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正在消失(15分)⑴冰川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库,也是地球上除了海洋以外最大的蓄水池。它在高寒地区由雪再结晶聚积成巨大的冰川冰,后又在重力这一主要因素的推动下形

冰川正在消失(15分)⑴冰川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库,也是地球上除了海洋以外最大的蓄水池。它在高寒地区由雪再结晶聚积成巨大的冰川冰,后又在重力这一主要因素的推动下形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冰川正在消失(15分)
⑴冰川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库,也是地球上除了海洋以外最大的蓄水池。它在高寒地区由雪再结晶聚积成巨大的冰川冰,后又在重力这一主要因素的推动下形成。
⑵全球70%的淡水被储存在冰川中。除了大洋洲以外,其他六大洲都有冰川。其中淡水资源最富余的是南极洲、格陵兰岛和喜马拉雅山等山脉。
⑶自1850年小冰期结束以来,全球冰川开始发生退缩,这种退缩属于正常气候变化现象。然而,近几十年来来自世界各地的资料表明,全球冰川正在以有记录以来的最大速率在世界越来越多的地区融化着。 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冰川呈现出加速融化的趋势。2010年,世界冰川监测机构关于冰川融化的最新评估显示,冰川年消融速度是2000年以来的两倍。
⑷这一时段也正好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为温暖的10年。科学家们认为,造成冰川融化的罪魁祸首正是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大量的碳排放破坏了生态平衡。冬季过于干燥,夏天过于炎热,都在加速着冰川融化。
⑸冰川的加速融化与消退对环境和人类福祉有着极大的影响,全球冰川消融将带来洪水、泥石流、海平面上升等系列灾害。人类首当其冲要面对的潜在气候灾害,便是北极圈里的格陵兰岛。
⑹据测算,这个全世界最大岛屿上的冰盖,每年约有220立方公里的冰融入海洋。如果这些冰完全融化,全球海平面将上升7米。海平面每上升1米,全球就将有1.45亿人的家园被海水吞没。
⑺世界自然基金委员会发表的一份报告称,到2050年,全球海平面将上升50厘米。北极冰川到2070年几乎会完全融化。而如果地球上所有山岳冰川全都解体流入海洋的话,将导致海平面升高50~70米。
⑻那如果冰川最终消失了,我们的世界又会是什么样子?
⑼有人展望了冰川消失后的世界图景——我们再也不用到世界各地旅行了:
⑽ “世界各地的滑雪爱好者将失去阿尔卑斯山,世界杯滑雪赛将成为滑水比赛,当地旅游业每年数百万美元的创收以畸形的方式保持。
⑾格陵兰岛西部的猎人们在放弃传统的狗拉雪橇之后,不得不继续放弃使用摩托艇,转而使用船来运输。一些依靠放牧驯鹿为生的当地居民失业了,因为驯鹿再无苔藓可吃,数量大减。
⑿泰坦尼克号们再也撞不到冰山了,被海难吞噬的1503条生命将得以保全。巨轮将愉快地从英国南安普敦出发,然后停靠在自由女神塑像的右手肘关节。
⒀海拔从几米到几十米之内的东京、神户、横滨、大阪、名古屋、福冈,都会变成水下乐园。其中最著名的游乐项目,将是“水漫富士山”。
⒁被称为“亚洲水塔”的喜马拉雅山区冰川蒸发,印度的印度河、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变成夏季干涸的季节性河流。印度的主要粮仓得不到灌溉,近5亿印度人食不果腹。
⒂继图瓦卢和马尔代夫之后,更多以海洋风情为特色的国家将不得不放弃家园,“搬迁”到高原地区。
⒃中国14座沿海开放城市将全部沦陷,大连、天津、青岛、上海、杭州、厦门、广州、香港、澳门和深圳等城市将变成上半身是城、下半身是海的大陆架。”
⒄这就是我们一手制造的未来。每一次飞行,每一个汉堡,每一个碳能加工厂。结果在这里,就是这样。
小题1:本文告诉我们人类正在面临着怎样的灾难?造成这一灾难的原因是什么?(4分)
小题2:第⑽-第⒃自然段中运用得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什么?(3分)
小题3:“全球冰川正在以有记录以来的最大速率在世界越来越多的地区融化着”一句中“有记录以来”一词能不能删去?为什么?(4分)
小题4:针对文中提到的这种将会来临的危险,你觉得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具体措施来防止或者延缓这种悲剧的发生呢?请至少写出两点。(4分)
答案

小题1:(4分)地球上的冰川面临着融尽的危险;造成冰川融化的原因是“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大量的碳排放破坏了生态平衡”或者 “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破坏了生态平衡,使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各2分)
小题1: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1分)具体形象地(1分)说明了地球冰川融化给人类带来的严重灾害(1分)。
小题1:不能删去,(1分)“有记录以来”一词准确地(1分)说明了目前冰川融化速度是有文字记载中最快的,不包含没有文字记载的;删去便变得绝对化了。(2分)
小题1:提供低碳出行,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少开私家车;控制空调或其它电器的使用,空调进行合理的温度控制,电器尽量少用;家里尽量使用节能型的家电等。(答出一点给2分)
解析

