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为你自己周国平童年和少年是充满理想的时期。如果我问你们,你们将来想成为怎么的人,你们一定会给我许多漂亮的回答。譬如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要成为你自己 周国平 童年和少年是充满理想的时期。如果我问你们,你们将来想成为怎么的人,你们一定会给我许多漂亮的回答。譬如说,想成为拿破仑那样的伟人,爱因斯坦那样的大科学家,曹雪芹那样的文豪,等等。这些回答都不坏,不过,我认为比这一切都更重要的是,首先要成为你自己。 姑且假定你特别崇拜拿破仑,成为像他那样的盖世英雄的你最大的愿望。好吧,我问你:“就让你成为拿破仑,生活在他那个年代,有他那些经历,你愿意吗?”你很可能会激动得喊起来:“太愿意了!”我再问你:“让你从身体到灵魂整个儿都变成他,你也愿意吗?”这下你或许有些犹豫了,会这么想:整个儿变成了他,不就是没有我自己了吗?对了,我的朋友,正是这样。那么,你不愿意了?当然喽,因为这意味这世界上曾经有过拿破仑这个事实没有改变,唯一的变化是你压根儿不存在了。 由此可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还是他自己。无论他多么羡慕别的什么人,如果让彻头彻尾成为这个别人而不再是自己,谁都不肯了。 也许你会反驳我:我说的真是废话,每个人都已经是他自己了,怎么会彻头彻尾成为别人呢?不错,我只是在假设一种情形,这种情形不可能完全按照我所说的方式发生。不过,在实际生活中,类似情形却常常在以稍微不同的方式发生着。世上有许多人,你可以说他是随便什么东西,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个角色,或别的什么,惟独不是他自己。.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在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一点儿都没有冤枉他。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或事务是一架机器罢了。可见,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那么,怎么才能成为自己呢?这是真正的难题,我承认我给不出一个答案。我还相信,不存在一个适用于一切人的的答案。我只能说,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真切地意识到他的“自我的宝贵”,有了这个觉悟,他就会自己去寻找属于他的答案。在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不可重复的存在。正像卢梭所说的,上帝把你造出来后,就把那个属于你的特定的模子打碎了。名声、财产、知识等等都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你对人生的独特感受是没有人能够代替的。你死之后,没有人能代替你再活一次。如果你真正意识到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活在世上,最重要的就是活出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 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你对积极人生的独特领悟和坚守。坚持这一标准,你的自我才能闪放住个性的光华.。 小题1:本文阐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小题2:第四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这句话怎样理解?(3分) 小题3:第二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4:文章通篇用“你”“你们”这一称呼,这样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
答案
小题1:要成为你自己。 小题2:“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都是别人的而不是他自己的( 或:“他”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没有自己的内在生活)。 小题3:举例论证。以拿破仑为例,自然得出谁都不愿成为拿破仑而没有自己的结论,增强了“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还是他自己”这一观点的说服力。 小题4:运用“你”“你们”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似乎与读者在进行面对面的谈话,娓娓道来,显得自然、亲切,更让人容易接受作者的观点。 |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掌握。首先要明确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基本观点,也就…是文章阐述的中心问题,而中心论点就是作者观点的核心,要注意论点是完整的句子,而且是一个肯定的陈述句。中心论点可以在文章的开头直接提出,也可以在论证后归纳得出,有的文章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找论点可以按提示语找,如“诸如可见”、“总而言之”、“足以证明”、“不难看出”、“我认为”等等。如解答本题,从“我认为比这一切都更重要的是,首先要成为你自己”可明确中心论点。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重要语句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细读指定文段,尤其是问题出现的前后句,答案往往就在其中。如解答本题,抓住“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在生活”和“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来回答即可。 小题3: 试题分析:本段是举了谁都不愿成为拿破仑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还是他自己”。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的辨析及其作用的掌握。平时要把握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归谬论证,并要把握其表达效果。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写作中人称的得体运用。平时应该把握各人称在写作中的利与弊,第二人称的使用“往往能拉近读者与作者的距离,而且显得亲切、自然”。 |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19分) 人贵有知人之明 ⑴古语有云:人贵有自知之明,就是自己掂量好自己的半斤八两,有半斤,你就做半斤的肉馅;有八两,你就扒拉八两的算盘。规规矩矩,自得其乐。 ⑵自知难得, 在我看来,知人却 可贵,因为千里马常有, 伯乐不常有。 ⑶有知人之明,可以慧眼识人。汉高祖刘邦曾说过,筹集粮草,安抚百姓,他不如萧何;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不如张良;指挥千军万马,克敌致胜,他不如韩信。然而他的长处在于使人才各尽其能,知人善任,终于开创汉家四百年江山的伟业。 ⑷有知人之明,可以斗智斗勇。诸葛亮了解司马懿生性多疑的性格,以一座空城、一把三尺瑶琴吓退数十万敌兵,传为千古佳话;有知人之明,可以明哲保身。范蠡深知“狡兔死,走狗烹”,知道勾践“只能共患难而难共欢乐”,所以他选择了功成身退,隐迹江湖,四海为商,得以善终;同样功高盖世的文仲,却不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不知主子的刻薄寡恩、狠毒无情,以至于留恋功名执迷不悟,最终被勾践所***。 ⑸有知人之明,可以更好地为顾客服务。这是现代商业社会遵循的一条成功准则。IBM创始人老沃森年轻的时候,往返于纽约州北部,四处兜售钢琴和缝纫机,在多年的销售中,他深刻地领悟到顾客到底需要什么。他说,如果客户需要一把锤子,你却给他拿来了一把斧头,那么客户一定会不满意。如果你能给客户一把方便耐用的锤子并免费赠送一盒钉子, 那么你的客户一定会记住你,并极有可能会再次光顾你,因为你的服务已经发挥了作用。 ⑹有知人之明,可以传递善良。因为知人,也可以解释成对别人的一种关心一种爱护。一个护士,知道用哪种打针的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病人的疼痛;一个老师,知道在其他人走掉之后才去惩罚犯了错误的孩子;一个警察,知道在给一个小窃贼扣手铐之前套上他的手套......有知人之明的人,探知别人的寒冷,会送去一盆炭火;有知人之明的人,探知别人的疼,会递过一块柔软的手帕。这样的人,让人温暖。 ⑺人贵有知人之明。如果在你自己的心底挖到金子,那么,在别人的心底,就有可能探出钻石。 (文字有改动) 小题1:根据上下文,填入第⑵段画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因为更加然而 | B.但是更加所以 | C.因为十分所以 | D.但是更加然而 | 小题2:第⑴段画线处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是 。(3分) 小题3:概括第⑸段的具体事例 ,这一事例证明的观点是 。(4分) 小题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3分) 小题5:下面这段文字能与文中哪一段形成对比论证?请具体阐明理由。(6分) 项羽作为他的对手,在很大程度上就输在没有知人之明。他不知亚父范增对他一往情深,对之言不听计不从;他不知韩信陈平是绝世之才,任之流往汉营为敌所用;他不知叔父项伯是个脚踏两只船的危险分子,依旧对之信任有加、毫无防范,最后他就只有遭遇十面埋伏、悲闻四面楚歌、含泪别姬、乌江自刎的戏份了。 |
