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2题。(8分)上海世博会总接待人数将达7000万人次,平均日接待游客约40万人次。若按照每人每天产生0.38公斤垃圾计算,世博园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2题。(8分)上海世博会总接待人数将达7000万人次,平均日接待游客约40万人次。若按照每人每天产生0.38公斤垃圾计算,世博园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2题。(8分)
上海世博会总接待人数将达7000万人次,平均日接待游客约40万人次。若按照每人每天产生0.38公斤垃圾计算,世博园每天产生垃圾约为150吨至160吨。这么多垃圾将如何处理呢?一套新型的垃圾气力输送系统将展示它们的本领。
相比于传统的垃圾投放,垃圾气力输送系统的优点十分明显。首先是垃圾流密封、隐蔽,与人完全隔离,有效地杜绝了收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包括臭味、蚊蝇、噪音和视觉污染。其次,提高收集效率,优化环卫工人的劳动环境。再者,消除了人力车、垃圾桶等传统垃圾收集工具,基本避免垃圾运输车辆穿行于居住区,减轻了交通压力和环境污染。此外,垃圾收集、压缩可以全天候自动运行,垃圾成分受气候影响小,有利于填埋场、焚烧厂的稳定运行。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垃圾气力输送系统必将在国内掀起一个高潮。这是城市发展、提高环境质量的一个必要手段,也是一个城市发展成熟的标志。
(本文有删改)
小题1:.“若按照每人每天产生0.38公斤垃圾计算,世博园每天产生垃圾约为150吨至160吨。”句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小题2:.请简要概括垃圾气力输送系统的优点。(4分)
答案

小题1:(4分)不能删去(1分)。因为“若”表示假设,“约”表示估计(1分),世博会游客每人每天产生的垃圾总量及世博园每天产生垃圾总量都是估计,没法确定。如果删去加点词,则与事实不符(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1分)。
小题1:(4分)四个优点:(1)杜绝二次污染;(2)提高收集效率,优化劳动环境;(3)减轻交通压力和环境污染;(4)有利于填埋场、焚烧厂的稳定运行。(照抄原文或概括不准确不得分,概括不精炼酌情扣分)
解析

举一反三
(二)(10分)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
①世界博览会简称“世博会”,是由一国政府主办、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参加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目的是展现人类追求进步的手段,在社会、经济、文化、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展望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景和寻求面临的重大问题的解决途径。它鼓励人类把科学和情感结合起来,将种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念、新技术展现在世人面前。人们从世界各地汇聚一处,展示各自的产品与技艺。世博会集人类文明之大成,因而具备了无与伦比的感染力,使人心情激荡。世博会的会场不单是展示技术和商品,而且伴以异彩纷呈的表演、富有魅力的壮观景象、详细准确的解说。设置成日常生活中无法体验的、充满节日气氛的空间。成为人们娱乐和消费的理想场所。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文化、科技的“奥林匹克”盛会。
②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世博会至今,世博会已经先后举办过40多届。
③2010年世界博览会于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中国上海举行,这也是首次由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总投资达450亿元人民币,超过北京奥运会,已成为目前规模最大的一届世博会,主办机构希望吸引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前往主题公园或各国家展馆。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伟大盛会,一次人类文明的精彩对话,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上海世博会组委会以全球的视野筹备和举办上海世博会,使上海世博会承载人们对全球未来合作与人类未来发展的深邃思考和广泛共识,真正成为“世界人民的大团圆”。
