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坑”是如何形成的 2010年5月31日,濒临加勒比海的中美洲国家危地马拉发生了一桩骇人听闻的怪事:其首都危地马拉城出现一个巨大的深坑,深度达到60米!有目击

“天坑”是如何形成的 2010年5月31日,濒临加勒比海的中美洲国家危地马拉发生了一桩骇人听闻的怪事:其首都危地马拉城出现一个巨大的深坑,深度达到60米!有目击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天坑”是如何形成的
2010年5月31日,濒临加勒比海的中美洲国家危地马拉发生了一桩骇人听闻的怪事:其首都危地马拉城出现一个巨大的深坑,深度达到60米!有目击者称当时一幢3层建筑坠入坑中,造成至少1人死亡。
  2008年3月25日凌晨,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红桥镇五阁村突然出现3个形状大小不等的巨型塌陷坑,呈直线展开,目击者称这些塌陷坑足有两个篮球场那么大,此后,类似事件不断出现,在附近又出现多个大大小小类似的塌陷坑,共计11个。
  2010年3月以来,广西省东兰县武篆镇那论村的稻田中多处泥土下陷,出现大大小小十多个新坑,加上前几年已经出现的,总共超过30个。不过这些坑规模不大,小的直径1米,大的有6米,深度最大的为6米。因不解其因,人们习惯称之为"天坑"。
  想起这可怕的一幕幕,我们会忍不住去思考:谁,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至于"天坑"的说法,有时候是不正确的。当人们发现了地面无缘无故出现一个大坑时,因不解其因便称其为"天坑",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我国从事洞穴科学研究的著名专家朱学稳指出,"天坑"是指宽度和深度不小于100米的塌陷漏斗,并由直立的周壁构成陡峭的剖面。此外,从观赏方面来说,是否壮观、雄奇、险峻,而且具备生物多样性等综合属性,也往往被认为是鉴别天坑与一般漏斗、洼地或竖井的重要标志。所以说,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天坑"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坑。有时候可能是因为过量抽取地下水造成的地面沉降或地面塌陷,有时候是人工采矿活动将地下掏空诱发的地表塌陷,也有的是因为曾经开挖过地面而在回填时未填实,当流水渗入地下时带走泥沙,结果导致上部土体陷落。而此次危地马拉城的巨大塌陷坑,很可能是由于热带风暴"阿加莎"带来的持续暴雨和城市地下排水系统不够完善所致。
  那么,真正巨大的"天坑"是如何形成的呢?
  这就要说到"喀斯特"一词,这词源于欧洲南斯拉夫境内的石灰岩高原,该地名为喀斯特,那里岩溶地貌发育得比较典型,于是,人们便用"喀斯特"一词来代表岩溶地貌。在自然界中,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等碳酸盐类岩石最容易发生岩溶现象,即构成这类岩石成分的碳酸钙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作用下,溶解为钙离子和重碳酸根离子而被水带走。因此,碳酸盐类岩石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与气候条件下,并在诸如流水浸蚀和沉积、重力崩塌等各种机械作用下,易于产生大小不一的空洞和各种形态的岩溶地形。
  在岩溶作用强烈的地方,长年累月的发展,地下形成的空洞一旦造成顶部岩层坍塌,便会在地表形成坑的形状,若规模和形状达到一定程度,便可称为"天坑"。所以说,天坑就是发育成熟的一种喀斯特地貌。
  当这种地质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可能成为一种地质灾害,即为"天灾"。如果发生在无人居住区,则一般不具有危害性。倘若人们能够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利用,还能成为风景优美、魅力无穷的旅游胜地,吸引大批学者和"探洞"爱好者前往探险,寻找大自然的神秘和美丽。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喜欢探秘的朋友一定要在当地导游或向导的指引下前往,千万不要独自行动,毕竟安全始终是最重要的。
小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文章说明的最重要内容是(    )
A."天坑"的相关事件。B."天坑"的错误认识。
C."天坑"的形成原因。D."天坑"的开发利用。
小题2: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2010年5月31日危地马拉城的巨大塌陷坑的形成是因为热带风暴“阿加莎”带来的持续暴雨和城市地下排水系统不够完善。
B."天坑"可能成为地质灾害,但合理开发利用,还能成为风景优美、魅力无穷的旅游胜地。
C.真正的“天坑”是在喀斯特地貌地区,在特定的地质与气候条件下,并在各种机械作用下,长年累月的发展后才能形成。
D.在有岩溶地貌的地方就会有“天坑”现象产生。
小题3:根据文意,下列对科学防御人为的假"天坑"出现的看法不够合理的一项是( )
A.不要抽取地下水。B.不要滥采滥挖将地下掏空以致地表塌陷。
C.曾经开挖过地面在回填时要填实。D.地下排水系统要不断完善。

