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①科学家认为“甲型H1N1流感”相对温和。尽管世卫组织29日提高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警戒级别,而且卫生管员也证实美国出现了首例“甲型H1N1流感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现代文阅读 ①科学家认为“甲型H1N1流感”相对温和。尽管世卫组织29日提高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警戒级别,而且卫生管员也证实美国出现了首例“甲型H1N1流感”死亡病例,但研究病毒的科学家们却渐渐达成共识,认为目前的混合型流感病毒变种并没有过去引起疫病大流行的那些病毒那么致命。 ②事实上,上月底首先在加州圣迭戈和墨西哥南部出现的H1N1病毒变种,主要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播,其破坏性可能不及每年冬天出现的普通的流感病毒。 ③众所周知,流感病毒是不可预测的,这种变种可能在任何时候突变,成为更温和或者更危险的变种,但从基因工程实验室和流行病模型等渠道获得的越来越多的初步证据表明,目前的疫情爆发其最坏的情况可能是可以避免的。 ④田纳西州流感病毒学专家理查德•维比说:“这种病毒与1918年的致命性病毒完全没法相比。”1918年暴发的流感造成全球大约5000万人死亡。 ⑤目前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首次被查出时,它与1918年的流感病毒相似这一点是不祥之兆。它们都是在春天流感季节的末尾出现,两者似乎都是重点袭击年轻人和健康人,而不是老年人和婴幼儿,而且它们都是H1N1变种,因为他们有着相同的两个关键的蛋白类型,这两个蛋白类型主要决定着病毒的传染力和扩散力。 ⑥美国疾病防治中心和国家卫生研究院周一上午公布了加州和德克萨斯州病人身上病毒的基因序列,成千上万的科学家立即开始下载那些信息。他们把病人身上的病毒(1918年的病毒和禽流感病毒H5N1D等)进行对比,之后发表了令人欣慰的消息。 ⑦纽约西纳山医疗中心微生物学家彼得•帕勒斯说:“这种病毒缺少某些特征”。尤其突出的是,这种病毒缺少一种氨基酸。那种氨基酸似乎会导致肺部增生病毒粒子使之更致命。 ⑧佐治亚大学流感专家拉尔夫•特里普说,对这种病毒蛋白类型的初步分析表明,经历过1957年那场流感的人可能对这种病毒有一定的免疫力。1957年的那场流感疫情造成全球约200万人死亡。 ⑨这或许可以解释墨西哥老年人没有感染上这种病毒的原因。迄今,墨西哥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最为严重。 (选自《参考消息》2009年5月) 小题1:科学家提出“甲型H1N1流感”相对温和的依据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小题2: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A.墨西哥南部出现的H1N1病毒变种的破坏性可能不及每年冬天出现的普通的流感病毒。 | B.流感病毒是不可预测的,这种变种可能随时突变,变为更温和或者更危险的变种。 | C.“甲型H1N1流感”病毒首次被查出时,人们认为它与1918年的流感病毒完全相同。 | D.墨西哥老年人没有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原因可能是对这种病毒具有一定的免疫力。 | 小题3:在第④和第⑤段中,作者使用了哪一种方法来解释“甲型H1N1流感”的特征?你觉得使用这种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4:阅读上文和下面两则材料,你能获取哪些信息?(3分) 材料一:四川省新闻办公室2009年5月17日下午宣布:与我国内地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包某某接触的最后一批人员解除医学观察,患者包某某也同时治愈出院。(《钱江晚报》) 材料二:2009年5月17日,北京确诊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这是我国内地第三例输入性确诊病例。患者为女性,18岁,北京人。5月11日13时50分乘坐美国大陆航空公司C089航班到达北京。北京市卫生部门及时开展了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工作,全部密切接触者均已查明并进行了医学观察,未发现不适症状。(《人民日报》) |
答案
