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
题型:山东省期中题难度:来源:
文言文阅读。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⑥,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果蔬:泛指菜肴。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⑤脔:切成块的肉。⑥箸:筷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 公约之饭( ) 惟啖胡饼中间少许( ) 2.用“/”划出下句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层) 子 妇 之 亲 萧 氏 子 至 京 师。 3.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 |
答案
1.①代词,代萧氏子 ②不多 2.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 3.示例:王安石贵为宰相,仍艰苦朴素、勤俭持家。这在今天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我们要学习这种精 神,从自身生活做起,杜绝奢侈浪费,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 |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从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1.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直接原因),也有必然性(根本原因)。(用原句回答) 偶然性(直接原因): 必然性(根本原因): 3.根据陈胜的言行,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南方多没(mò)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没学者也。 (选自《苏东坡集》)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为现代汉语。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 2.文中划线句没有加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标出来。 日 与 水 居 则 十 五 而 得 其 道 生 不 识 水 则 虽 壮 见 舟 而 畏 之。 3.文中能体现作者写作意图的一句话是: 。 4.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出师表》片段,完成后面题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文中加横线词“开张”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 2.为了不堵塞“忠谏之路”,诸葛亮建议后主刘禅应当__________ 。(用原文填空) 3.从这两段文字看,诸葛亮对后主刘禅执掌朝政有哪些告诫?用横线在原文中标出。 4.诸葛亮认为,在执法方面应该“刑(处罚)”的是_________ 的人,应该“赏(奖赏)”的是 _________________的人。(用原文填空) 5.对这两段文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
阅读《范仲淹作墓志》,完成后面的题。 范文正公尝为人作墓志,已封将发。忽曰:“不可不使师鲁见之。”明日以示尹。师鲁曰:“君文名重一时,后世所取信,不可不慎也。今谓转运使为都刺史,知州为太守,诚为清佳,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此正起俗儒争论也。”希文怃然曰:“赖以示子,不然,吾几失之。” |
阅读理解。 (甲)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1.比较理解。 ①甲文中的主要事件可用乙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 。 ②“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体现了诸葛亮一贯的外交政策,《隆中对》中有一句话可以为证: 。 ③.甲文中的“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的史实,乙文中是这样表达的 。 ④.“寄臣以大事”、“必能安国,终定大事”,两文中的所谓“大事”是指 。 (用乙文原句回答)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实词。 ①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 ) ②以俟大举( ) ③夙夜忧叹( ) ④庶竭驽钝( ) 3.下列加横线的词用法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