阅读议论文,完成文题。 决定成功的利器 ①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都要先修炼好两把利器,那就是“德”和 “才”。只有德才兼备,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 ②有这样一个故事。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不久,有人投其所好,敬献 给他一张弓。他看了又看,试了又试,认定是难得一见的好弓。于是得 意之余,他就向一个专门制作弓箭的匠人炫耀。 ③但是这个工匠仔细看过之后,却得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论: “这张弓虽然强,但不是好弓!”唐太宗急问原因。工匠回答说:“一张 弓的好坏,不单要看它是否射得远,更要看它是否射得准。而能否射得 准,关键取决于做弓用料的纹理是否好。制作此弓木料的木心不在正中 间,木头的脉理自然都是斜的。因此,这张弓虽然有力,但射出去的箭 势必不走正道,偏离目标,所以算不上一张好弓。” ④其实工匠的一番话,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他道出了判定人 才的两个标准,那就是一个人不但要有能力,更要走正道,即一 个人不但要有才,更要有德,德才兼备者才是真正的人才。 ⑤一个人的德,好比一张弓的木心是否在恰当的位置,决定 射箭的方向;一个人的才好比一张弓是否有力,决定箭射的远近。 有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完美的弓,既刚劲有力,射得远,又箭无 虚发,射得准。有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缺陷的弓,尽管木心在 正中间,射出去的箭走正道,但没后劲,射不远,最终还是难以 命中目标。无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危险的弓,尽管射得远,但 由于木料的纹理不好,射出去的箭不走正道,结果势必偏离目 标,甚至造成严重的危害。无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害无益的 弓,不仅木心不正,而且没有力量,只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⑥北宋伟大的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司马光以德、才为依 据将人分为圣人、愚人、君子、小人四类——__[甲]__谓之“圣 人”;__[乙]__谓之“愚人”;__[丙]__谓之“君子”;__[丁]__谓之 “小人”。 ⑦司马光认为用人的原则是:假如找不到圣人、君子来用的 话,那宁可用愚人,也不用小人。其道理是:君子挟才以为善, 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 恶亦无不至矣。 ⑧由此可见德才对于成功的重要性,而两者又以德为重,所 以一个人若想成功,不但要有过人的才能,更要有过人的德行。 (选自《小品文选刊》2011年第1期,有删改) 小题1:根据文意,将下面四组词分别填入文中第⑥段[甲][乙][丙][丁]处(只填序号)。(2分) ①才德兼无 ②德胜才 ③才胜德 ④德才俱备 [甲]处应填:________ [乙]处应填:________ [丙]处应填:________ [丁]处应填:________ 小题2: 第⑤段画线的句子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第④段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一个人不但要有才,更要有德,德才兼备者才是真正的人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本文语言富有哲理,给人启迪。请从下列句子中找出你最受启发的一句,谈谈你的理解。(2分) 句一:只有德才兼备,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 句二:有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缺陷的弓,尽管木心在正中间,射出去的箭走正道,但没后劲,射不远,最终还是难以命中目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熬住就是一切(17分) 张颐武 ①我们经常用竞技来比喻人生。