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般大小的机器人①一部分研制机器人的专家认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机器人的大小,未来机器人的大小应该和昆虫相仿。②大型机器人需要沉重昂贵的发动机和大量的动力

昆虫般大小的机器人①一部分研制机器人的专家认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机器人的大小,未来机器人的大小应该和昆虫相仿。②大型机器人需要沉重昂贵的发动机和大量的动力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昆虫般大小的机器人
①一部分研制机器人的专家认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机器人的大小,未来机器人的大小应该和昆虫相仿。
②大型机器人需要沉重昂贵的发动机和大量的动力消耗,需要接合的手臂和数千米的连线。控制所有这些硬件又需要数平方英寸的微晶片。而如果机器人的这些部件组装起来只有昆虫那样大小,那么它的造价不但会便宜得多,它所能从事的工作也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很大影响。
一般说来,目前机器人所能做的工作都可由相应的机器来取代。与工厂中固定的有强大动力的机器相比,许多工作由机器人来做不如留给相应的机器去做。但是小机器人所能做的工作却不是机器所能完成的,这正如微型飞机比大型飞机更适合用来观测农场作物的生长情况以及控制自动灌溉和施肥系统一样。比如只有微型机器人,才能沿着患者的血管,进入变窄了的冠状动脉去排除血管壁上沉淀的胆固醇,从而解除病人的危险。
④当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说法未免言过其实。不过研究人员确已成功设计出一种能进入煤气或自来水管道去修补裂缝或漏洞的微型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进入管道之后,可用自己的身体测量经过地方的电导,一旦测不到这种电导,就表明那里存在着裂缝或漏洞。于是该机器人便作出“自我牺牲”,用自己的身体来把裂缝或漏洞堵上。
⑤如果许多这样的微型机器人通力合作,其功用更是一般机械所无法比拟的了。比如说战场上可使用微型机器人兵士。这些“兵士”可轻易地偷偷爬过或飞过战场,而不被敌方的雷达系统发现,因为它们体积微小,且可超低空飞行(乘微型火箭)。一旦越过敌人的防线,它们便可成为摧毁敌方设施的生力军,就像毁掉农作物的蝗虫一样。
⑥这种昆虫般大小的机器人目前已不再是科幻小说里的主人公。当然要它们在现实生活中出现,还需克服一系列技术上的障碍。其中主要是如何把现在机器人所用的齿轮、杠杆、曲柄、弹簧和其它机械部件缩小到比头发丝还细的程度,同时把传感器、电动机、控制计算机及其他系统装配到一块微晶片上。
⑦当然目前制作微型动力部件的技术还处于刚刚研制阶段。1988年初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个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制造出了只有1/5毫米长的带连接部件的曲柄和齿轮。这种齿轮的轮只有红细胞一般大小。新泽西州美国电报电话公司贝尔实验室的专家们已经研制出了比蚂蚱颚还要小的钳子。该实验室还研制出了只有半毫米大小每分钟24000转的气功涡轮机,其转速比许多喷气式飞机的发动机还要快。机器人微型化的另一个问题是动力问题。为微型机器人提供动力的装置要比电池小非常多才行。不过,微型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
⑧微型机器人的大量生产恐怕还不是近年之内能办到的事情。然而,一旦这种机器人能批量生产出来,它们在科研和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将是无法估量的。
小题1:与大型机器人相比,微型机器人的优势有哪些?(2分)
小题2: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大型机器人的发动机沉重昂贵。
B.许多微型机器人通力合作,其功用是一般机械无法比拟的。
C.机器人微型化的所有问题是动力问题。
D.微型机器人的批量生产不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小题3:简要说明第③④段加点文字的语言特点。(4分)
小题4:第⑦段画线句运用了列数字与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分别说明其作用。(4分)
小题5:微型机器人批量生产后会在生产生活中起到什么作用?试举一例。(文中例子除外)(2分)
答案

