲究技巧,收到预期效果的概率就高。你能体会出[甲]段中邹忌的进谏技巧吗? (2)【甲】段中的齐王与【乙】段中的孙叔敖有什么相同的美德?请结合文本具体说说。 |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文中的词语。 (1)阡陌: (2)向: 2.下列四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 |
①其中往来种作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②见渔人,乃大惊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③既出,得其船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④设酒***鸡作食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3.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极狭,才通人。 (2)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4.南阳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说明了什么?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1)亲戚畔之 畔: (2)攻亲戚之所畔 亲戚: (3)委而去之 去: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文: 3.为了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点,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4.本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与《曹刿论战》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蕴含的观点有相同之处。其相同之处是什么?你从中获得的最大启示是什么? |
【甲诗】 |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①,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
【注释】①晴天雨:风吹古木,飒飒作响,像雨声一般,但天空却是晴朗的,所以叫“晴天雨”。 |
【乙文】 |
百丈山记① ◆朱 熹 |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②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往来,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注释】①百丈山:在今福建建阳市东北与今武夷山市交界处,海拔690米。 ②瀵(fèn)涌:水同源分流喷出。 1.【甲诗】中作者观景的时间顺序经历了哪几个过程?请选取诗中的相关词句填写在横线上。 2.请根据【甲诗】“晴天雨”的注释和相关诗句提示,说说“夏夜霜”是什么意思? 3.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甲诗】和【乙文】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就( ) 殚( ) 若( ) 或( ) 4.纵观【甲诗】,有人认为是“望”字统领全篇,有人认为是“夕”字统领全篇,你赞同哪种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 5.通读【乙文】,说说作者观景的立足点在哪里?作者以立足点为中心,共写了哪几个方位的景物? 6.请用“/”线为下边的句子准确断句。 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 7.翻译下边的句子。 台东径断,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8.积累链接:请默写出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颈联。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