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阅读《“难缠”的超级细菌》一文,完成l4~18题。(16分) ①超级细菌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耐药性细菌。比如臭名昭著的MRSA,大多数的抗生素都奈何它不得。

(二)阅读《“难缠”的超级细菌》一文,完成l4~18题。(16分) ①超级细菌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耐药性细菌。比如臭名昭著的MRSA,大多数的抗生素都奈何它不得。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二)阅读《“难缠”的超级细菌》一文,完成l4~18题。(16分)
①超级细菌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耐药性细菌。比如臭名昭著的MRSA,大多数的抗生素都奈何它不得。仅在英国,每年就有l0万人在接受治疗时被感染。
②就在“难缠”的MRSA肆虐之际,一种能够抵抗目前所有抗生素的金黄葡萄球菌“横空出世”,它能够通过伤口甚至皮肤接触传染,严重时会致人死亡。在过去的超级细菌面前,人们还一直留有最后的“杀手锏”——万古霉素。但该药毒性大,发现后很快就被打入冷宫。只是当其他抗生素都无能为力时,万古霉素才会“披挂上阵”。但最新发现的耐万古霉素金黄葡萄球菌却不怕它,这种超级细菌更加“难缠”,简直有“金刚不坏之身”。
③事实上,超级细菌的出现完全是人类自己造成的,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产生抗药性早已不是新闻。1928年英国人弗莱明发明青霉素后,抗生素便成了对抗细菌感染的最有效武器。但由于人类滥用抗生素,使得体内的有益菌群被杀死,导致体内茵群失调,耐药菌乘虚而入。更可悲的是,由于很多抗生素能促进动物生长,人们杀鸡取卵般地将其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抗生素投入使用仅几十年,很多细菌就对它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例如,绿脓杆菌对阿莫西林等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竟达l00%。
④今天,科学家既在反思人类自身的错误,同时也在积极寻求打败超级细菌的方法。首
先,祛除诱因。超级细菌“所向披靡”,是因为穿上了强大的“马甲”——生物膜。生物膜感染的诱因大致可分两类:机体内的病理异常,如支气管扩张;人体内的人工置留物,如人工瓣膜。因此,通过改变生物医学材料的质地,可以减少致病微生物的粘附,减少形成生物膜的可能。其次,对刚形成的生物膜,科学家建议在其形成初期便予以打击;对已经形成稳定状态的生物膜,现在尚无特别有效之法,主要仍是使用大剂量及渗透性强的抗菌药物加以防御。第三,人们还通过破坏生物膜结构达到打败超级细菌的目的。此外,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科学家还将从产生膜成分的基因入手,直接改变生物膜成分的合成,彻底消除生物膜。
小题1:.为什么说超级细菌“难缠”?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2分)
小题2:.请说出第①段中加点词语“大多数”的表达作用。(2分)
小题3:.第③段画线句子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4:.联系第③段,说说第④段开头所说“人类自身的错误”具体表现在哪两个方面。如果此文在网上发表,请针对人类的这些错误行为,写一两句留言,要求至少运用一个成语。(4分)
小题5:.阅读第④段,说说如何打败超级细菌(请分4点概括,每点不超过15字)。(4分)
答案

小题1:(2分)因为大多数抗生素都奈何它不得,而且超级细菌在人接受治疗时会被感染。
小题1:(3分)“大多数”说明只有少数抗生素能对抗超级细菌,表明超级细菌的“难缠”,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内容方面2分,说明语言1分,意对即可)
小题1:(2分)举例说明很多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进而说明了超级细菌的出现是人类滥用抗生素导致的结果。(每点l分,意对即可)
小题1:(4分)两个方面:人类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产生抗药性;将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留言:所谓“亡羊补牢,未为迟也”,趁现在还有补救的余地,赶快行动吧!(每处l分,意对即可)
小题1:(5分)(1)祛除生物膜形成的诱因;(2)对生物膜采取打击和防御措施;(3)破坏生物膜结构;(4)直接改变生物膜成分的合成。(每点l分,答四点可得满分,意对即可)
解析

举一反三
(二)
对梁思成这样的人却不然。古建筑在他眼中,永远是有生命的物体。一砖一瓦,一根立柱,一处斗拱,一幅雕像,都是活生生的存在。当他攀登木塔时,当他考察一座座石桥时,当他观看北京城墙时,他决不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而是将自己的全部生命,与他所接触的对象融为一体了。
我很欣赏一位英国建筑历史学家关于“建筑”的议论。在他看来,当一个穴居人为了更舒服在洞口挂上几张皮子的时候,或当牧民用根柱子支起兽皮搭帐篷的时候,“建筑”并没有开始。只有当人类将自己与他的建筑视为一体和引以自豪时,并且比单纯的需要更进一步——他开始关心他的建筑外观之时,“建筑”才真正开始。这位建筑历史学家甚至认为,在建筑史中,应该排除那些仅仅是“房子”的房子,并且明确在“房子”与“建筑”之间必须有区别。
“‘建筑’是一种艺术,因而它在某些方面是人类或建造者的表现。”这位英国学者说。