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A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通读全文,结合文章题目“天坑是如何形成的”可知,本文介绍的主要内容是“天坑的形成原因”。
点评:说明内容一般要根据文章的题目及文章的内容来定。形式上一般应是一个句子。
小题2:试题分析:A说法过于绝对“形成是因为热带风暴阿加莎带来的持续暴雨和城市地下排水系统不够完善”的说法只是一种猜测;B“成为风景优美、魅力无穷的旅游胜地”应在无人区才有这种可能;D项说法过于绝对化,有岩溶地貌的地方不一定就会有“天坑”。
点评: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再精读各项涉及到的段落,并运用所学说明文知识去衡量。
小题3:试题分析:分析四个选项,根据文章内容判断可知,A“不要抽取地下水”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只要不过量抽取地下水即可。
点评:说明文的语言具有准确性的特点,因此,一定要仔细阅读选项涉及到的相关语段,与各选项认真比较,把与原文意思不一致、说法过于绝对的选项选择出来。
举一反三
金属污染就在你身边
①重金属一般以天然浓度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而重金属污染指的是由重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重金属污染事件在国内外都频频发生。
②20世纪60—80年代,是美国、日本等国重金属污染的高发期。其中,日本因汞污染引起的水俣(yǔ)病就曾轰动世界。近年来,我国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仅2011年1—8月,全国就发生11起重金属污染事件;2010年,重金属污染事件发生了14起。2008年—2009年,贵州、湖南、广西、云南、河南、陕西均出现特大重金属污染事件,如2009年8月,陕西省凤翔县3个村发生851名儿童血铅超标事件;2008年10月,广西河池砷污染导致450人尿砷超标。
③即使有益的金属元素,浓度超过某一数值也会有剧烈的毒性,使动植物中毒,甚至死亡。重金属一旦进入人体,就会和人体蛋白质及各种酶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使它们失去活性;也可能在人体的某些器官中富集,如果超过人体所能耐受的限度,就会造成人体中毒,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④现阶段我们需要重点防范的金属元素主要有铅、镉、汞、砷、铬五种。请看下表:
重金属
主要来源
对人体的主要危害
易受害人群
 铅
油漆、蓄水池、化妆品、膨化食品、自来水管等
贫血症、神经机能失调、肾损伤
儿童、老人及免疫力低下者
 镉
工业废水;废旧电池;水源受污的水果、蔬菜和谷物等
骨骼严重软化,内脏功能失调
矿业工作者、免疫力低下者
 汞
贵金属冶炼;化妆品、照明用灯、水生物、齿科材料等
损伤脑细胞、肾脏,引发全身中毒
女性,尤其是准妈妈;嗜好海鲜者
 砷
采矿、冶金、化学制药;***虫剂、化肥、农药、皮革等
损害消化系统;皮肤病变,导致皮肤癌
农民、家庭主妇、特殊职业群体
 铬
皮革制剂、金属镀铬、劣质化妆品原料等
咽炎、支气管炎、鼻炎、皮炎、结核病
水污染严重地区的居民
 
⑤重金属侵害人体的最主要途径就是食物和饮用水。动物的肝脏、贝类海鲜含重金属量普遍较高,应减少摄入量;自来水在管道中积蓄太久,易与管道及水龙头发生化学反应,造成自来水中铅含量超标。
⑥工业革命以来,重金属作为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原料,无论用量还是种类都越来越多,由此出现的影响和破坏环境的事件也就不断增加。重金属本无罪,是人类盲目追求经济发展将它变成了刽子手。只有理性、科学地发展,才能有效阻止重金属污染的进一步漫延,避免悲剧的扩大。
小题1: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重金属一般以天然浓度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有益的金属元素不会造成人体中毒,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危害。
B.第②段列举了大量的事例意在说明重金属污染在国内外都频频发生,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问题,我国尤甚。
C.第④段运用列图表的说明方法,直观而简洁地介绍了铅、镉、汞、砷、铬五种重金属的的主要来源、对人体的主要危害和易受害人群。
D.造成重金属污染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科学、理性地发展经济才能有效阻止重金属污染的漫延。
小题2:阅读下列资料,再结合本文,说说随意抛弃旧电池会带来哪些危害?(2分)
我国每年大约产生废电池近44亿节,我国生产的电池主要成分为锰、汞、锌、铬等重金属。废电池无论暴露在空气中,还是随垃圾深埋地下,其重金属成分都会随渗液溢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什么是雾霾天气
  ①每到秋冬天,雾霾天气就来了,最近尤其严重。雾霾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很多行人外出都带上了口罩,到底什么是雾霾,雾霾形成原因是怎么样的呢?
