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袋大更聪明?①大脑越大,脑细胞就越多,人不就越聪明吗?一些科学家以此解释为何人类比近亲黑猩猩要更聪明;然而持反对意见的科学家却不在少数,他们的理由——倘若大脑

脑袋大更聪明?①大脑越大,脑细胞就越多,人不就越聪明吗?一些科学家以此解释为何人类比近亲黑猩猩要更聪明;然而持反对意见的科学家却不在少数,他们的理由——倘若大脑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脑袋大更聪明?
①大脑越大,脑细胞就越多,人不就越聪明吗?一些科学家以此解释为何人类比近亲黑猩猩要更聪明;然而持反对意见的科学家却不在少数,他们的理由——倘若大脑越大动物就越聪明,为何大象没有展现出高于人类的智慧?
②众所周知,神经细胞是实现大脑功能的主要部分,大脑尺寸影响智商这个观点的核心就在于此。当神经细胞发生病变后,人的大脑功能就会受损,甚至会引发帕金森症、阿尔兹海默症等疾病。
③然而神经细胞虽然重要,却只占大脑约10%,剩余的大多由胶质细胞组成。以往人们以为这些细胞只是起填充的作用,但最近许多研究都表明它们在传递信息的能力上虽不及神经细胞,却有自己的一份贡献。加州大学的戴蒙德教授在1985年对爱因斯坦大脑的分析指出其大脑中胶质细胞的数量就多于常人。
④来自英格兰的科学家埃姆斯与格兰特分离出小鼠突触(即不同神经细胞相连的节点)可能起传递信息作用的651条基因,并在另外18种生物中寻找这些基因。他们发现随生物的复杂程度提升,这些基因的数量也有所提高。与人相比,小鼠、猩猩等哺乳动物这些基因数量大约只减少了5%;斑马鱼、爪蟾等非哺乳类的脊椎动物其基因数量则只有人的大约90%;而果蝇,蜜蜂等非脊椎动物的这些基因更只有人的一半左右。
⑤这意味着高等生物单个突触传递信息的能力更强。如果再考虑不同大脑尺寸带来的突触绝对数量的差别,就能解释为什么有时脑袋大的生物聪明,有时脑袋大的生物并不一定聪明了。打个形象的比方,大脑中的突触就好像电脑中的处理器,尺寸决定了处理器的数量。大脑越大,处理器就越多。但这些处理器的性能却天差地别,如果说人类的处理器是当下最新产品的级别,那么那些鱼类、昆虫的处理器或许只有10年或者20年前处理器的性能了。 
⑥用这个理论,我们能很好地解释本文开头提到的两个现象——人类与黑猩猩的处理器性能差不多,但                        ;大象的大脑虽然比人更大,但                       ,因此总体上看仍然无法比拟人类。(768字)
(选自科学松鼠会博文,有删改)
小题1: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很多科学家认为人类比黑猩猩更聪明的原因是人类的大脑比黑猩猩大,脑细胞更多。
B.当神经细胞发生病变后,人脑功能就会受损,就会患帕金森症、阿尔兹海默症等疾病。
C.人脑中胶质细胞只是起填充大脑的作用,并不能像神经细胞那样具有传递信息的能力。
D.随生物复杂程度提升,可能起传递信息作用的基因越多,单个突触传递信息能力越强。
小题2: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标题“脑袋大更聪明?”起提出疑问、引发读者兴趣的作用,并非本文的结论。
B.用“对爱因斯坦大脑分析”的例子说明占人脑90%的胶质细胞也有传递信息的能力。
C.把斑马鱼与果蝇传递信息的基因数量作比较,说明果蝇的大脑比斑马鱼的脑更聪明。
D.“大脑中的突触就好像是电脑中的处理器”,用打比方说明突触在大脑中的重要作用。
小题3:根据本文理论,请在第⑥段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完成对第①段提到的两个现象的解释。(4分)
用这个理论,我们能很好地解释本文开头提到的两个现象——人类与黑猩猩的处理器性能差不多,但                                             ;大象的大脑虽然比人更大,但                                          ,因此总体上看仍然无法比拟人类。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第一空格:但人类更大的大脑确保了我们有更多的智慧。第二空格:但由于其中的处理器性能比较低。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A.原文的说法是“大脑越大,脑细胞就越多,人不就越聪明吗?一些科学家以此解释为何人类比近亲黑猩猩要更聪明;然而持反对意见的科学家却不在少数”。B.原文的说法是“神经细胞是实现大脑功能的主要部分,大脑尺寸影响智商这个观点的核心就在于此。当神经细胞发生病变后,人的大脑功能就会受损,甚至会引发帕金森症、阿尔兹海默症等疾病”。C.原文的说法是“然而神经细胞虽然重要,却只占大脑约10%,剩余的大多由胶质细胞组成。以往人们以为这些细胞只是起填充的作用,但最近许多研究都表明它们在传递信息的能力上虽不及神经细胞,却有自己的一份贡献”。