梁思成恰恰在这方面拥有了建筑的灵魂。他以做学问起步,从枯燥的架构分析、材料分析、形状勾勒等等专业常识,走进了包容历史与现实的人类精神。这样,他对建筑历史的描述,已不能仅仅视为单一的学问。只有他真正了解那些古建筑的价值,因为他把它们和创造它们的人的精神视为一体。
小题1:、文章中,作者说,梁思成拥有了“建筑的灵魂”,结合所选文字,请你谈谈这个“建筑灵魂”的具体内涵是什么?(4)
小题2:、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乡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大拆大建,许多文化古迹顷刻间荡然无存,请你结合课文,谈谈这种“建筑灵魂”是否还适宜于二十一世纪?(4)
小题3:、请从表现方式的角度,评析以下这段文字。(3)
“古建筑在他眼中,永远是有生命的物体。一砖一瓦,一根立柱,一处斗拱,一幅雕像,都是活生生的存在。当他攀登木塔时,当他考察一座座石桥时,当他观看北京城墙时,他决不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而是将自己的全部生命,与他所接触的对象融为一体了。”
小题4:、选文第二段明确了“房子”与“建筑”之间的区别,那么,你认为他们之间的差别是什么?(4)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比较下面两个语段,回答文后问题。(13分)
(甲文)1962年前后,钱学森著《物理力学讲义》和《星际航行概论》,先后出版,稿酬有好几千元。这在当时,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那时还处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人人都吃不饱肚子,钱学森一家和全国人民一样,也是勒紧裤带过日子。但是这么一大笔钱并没有使钱学森动心。当他拿到这笔稿费时,连钱包都没打开,转手就作为党费交给了党小组长。
一九七八年钱学森又交了另一大笔党费。当时“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开始落实各方面的政策。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老先生原在国务院文史委员会上班,1969年去世。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从1966年起就不发工资了。所以,直到去世,三年未领到一分钱工资。1978年落实政策,补发了3000多元的工资。钱学森作是钱均夫唯一的儿子,自然有继承权。但是钱学森认为,父亲已去世多年,这笔钱他不能要。退给文史委员会,人家拒收,怎么办?钱老说,那我只有作为党费交给组织。所以这3000多元也交了党费。
(乙文)钱学森1911年生于上海,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王的后代。1929年,钱学森考入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去美国深造,在航空、火箭、导弹等领域取得非凡成就,引起美国军界、科学界极大震动。1948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部副部长金贝尔获悉后立即给司法部打电话:“无论如何都不要让钱学森回国。他太有价值了,在任何情况下都抵得上3至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毙了他,也不要放他回共产党的中国。”于是,钱学森被司法部逮捕了。经过朋友们的多方努力,钱学森才被保释,但仍在美国羁绊达5年之久,直到周恩来指示王炳南大使与美方进行交涉,钱学森才于1955年回到祖国。
彭德怀元帅会见钱学森时快人快语:“我们不想打人家,但若人家打过来,我们也要有还手之力。”于是,钱学森受命开始了我国的火箭和导弹的研究:导弹研制成功了,原子弹核弹爆炸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了……而对于有人尊称他为“导弹之父”、“航天之父”,钱学森多次表示不同意,他说,这样的大科学工程,不是哪一个人或两个人能完成的,他只是恰逢其时,做了他该做的工作,仅此而已。
小题1:.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2分)
绊(   )  紧(   )
小题2:.(甲文)所写的是钱学森的什么事情?(2分)
小题3:.(乙文)中钱学森在称他“导弹之父”、“航天之父”,时所说的“这样的大科学工程,不是哪一个人或两个人能完成的,我只是恰逢其时,做了我该做的工作,仅此而已”,你怎么理解他的这句话?(2分)
小题4:.两篇短文写的都是关于钱学森的事情,从中表现出的品质有什么不同?(4分)
小题5:.从(乙文)中可以看出,美国对钱学森是非常重视的,课文中说钱学森回国后拒绝再访美国,你怎么理解?(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14分)
时间在头发里行走
 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看的一道风景,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因为它掌管着时间, 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 。我觉得左右摇摆的钟摆,就是一张可以对所有人发号施令的嘴,它说什么,我们就得乖乖地听。到了指定的时间,我们得起床上学,我们得做课间操,我们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觉…虽然说,有的时候,我们还没睡够不想起床,我们在户外的月光下还没有戏耍够不想回屋睡觉,都必须因为时间的关系而听从父母的吩咐。他们理直气壮呵斥我们的话与挂钟息息相关,“都几点了, 还不起床”,要么就是“都几点了,还在外面疯玩,快睡觉去!”这时候,我觉得挂钟就是一个拿着烟袋锅磕着我们脑门的狠心的老头,又凶又倔,真想把它给掀翻在地让它永远不能再行走。 