  ②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霾也称灰霾(烟霞),由于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近期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③PM10和PM2.5是空气首要污染物,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数据显示,颗粒物(PM2.5和PM10)为连续雾霾过程影响空气质量最显著的主要污染物,以严重影响环境健康和环境能见度的污染物PM2.5为例,京津冀区域城市部分点位的小时最大值达到900微克/立方米,超过空气质量日均值标准(75微克/立方米)的十倍以上。
  ④雾霾与气象、污染排放等有关。事实上,雾霾天气持续,空气质量下降,并不是今年的新现象。这几年,每到秋冬特别是入冬以后,我国中东部地区不时会遇这样的情况,其中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
  ⑤近期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的雾霾在气象学上称为辐射雾,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这些地区近地面空气相对湿度比较大;二是没有明显冷空气活动,风力较小,大气层比较稳定;三是天空晴朗少云,有利于夜间的辐射降温,使得近地面原本湿度比较高的空气饱和凝结形成雾。环保专家表示,如果在冬季遇到长时间雾霾过程,通常在北方地区因为采暖期猛增的能源消耗排放,中等以上城市人口集中排放量大的主城区连续三天的空气污染物积累就可能达到重度污染的程度,在南方地区如果生产和交通排放量大也可能达到重度污染的程度。
  ⑥雾霾天气对人体的危害较大。极易使哮喘复发,包括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和变异性咳嗽等。因为雾霾天气时,空气中漂浮着粉尘、烟尘,尘螨也可能悬浮在雾气中,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这些过敏原,就会刺激呼吸道,出现咳嗽、闷气、呼吸不畅等哮喘症状,严重会致死。
小题1:下列对雾霾天气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
A.霾是由于空气中的的颗粒物使大气浑浊,从而导致能见度恶化。
B.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增多,危害加大,我国已全面把阴霾天气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C.颗粒物pM10和pM2.5是连续雾霾天气过程中影响空气质量最主要的污染物。
D.雾霾天气的形成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的原因。
小题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    )
A.京津冀区域城市部分点位的小时最大值已超过了900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日均值达到标准(75微克/立方米)的十倍以上。
B.由于空气质量下降,我国中东部地区近几年入冬以后经常会遇到雾霾天气。
C.南方地区如果生产和交通排放量达到重度污染的程度,也会出现雾霾天气。
D.雾霾天气对人体的危害较大,严重的甚至会致人死亡。
小题3:下列对本文的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雾霾天气”为说明对象,介绍了什么是“雾霾天气”,雾霾天气的成因及雾霾天气对人体的危害等内容。
B.第③段用举例子、列数字来准确说明颗粒物是形成雾霾天气,影响空气质量最主要的污染物。
C.第⑤段用准确平实的语言说明了雾霾天气形成的三个主要原因。
D.本文按照空间顺序,依次说明了京津冀区域城市、我国中东部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出现雾霾天气的原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为什么猫有九条命
人们都知道,大部分猫从高楼坠下后依然能够安然无恙,甚至更有一例,猫自45层高楼坠下也没有死亡。猫怎么可以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从百倍于自身的高度上坠落而仍保全性命呢?
猫从高处落下不会送命,这与猫有发达的平衡系统和完善的机体保护机制有关。当猫从高空落下时,即使四脚朝天,它们都能迅速地转过身来调整姿态。这种与生俱来的姿态调整本领可以帮助猫减少因下坠而产生的加速度,其中尾部起到重要的作用。猫尾是一个平衡器官,就如飞机的尾翼,可以使身体保持平衡。这样,猫在接近地面的时候,通常都可以保证四肢着地,而猫脚趾上厚实的脂肪质肉垫又能大大减轻着地的冲击力,有效地防止了震动对各脏器的损伤。
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猫在休息的时候会发出很大的呼噜声。其实,这也是猫自我疗伤的方式之一,科学研究指出,无论家猫或是野猫,它们在受伤之后都会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这种由喉头发出的呼噜声有助于它们治疗骨头以及器官损伤。而且人类实验研究表明,将人体暴露于与猫的呼噜声相近频率的声波下,还有助于改善人类的骨质。
更厉害的是,科学家还发现,猫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自我修复并恢复功能的超强能力。在美国,一只叫布朗尼的猫被一支约33厘米的箭射中了头部竟然还坚强地活了下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一个研究证实,猫体内的髓磷脂能够进行自我修复,所以即使被箭射中头部也能活下来。髓磷脂形成于神经元外部的脂肪鞘,能协助神经元传递神经信号。一般情况下,如果髓磷脂被破坏,将使生物体的中枢神经系统瘫痪,生物就很难活下来。
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何将猫的大脑修复功能应用于人类,如果获得成果,必将对人类中枢神经的恢复治疗产生积极的作用。
小题1:根据文章内容填写表格。(2分)
器官或生理现象
特点
作用
尾部
是一个平衡器官
a.