点评:记叙文(这里指广义记叙文,包括散文和小说等)、说明文、议论文都会有这一考查方法,要求考生对文章内容探究的结果进行审查、鉴别,并作出选择或判断正误。题型有:题干中列出对文章主题、中心、主要信息等内容的探究,要求考生判断其探究是否正确、合理、准确、全面。这类题一般都是以选择题或判断题的形式出现。选择题灵活多变,有的要求考生选出正确的项,有的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的项;有的是单项选择,有的是多项选择。
小题2:试题分析:原文是:“他们发现随着生物的复杂程度提升,这些基因的数量也有所提高……斑马鱼、爪蟾等非哺乳类的脊椎动物其基因数量则只有人的大约90%;而果蝇,蜜蜂等非脊椎动物的这些基因更只有人的一半左右。”可见作者并非是把斑马鱼和果蝇作比较,而是把它们和人进行比较。
点评:记叙文(这里指广义记叙文,包括散文和小说等)、说明文、议论文都会有这一考查方法,要求考生对文章内容探究的结果进行审查、鉴别,并作出选择或判断正误。题型有:题干中列出对文章主题、中心、主要信息等内容的探究,要求考生判断其探究是否正确、合理、准确、全面。这类题一般都是以选择题或判断题的形式出现。选择题灵活多变,有的要求考生选出正确的项,有的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的项;有的是单项选择,有的是多项选择。
小题3:试题分析:第一空格关键词是“人脑更大”;第二空格关键词是“处理器性能低”。原文“用这个理论,我们能很好地解释本文开头提到的两个现象——人类与黑猩猩的处理器性能差不多,但人类更大的大脑确保了我们有更多的智慧;大象的大脑虽然比人更大,但由于其中的处理器性能比较低,因此总体上看仍然无法比拟人类。”引发议论,使说理更加生动。
点评:在文中填补句子,是阅读命题的常见方法。其形式是:给你一段文字,将其中有重要作用的句子抠掉,要求你根据文意填补出来,或者是让你联系上下文,自行补出文中所让命题者去掉的部分。怎样填补?方法有三:首先,概括文段内容的中心意思,看看所缺的是提领全文的中心句还是承前启后的转换句,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次,备选答案加以比较。到底填写哪一句,如果一时还不能确定,可先列出几个选项,加以比较,然后选取最确切的一句填写上去。最后,要注意保持语言的连贯,注意上下句之间衔接自然、顺畅,合乎整体要求。
举一反三
北极燕鸥
①南极,给人印象最深的动物自然是企鹅。而在北极,令人肃然起敬的却并非北极熊,而是北极燕鸥。企鹅虽然待人亲切,憨态可掬,但看上去却有点傻气;而北极燕鸥虽然小巧玲珑,但却矫健有力,往往能给人以激情。
②北极燕鸥可以说是鸟中之王。它们在北极繁殖,但却要到南极去越冬,每年在两极之间往返一次,行程达数万千米。人类虽然是万物之灵,已经造出了非常现代化的飞机,但要在两极之间往返一次,也决非易事,因此燕鸥那种不怕艰险追求光明的精神和勇气特别值得学习。因为,它们总是在两极的夏天中度日,而两极的夏天太阳总是不落的,所以它们是地球上惟一一种永远生活在光明中的生物。不仅如此,它们还有非常顽强的生命力。1970年,有人捉到了一只腿上套环的燕鸥,结果发现,那个环是1936年套上去的。也就是说,这只北极燕鸥至少已经活了34年。由此算来,它在一生当中至少要飞行150万千米。
③北极燕鸥不仅有非凡的飞行能力,而且争强好斗,勇猛无比。虽然它们内部邻里之间经常争吵不休,大打出手,但一遇外敌入侵,则立刻抛却前嫌,一致对外。实际上,它们经常聚成成千上万只的大群,就是为了集体防御。貂和狐狸之类非常喜欢偷吃北极燕鸥的蛋和幼子,但在如此强大的阵营面前,也住往畏缩不前,望而却步,三思而后行。
④不仅这些小动物,就连北极最为强大的北极熊也怕它们三分。有人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    (饶有趣味、别开生面、惊心动魄、危机四伏)的场面:在一个小岛上,一头饥饿的北极熊正在试图悄悄地逼近一群北极燕鸥的聚居地。然而,它那高大的身躯过早地暴露了自己。这时,争吵中的燕鸥突然安静了下来,然后高高飞起,轮番攻击,频频向北极熊俯冲,用其坚硬的喙雨点般地向熊头啄去。北极熊虽然凶猛,却回击乏术,只有招架之功,并无还手之力,只好摇晃着脑袋,踮着屁股,鼠窜而去。
⑤燕鸥也是一种体态优美的鸟类,其长喙和双脚都是鲜红的颜色,就像是用红玉雕刻出来的。头顶是黑色的,像是戴着一顶呢绒的帽子。身体上面的羽毛是灰白色的,若从上面看下去,和大海的颜色融为一体。而身体下面的羽毛都是黑色的,海里的鱼若从下面望上去,很难发现它们的踪迹。再加上尖尖的翅膀,长长的尾翼,集中体现了大自然的巧妙雕琢和完美构思。可以说,北极燕鸥,是北极的神物!
小题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该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2分)
                                                                               