在漫长的人生竞技中,什么都不是一眼看得到头的。一时的春风得意算不了什么,一时的失败其实也不能算数。林彪与越南的国防部长武元甲会见时。他告诉武元甲,与美国对抗只有一个字:熬。这一个字的确道出了人生的一种真谛,美国那么强大,和它对抗当然不容易,但因为“熬”住了,最后越南还是赢了美国。但真正熬得住又谈何容易。林彪自己经过了“熬”,成了接班人,最后却到底没“熬”住,闹到“抢班夺权”,遂有温都尔汗的一劫。 ② “熬”住其实非常重要。人生中进进退退是寻常事,关键是能够“熬”得住。所谓“熬”就是对于自己的事情不轻易放弃,不随便离开自己的位置,就在那里一步一步地努力,有时候就好像龟兔赛跑的那只乌龟,未必跑得快,但“熬”得住,却能笑在最后。 ③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曾经看在大阪举行乒乓球世界锦标赛的电视转播,看到中国的刘国正和韩国金泽洙在男子团体赛上异常激烈的比赛,刘国正几乎老是要输,但居然能够九死一生地“熬”下来,也笑到了最后。当然这仅仅是一场比赛,但他旁边的教练蔡振华的经历就更加让我感慨。当年我还是学生的时候,蔡振华就是乒乓球运动员,以旋转球拍著名,他能够将球拍在手中飞速旋转,使对方无法知道他两面不同的胶皮,接不住他的球。但那时我们都是另外一位名将郭跃华的球迷。当时蔡振华多是赢不了郭跃华的,后来国际乒联又限制了旋转球拍,蔡振华便黯然退役。那时,郭跃华的辉煌和蔡振华的黯淡恰成对比。郭退役后开始从商,渐渐淡出了体育界,而蔡振华始终在这一行里“熬”着,直到成了国家体育总局的副局长。 ④文人的生涯“熬”也不可或缺。我曾经听到一位知名的老学者讲笑话,说他大学时同屋的三个人中,另外两个都才气逼人,他觉得远远在他之上,不过,天妒英才,一个在大学时因失恋自***,才华还没有表现就死了。另外一个在五十岁就病故了,才华同样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他却身体健康,活到高寿。老先生说:现在几乎没有自己的同代人了,学生或者晚辈自然都捧场。于是乎水涨船高,就是泰斗了。老先生当然是说笑话,但仔细想想也非常有道理。 ⑤写小说也是如此。有些人偶尔才华一闪,就再也不见了的,终究难于让人记住。我记得90年代初有位小说家叫薛勇,写都市人的心态写得非常妙,可惜作品不多,后来也不见再有作品问世。而贾平凹和莫言,从出道以来就没有中断写作,作品非常多,让人有了印象。未必他们每本书都写得好,我记得早年贾平凹还曾经被人批评过有粗制滥造的情况,但现在提起中国文学的大家,没有人能够绕过他们。这非常容易理解,在十部书中有两部杰作的概率总比仅仅写两部大得多。 ⑥所以我们只能像阿甘那样,在人生的马拉松中“熬”住。诗人里尔克曾说:“挺住就是一切。”但“挺”字没有“熬”那么传神,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成“熬住就是一切”。当然,人其实也有不出场比赛或者中途退场的权利,但只要选择参加,就不能不“熬”住。(选文有删改)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采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 。(3分) 小题2:把第②段中的“龟兔赛跑”的事例换为“守株待兔”好不好?请简要说说理由。(3分) 小题3:第③段中划横线的句子在层次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什么?(2分) 小题4:用你平时所积累的名言警句为本文补写一个道理论据。 (2分) 小题5:把第⑥段中最后一句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4分) 小题6:用自己的话从文中所列举的事例中提炼出你对“熬”的理解。(3分) |
阅读《守“拙”求进》,完成后面的题目。(共10分) 守“拙”求进 ①在中国文化中,尚拙是一大特点。“文以拙进,道以拙成”,讲的就是对拙的推崇。的确,做人守拙,以拙求进,往往是一个人有所成就的基础。 ②守拙体现为一种坚韧执著的生活态度。“ ”,讲的也是这个道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读书求学之拙。多少人正是用这样的笨功夫,实现了质的提升。同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是干事创业之拙。不下苦功、不打牢基础,就不可能采撷到成功的果实。 ③ 。院士谢家麟这样评价自己:只顾埋头拉车,拙于人事交往。干部的楷模王彦生被誉为坚持原则、淡泊名利、拙于交际的老实人。凡勤于正事者大都会“拙于人事”,他们并非交际能力差,而是一心扑在工作上。这样的拙不仅使他们专心致志做事,不断攀登事业的高峰,也使他们远离诱惑、超凡脱俗,站在了人生的高界。 ④可见,守拙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处世方法。有了这样的人生定力,就能摆脱私欲的羁绊,视名利淡如水;就能战胜前行路上的挑战,一步一个脚印,拾级而上、奋力攀登。