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健康智商”①随着健康知识的不断普及,人们的健康意识也不断提高。在同样的健康教育环境下,有些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十分在意,也有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漠不关心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科学家发现“健康智商” ①随着健康知识的不断普及,人们的健康意识也不断提高。在同样的健康教育环境下,有些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十分在意,也有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漠不关心。除了健康知识的普及程度外,是否有些天生的因素在影响人们对健康状况的意识呢?英国科学家最近所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回答了这个问题。 ②研究结果表明,人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意识之所以不同与负责控制这部分功能的大脑区域的活动能力以及大小有关。这说明,每个人的“健康智商”因其该区域的发育情况不同而有所区别。在正常情况下,这种“健康智商”有利于人们及时察觉体内的不正常情况。但是如果太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容易使人长时间处在紧张状态之中,并产生对自己不满的情绪,从而引起相反的效果。 ③研究人员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38位志愿者大脑对健康意识的反应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受试者日常的焦虑程度以及其他有关症状进行了询问,以便了解这些人对自己身体的关注是否影响到其情绪波动。 ④研究结果发现,当一个人十分关注自己身体所出现的各种反应时,其大脑里有一个叫做右前脑岛皮质区的区域会出现大量的活动。这种大脑活动能导致人产生焦虑和其他一些负面情绪。研究还首次发现,那些对自己身体状况十分敏感的人,其右前脑岛皮质区也较其他人要大。 ⑤研究人员介绍说,右前脑岛皮质区负责控制人对情绪的意识。无论是功能神经成像技术,还是对右前脑岛皮质区大小的测量结果都证实,人们对自己身体的关注,可以影响到主观情绪。当人们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意识处于正常范围时,这种如同高智商的意识水平有利于人们对自己的健康问题保持一定的关注。 ⑥研究人员表示,人们常认为焦虑是一种不良情绪,因为焦虑会影响人的判断力。但他们的研究表明,焦虑是人脑的一种常态反应功能。有些大脑受损而丧失情绪反应能力的病人正好需要这种焦虑反应。这种病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的意识十分低下,情绪冷漠,对社会交往也不感兴趣。因此,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意识强的人具有“健康高智商”的优点。但是,这种“健康智商”超出正常范围时,就肯可能出现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躁动和负面情绪,就需要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选自《北京青年报》) 小题1:第二段中“这说明,每个人的‘健康智商’因其该区域的发育情况不同而有所区别。” 句中的“该区域”具体指什么?根据文意简要回答。(3分) 小题2:从文中的叙述来看,人与人之间健康意识不同与哪两个方面有关?。(4分) 小题3:请结合文艺,给“健康智商”下个定义。(3分) 小题4:结合文意,请简要分析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看待“焦虑”这种情绪。(4分) |
答案
小题1:指的是负责控制“人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意识”这一功能的大脑区域,即后文所说的右前脑岛皮质区。 小题1:人与人之间健康意识不同与两个方面有关:一是后天的,即所受的健康教育;二是先天的,即本身的健康智商。 小题1:健康智商是指人的健康意识的强弱,它表示人对自己的健康装光关注的能力和程度。 小题1:焦虑并非完全是不良情绪,人们无须谈“焦”色变。因为虽然它会影响人的判断力,但它也“是人脑中的一种常态反应功能”,而且有些大脑受损者正好需要焦虑反应。(4分) |
解析
小题1:了解文本内容,学会用原文的内容来理解问题,做题时,学会从原文中找答案。 小题1:学会用原文的内容来理解问题,做题时,学会从原文中找答案。 小题1:了解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的特点,为“健康智商”下定义,说明“健康智商”的本质特征。 小题1: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合理,表述正确即可。 |