                                                                              
小题2:从第④段的括号里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写在前面横线上的话,你的选择是什么?(2分)
                                                                          
小题3:第②段划线的文字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小题4:文中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燕鸥特点的句子是什么?(2分)
                                                                               
小题5:本文的语言特点是什么?请举例分析。(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蓝色能量
最近热映的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让我们见识了大海的美丽,我们欣赏到了平静如镜倒映着整个天空的海面,也见识了折磨少年派的惊涛骇浪的威力。从惊涛骇浪的威力中,我们可以看得到海浪具有的巨大能量,如果我们人类能够把海浪的能量捕获,那该多好呢。
其实海浪、风、太阳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海浪的形成是因为风,而风又是因为空气受热不均流动而形成的。所以海浪具有的能量——波浪能,实际上来源于太阳能。波浪由于风的作用形成,因此波浪能的能量传递速率和风速有关,也和风与海面相互作用的距离有关。种种因素造成波浪能是海洋能源中能量最不稳定的一种能源,因此真正的捕获和利用它有很大的难度。
自石油危机之后,世界各国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到新能源研究开发中,波浪能也从那时起迎来黄金发展时期。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开发,到目前为止,各式各样的波浪能装置已经有一千多种。这些装置大体上都是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采集系统,主要是俘获波浪能,为一级转换;第二部分是能量转换系统,作用是把俘获来的波浪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例如机械能,为二级转换;第三部分是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为电能,称为三级转换。
目前常见的波浪能技术有这样几种:
一、漂浮式波浪能装置。该技术近年来发展最为活跃,采用振荡浮子或鸭体来俘获波浪能,然后将俘获来的波浪能转化为浮子(鸭体)运动的机械能,再将机械能通过液压系统转化为液压能,最后转化为电能。
二、收缩波道式,其依靠逐渐收缩的导浪墙俘获波浪能,使之在逐渐收缩的导浪墙中放大,直到越过导浪墙顶进入高于海面的水库。进入水库的水通过水轮发电机转换成电能。
三、振荡水柱式。其通常是采用一个气室俘获波浪能。当波浪作用在气室内时,水柱就会上下运动。水柱的上下振荡可以使气室内水面上的空气来回进出,从而推动涡轮旋转发电。
尽管波浪能难以提取,但人们在这方面的探索从未止步,因此,蓝色大海蕴藏的蓝色能量一定能为人类的未来造福。
(选自2012年12月《地球上丰富而宝贵的蓝色能量——海洋能系列(二)》,有改动)
小题1:第一段由热播的电影开头,有什么好处?(4分)
                                                                           