小题1:目前的混合型流感病毒变种并没有过去那些引起疫病大流行的那些病毒那么致命。或“这种病毒缺少一种氨基酸。那种氨基酸似乎会导致肺部增生病毒粒子使之更致命。”或“破坏性可能不及每年冬天出现的普通的流感病毒。”或“目前的疫情爆发其最坏的情况可能是可以避免的。”(2分) 小题2:【 C 】(2分) 小题3:方法:作比较(比较说明、对比)作用:准确地说明甲型H1N1流感与1918年的流行病毒相似点与不同点。(不同点:致命性强弱不同;相似点:流行季节、重点袭击对象、病毒类型相似。)(3分。方法1分,作用2分,相似点和不同点仅写一点得1分。) 小题4:①对于“甲型H1N1流感”不必恐慌,因为“甲型H1N1流感”比较温和。材料一印证“甲型H1N1流感”是可以治愈的,疫情是可以控制的。 ②因为病毒主要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播,所以只要对接触者进行医学跟踪和隔离,疫情就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我国已有防止流感疫情的成功经验,对与患者密切接触者的跟踪工作、医学观察工作做得很到位。(3分。答对一个得2分,答对两个得3分。仅结合材料一、二而未结合上文得2分,语句不通,酌情扣分。) |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用文中的话回答降低了学生答题的难度,.“相对温和”这是科学家把“甲型H1N1流感”和其他流感比较后得出的结论,只要从文中找出能体现这种结论性的语句即可。如:第①段中“这种混合型流感病毒变种并没有过去引起疫病大流行的那些病毒那么致命”;第②段中“其破坏性可能不及每年冬天出现的普通的流感病毒”;第③中“目前的疫情暴发其最坏的情况可能是可以避免的”;第⑦段中“ 这种病毒缺少一种氨基酸。那种氨基酸似乎会导致肺部增生病毒粒子使之更致命。” 点评:这类提取信息类题目一定注意,不要脱离原文,要到相应语段去寻找需要的答案,做到找细找全,切题拟答。 小题2:试题分析:选文第⑤段开头说“目前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首次被查出时,它与1918年的流感病毒相似这一点似乎是不祥之兆”,“相似”并非“完全相同”,说明文语言不能差一个字,准确性是其语言最重要的特征。所以C项错了。 点评:这类题目首先要细读阅读文本,理清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然后再分析四个备选项,确定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小题3:试题分析:选文第④段和第⑤段中,作者把““甲型H1N1流感”与“1918年的致命性病毒”给人类造成的危害程度及它们流行季节、重点袭击对象、病毒类型相似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运用的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作比较准确地说明甲型H1N1流感与1918年的流感病毒相似点与不同点。(不同点:致命性强弱性不同;相似点:流行季节、重点袭击对象、病毒类型相似)从而说明“甲型H1N1流感”相对温和的特征。 点评:对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即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其次要知道其特征及作用。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要不断加强练习。另外,说明方法的作用是由效果的关键词和其内容上的作用两部分组成的。效果关键词如准确、具体、形象生动、条理清晰的说明了等,内容上一般证明的是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之前的句子,而且大多证明本段的中心句。即说明方法及作用的答题是有规律可循的。 小题4:试题分析:选文第①段开头就从科学的角度说“甲型H1N1流感”相对温和,文中又引用多位专家的分析,说明对于“甲型H1N1流感”不必恐慌,因为“甲型H1N1流感”比较温和,只要科学治疗,是可以治愈的,疫情是可以控制的。材料一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选文②③两段说“在加州圣迭戈和墨西哥南部出现的H1N1病毒变种,主要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播”,虽然“ 流感病毒是不可预测的 ”,但“从基因工程实验室和流行病模型等渠道获得的越来越多的初步证据表明,目前的疫情暴发其最坏的情况可能是可以避免的。”,怎样才能避免?根据“甲型H1N1流感”传播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就能有效控制,材料二就说明了这一点。材料二信息:墨西哥南部出现的H1N1病毒变种,主要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播,我国采用医学跟踪和隔离,疫情就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医学跟踪和隔离,疫情就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点评:这是材料链接,类比探究题,现在广泛运用于中考的各个学科之中。探究题是通过相关材料的比较分析,得出某个结论。它是对考生思维的最高级别的要求。首先要读懂各段文字,找出关键东西;其次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其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进行归纳,找出共性。这也要求考生具有很好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归纳能力,要找准阅读的切入口,综合的出发点,其要求比较高。 |