④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是上海世博会最耀眼的一颗明珠,是中国的第一展品。作为中国馆区的主体建筑,中国国家馆总建筑面积大约2.7万平方米,它位于世博园区浦东世博轴东侧,世博演艺中心南侧,亚洲国家展馆西侧,处于世博会园区浦东区城主入口的突出位置。中国国家馆以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造型“东方之冠”为构思主题,取自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的元素—斗拱。其“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l6字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积淀。主色调运用传统、沉稳的“中国红”,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和气质。设计者们一系列殚精竭虑的设想,最终在建设者手中得以实现。
小题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类举办世界博览会可以展现人类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
B.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提升了上海的国际影响力。
C.举办世界博览会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D.举办世博会可以促进我们的理解和沟通、交流和合作,促进人类多元文化的相互了解和融合。
小题2:、“世界博览会”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小题3:、第③段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二)滑冰的秘密
在擦得光光的地板上,要比在普通地板上容易滑倒。这样看来,冰上也应该一样,就是光滑的冰应该比凹凸不平的冰更滑了。但是,假如你曾经在凹凸不平的冰面上拖过满载重物的小雪橇,你就会相信,雪橇在这种冰面上行进,竟要比在平滑的冰面上省力得多。
  这就是说,不平的冰面竟比平滑的冰面更滑!解释是,冰的滑性主要并不因为它平滑,而是完全由于另外的一个原因,就是当压强增加的时候,冰的熔点要减低。
  让我们分析一下,当我们溜冰或者乘雪橇滑行的时候,究竟发生一些什么事情。当我们穿了溜冰鞋站在冰上的时候,用鞋底下装着的冰刀的刃口接触着冰面,我们的身体是只支持在很小很小的面积上──一共只有几平方毫米的面积上。你的全部体重就压在这样大小的面积上。你应该可以明白,溜冰的人对于冰面所加的压强是极大的。在极大压强的作用下,冰在比较低的温度也能够融化;比方说,现在冰的温度是零下5摄氏度,而冰刀的压力把冰刀下面的冰的熔点还不止减低5摄氏度,那么这部分的冰就要融化了。那时候就怎么样了呢?那时候在冰刀的刃口和冰面之间产生了一薄层的水──于是,溜冰的人可以自由滑溜了。等他的脚滑到了另外一个地方,发生的情形也是一样。总之,溜冰的人所到的地方,在他的冰刀下面的冰都变成了一薄层水。在现有各种物体当中,还只有冰具有这种性质,因此一位物理学家把冰称做“自然界惟一滑的物体”。其他物体只是平滑,却不滑溜。
  现在我们可以谈到本节的题目上来了:光滑的还是凹凸不平的更滑。我们已经知道,冰面给同一个重物压着,受压面积越小,压强就越大。那么,一个溜冰的人站在平滑的冰面上,对支点所加的压强大呢,还是站在凹凸不平的冰面上所加的压强大?当然在凹凸不平的情形压强大:因为在不平的冰面上,他只被支持在冰面的几个凸起点上。而冰面的压强越大,冰的融化也越快,因此,这冰也就显得更滑了(这个解释只对于刀刃比较钝的冰刀是适用的,对于刀刃锋利的冰刀,因为它会切割到冰的凸起部分里去,所以上面所说是不适用的──在这个情形下,运动的能量要消耗到切割凸起部分上面去)。
  日常生活里有许多别的现象,也可以用冰在大压强下面熔点减低的道理来解释。两块冰叠起来用力挤压,就会冻结成一块,正可以用这个道理来说明。孩子们在捏雪球的时候,无意识地正是利用了这个特性,雪片在受到压力的时候,减低了它的熔点,因此有一部分融化了,手一放开就又冻结起来。我们在滚雪球的时候,也是在运用冰的这个特性:滚在雪上的雪球因为它本身的重力使它下面的雪暂时融化,接着又冻结起来,沾上了更多的雪。现在你当然也会明白为什么在极冷的日子,雪只能够形成松松的雪团,而雪球也不容易滚大。人行道上的雪,经过走路的人践踏以后,也因为这个缘故,会逐渐凝成坚实的冰,雪片冻成了一整层的冰块。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分别指代什么?(4分)
(1)在现有各种物体当中,还只有冰具有这种性质,因此一位物理学家把冰称做“自然界惟一滑的物体”。
(2)所以上面所说是不适用的──在这个情形下,运动的能量要消耗到切割凸起部分上面去
小题2:.请清晰说明冰被称为“自然界惟一滑的物体”的来由。(4分)
小题3:.请用自己的语言详细阐释不平的冰面比平滑的冰面更滑的原因。(3分)