守拙不仅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智慧,日日积累,久久为功,方见其真章,享其果实。 ⑤与拙相对应的是巧。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我们并不排斥巧,但巧应该是心血和汗水的结晶,是无数拙的积累。一些人梦想成功,却不愿与拙为伍,而偏爱与巧同行。不愿辛勤耕耘,总想着一蹴而就、一鸣惊人,企盼天上掉馅饼;不想凭自身努力证明自己,总想着投机取巧,甚至干出种种弄虚作假的勾当。不仅于事无补、与成功无缘,最后还把做人的原则和本分也丢了,弄得个被人不齿的结果。 ⑥所以说,守拙,归根结底是要当老实人、做本分事,遵循客观规律,信守天地良心,以拙立身,以拙求进。如是,我们不仅会获得内心的宁静,抵达心中的梦想,不经意间自己也会成为一道风景。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小题2:结合上下文,填入第②段横线处最恰当的词语是( )(2分)A.春华秋实 |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 C.滴水穿石 |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小题3:根据第③段的内容,在段首横线处补写一句能表明观点的话。(2分) 小题4:第⑤段中,作者针对“巧”有哪些看法?这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
(共9分) 略谈孝文化 叶小文 ①母亲节,给母亲献一束什么花?外国人是康乃馨,国人则往往是忘忧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恩慈母爱,不妨回首略谈孝文化。 ②孝文化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构成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根基,浸染于华夏儿女的心灵深处。 ③不必讳言,封建孝道将千年文明古国桎梏得万马齐喑。鲁迅说,封建礼教只剩下“吃人”的狰狞面目。 ④孝文化精华与糟粕混杂,应对其有扬有弃,革除传统孝道中“三纲五常”的封建杂质和“埋儿奉母”的愚昧成分,找回其有助于克服迷心逐物的现代病的根本意义。 ⑤何为迷心逐物的现代病?现代化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可精神世界却缺少了关照。现代的人们拥挤在高节奏、充满诱惑的现代生活中,人心浮动,没有片刻安宁。***在吞噬理想,多变在动摇信念,心灵、精神、信仰在被物化、被抛弃。 ⑥如果失落了对自身存在意义的终极关切,人,靠什么安身立命?这一话题可演绎为关于生命的三条约定:热爱生命,追求幸福——这是安身立命的基本约定;尊重生命,道德约束——这是追求幸福的集体约定;敬畏生命,终极关切——这是追求幸福的未来约定。而现代化和经济发展不断放大、满足着安身立命的基本约定,但也难免刺激、放任个体对物质享受的过度追求,不断冲刷甚至消解追求幸福的集体约定和未来约定。 ⑦继承和弘扬孝文化,有助于找回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这两条约定,治疗迷心逐物的现代病。孝的内核之一是“生命的互相尊重”。孝文化所倡导的“善事双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仅要求我们尊重自己父母的生命,也要尊重、关爱他人的生命,将孝升华为“助天下人爱其所爱”的大爱。孝的内核之二是“敬畏”。人不应敬畏鬼神,但不能没有敬畏之心。孝文化倡导的就是我们要敬畏人——敬畏父母、敬畏长辈、敬畏祖先。如果说金钱、利益可以洗刷和消解人伦道德,诱使民德“变薄”,那么,我们对孝文化应当秉承十分谨慎的态度,肩负应有的责任。自己的言行是否有悖于祖辈的教育,对后世子孙有何影响,我们都应当深思熟虑。如果每个人都能够用这样的态度和行为去对待孝文化,我们民族孝的正能量就会随之提升,迷心逐物的现代病也将得到根治。这是我们在当今社会继承和弘扬孝文化的根本意义。 ⑧爱乡方爱国,尽孝常尽忠,“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因此,在当今社会中,我们更需要继承和弘扬孝文化。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小题2:分析第⑦段的论证过程。(4分) 小题3: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辨证地谈一谈你对吴猛作法的认识。(3分) 【链接材料】 晋朝人吴猛,幼年母亲早逝,与父亲相依为命。由于家贫买不起蚊帐,每到夏夜,吴父常常因蚊虫叮咬而睡不好觉,为了让父亲睡好,吴猛竟赤裸上身,让蚊子吸自己的血,希望蚊子喝饱了血就不再叮咬父亲。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