小题2:试概括人类利用波浪能的工作原理。(4分)
                                                                           
小题3:说说选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及表达效果。(3分)
                                                                           
小题4:“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开发,到目前为止,各式各样的波浪能装置已经有一千多种。”中加线的字“到目前为止”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黄山绝壁松
冯骥才
黄山以石奇云奇松奇名天下。然而登上黄山,给我以震动的是黄山松。
  黄山之松布满黄山。由深深的山谷至大大小小的山顶,无处无松。可是我说的松只是山上的松。
  山上有名气的松树颇多。如迎客松、望客松、黑虎松、连理松等等,都是游客们争相拍照的对象。但我说的不是这些名松,而是那些生在极顶和绝壁上不知名的野松。
  黄山全是石峰。裸露的巨石侧立千仞,光秃秃没有土壤,尤其那些极高的地方,天寒风疾,草木不生,苍鹰也不去那里,一棵棵松树却破石而出,伸展着优美而碧绿的长臂,显示其独具的气质。世人赞叹它们独绝的姿容,很少去想在终年的烈日下或寒飙中,它们是怎样存活和生长的?
  一位本地人告诉我,这些生长在石缝里的松树,根部能够分泌一种酸性的物质,腐蚀石头的表面,使其化为养份被自己吸收。为了从石头里寻觅生机,也为了牢牢抓住绝壁,以抵抗不期而至的狂风的撕扯与摧折,它们的根日日夜夜与石头搏斗着,最终不可思议地穿入坚如钢铁的石体。细心便能看到,这些松根在生长和壮大时常常把石头从中挣裂!还有什么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我在迎客松后边的山崖上仰望一处绝壁,看到一条长长的石缝里生着一株幼小的松树。它高不及一米,却旺盛而又有活力。显然曾有一颗松籽飞落到这里,在这冰冷的石缝间,什么养料也没有,它却奇迹般生根发芽,生长起来。如此幼小的树也能这般顽强?这力量是来自物种本身,还是在一代代松树坎坷的命运中磨砺出来的?我想,一定是后者。我发现,山上之松与山下之松决不一样。那些密密实实拥挤在温暖的山谷中的松树,干直枝肥,针叶鲜碧,慵懒而富态;而这些山顶上绝壁松却是枝干瘦硬,树叶黑绿,矫健又强悍。这绝壁之松是被恶劣与凶险的环境强化出来的。它虬劲和富於弹性的树干,是长期与风雨搏斗的结果;它远远地伸出的枝叶是为了更多地吸取阳光……这一代代艰辛的生存记忆,已经化为一种个性的基因,潜入绝壁松的骨头里。为此,它们才有着如此非凡的性格与精神。
  它们站立在所有人迹罕至的地方。那些荒峰野岭的极顶,那些下临万丈的悬崖峭壁,那些凶险莫测的绝境,常常可以看到三两棵甚至只有一棵孤松,十分夺目地立在那里。它们彼此姿态各异,也神情各异,或英武,或肃穆,或孤傲,或寂寞。远远望着它们,会心生敬意;但它们——只有站在这些高不可攀的地方,才能真正看到天地的浩荡与博大。
  於是,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在风狂雨骤间,在云烟明灭时,这些绝壁松都像一个个活着的人:像站立在船头镇定又从容地与激浪搏斗的艄公,战场上永不倒下的英雄,沉静的思想者,超逸又具风骨的文人……在一片光亮晴空的映衬下,它们的身影就如同用浓墨画上去的一样。
  但是,别以为它们全像画中的松树那么漂亮。有的枝干被飓风吹折,暴露着断枝残干,但另一些枝叶仍很苍郁;有的被酷热与冰寒打败,只剩下赤裸的枯骸,却依旧尊严地挺立在绝壁之上。於是,一个强者应当有的品质——刚强、坚韧、适应、忍耐、奋取与自信,它全都具备。