  在我的想象中,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厉而又古板。但有时候它也是温情的,比如除夕夜里,它的每一声脚步都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可以放纵地提着灯笼在白雪地上玩个尽兴,可以在子时钟声敲响后得到梦寐以求的压岁钱,想着用这钱可以买糖果来甜甜自己的嘴,真想在雪地上畅快地打几个滚……我那时天真地以为时间是被一双神秘大手给放在挂钟里的,从来不认为那是机械的产物。它每时每刻地行走着,走得不慌不忙,气定神凝,它不会因为贪恋窗外鸟语花香的美景而放慢脚步,也不会因为北风肆虐大雪纷飞而加快脚步,它的脚是世界上最能经得起诱惑的脚,从来都是循着固定的轨迹行走。我喜欢听它前行的声音,总是一个节奏,好像一首温馨的摇篮曲。
  我上初中以后,手表就比较普及了,我看见时间躲在一个小小的圆盘里,在我们的手腕上跳舞,它跳得静悄悄的,不像墙上的挂钟,行进得那么清脆悦耳,“滴答”“滴答”的声音不绝于耳。所以,手表里的时间总给我们一种鬼鬼祟祟的感觉,从这里走出来的时间因为没有声色而少了几分气势,这样的时间仿佛也没了威严,不值得尊重,所以明明到了上课时间我还会磨蹭一两分钟再进教室,手表里的时间也就因此显得有些落寞。 
  后来,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时间栖身的地方就多了,项链坠可以隐藏着时间,让时间和心脏一起跳动;台历上镶嵌着时间,时间和日子交相辉映;玩具里放置着时间,时间就有了几分游戏的成分;至于计算机和手提电话,只要我们一打开它们,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有时间……时间如繁星一样到处闪烁着,它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显得匆匆了……
  十几年前的一天,我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了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它这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我明白,时间让花朵绽放的时候也会让人的眼角绽放出花朵――鱼尾纹;时间让一棵青春的小树越来越枝繁叶茂;让车轮的辐条越来越沾染上锈迹;让一座老屋逐渐地驼了背…时间还会变戏法,它能让一个活生生的人在瞬间消失在他们曾为之辛勤劳作着的土地上,我的祖父、外祖父和父亲,就这样,让时间给无声地接走了,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脚印,只能再清冷的梦中见到他们依稀的身影……他们不在了,可时间还在,它总是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着,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在我们不经意走过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
现在,我终于明白,挂钟上的时间和手表里的时间,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在涨了又枯的河流中;在小孩子戏耍的笑声中;在花开花落中;在侯鸟的一次次迁徙中;在我们岁岁不同的脸庞中;在桌子椅子不断增添的新的划痕中;在一个人的声音由清脆而变得沙哑的过程中;在一场接着一场去了又来的寒冷和飞雪中……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我们和时间是一对情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选自《中外文摘》2011年第07期,有删改)
小题1:作者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时间有不同的理解。请根据文意,填写下表。(4分)
 
人生阶段
时间的表现
对时间的认识或感情
童年
挂钟
严厉而又古板 温情
初中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鬼鬼祟祟 少了气势,没有了威严
后来
栖身于项链、台历、计算机、手机……
②_________________
十几年前
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在我们不经意走过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
③_________________
现在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一对情侣,相依相偎着

小题2:“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一句中,两个“行走”的含义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小题3:“我觉得挂钟就是一个拿着烟袋锅磕着我们脑门的狠心的老头,又凶又倔”这个比喻句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小题4:.读了本文,相信你对时间有更深刻的认识。请把你的感悟写下来。(不能抄原文,不少于40字)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16~19题。(15分)
报秋
宗璞
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
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据说花瓣可以入药,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得一种玉簪花精神罢。
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们常这样自嘲。