举一反三
现代文阅读 洁身自好的莲花 一提到莲花,人们会自然地联想到莲叶上滚动的露珠,也许还会想到宋代文人周敦颐的《爱莲说》,对“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肃然起敬。 20世纪7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在研究植物叶面时发现,光滑的叶子表面有灰尘,要先清洗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而莲叶等叶面却总是干干净净。他们利用人造的灰尘粒子污染玉兰、林山毛榉、莲花、芋、甘蓝等植物的叶面,然后用人造雨清洗2分钟,使雨滴滑落,再观察叶面灰尘粒子残留状况。实验发现,有些植物叶面残留的污染物多达40%,而莲花等植物叶面的污染物残留比例均小于5%。这就是所谓的莲花效应。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莲花效应呢? 通过电子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到莲叶表面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多重微米、纳米级的超微结构。莲叶表面上有一些微小的蜡质颗粒,并且覆盖着无数个约10微米的突包,每个突包 的表面又布满了直径仅为几百纳米的更细的绒毛。在突包间的凹陷部分充满着空气,从而使得在尺寸上远大于这种结构的灰尘、雨水等落在叶面上,不会大范围直接接触叶面,而是隔着一层极薄的空气,并且其能接触的点也只是叶面上若干个凸起的点。 这是自然界中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正是这种特殊的超微结构,使得莲叶表面不沾水滴,可以保持清洁:当莲叶上有水时,水会在自身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球状,风吹动水珠在叶面上滚动时,水珠可以沾起叶面上的灰尘,并从上面高速滑落。这种自洁能力对于防止病原体的入侵也有着特别的意义。像莲花这样的植物,就是生长在很“脏”的环境中也不容易生病。因为即使病原体到了其叶面上,一经下雨就会随雨水冲走;如果不下雨,叶面很干燥,病原体还是生存不了。 莲花的这种自洁功能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他们努力模仿这种表面,使应用研究 迅速发展。20世纪末,基于“莲花效应”的涂料陆续问世,在越来越多的建筑中得到应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周围将会出现不会脏的地板、墙壁和没有灰尘的无线电用品。 小题1:第一段中写到“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其作用是什么?(3分) 小题2:请根据第二段文意,简要解释“莲花效应”。(3分) 小题3: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所指代的内容。(4分) ①这是自然界中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②莲花的这种自洁功能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 小题4:“莲花效应”能给植物本身带来哪些好处?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10分) 饺子 ①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的的食俗丰富多彩,在除夕夜,北方人要吃团圆饺子。 ②饺子,在东周时称“饼饵”,据说因其外形似耳朵而得名。到了隋朝,颜之推在他的文集中这样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可见饺子还曾称“馄饨”。民间还把这种偃月形的食品称作“粉角”或“角子”。 ③在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的唐墓里,曾出土距今1300年唐代的饺子,出土时,一只饺子和四只馄饨一起放在一个木碗中,证实至少在唐代就已经有了像现在一样的饺子,并且饺子与馄饨已分为两个不同的品种,连我国边远地区都已食用。 ④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把饺子称为“扁食”。在《帝京岁时纪胜》中就有“扁食包细馅”的记载。至今陕西一些地区仍把饺子称为扁食。 ⑤清朝入关后,满族把饺子、糕点、馒头等统称为饽饽,把饺子称煮饽饽。人们如果形容一个不苟言笑的人,就说这个人是“见了煮饽饽也不乐”。 ⑥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可见这种可荤可素、营养全面的传统饮食,多么受到人们的钟爱,一直流传千年以上。尽管名称由“饼饵”到“角子”、“扁食”,人们对它的喜爱却从来不变,以致成了过年必备的饮食。按照民间的习俗,除夕夜的“子时”,要放鞭炮、吃饺子、辞旧迎新。由于除夕夜是二年相交于“子时”,意寓“交子”。后来就把“交子”时吃的这种美食谐音称“饺子”。从此,“饺子”不仅是美食,还蓄含了美妙的文化色彩。 (选自《北京晚报》 有删改) 小题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2分) 小题2:第③段除了举例子之外,还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主要是为了说明 (3分) 小题3:第③段中画线的“至少”一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3分) 小题4:根据文意,说说饺子蓄含了怎样的文化色彩?(2分) |