举一反三
地震与海啸的关系(14分) 据共同社报道,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东北地区以宫城县为主的地方发生里氏8级以上强震,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迄今已造成至少500人死亡,大量人员受伤或失踪。由于地震影响范围较广,统计尚不全面,死伤数字势将继续上升。发生强烈地震后,印尼气象部门随即发出海啸警报,中国国家海洋预报台也表示,这次地震可能会在震中周围数百公里范围内引发区域海啸。 历史上环太平洋地区的大地震往往都能引发大小不一的海啸。因此每当这个地区出现地震时,各国气象部门都会对海面情况进行严密监测,以确定是否发布海啸警报。但地震是否一定引起海啸?地震震级越高海啸的破坏力也越大吗?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有时浪高可达数十米。这种“水墙”内含极大能量,它以极快的速度运动,冲上陆地后会造成巨大破坏。1960年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就冲击了整个太平洋。 海啸通常由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记录显示,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大多数海底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边缘地带,称为“亚延地带”。海底地震发生后,使边缘地带出现裂缝。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犹如往水中抛入一块石头一样会产生“圆形波纹”,故而引发海啸。 此外,地震海啸的产生还会受海底地震震源断层、震源区水深条件、震级、震源深度等条件影响。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区比浅水区更易产生海啸。当震源断层表现为错动时,不会产生海啸,而如果震源断层表现为倾滑,就可能引起海啸。 不过,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一些专家则认为,引发海啸的地震震级一般在里氏6.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内。 但即便是强烈地震也不一定就会导致海啸。如2005年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5级强烈地震,就没有引发大海啸。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此次地震的震源比较深,因此虽然震级很强,但海底地表上下错动幅度可能也比较小,因此没有形成海啸。 除了与地震震级等相关外,部分专家还表示,海啸的发生与全球气候变化也有关系。2004年的南亚大海啸发生后,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有关专家进行相关分析后指出,这场由海底地震引起的大海啸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密切相关。 小题1:请根据文意,简述“海啸”产生的过程。(4分) 小题2:“中国国家海洋预报台也表示,这次地震可能会在震中周围数百公里范围内引发区域海啸”一句中划线的“可能”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小题3: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所指代的内容。(4分) ①这次地震可能会在震中周围数百公里范围内引发区域海啸。 ②这种“水墙”内含极大能量,它以极快的速度运动,冲上陆地后会造成巨大破坏。 小题4:海啸的引发与哪些因素有密切关系,请根据文意,分点概括回答。(3分) |
阅读下文,回答下面题目。(12分) 冬虫夏草是如何长成的 ①自然界的变化,奥妙无穷,世界上就有这样一种身兼动物、植物的奇特生物。冬天的形状完全是虫,夏天的形状又像是草,所以取了这么一个形象生动的名字——冬虫夏草。 ②清代的蒲松龄写得好:“冬虫夏草名符实,变化生成一气通。一物竟能兼动植,世界物理信无穷。”那么,这冬虫夏草究竟是怎样“变化生成一气通”的呢? ③在我国青藏高原生息着一种叫蝙蝠蛾的昆虫,就像许多蛾类生物一样,蝙蝠蛾在长出翅膀之前,也经过蛹状幼虫阶段。蝙蝠蛾的幼虫极喜低温环境,它们生活在地表之下,以植物的根茎为食。当大雪飘飞的冬季来到时,它们纷纷潜伏于冻土层中。等到春暖花开的季节,气温逐渐上升,蝙蝠蛾幼虫就会来到土壤表层开始它们漫长的4年虫生。 ④这是蝙蝠蛾本来应该拥有的正常虫生,然而偏偏在蝙蝠蛾极喜的生存环境里还有另外一种生物也同样极喜低温和高海拔,那就是一种叫虫草菌的真菌。