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往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有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会藏着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玉簪花下却总是干净的。可能因气味的缘故,不容虫豸近身。
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着芳香。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种清香。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采几朵放在养石子的水盆中,房间里便也飘散着香气,让人减少几分懒洋洋,让人心里警惕着:秋来了。
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一年、两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和焦虑中。怪谁呢,很难回答。 
久居异乡的兄长,业余喜好诗词。前天寄来南宋词人朱敦儒的《西江月》。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我把“领取而今现在”一句反复吟哦,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实不必深杯酒满,不必小圃花开,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 
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小题1:.文章第一自然段哪两个词语点明了作者的心情或心态?作者为什么有此心情或心态? (4分)
小题2:.文中写了玉簪花的哪些特点或品质?用词语或短语概括。(4分)
小题3:.作者在《紫藤萝瀑布》中l以紫藤萝花喻美好的人生,告诉我们生活道理。这篇文章以报秋的玉簪花喻理,隐含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4分)
小题4:.文中有两处写了看似与玉簪花不相干,实则是必要的内容。请选取其中一处进行分析,阐明作用。(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15分)
生前死后皆悲壮
①胡杨是杨树的一个种类,生长于沙漠地带,系地质时期古地中海残遗物种,距今已约有6500万年的光辉历史。因此,有人把胡杨称为“沙漠活化石”。
②胡杨叶子长得与众不同,其树体下半部的叶子狭长细小,如柳树叶;树体上半部的叶子呈阔卵形或心脏形,似白杨叶。外观上,胡杨长得杨不杨柳不柳的。胡杨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可从树干裂口处流出类似人眼泪般的咸味浆汁,所以又被人们称为“感情树”。
胡杨对恶劣自然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合性。额济纳地区年平均降雨量只有40毫米至50毫米,最少还不足20毫米;而年水分蒸发量却是年降雨量的60倍至70倍,空气十分干燥。这里夏季最高温度竟可达60℃至70℃,而冬季最低温度却在一30℃以下。该地区长年大风弥漫,沙尘暴肆虐,形成了典型的恶劣沙漠环境。但只要有一些地下水的滋润,胡杨即能生存下来,而且长得枝繁叶茂,寿命特别长。葫杨的根系特别发达:主根可伸向地下数十米,竭力地吸取深层地下水;侧根长达20米至30米,贪婪地吸取周围地表水分。
④沙漠中成片的胡杨林,既可以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改善沙区气候生态环境,也可为生活于其中的大批飞禽走兽提供生存繁衍的场所。所似,胡杨被人们誉为“搏击风沙的树中骄子”“沙漠千金树”等。
⑤由于气候变暖变干,祁连山雪线连年上升,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黑河出水量不断减少;加上中游地区大面积垦荒,农业用水量剧增,使黑河下泄至额济纳绿洲的水量锐减,引起胡杨林大面积枯死。因此,额济纳绿洲日渐萎缩,生态环境明显恶化。
⑥额济纳绿洲胡杨林大面积枯死,形成了极为壮观、悲凉的自然景观。从达来呼布镇东南部一片宽阔的干旱沙地上可以看到:千万棵枯死的胡杨,虽经漫长岁月的风吹沙打、烈日曝晒的摧残,但也没有腐朽,没有被虫蛀,仍然顽强地立于寂寥的沙地上。它们东倒西歪,神态奇形怪状,似乎生命和死亡曾在这里发生过一次次殊死的搏斗。难怪人们赞誉胡杨“生前死后皆悲壮”。胡杨生命陨落得这般乐观、壮丽,真令人赞叹不已。
小题1:.(1)人们把胡杨称做“沙漠活化石”的原因是什么?:(2分)
(2)人们为什么把胡杨叫做“不杨不柳”“感情树”?(2分)
小题2:.阅读第③段画线句“胡杨对恶劣自然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回答:
(1)为什么说胡杨“很强的适应性”?请你根据有关内容简要进行概括。(2分)
(2)胡杨之所以有“很强的适应性",是因为:                                                                                           (请用原句回答)(1分)
小题3:.造成额济纳绿洲胡杨大面积枯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归纳。(3分)
小题4:.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仅仅是赞美胡杨“生前死后皆悲壮”吗?(2分)
小题5:结合本文所述的胡杨生长的现实,并联系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有关内容,任选一度,谈谈你的看法。(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