  现在可以说了,在黄山这些名绝天下的奇石奇云奇松中,石是山的体魄,云是山的情感,而松——绝壁之松是黄山的灵魂。
小题1:结合全文说说黄山松给我哪些方面的震动?(4分)
小题2:下列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裸露的巨石侧立千仞,光秃秃没有土壤,尤其那些极高的地方,天寒风疾,草木不生,苍鹰也不去那里,一棵棵松树却破石而出,伸展着优美而碧绿的长臂,显示其独具的气质。
②於是,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在风狂雨骤间,在云烟明灭时,这些绝壁松都像一个个活着的人:像站立在船头镇定又从容地与激浪搏斗的艄公,战场上永不倒下的英雄,沉静的思想者,超逸又具风骨的文人……
小题3:写山下之松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4:为什么说“绝壁之松是黄山的灵魂”? (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①联合国粮农组织2013年5月13日发表报告称,人类可食用的昆虫在全球超过1900种,多吃昆虫对身体有大益处。昆虫具有污染少,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含量高,繁殖快等优点,实为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呼吁全世界的饭馆、厨师和美食作家推广使用昆虫,以应对全球范围的饥饿和气候变暖问题。
②实际上昆虫美食在粤系菜谱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白蚁、蝎子、蚕蛹等等经过厨师烹饪,一道道可口的美食让人垂涎欲滴。不过专家也建议,不可为口腹之欲过量捕捉野外昆虫。科学家们已经发现,红蚁、小蚱蜢和一些龙虱所含有的蛋白质足以与瘦牛肉相提并论,而脂肪则要少很多,称得上是高蛋白低脂肪。此外,如果对通过麦片获取纤维感到厌倦,也可以用昆虫来作为替代,很多可食用昆虫都富含对人体有益的铜、铁、镁、磷、硒、锌等矿物质。
在将饲料转化为可食用肉类方面,昆虫的效率也相当高,其将饲料转化成肉的效率是牛的4倍。多数饲养类昆虫所产生的环境有害温室气体可能少于家畜,这有助于降低食物生产成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④昆虫头顶光环,污染少、营养物质高,是美味佳肴不可多得的主角。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钟俊鸿说,以白蚁为例,它的体内含有20多种氨基酸,其蛋白质含量的确比普通肉类要高,他不反对食用昆虫。但为了避免昆虫携带病菌而导致人类生病的风险,建议人工饲养昆虫,不让昆虫有接触病菌的机会。田野、山上等地的某些昆虫也可以食用,然而他并不支持过量捕捉野外昆虫,因为“这会带来生物量的问题”。
⑤在烹饪方式上,可烘,可炒,可油炸,甚至可生吃。但“最好是用100-110摄氏度的高温烘干”,既杀灭病菌,又不破坏昆虫的营养价值和口感。若没有先例,生吃则需要慎重。 但需注意的是,不是什么昆虫都可以吃的,有的昆虫有毒,比如鳞翅目的幼虫,它的毛就有毒,不能食用。
小题1:第②段划线的词语“过量”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小题2:简要说说第③小节划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表达效果。(3分)
                                                                                    