同样喜欢低温和高海拔的虫草菌与蝙蝠蛾所不同的是虫草菌生活在地表上。 ⑤分别生活在地面和地下的两种生物,本应该是“井水不犯河水”的,但是当虫草菌孢子随着雨水渗入地下,如果机缘巧合,孢子正好和蝙蝠蛾幼虫遭遇,便会粘附在蝙蝠蛾幼虫身上。在适宜的条件下,孢子就会萌发出牙管,这些尖状的牙管通过蝙蝠蛾幼虫的口腔、气孔等一切可能的通道侵入其体内,并在它的体内形成真菌丝。真菌丝充分利用蝙蝠蛾幼虫体内的有机物作为营养,在其体内迅速蔓延,把它的“五脏六腑”消耗得一干二净,真菌丝也就充满整个虫体。一种异物无端侵入体内并且不断蔓延,小小的蝙蝠蛾幼虫虽然也会为此烦躁、痛苦,它在人类看不到的地下苦苦挣扎。但最终,一切挣扎都是徒劳的。所以在表面看来,蝙蝠蛾幼虫仍然是一条虫的样子,实际上只是一个僵死尸体的空壳。到了夏季,冰冻的表层土壤消融,土壤温度升高,真菌丝就会穿通虫壳,破土而出,并逐渐长成一株紫红色的小草,顶端有一个菠萝状的囊壳。 ⑥到此,原本普通至极的蝙蝠蛾幼虫在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之后,和同样普通至极的虫草菌珠联璧合,就生成了大名鼎鼎的冬虫夏草。 ⑦冬虫夏草的变化是这样奇特,其神奇的功效也非常之多,它不但对人体各种脏器的功能具有调节作用,还存在某些直接抗病功能。因此,自古以来就被作为一种名贵中药材,与人参、鹿茸一起列为中国三大补药。早在1757年的《本草从新》中就有“冬虫夏草甘平保肺,益肾,补精髓,止血化痰,已劳咳,治膈症皆良”的记载。中医认为,虫草入肺肾二经,既能补肺阴,又能补肾阳,主治肾虚、阳痿遗精、腰膝酸痛、病后虚弱、久咳虚弱、劳咳痰血、自汗盗汗等,是唯一的一种能同时平衡、调节阴阳的中药。 ⑧《文房肆考》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古代有个名叫孔裕堂的人,他的弟弟患虚弱症,出汗极多,但又怕风怕冷,即使是炎热的夏天,房门紧闭,处在帐中,仍然有怕风怕冷的感觉。得病三年,医药无效,病情愈来愈严重。后来有位亲戚从四川来,送他3斤虫草,他每天用虫草与肉类炖食,竟然一天天好起来,不久就完全痊愈。 ⑨冬虫夏草这一奇特的高原精灵功效卓著,而采集又特别困难,所以愈觉珍贵,身价百倍。素有“药中黄金”、“天下第一草”的美称。 (选自《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八年级第四册) 小题1:文章第②段中清代蒲松龄描写冬虫夏草的诗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3分) 小题2:文章第⑤段详细介绍了冬虫夏草形成的四个阶段,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其第二、第三阶段的内容。(4分) ①冬季,虫草菌孢子渗入地下与蝙蝠蛾幼虫相遇,孢子粘附在对方身上; ② ③ ④夏季,真菌丝破土而出,穿透虫壳,长成一株紫红色的小草,顶端有菠萝状的囊壳。 小题3: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它不但对人体各种脏器的功能具有调节作用,还存在某些直接抗病功能。 小题4:冬虫夏草素有“药中黄金”、“天下第一草”的美称,你认为原因是什么?(3分) |
阅读理解。(4分) 最后顺便谈一谈基因组研究的非和平使用的可能性。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雄心太大,鉴于自然科学的“双刃剑”性质,在它给人类带来好处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考虑,这些信息落在生物恐怖主义者或其他人类公敌手里怎么办?这些信息被滥用或错用又怎么办?“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日(这里讲的是人类的奥秘彻底揭开之时,人类基因组计划只是序幕),就是人类自己灭亡之时”,这种说法虽然太极端,但绝不是耸人听闻,人类迄今安全的原因之一,就是它的奥秘还不为人所知! 这是一个有关世界及各个国家的安全的问题,应该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白宫可能很早就认识了这一问题并开始考虑了。“二十一世纪反对生物恐怖主义计划”或者别的名字已说明白宫的考虑已不只是停留在经典的、传统的生物武器上了,如生物神经毒气等。在不久的将来,敌对分子将可以利用致命的病因和基因工程生产的衍生物,制造与人类基因有关的生物武器。人种之间、族群之间、群体之间,确确实实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这些细微差异已经足以成为第一代能识别“敌”“我”的种族或群体特异性生物灭绝武器。举几个例子:从人种来说,白种人中不少见的对艾滋病(AIDS)病毒的天然免疫功能,在亚洲人(黄种人)中还没有发现或极为少见;而中国迄今没有发现过的CF(囊泡纤维化),在白种人中的发病率为1/400,人群中的携带者的比例为1/30—1/20;从群体来说,中国南方并不罕见的蚕虫病患者,他们的一个基因组中的细微差异使他们吃上几颗蚕豆便将毙命(如果不知病因与及时抢救的话)。 小题1:为什么说“人类迄今安全的原因之一,就是它的奥秘还不为人所知”?(2分) 小题2:文中划线句是作者的举例说明,作者还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为什么要运用这些说明方法?(2分) |