脚趾
b.
减轻着地的冲击力,防止震动对各脏器的损伤
呼噜声
由喉头发出
c.
d.
具有自我修复功能
能协助神经元传递神经信号
小题2:文章以“为什么猫有九条命”做题目有什么好处?(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小题1:第一段文字的结构形式是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小题2:“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一句的“常常”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小题3:下面关于第二段文字的内容或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二段的第一句话既是过渡句,又是此段的中心句。
B.月晕常出现在卷层云上,月华大多出现在高积云的边缘。
C.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这个句子是生动说明。
D.文中引用谚语,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趣味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美丽的长发为谁失落
我曾经见到过这样一幅照片:一群光头正在海中嬉戏,天空淡蓝而高远。她们那般年轻,面容姣好,皮肤白皙。如果不是看到说明,我绝不会相信这是一群姑娘,一群没有头发的姑娘!她们是在拍影片,还是追求一种时尚?
不,都不是。是核辐射,导演了这幅画面!
突然的灾难,摧毁了姑娘们正常的生活,剥夺了她们的长发——暂时的欢乐遮掩不住长久的哀伤,艳丽的衣衫遮挡不住生命的早逝。金发女郎的称谓,再也降不到她们身上了。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号反应堆突然发生爆炸,大气层立时就感染了放射性尘埃。距离较近的瑞典福什马克核电站在观测中以为是自己出了事故,慌忙撤离了全部人员,并立即进行检查。结果是一场虚惊。与此同时,丹麦、挪威、芬兰也紧张地发现了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丹麦的辐射程度比平时高出4倍,芬兰更甚,竟然高出了10倍!
好在苏联在当天没有掩盖这一不幸的事实。消息播发,举世震惊。
10天之后,一架飞机于800米高度飞临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上空,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布利克斯过后说,这是迄今世界上发生的最严重的一起核事故。而瑞典中部和北部的一些地区受这一事故的影响最为严重,外泄的放射性物质将在湖水和森林中渗透与循环,完全地消失最早也得30年!
10年之后,一批批的人从乌克兰等地默默出发,到达遥远的加勒比海滨。他们不是去旅游度假,而是去古巴接受特殊的治疗。短短的3年时间里,这支不便公开的队伍竟有几万人之多。
10年之后,乌克兰公布了一个数字,自1986年以来,参与清理工作的人员已有1.25万人死亡!参与这类工作的30多万人中,83%已经患病!而在受核辐射污染的地区,还有300万人生活在那里!在白俄罗斯,也有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核辐射污染的地区,其中有40万是儿童,与核辐射有关的疾病如白喉、霍乱、伤寒、癌症、结核病等正在这些地区悄然地蔓延!
还有一个可怕的阴影,在人们的无奈中越拉越长: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所带来的后果,将会延续一百年!
现在,切尔诺贝利发生事故的反应堆已经被厚厚的混凝土封***掉了,它就像一个死亡的坟墓,永久诉说着一场没有战争的灾难。尽管说科技越来越发达,要发展就会有代价,但是,所要承受这种代价的,怎么总是一些平民百姓,是儿童和少女?当核物质造成的病变在他们的体内游走时,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敌人是谁。
加勒比海的景色与青春和美丽应该是最和谐的。然而这些毫发不长的姑娘们,在阳光下形成了那样强烈的反差。
小题1:请指出下面加线字的指代内容。(2分)
(1)好在苏联在当天没有掩盖这一不幸的事实
(2)就像一个死亡的坟墓,永久诉说着一场没有战争的灾难。
小题2:根据文意,分点写出核辐射的危害。(4分)
小题3:作者意在说明核辐射的危害时,为什么要借助曾经见到过的那幅照片来说明?(4分)
小题4:日本福岛的核泄漏事件,引发了全球对核电安全性的大争议。请结合本文和材料一,说说你对“核电”的态度(4分)
材料一:核能在上世纪中期得到广泛作用,它不会像煤炭和石油等化石燃料那样产生大气污染,也不会排放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核燃料的能量密度是化石燃料的数百万倍。在核能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最大的担忧在于,人为或极端环境因素有可能导致放射性核物质外泄,危害环境和人类健康。事实上,每种能源的开发利用都伴随着风险和弊端。石油钻探过程中可能出现油井爆炸和原油泄漏;煤炭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矿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