小题3:SARS来了,人们不吃果子狸了;H7N9来了,大家谈“鸡”色变。现在建议大家吃昆虫,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个方案的利与弊。(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宇宙观测“新大门”如何开启
——丁肇中和阿尔法磁谱仪的故事
无所不在又无迹可寻的暗物质粒子,似乎正从理论预言走向现实。北京时间昨天凌晨,诺奖得主丁肇中率领的团队首次公布了观测宇宙射线18个月后得出的结论,其与暗物质粒子模型相当吻合。成果虽有待进一步完善和验证,但无疑点燃了学界对破解暗物质之谜的热情和信心。
②这个堪称人类最昂贵实验的支点,就是阿尔法磁谱仪(AMS),它让人类首次打开了一扇从太空观测宇宙射线的大门。
赶赴太空探测粒子
 ③数百年来,人类观测宇宙主要是借助望远镜搜集远方传来的光。但暗物质不发光,要了解它就得另辟蹊径。
 ④除了光子,宇宙中飞行着大量高能粒子(即“宇宙射线”)。但与光子不同,这些粒子带电、有质量,穿透大气层时很容易发生反应,变成次生粒子,其种类、性质等都发生变化。要直接从宇宙射线中搜集原始的信息,就必须避开大气层。阿尔法磁谱仪就是一台直接在太空中运行的高能粒子探测器。
 ⑤阿尔法磁谱仪重7吨,能耗2500瓦,主体是直径1.3米、高0.8米的空心圆柱体,中央有强大的人造磁场,外围布置着各种高精度探测器。根据电磁原理,带正电和负电的粒子通过磁场后,会朝不同方向偏转,这就能区分并获得宇宙中各类高能粒子的参数。
 ⑥但要把大型磁铁送入太空并不容易。若没有特殊技术,磁体会把飞行器变成指南针,在地磁场的作用下,航天飞机、空间站很容易失控。过去40年,虽有人也想过在太空架设磁谱仪,但一直没有成功。
中国智慧解决难题
 ⑦丁肇中团队荟萃了16个国家的数百名研究人员。在许多场合,他都表达了对“中国智慧”和中国研究者的感谢。
 ⑧丁肇中最感谢的,应该是帮他解决将强磁体送入太空难题的中科院电工所、中科院高能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等中国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电工所提供的阿尔法磁谱仪核心磁体,采用了独特的磁路设计,重量轻、无漏磁,而且非常可靠。
 ⑨这块磁体由4000块小磁铁组成,丁肇中曾做过破坏性试验,防止在极端情况下有磁体飞出,击穿飞行器从而酿成大祸,结果让他非常放心。磁体最终顺利通过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严格的安全审查,成为人类送入宇宙的第一块大型磁体。
为防犯错近乎苛刻
 ⑩由于阿尔法磁谱仪独一无二的地位,它的数据、衍生的结论难以被第三方验证。因此,丁肇中对“不出错”的要求近乎苛刻:“我想今后50年里也不可能有人再做这么大、这么困难的实验了。”
 11阿尔法磁谱仪的很多部件,都做了10到20个,然后选出最好的一个。升空后,丁肇中每天都召集会议,分析仪器运行,研究如何减少误差。他将数据分析团队分成两个小组,互不通气,独立拿出自己的结论,用这种特殊机制保证结果的可信度。
 12丁肇中说,做实验要有自信,但这是一种战略上的自信,实际操作中,他要求所有人对任何仪器都报以怀疑,以此保持足够的谨慎。在首篇论文发表之际,丁肇中仍对外强调保持冷静和耐心。他说,搞清目前发现的正电子的来源,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研究者必须抛弃偏见,秉持开放的态度。他说,项目才“刚刚开始”,目前收集到的数据是阿尔法磁谱仪预期收集数据的10%左右,还有很多未知等待探测。
(选自《文汇报》2013年4月5日期,略有改动)
小题1:丁肇中说“我想今后50年里也不可能有人再做这么大、这么困难的实验了”。联系全文,归纳这个实验“这么大、这么困难”具体指哪些?(5分)
                                                                      
小题2:说说文中画线句中划线部分的作用。(4分)
(1)无所不在又无迹可寻的暗物质粒子,似乎正从理论预言走向现实。
                                                                      
(2)磁体最终顺利通过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严格的安全审查
                                                                      
小题3:下面一段话作为一个独立段落,你觉得放在文中什么位置比较合适?说说理由。(5分)
此外,山东大学的热控制系统、东南大学的计算机系统、中山大学的冷却系统等,都为整个项目作出了重大贡献。
应放在:                                                               
理 由:                                                               
小题4:阅读下面的材料,你发现丁肇中和伽利略有哪些相似之处?(4分)
基于长期的经验,我似乎发现,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处于这种境地:知识愈浅薄的人,愈想夸夸其谈;相反知识丰富倒使人在判断某些事物时,变得非常优柔寡断。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伽利略)
教学之余,伽利略更忙于实验。他说,他的目的是重新检验亚里土多德有关科学的学说,而不是把这些学说当做福音真理来接受。他发现真理的道路,不是靠背诵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而是通过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书”。
(《斜塔上的实验》亨利•托马斯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