阅读《蜜蜂消失,人类只能再活四年?》一文,完成题。(10分) ①大多数人一想起蜜蜂,都会想到蜂蜜、蜂胶、蜂王浆……但这和蜜蜂对大自然作出的最大贡献——维持生物多样性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了。爱因斯坦曾经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人类只能再活四年。”因为,蜜蜂是为植物授粉的一支生力军。世界上有数万种植物的繁育依靠蜜蜂授粉,而在人类所种植的农作物中,也有1000多种离不开蜜蜂。 ②假如蜜蜂消失,人们将告别大多数的粮食和蔬菜瓜果。此外,蜜蜂还为众多饲料植物授粉,没有它,肉类和牛奶也将变得稀有和昂贵;世界上植物类型变得单调,这会直接影响各种动物的生存……也就是说:如果在生态系统中丢失了一个环节,整个系统便会开始崩溃。 ③令人不安的是,蜜蜂消失的事件正在发生。在美国,一些蜜蜂突然神秘地消失得无影无踪,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美国有超过60%的蜜蜂消失。如今,蜜蜂消失现象又像瘟疫一样传到了德国、瑞士、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希腊等欧洲国家。 ④实际上,不仅仅是蜜蜂遭遇到了生存危机,没有天敌的北极霸主——北极熊也被列为了濒危动物。由于气候变暖,北极熊生活的冰面缩小,食物来源变得稀缺,让北极熊的数量也越来越少。冬天,居然有饥肠辘辘的北极熊残忍地捕***小熊来填饱肚子。 ⑤根据联合国的一份报告,目前物种灭绝的速度由大致每天一种加快到每小时一种,比以前快了约1000倍,比新物种的形成速度更是快了100万倍。即使根据最保守的估计,地球上也有至少10%的物种正在面临生存威胁。 ⑥一旦某种生物绝种,就永远消失,无法弥补;而每当我们失去一样物种,我们就失去一项对未来的选择。随着某种生物的灭绝,或许治疗艾滋病、或发展抗病毒农作物的希望也会跟着破灭。 ⑦在地球史上,曾经发生过5次物种灭绝。最近的一次发生在6500万年前,一次陨石撞击地球,造成了包括恐龙在内的大量物种的灭绝。目前,地球再一次走向物种灭绝的边缘,原因却是人类本身的行为:在过去的100年里,地球上45%的森林已经被砍伐掉了;全球20%的珊瑚礁已经遭到无法逆转的彻底破坏,而另外50%的珊瑚礁也接近崩溃边缘……联合国将2010年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呼吁各国政府和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⑧和很多人的理解不同,在生态系统中,是没有“害虫”和“益虫”这类概念的,每个物种都有其特定的“使命”。例如,昆虫吃的往往是一些老弱病残的树,或许正好切断了树木疾病的传播途径。因此,地球上的每个物种都值得尊敬和保护。 小题1:文中第④段加线词“居然”能去掉吗?为什么?(3分) 小题2:简要说说选文第⑦段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3分) 小题3:文章结尾说“地球上的每个物种都值得尊敬和保护”,联系自身实际,说说我们在物种保护方面可以做些什么。(至少答两点)(4分) |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小题。(11分) 走向3D时代 ①热映的好莱坞大片《阿凡达》以其身临其境的3D(三维)效果赢得了全球影迷的好评,掀起了一股3D电影热潮,同时也让很多对3D技术持怀疑态度的人变成了3D技术的支持者,更让人们对3D家庭影视生活充满无限向往。一直徘徊在主流市场之外的3D技术终于奏响了进军家庭娱乐业的号角。 ②3D是three—dimensioinal的缩写,就是三维立体图像。就实质而言,这项技术原理并不复杂。人是通过左眼和右眼观察到物体的细微差异、从而感知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存在状态。在屏幕上,只要左眼和右眼看到的画面不是一幅图像,整个画面就会立体起来。 ③3D技术在商业运用上已经有了较为快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3D立体影院将投资建设,3D影片的数量也在大大增加。在3D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影视、音乐、动漫和网络游戏的相互渗透使得3D技术在电子消费领域显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势,消费电子产品中使用3D技术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④3D技术不仅被电影界接受,在电视领域也颇受青睐。