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珍爱①曾读过一篇小说《绿墨水》,讲一位慈父为使女儿有勇气面对生活而借她同班男生的名义给她写匿名求爱信的故事。感动之余我忽然想到人真是太脆弱了,似乎总是需要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另一种珍爱 ①曾读过一篇小说《绿墨水》,讲一位慈父为使女儿有勇气面对生活而借她同班男生的名义给她写匿名求爱信的故事。感动之余我忽然想到人真是太脆弱了,似乎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如果有一天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去关怀你爱护你倾听你鼓励你——人生中必定会有这样的时刻,那时你怎么办呢? ②我深深记着一位老音乐家辛酸的轶事。他在“文革”中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诧异地发现他并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天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为此,我爱上了这位不闻名的音乐家和他的作品,他懂得怎样拯救自己和爱自己。 ③我同样深深记着另一位音乐家——精彩的女钢琴家顾圣婴。我不止一次为她扼腕叹息——她在“文革”初期自***了。我知道她不是不爱自己,而是太爱——爱到了溺爱的程度。音乐使她超脱空灵清丽秀美,可当美好的东西被踩踏的时候,她便毁了自己。 ④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呢? ⑤【甲】,而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生总有很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指导我们,告诫我们,叮咛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伴随我们。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抚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需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浇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⑥【乙】,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行黑洞洞的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华的时候,在我们独立支撑着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韧地走过一个又一个鸟声如洗的早晨。 ⑦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可是如果这种短暂的欺骗能获得长久的真实的幸福,自我欺骗一下又有什么不好呢? ⑧【丙】,而是一种光荣。因为这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强壮。可以让我们在无房可居的时候,亲手去砌砖叠瓦,建造出我们自己的宫殿,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 ⑨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作者:乔叶,有改动)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小题2:有了第②段,第③段的论据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小题3:根据文意,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入【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①学会爱自己,这不是一种耻辱 ②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 ③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苛求自己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
答案