小题1:本文说明了“冰川消失”这一事理,明确“冰川消失”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小题1: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并理解每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具体回答。
小题1:说明文的语言讲究准确严密而又不乏生动。作答时,先要陈述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再否定其去掉或换用的不准确性。
小题1:设计合理,表述正确即可。
举一反三
中国石拱桥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咪,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去,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小题1: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选出正确答案,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  
A.说明赵州桥非常雄伟。
B.说明赵州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C.说明赵州桥结构的特点:结构巧,用料省,强度高,形式美。
D.说明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小题2:下边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小题3:要准确地说明对象,必须用语准确,讲究分寸,下边句子中划线词语能不能删除?为什么?
大拱的两肩上有两个小拱。
小题4:文中“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 ”指的是什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元青花之谜
①元代青花瓷从诞生之日起,就给后世留下了众多的谜团。
②第一个谜就是它的纹饰为什么是蓝色的。蒙古人尚白尚蓝,是受波斯文化的影响。13世纪初,成吉思汗异军突起,他和他的继承者多次征服西亚、中亚,打通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和突厥人涌入中国,其中包括工匠、天文学家、医学家等,他们带来了西域的文化。蓝色是西域波斯文化的主色调,今天去中东我们依然可以看见到处都是以蓝色为主色调的建筑。
③第二个谜就是它的发展没有初创期,没有萌芽期,它是突然成熟的。你看见它的时候,它就不是襁褓中的婴儿,而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这有多种解释:有的说元青花不是元代早期出现的,而是元代中晚期出现的,那个时候,波斯人带来了现成的原材料和成熟的工艺,元青花直接受波斯文化的影响。另外一种说法是元代以后有大量北方工匠南迁,他们的绘画能力都比较强,他们来到南方的景德镇驻扎下来,在景德镇漂亮的瓷胎上重新开始作画,就跟一个画家到另外一个地方画画似的,只不过是换了纸,换了颜料而已,技艺上没有什么区别。元青花的这种突然成熟,从学术角度讲,至今还有很多问题尚待研究。
④第三个谜是元青花纹饰为什么题材众多。元青花跟其他瓷器的题材表现不一样,它的题材尤其多。其实元青花早期的题材大都是花卉、鸟兽、龙凤,后期才出现了人物题材。后期画人物的第一个原因是元青花受元曲和小说的影响,注意展现情节。第二个原因是在元朝后期,朱元璋没有拿下江山之前,曾长时间驻扎在景德镇。他对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应该有过影响,由于他对战争故事的关注,以人物为纹饰题材的作品开始逐渐增多。
⑤第四个谜是元青花造型硕大,大件瓷器特别多,如大盘、大罐、大瓶。元青花大器特别多有一个原因,就是跟蒙古人的性格有关。蒙古人性格粗犷,不拘小节。比如江西高安出土的元青花当中有一个“把杯”,所谓“把杯”,就是高足杯,下面的足可以用手攥着。为什么做成这样的呢?因为元人是马上民族,他骑在马上,一只手腾出来就可以攥住这个杯子。“欲饮琵琶马上催”就是这个感觉。高安出土的这个“把杯”,上面写着两句诗,非常有意思:“人生百年常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
⑤元青花自其诞生之日起,就迅速繁荣起来。后来的明清两代,瓷器都以青花为主。元青花是汉族文化、西域波斯文化、蒙古文化的结晶。
小题1:本文作者从色调、发展、                 四个方面介绍了元代青花瓷的四大谜团。(2分)
小题2: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他对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应该有过影响,由于他对战争故事的关注,以人物为纹饰题材的作品开始逐渐增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石拱桥》节选   ( 14分 )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年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由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小题1: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征?(1+3=4分)
小题2:“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一句中“约”一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小题3: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4:桥,不是没有生命的冷冰冰的建筑物,它体现着人类的智慧,并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美感,请发挥你的想象力,写一句和“桥”有关的精美比喻句。(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文段,完成小题。(18分)
①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回避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②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的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③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于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小题1:阅读选文,概括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3分)
小题2:认真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4分)
(1)仔细阅读第②段,请用简明的语言回答:“假山的堆叠”为什么“可以说是一项艺术”?
(2)文段③的内容,请概括“中国画的审美观点”是什么?
小题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说其作用。(6分)
(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回避似的。(3分)
(2)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3分)
小题4:下面句中划线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小题5:目前,苏州古典园林“吴韵山居”已亮相第八届中国(重庆)国际园林博览会,下面两幅图就是苏州园林在重庆园博园的景观图,请你选择其中一幅,为它命名。(2分)
(1)                                   (2)
我选择第         幅,我的命名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4分)
太空电梯
①设想一下,有一天你走进电梯,按下上升按钮就到了外太空,是不是很酷?这就是太空电梯,它将使人类的梦想成为现实。
②目前,将一个重约2.2千克的东西发射到近地轨道就需耗资约5.3万元人民币,但是太空电梯却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让普通人可以在太空中旅行。
③太空电梯的载人舱能够在数千万米长的电缆上移动,而电缆则靠地球转动产生的离心力来固定。碳纳米管的出现又朝这一梦想的实现前进了一步。科学家爱德华兹已证明利用纳米技术可以做出能够支撑太空电梯的超强力电缆。
④科学家研究发现,建造一个200吨的电梯是个合理的设想,而且具有商业价值。一个200吨的太空电梯的大小相当于一架大型的商务飞机。太空电梯的大小完全取决于人的意愿,不受任何物理层面的限制。
小题1:读完全文,请用一句话谈谈“梦想”的具体内容。(2分)
小题2:第④自然段中除使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