小题4:.下列判断都是错误的。请选择其中的一个,指出其错误所在,并简述理由。(3分)
(1)不管什么情况下,由于冰面的压强越大,冰的融化也越快,因此,凹凸的冰就会更滑。
(2)溜冰的人对冰面产生极大压强,使得冰的熔点升高,冰就容易融化,溜滑更容易。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天气转暖害了北极动物
①阿拉斯加海岸对面,“北极黎明号”破冰船,正载着俄、美两国极地学家驶向北极。
②突然,了望室报告,船在左前方约1000米处发现一个活动物体,那物体的轮廓渐渐清晰——是只北极熊,它站在一块浮冰上,正从左船舷下经过,它的胸廓透过那雪白的柔毛显现出来,肚子呈褐色。它的4条腿支撑着那一吨重的身躯,在冰水中试图向船靠近。它的眼睛黝黑,眼窝深陷,憨厚的面孔充满渴望和乞求。船上的生物学家们都明白,它饿了,是船上飘出的鸡蛋和香肠的香味吸引了它。
③有人扔下去一把香肠,香肠落入水中,那熊迅速扑入水里,在波浪里乱抓。船继续向前走,也不知道那熊能不能捞起那些香肠。
④“北极黎明号”不能停下来,它刚刚驶到冰地的边缘,前边的路还很漫长。科学家们对那头熊的惨况感到震惊,但并不觉得意外。因为科学家们多年来一直在发出警告,提醒人们北极冰帽的不断融化和缩小,将造成许多世界上最令人喜爱的动物的死亡,这些动物包括北极熊、鲸鱼、海豹和海象。“北极黎明号”正是为调查这一正在不断加剧的环境灾难驶往北极进行科学探测的。
⑤北极原始质朴的冰、雪、冻原和永久冻土,给北极熊、海象、海豹、驯鹿、旅鼠、北极狐、北极狼和麝牛提供了栖息、繁衍的家园。这里是白鲸、角鲸、灰鲸常来“度假修养”之地,这里是全球15%的季候鸟每年前来寻找爱情孕育后代的地方。
然而,随着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活动的不断加剧,这个地球最寒冷的地方已逐渐变暖,气温上升已超过1.5度——比世界平均气温上升速度快5
⑦在一个冬季来临气温可降至零下75℃的地方,平均气温上升一两度,对于那些依赖冰水和冰原的浮游生物及各种动物来说,几乎是灾难性的。因为在这里,食肉的北极熊要捕捉鲸、海象和海豹,海象、海豹和鲸则要在结冰的海水中觅食,它们喜欢的贝壳类生物、北极鳕鱼和海藻等也只有在冰水、冰原上才能存活。现在,由于浮冰变薄,冰区不断北移,这脆弱的食物链正在被拆散。
⑧暖潮融化了海象的冰巢,压死了正在哺育中的母象和它们的幼仔。即使幼象能活下来,成年象也难以喂饱它们,因为冰块越往北移,海水便越深,潜到海底去寻找甲壳类动物及鳕鱼就越发困难。冰块离海岸越来越远,部分动物甚至被困在陆地上,它们依托冰块潜水找食物的祖传谋生办法已经很难派上用场,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越来越多。
⑨在北极陆地上,灰熊、驯鹿、北极狐狸和狼在过去数百万年中养成了迁徒的习惯。每年春夏之际,幼嫩的草、青苔和地衣会悄悄拱出地面,然后很快消失,动物们便要抓紧时间迁到这里交配和哺育后代。但天气变暖使春天来得越来越早,苔原便也更早地枯萎。动物们按既有习性赶到这里时,草叶已枯黄并开始结籽,觅食和交配的条件已很恶劣。海鸠通常在夏天深入北极北部栖息,随冰区北移,现在它飞得越来越靠北,以致天气变冷后,它们已没有足够的时间逃离严寒地带,因此这种鸟正在迅速的灭绝之中。科学家预测说,如果冰层变得越来越薄,也许在20年内许多动物——包括北极熊,都会灭绝。
小题1:.通读全文,说一说“天气转暖”对“北极动物”有哪些危害?(3分)
小题2:.文章开头前三段叙述的事例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3:.文章第⑦段“现在,由于浮冰变薄,冰区不断北移,这脆弱的食物链正在被拆散”一句中,作者为什么用“被拆散”而不用“断开”,说说你的理解。(3分)
小题4:.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说明第⑥段中画线句的表达作用。(3分)
然而,随着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活动的不断加剧,这个地球最寒冷的地方已逐渐变暖,气温上升已超过1.5度——比世界平均气温上升速度快5倍。
小题5:.全球变暖给许许多多的生物带来了灭绝性的灾难,人类的生存环境也面临严峻的考验。结合文章内容,请你以北极动物的口吻写一段话,向人类发出警告。(60字以内)。(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二)阅读《尘埃的自述》,完成第18-19题。(共8分)
尘埃的自述
戈忠恕
①天地六合之内,最卑微而不足道者,莫过于我了,无依无靠,无形无体。殊不知,以我之卑微,也不乏装点河山、泽被人世之大用。我,就是令人类又喜又忧的“尘埃”。
②的确如此,若是空气中没有我的存在,就不会有天上缤纷遨游的云朵和日落时西天醉人的景象;也不会有山头悦目的雾霭和绿叶柔和的倩影。幸亏有细微的我与大气一道,为人类挽留了阳光中蓝色的精灵,使天空变得明亮起来。
③雨水也有赖于我的促成,因为云是由悬浮在空中的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此时,若没有我作为核心,水汽就无法凝结。我是吸湿性微粒,能使周围的水汽向我靠拢,凝结成水滴或冰晶,进而形成雨(雪)降落大地,使大地得到雨水的滋润。