如今,各电视生产商均借机力推3D电视,希望引领今后平板电视的发展趋势。电视媒体也争先恐后地将这项先进的视觉技术引入体育比赛转播中。英国当地时间2010年1月3l目下午1 7时打响的英超联赛,阿森纳主场迎战曼彻斯特联队的榜首大战,已成为英国体育史上的第一场由3D技术转播的体育比赛。 ⑤此外,3D数码相机、3D数码相框已于去年年末实现产品化。3D数码相机可以通过双镜头叠加同一场景以产生立体影像,或是利用3D功能进行不同色彩模式的对比。而3D数码相框则是利用偏光原理,将不同图像同时折射到双眼,甚至可以充当3D眼镜,将普通照片立体化。在今年1月,松下公司展出了全球第一款高清3D摄像机,其双镜头的设计可以说非常独特。松下将该机的透镜、摄像机前端和双存储卡存储器合为一体,从而使机身更加轻便,在用户进行手持式拍摄时更加灵活。同时,该机可自动对图像进行校正,不需使用任何附加设备就能直接记录3D影像。 ⑥不过,真正3D时代的到来仍然需要一段时间,目前,我们虽然能去电影院体验3D电影,但资源相当有限。3D电视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没有3D节目内容的话,3D电视就只是一个摆设。技术标准的制定同样是要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另外,健康和安全也是3D显示技术急需攻克的难题。研究结果显示,观众在观看立体影像时,由于眼睛会迅速地来回移动,因而容易造成眼睛疲劳。因此,对于栩栩如生的3D立体影像带来的视觉享受,我们还需要耐心地等待。 小题1:选文第①段以好莱坞大片《阿凡达》开头,有什么作用?( 4分) 小题2:阅读第②段,用简单的语言给3D下个定义。 (2分) 小题3:结合文意,说说真正3D时代的到来有哪些制约因素?(3分) 小题4:从文中看来3D技术已经应用于电影界、电视领域、数码相机、数码相框等领域,请你发挥想象3D技术在未来还可以应用于哪些领域?(2分) |
阅读说明文《神奇的彩色棉》,完成题。(15分) ①不用染料,不用着色,你就能穿上色彩艳丽的衣服。这是变魔术吗?不,21世纪,一个新兴的产业——彩色棉产业就有这样的神奇本领。 ②农村的孩子都知道,棉花的花朵是洁白的,人们收获洁白的棉花后,脱籽、纺纱,纺成了一锭锭的纱,再织成纺织物,就成了布料,如果染上色或印上花,就是美丽的衣料、窗帘、床单等等。 ③而彩色棉花的棉花纤维中含有天然的彩色色素。不用印染,用彩棉织成的布就可直接做成花衣裳。彩色棉花是新的棉花品种吗?不是。彩色棉古代就有,可考证的历史可追溯到上千年之前。在十八九世纪,墨西哥和秘鲁以及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都种植有彩色棉。然而,由于彩色棉花产量低,纤维短,因此逐渐被人遗弃,以至许多人都不知道棉花还有彩色的。 ④20世纪60年代,美国、前苏联、墨西哥等国家,又开始对彩色棉进行研究。90年代初,美国在改造利用野生彩色棉技术上取得突破,培育出多种颜色的长纤维彩色棉花,并进行了大面积种植。不久,面目一新的彩色棉纺织品及服装进入市场。随后,其他一些国家在研究中也相继取得成功。缤纷多彩的彩色棉服装,在一些城市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1994年,我国也从美国引进了一批彩色棉种子进行试种。 ⑤彩色棉花不仅色彩自然柔和,而且在种植过程中不需要农药,在纺织过程中也不需要化学染料。这样,就使得产品及周围不会受到污染。美国年销售额为100亿美元的牛仔裤用料斜纹粗棉布,再也不用染色了。制成服装后,柔软舒适,永不褪色。彩色棉因没有沾染任何化学物质,不会引起皮肤病,被人们誉为“绿色产品”、“环保产品”,而用彩色棉制作的服装则被称为“生态服装”或“保健服装”。 ⑥我国对彩色棉的研究后来居上,使淡蓝、橘黄等8种颜色的遗传基因达到稳定状态。 1998年彩色棉种植面积一跃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产品远销欧美和日本等国,供不应求。 专家预测,在未来5年内,我国彩色棉年产量可达1.2万吨,可生产成衣2000万件,老百姓也有望穿上这种“保健服装”了。 小题1:本文的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3-6节主要运用什么说明顺序?(3分) 小题2:与普通棉相比,彩色棉具有哪些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彩色棉服装被称为“生态服装”或“保健服装”,其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本文第④自然段中划线的“相继”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分别说说下面两句中所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4分) (1)在十八九世纪,墨西哥和秘鲁以及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都种植有彩色棉。 说明方法: 作用: (2)专家预测,在未来5年内,我国彩色棉年产量可达1.2万吨,可生产成衣2000万件,老百姓也有望穿上这种“保健服装”了。 说明方法: 作用: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