小题1: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2分)(只答出学会爱自己给1分) 小题2:不能去掉(得1分),第③段写女音乐家毁灭自己的事情,是从反面论证“人应该学会爱自己”(得1分),与第二段中的正面论证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观点 (得1分)。(3 分) 小题3:(3分)【甲】处应填 ② 【乙】处应填 ③ 【丙】处应填 ① |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文章的题目“另一种珍爱”是论题,读全文可知,文章在论证的基础上,在结尾处照应题目,总结出中心论点“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小题2:试题分析:要看两段各写了什么,有什么关系,对于论证论点有什么作用。如第③段写女音乐家毁灭自己的事情,是反面论据,与第二段的正面论据形成对比,这样使得论证更有力,所以不能去掉。 小题3:试题分析:根据第一个空和第三个空后面的“而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 而是一种光荣”两个语句可以把②①选择出来,中间的空应填③。即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点评:论点的位置一般在文章的题目、开头段、结尾段、中间,如果原文中没有明显的语句,则要根据文章内容加以概括。本文就属于最后一种,应根据对文章的理解,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用自己的话概括。议论文论据能否删去,一般情况下,应尊重原文,回答不能去掉。回答理由时,可以看此段写了什么,与上下文形成什么关系,对于论证中心论点起什么作用。一般从语段的内容、作用,去掉后出现的情况两方面拟答。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11分) 智者的选择 ①法国思想家卢梭年轻时只身闯荡巴黎,他创作的歌剧《乡村卜师》在公演后大获成功,国王观看了演出,给予很高评价。第二天,使臣来到了卢梭住所,宣布国王要召见他,并且要赐给他一份丰厚的“年金”。这对于四处奔波、捉襟见肘的卢梭来说不啻于天大福音。可谁也想不到卢梭却断然拒绝了。理由是:“那笔可以说是到手的年金,我是丢掉了;但是我也就免除了年金加到我身上的那副枷锁。有了年金,真理完蛋了,自由完蛋了,勇气也完蛋了。从此以后怎么还能谈独立和淡泊呢?一接受这笔年金,我就只得阿谀逢迎,或者噤若寒蝉了。” ②人生总要面临许多选择,选择就意味着要有所放弃。在选择与放弃之间,就能看到一些仁人志士人格之伟大,精神之高尚,胸怀之坦荡,追求目标之宝贵。 ③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或留得美名,就要做出正确和明智的选择。在中国古典文学《赵氏孤儿》中,公孙杵臼选择了赴死救孤,舍生取义,程婴选择了立孤报仇,忍辱负重,两个人人格同样伟大,最后也都青史留名。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选择了自由,放弃了生命,“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著名学者钱钟书选择了寂寞,放弃的是喧嚣与热闹,成就的是他的学问和事业。 ④回首蛇年的央视春晚,炙手可热的大腕赵本山选择了退出,也不失为明智之举。前两年,赵本山因为生病,伤了元气,身体受不了大负荷的工作量。艺术是有规律的,明星底蕴也是有限的,如果硬撑下去,“过度消费”,肯定会掏空自己,江郎才尽。为了有利于推出新人,赵本山的退出正好可以给新人腾位置,加担子,让他们有更多锻炼机会。 ⑤当然,失败的选择也不少。希腊神话里,派里斯王子选择了美女,放弃了智慧,于是他得到了最美的女子海伦和十年“特洛伊战争”,他自己也死于非命;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一手遮天,他也面临着两个选择,一是当中国华盛顿,推进共和,施行民主,这是可以流芳百世的,二是当拿破仑第二,复辟当皇帝,注定要遗臭万年,可他却偏偏选择了后一条路,结果,只当了83天短命皇帝,在千夫所指中可耻地死去。 ⑥选择与放弃,就像行车的十字路口,会不时出现在生命的旅途上,等着人们作出决断。能不能作出正确、明智的选择,人生大智慧往往就体现在这里。 小题1: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2分) 小题2:第①段引用法国思想家卢梭的故事有何作用?(3分) 小题3:第③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2分) 小题4:文章的第⑤段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小题5:阅读下面的材料,你赞成小明的做法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观点。(2分) 小明是一位即将毕业的初三学生,各科成绩平平。在谈到毕业后的选择时,他说希望初三毕业后能够去读职业高中,学得一技之长。 |