④大气中若没有我的存在,地球表面的温度将会高得不得了,使人类和其他生物无法存活。而当太阳落山时,气温又会急速下降,冷得使人受不了。有了我,地面的上空就多了一层保护膜。我,可以吸收、反射一部分太阳辐射,从而使地面的气温不至于太高或太低。同时,宇宙中许多有害辐射都被我阻挡在地球表面之外。人类和各种生物也就免遭致命的辐射威胁。
⑤然而,我能默默地给人类造福,也给人类带来不少麻烦。有人说,我是人类健康的大敌。因为许多细茵、病毒和虫卵经常被我带着到处飞扬,传播疾病。这些东西可直接吸入肺部,在肺泡内沉积,并可能进入血液输往全身,在身体各部分累积,引起病症。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疾病与生理机能障碍,或因眼鼻黏膜组织受到刺激而生病。我还携带许多致癌物质,如工业粉尘,铬、砷等重金属粉末,使工人患上各种难以治愈的职业病甚至癌症。
⑥特剐是在生产计算机等一些高科技“智能”装置中的硅片时,我的存在会让它出现短路。火山爆发时我还会使各种飞机仪器失灵,使发动机受腐蚀或堵塞,使飞机无法起降,迫使机场关闭。
⑦我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我是这个奇妙世界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要素。我有功,也有过。我想,只要人类科学地对待我,让我发挥长处,我就能为人类社会继续做出自己的贡献!
(有删改)
小题1:.结合文章内容,说出尘埃都有哪些作用。(3分)
尘埃有装点河山之用,可以 ① (不超过18个字)。尘埃有泽被人世之用,可以 ② (不超过8个字);可以吸收、反射太阳辐射,保持地面较适宜的气温;还可以 ③ (不超过10个字)。
小题2:.阅读下面材料,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简要说明夏季一些人因使用积存大量灰尘的空调而致病的原因。(5分)
【材料】
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道疾病研究所陈所长告诉记者,今年入夏以来,由于“贪”空调引起感冒发烧前来求诊的患者,每月达300多例。陈所长分析,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空调环境下空气湿度、温度的改变,二是空调长期不清洗而积存了大量的灰尘、污垢。
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三)阅读《向“天宫”迈进》 一文,完成12—14 题。(10 分)
①“天宫一号”升空,举国振奋。“天宫一号”的名字让人联想起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故事《大闹天宫》。此外,“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通俗叫法。因此,以“天宫一号”命名,应该会很好地得到国人的共鸣。
② “天宫一号”实际上是空间实验室的实验版,采用两舱构型,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实验舱可保证舱压、温湿度、气体成分等航天员生存条件,可用于航天员驻留期间在轨工作和生活,密封的后锥段安装再生生保等设备。实验舱前端安装一个对接机构,以及交会对接测量和通信设备,用于支持与飞船实现交会对接。如果把天宫一号比作鸟儿,那么飞行器要像鸟儿那样轻松地飞遍千山万水并在空中变换各种飞翔姿势,就得靠资源舱了。资源舱包括发动机和电源装置等,用于提供轨道与姿态控制、电力能源供应、热控环控,为轨道机动提供动力,为飞行提供能源。但是资源舱推进分系统主承力结构件外形尺寸大,可分配的结构空间和结构重量小,载荷条件苛刻,设计和制造的技术难度较大。
③航天器飞行速度大致7000m/s,而音速是340m/s,也就是说,作为航天飞行器,“天宫一号”的速度大致是音速的22至23倍。目前,“嫦娥二号”已经进入著名的日地拉格朗日L2点环绕轨道,并从172万公里外深空传回科学探测数据。而天宫又能飞多远呢?据有关资料,从月球飞到L2点所耗费的燃料小于1000m/s,但从距离地球400公里左右的地方,航天器摆脱地球引力大约需要燃料3000m/s,从燃料上说,“天宫一号”只能待在地球附近了
④我国目前载人航天活动的终极目的,是将实验室搬上太空,利用太空微重力高真空的独特环境,开展地面无法进行的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实验,从而为人类造福。
小题1:.本文依次说明的内容可以概括为:( 3 分)
(     )→(     )→飞行的速度和距离→(     )
小题2:.简要说说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4 分)
小题3:.第④段中加点的“大致”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3 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