阅读《建筑与汉字》,完成小题。(共8分) 建筑与汉字 ①作为同源的文化现象,中国建筑与汉字紧密相联,体现了共同的文化心理。 ②首先,它们都注重对称法则。汉字中有许多字是对称的,如“中”“申”等, 其中的竖笔便是对称轴。中国传统建筑也呈现出同样的特征,也常以对称为格局, 故宫是对称的, 中华世纪坛也是对称的。确切地说,这是一种静态的均衡,在心理上偏于严谨, 因而具有庄严肃穆之感。很多建筑组合的对称形态还与汉字有直接关联,借助汉字表达人生愿望。 ③其次,它们都讲究宾主法则。汉字书法讲究一字之内,笔画分主次。以横画为主笔,扁横铺展,质朴古雅;以竖画为主笔,纵势挺拔,俊秀伟岸;以撇、捺做主笔,则体势开张,有险峻之象。其余笔画与之相配,在变化中追求一种动态的均衡,呈现生动活泼之态。建筑上的宾主法则要求主、副建筑相互呼应,既能突显主建筑物,又可展现设计者追求的精神意蕴。 ④第三,它们都注意疏密之法。书法家在进行创作时,将笔画未到的空白处也计算在它的造型之中,黑白相互穿插,形成特有的空间美感。建筑师的设计思路与之相同,即利用各个建筑应高低错落,并可借助廊、桥、亭等元素,让建筑物之间有对话、有分合,从而构造出 “通、透、空”的意境。这使建筑空间在满足居住的实用之外,又承载了提升生活品位的文化内涵。 ⑤中国建筑与汉字的这些相通不是偶然的, 它与中华民族强调的和谐与秩序的文化理念相呼应,正如《论语》中所说:“乐者天地之和, 礼者天地之序。”汉字与建筑中所追求的境界其实都反映了中国人对人与人、物与物、物与人之间和谐有序的生存状态的向往。 ⑥随着时代的发展,未来的世界趋于一体化,各国的传统文化将很容易受到其它文化的覆盖。那么,要使传统文化中精髓部分得以继承,只有将传统文化理念灌输到现代设计思维之中,建筑设计作品才能充满生命力和竞争力。 小题1:结合第④段相关内容,说出“建筑师的设计思路与之相同”这句话不能删去的理由。(3分) 小题2:阅读文章,运用文中知识,解释下面两则材料中的建筑群分别运用了哪种法则,达到了怎样的效果,又共同体现了什么样的文化理念。(5分) 【材料一】 乔家大院是清代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大院为全封闭的城堡式建筑群,占地10642平方米,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气势雄伟。一条东西走向的笔直甬道,将6个大院分成南北两排,且院中有院。整个建筑群中的313间房屋,从空中俯视,恰好构成一个“囍”字,被誉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 【材料二】 首都机场T3航站楼建筑群的主体部分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单体航站楼,其外形如同一条在彩色云霞之中腾飞巨龙。更巧妙的是,设计师在“龙口”前方设计了形似碧珠的建筑“GTC”——交通中心,旅客们在此汇集,实现了交通集散的功能。 |
阅读《转基因蚊子》中的几段文字,完成下面题目。(6分) 转基因蚊子 ①疟疾是仅次于艾滋病的人类第二***手,每年约有270万人死于这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尽管科学家们绞尽脑汁研发了许多抗疟疾新药,但都未能从根源上消除这一病魔。如今,美国的科学家另辟蹊径,设计出不会传染疟疾的转基因蚊子,以求彻底消灭这种可怕的疾病。 ②据报道,美国马里兰州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日前成功设计出了转基因蚊子。这种蚊子与自然界野蚊子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会感染疟疾,所以也就不会成为这种传染病的载体。如果将其放归大自然的话,繁殖能力极强的它们将很快取代自然界的野蚊子,彻底消灭疟疾的传染源。 ③科学家马拉里介绍说,新一代转基因蚊子体内含有一种名为SMl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能阻止疟疾感染。另外,基因转变后的“人造蚊子”的眼睛是绿色或者红色,很容易区别于自然界的野蚊子。转基因蚊子的其他脾性和自然界的野蚊子没有太大的区别,比如说同样也吸人和动物的血,也是同样的繁殖途径,但它们一旦与野蚊子交配后,就会大大降低野蚊子的生育能力,从而最终将野蚊子淘汰出局。 小题1:请你说说第①自然段划线句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2分) 小题2:第②自然段“如果将其放归大自然的话,繁殖能力极强的它们将很快取代自然界的野蚊子,彻底消灭疟疾的传染源”中的“如果……将……”能不能删掉?为什么?(2分) 小题3:请你用简短的话概括转基因蚊子的本质特点,并简要说说转基因蚊子的作用。(2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