小题1:微型机器人造价便宜得多;所能从事的工作也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很大影响。(说明:本题2分。)
小题2:C(说明:本题2分。)
小题3: “一般来说”体现了说明性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排除了有的机器不能取代机器人做工的可能性;“自我牺牲”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微型机器人用身体堵裂缝或漏洞的现象。(说明:本题4分。)
小题4: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气功涡轮机形体小与转速快的特点;作比较,更加突出说明了气功涡轮机转速快的特点。(说明:本题4分。)
小题5:能轻松地清洁高层建筑外部的玻璃。 能自如地从高大树木上采摘果实。(说明:本题2分。)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是《2014年山东省聊城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的说明文阅读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方法:这种类型的题目必须回到原文中寻找答案,找到关键句,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要表达的含义。应该锁定第②段,这一段是写的优势。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是《2014年山东省聊城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的阅读理解说明文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特征的掌握,方法:要求学生对课文多读,筛选出与选项有关的段落。机器人微型化的另一个问题是动力问题,而不是C项中所说的“所有问题”。应该锁定第⑦段。
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是《2014年山东省聊城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的阅读理解说明文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特征的掌握,方法: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一般来说”体现了说明性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并不是所有的。“自我牺牲”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微型机器人用身体堵裂缝或漏洞的现象。
小题4:试题分析:本题是《2014年山东省聊城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的阅读理解说明文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方法:要求学生掌握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然后识记其作用。规律:(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更真切, 以便读者理解, 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具体介绍知识的作用。(2)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类的加以说明,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条理清晰。(3)列数字: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具体。(4)作比较:把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 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说明对象的特点突出。(5)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能准确揭示事物 的本质,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精练、更严密。(6)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
小题5:试题分析:本题是《2014年山东省聊城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的阅读理解说明文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解题方法:举出与文中相似的例子即可。可以合理的想象。
举一反三
阅读《桥之美》节选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里将桥作为画卷的高潮,因桥上桥下,往返行人,各样船只,必然展现生动活泼的场面,两岸街头浓厚的生活情调也被桥相连而成浓缩的画图。矛盾的发展捉成戏剧的高潮,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难怪绘画和摄影作品中经常碰见桥。极目一片庄稼地,有些单调,小径尽头忽然出现一座小桥,桥下小河里映着桥的倒影,倒影又往往被浮萍、杂草刺破。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高山峡谷间,凭铁索桥、竹索桥交通。我画过西藏、西双版纳及四川等地不少索桥,人道索桥险,画家们眼里的索桥却是一道线,一道富有弹性的线!一道孤立的线很难说有什么生命力,是险峻的环境孕育了桥之生命,是山岩、树丛反激流的多种多样的线的衬托,才使索桥获得了具有独特生命力的线的效果。
小题1:下列诗句与画线句子描写的意境最为相近的一项是(    )
A.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B.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C.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D.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小题2:加点句子运用说明方法的效果是什么?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郑重而严肃地写出了孩子们喜欢热闹的特点。
B.亲切而生动地写出了画家们画桥的爱好。
C.委婉而巧妙地写出了田野的静。
D.明白而筒洁地写出了桥的美。
小题3:文末“具有独特生命力的线的效果”指的是什么?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一道富有弹性的线。    B.一道孤立的线。
c.山岩树丛及急流。    D.险峻的环境。
小题4: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创作目的是为了表现桥之美。
B.绘画和摄影作品中的桥重叠交错,构成了丰富的画面。
C.画家们寻找到的不仅仅是桥,更是心灵的安静。
D.索桥在普通人眼里是“险”,但在画家们的眼里是具有生命力的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每小题2分,共4分)

什么是霾?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霾”的定义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出现普遍混浊现象,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
霾会造成“雾蒙蒙”之感,是因为它降低了空气能见度,这主要在于空气中颗粒物的散射、吸收带来的消光作用,而其中“贡献”最大的当属颗粒物的散射。颗粒物的全体家族被称为总悬浮颗粒物(TSP),其组成部分PM2.5在2011年迅速蹿红。
PM2.5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细粒子。按照大小个来排列,颗粒物的家族中还有PMl0和PMI,即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和l微米的粒子。
PM2.5如此受到重视不仅仅因为它是霾的元凶,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在人体中,PM10集中于喉部和鼻内,通过打喷嚏、咳嗽和流鼻涕得以清除;2.5~10微米的颗粒物停留于气管;PM2.5则会深入到肺部。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潘小川教授曾做过一个调研。PM2.5的增加,与医院急诊相关疾病的病人人数成正相关。MP2.5的浓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急诊数量分别会增长5%和l%,死亡率也有所上升。
小题1: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形成的。
B.霾使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
C.PM2.5是霾的元凶,同时对人体危害极大,会深入到人体肺部。
D.PM2.5浓度的增加,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人数会相应增加。
小题2: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运用了下定义,列数据的说明方法。
B.去掉“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句中的“均匀”一词句意会改变。
C.本文主要介绍了霾的成因及危害。
D.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采用了逻辑顺序来说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题目。(9分)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因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若“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
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峰,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闻,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因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几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备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问”,又是入画的一景,
④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闻,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问,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因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小题1:简要说明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小题2:第②段除了用举例子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外,还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这种方法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小题3:设计者和匠师们讲究假山堆叠的艺术性、追求池沼布局的自然之趣,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2分)
小题4: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的画意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
“书香浙江”网络平台操作指南
一、用户注册流程
第一,登陆“书香浙江”(http://zj.chineseall.cn)首页,在首页搜索项目中选择机构,并输入机构名称进行搜索。如:在搜索栏中输入“杭州外国语学校”,点击确认。

第二,搜索结果如下:

第三,点击搜索单位后,页面将跳转到学校平台,在学校机构平台首页的“登录/注册区”进行注册。
第四,进入注册页面后,按照页面提示注册个人信息,即完成注册。(注:须填写本人真实信息)

二、参加读书活动发表作品流程
第一,注册成功后在自己学校机构首页点击“读书活动”频道,进入读书活动页面,找到“理想、诚信、快乐、感恩”主题读书征文活动,点击“活动详情”进入。如下图:

第二,进入该主题活动页面后,点击“上传作品”,按系统要求填写相应内容,提交作品。(图5-6)

第三,如何查找已发表的作品?在网站顶部导航中的“我的书房”下拉选项中点击“我的作品”,即可显示您已提交的作品内容。
(摘自“书香浙江全民阅读网”,有改动)
小题1:下列选项中的图与“用户注册流程”的第三条相匹配的是( )。(2分)

小题2:判断下列各项表述的正误,将序号分别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4分)
⑴浙江省各中小学都能使用该网站,该网站只接受实名注册,且能识别注册人信息的真伪。
⑵注册成功后即拥有“我的书房”,如杭州外国语学校在该网站有3003个“个人书房”。
⑶该网站“最热门活动”于2014年5月13日结束,这个活动引导广大学生理解“中国梦”。
⑷图5中的通知不完整,但我们可以推知落款单位是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和共青团中央。
正确项:                   错误项:        
小题3:下面是发表作品的操作步骤,请按正确的流程进行排序,序号填写在横线上。(2分)

①点击“读书活动” ②填写作品信息 ③搜索学校  ④选择具体活动项目        
小题4:这份指南是为参加“理想、诚信、快乐、感恩”读书征文活动的中小学生写的,你认为适合他们阅读吗?请阐述你的观点。(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20分)
空难“见证人”——黑匣子
①空难事故发生后,飞机往往解体,甚至被烈火烧毁。人们到现场救援的时候,总是会寻找一个东西,它的名字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对了,这就是被誉为空难“见证人”的黑匣子。它可以给调查人员提供证据,帮组他们了解事故的真相。
②实际上,黑匣子并不是黑色的,而是色调较亮的“国际橘”。这种明亮显眼的颜色,以及记录仪外部的反射条带,使事故调查员在飞机失事后很快找到它。
③媒体很喜欢用“黑匣子”这个名称,但大多数专业人士不这样叫。航空专家通常把黑匣子叫作电子飞行数据记录仪。
④黑匣子由两个设备构成:飞行数据记录仪和舱声录音器。它们在任何一架商业飞机或喷气式飞机上都是必备的。黑匣子通常安装在飞机尾部,这样在飞机失事时,它们才更容易被保存下来。数据记录仪记录飞行速度、高度、垂直加速度和燃油流量等数据。舱声录音器记录驾驶舱内的各种声音,包括通话声、发动机声、爆炸声等。黑匣子记录的飞行数据、驾驶舱的各种声音能帮助人们分析事故原因。
⑤黑匣子是由澳大利亚人戴维·沃伦博士发明的。戴维·沃伦博士的父亲死于1934年的巴斯海峡飞机失事,当时戴维只有9岁。20世纪50年代初,沃伦博士萌生了一个念头:制作一个能记录飞行数据和驾驶室对话的装置,用于帮助分析人士了解飞机失事原因。他为墨尔本航空研究中心写了一篇名为《帮助飞机失事调查的设备》的备忘录,并于1956年发明了名为“ARL飞行记忆装置”的飞行记录仪。直到5年后,他的发明才得到广泛关注,该设备最终在英国和美国投产。
⑥黑匣子装有水下定位信标,一旦其感应器接触到水,就开始发射脉冲信号,每秒发射一次,共发射30天,然后会因电池电量耗尽而停止发射。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就会给搜寻带来巨大困难。法航447航班失事坠入大西洋后,搜索人员花了两年时间才找到并打捞起黑匣子。
黑匣子通常由钛或不锈钢包裹两层,而且能经受恶劣的环境条件。包含记忆板的关键部分可承受带有钢钉的227公斤的物体从3米的高度砸到它上面。研究人员尝试在1100摄氏度的火中摧毁它,把它放进有压力的盐水罐中或浸入航空燃料中,但黑匣子都安然无恙,所以黑匣子实际上是无法毁灭的。但黑匣子的功能并不像你的手机那样强大。马航MH370事件之后,专家表示,可能是时候为搜集航空数据的手段升级了。当前飞机上的数据记录仪不能与外界进行实时沟通,还没有从大型飞机上传输大量数据的能力。
(选自《读者》2014年第10期,有删改)
小题1:请根据第①—④段内容,概括说出什么是黑匣子。(4分)
小题2:为方便飞机失事后查找黑匣子,人们在设计上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小题3:文章第⑤段讲述戴维·沃伦博士的故事,有何作用?(4分)
小题4:说明文的特点之一是用语准确。请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做具体分析。(4分)
①它们在任何一架商业飞机或喷气式飞机上都是必备的。
②黑匣子通常由钛或不锈钢包裹两层,而且能经受恶劣的环境条件。
小题5: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舱声录音器记录飞行速度、高度等数据,记录驾驶舱内的对话和其他各种声音,它能帮助人们对事故原因做出正确的分析。
B.飞行行记录仪发明出来之后,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5年之后在英国和美国开始投产。
C.第⑦段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说明黑匣子的坚固。
D.马航MH370事件之后,各国都升级了搜集航空数据的手段。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