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词语。 名: 劳形: 2、点明全文主旨的语句是: 全文的点精之笔是: 3、上面的这段文字出自《 》,作者是 。他通过这篇铭文,表达了自己 的节操和 的情趣。 4、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简陋。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社活的厌弃。 5、翻译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6、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
答案
1、出名;使身体劳累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 3、陋室铭 刘禹锡 高洁傲岸 安贫乐道 4、C 5、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好在主 6、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
举一反三
阅读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加横线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 ] |
A、同予者何人 何陋之有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调素琴 C、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水陆草木之花 莲之爱 2、文中哪句话写出了莲的生长环境?用横线在原文划出。 3、“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从字面的角度而言,是说爱牡丹的多而莲者少,作者的言外之意是: ,这句话讽刺的社会世态是: 。 4、下列诗句中咏菊的有( ),咏莲的有( ),咏牡丹的有( )。 A、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B、秋丛饶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 C、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D、惟有绿荷红菡,卷舒开合任天真。 E、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
阅读柳宗元《小石潭记》,完成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词。 (1)鱼可百许头 (2)斗折蛇行 (3)凄神寒骨 (4)以其境过清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本文按游览顺序来写景,请将有关作者行踪的语句摘录在下面的横线上。 4.文中先后出现了两个“乐”字,却又以“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收篇,你认为这样写矛盾吗?请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蒙络摇缀 (2)为坻 (3)日光下彻 (4)悄怆幽邃 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出现两个“乐”字,是什么给作者带来了这短暂的快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抛开作者的忧愁,小石潭是一处绝妙的景致。认真阅读文章,你一定会发现许多令人难忘的景点。选择其中的一个景点,为之拟一个富有情趣的名字,把它填在表格中,并写出你题这个名的文字依据。 |
| 景点名 | 文字依据 | 例 | 听水径 | 闻水声 如鸣佩环 | | | | 阅读元结《右溪记》,完成文题。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qī)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设置)州已(通“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bǐ,使)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增益)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选自《四部丛刊·元次山集》) 1.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说“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这种借景抒情的方法和元结这篇文章哪些句子手法相同?(用原句回答) 2.本文与《小石潭记》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有什么异同处。各举一例简要说明。 | 阅读柳宗元《钴姆潭西小丘记》选段,完成文题。 得西山后八日,寻(沿着)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姆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高耸仰卧),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qīn 高耸)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1.用自己的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2.这段文字在描绘景物方面很有特色,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就这方面作一些点评。 |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完成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 (1)月色入户 ( ) (2)念无与乐者( ) (3)相与步于中庭( ) (4)庭下如积水空明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划线句子的意思。 3.晋代陶渊明因不满官场的黑暗腐败,愤而辞官回乡,过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恬淡的生活。本文中,作者也以“闲人”自居,这悠闲与陶渊明的一致吗?简述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遂至承天寺 ( ) (2)怀民亦未寝 ( ) 5.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把文中集中写景的句子写在下面,并用4个字概括其主要内容。 (1)写景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要内容: 7.说说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