【甲】明星写书出乎意料的好,文坛将不再那么寂寞 郦亮、周冰倩 在告别最初的“演而优则写”的初级阶段后,有越来越多的明星正在暴露当作家的野心。这方面最有力的例证便是,过去明星出书,大多走的是自曝隐私的路子,现在他们的作品中隐私成分越来越少,文学色彩却越来越强。 最近刘若英推出的作品集《我的不完美》便引发关注。因为相比于十年前的随笔集《一个人的KTV》,刘若英俨然是在以作家的标准要求自己。越发感性且细腻的散文不说,刘若英甚至动笔写了《过年,回家》《喳喳小熊》与《红色洋装》三篇小说。而且初写小说,刘若英似乎也没有一般写作者的矜持,分明显示着一位作家的做派。 除了刘若英之外,出了散文集的林青霞、汪涵等也都暴露了这样的野心。 事实上,好的作家大多都是草根出身,他们没有所谓文学专业训练的束缚,便敢于发挥。对文坛而言,明星也是草根,他们将草根当作家发挥到了极致。现在有的专业作家被逼着写作,往往写不过那些有特殊经历的明星作家。随着大批具有强烈文学色彩的明星作品涌入,本已不平静的文坛势必更为波涛汹涌,尤其对那些专业作家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冲击。 另一方面,现在文坛功利写作之风弥漫,已长久没有优秀作品面市。这些明星作家写作既不为名,也不为利,纯粹出于喜好,因此他们的作品被读者普遍看好。 (选自《上海青年报》,有改动) 【乙】明星作家越少越好 张魁兴 明星作家是成了明星后玩文字的,本行不是作家。明星作家是成明星后才写书才卖书的,买书的多是粉丝,看重的多半不是书的内容,而是明星的光环。明星之所以要出书,是为了让粉丝分享明星体验,称之为为钱也无不可。出版社之所以乐意出版,更是因为明星的书有钱可赚,是否有文学或其他价值不在考虑范围。明星作家的出现虽也是文化现象,但无法改变一个事实,明星作家、明星的书多半会随明星一样成为过眼云烟。 作家明星不同于明星作家,作家明星是因为书写得好而成名的,作家是本质。作家明星有特定的内涵,不仅书写得好,还有责任和担当,能与人民共忧患。毕淑敏否认自己是明星作家,但她却是作家明星。明星作家一定关系帅、靓、青春,文字未必美,甚至玩弄文字;娱乐第一,甚至为了保住明星的光环,故意漠视责任和担当。 作家明星比明星作家更值得期待。一是现在依靠写好书成名的作家明星还很少。二是明星作家比作家明星更受关注,未必是健康的文化现象。三是作家而明星有利于作家写好书,有利于作家承担社会责任,但明星而作家则是明星为了给自己的“铜臭味”抹上文化色彩,是为了包装自己。作家明星化是社会对作家的认可和重视作家的文化现象,而明星作家化则是展示人心浮躁和明星玩弄文字的另类文化现象,不值得提倡与效仿。笔者希望作家明星越多越好,明星作家越少越好。 (选自《深圳特区报》,有改动) 小题1:甲文为明星作家叫好,其原因是(1) ;(2) 。(2分) 小题2:乙文为什么将明星作家和作家明星放在一起论述?(3分) 小题3:说说下列句中词语哪一个用得好,为什么?(3分) (1)过去明星出书,大多走的是自曝隐私的路子。 (2)明星作家一定关系帅、靓、青春,文字未必美,甚至玩弄文字。 小题4:下列材料中,用来支撑甲、乙两文观点均不适宜的一项是( )(3分)A.著名歌手汪峰写了《晚安北京》这首歌之后萌发写小说的想法,到2001年,完成了同名小说,引发热烈反响。 | B.在今年两会期间,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首位中国作家莫言成为上千名中外记者追逐围堵的最为耀眼的明星。 | C.著名作家余秋雨持有上海徐家汇商城1.5%股票,位列第十大***,身家轻松逾亿,他因此而备受关注。 | D.影星陈坤创作了随笔集《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表达自己对生命价值与意义的思考,这部随笔热销50多万册。 |
|
交往的距离 马德 ⑴交往的质量在于距离。 ⑵在友谊的框架内,你第一个想起的人,一定是最好的朋友。当然,他若第一个想起的也是你,那么,你俩一定是两心相悦的至交。 ⑶你会发现,你与那个一辈子都要好的朋友之间,是有距离的。这个距离,不远,也不近,不疏,也不密,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不绝欣赏,是一段情对另一段情的永恒仰望。 ⑷交往过度其实是很致命的。这有点像吃饭,无论多么顺口的珍肴,是不能总吃的。胃不说什么,大大咧咧,但一颗敏感的心,早已变得挑剔,厌烦。这时候,极平常的一句话,极微小的一件事,都会引起交往的一次海啸。 ⑸是的,山珍海味也有吃腻的时候。在交往的理想结果上,你不要期待永远的如胶似漆,你能不断地接近与契合,就够了。 ⑹平素间,推杯换盏,称兄道弟,鞍前马后,阿谀逢迎的人,不是朋友,是利益的结合体。超出常情的亲密无间,不是在交往,是在勾结,在利用,在狼狈为奸。这样的结合体,聚得快,散得也快,刚才还好得一塌糊涂,转眼间,就可以翻脸到分崩离析。 ⑺费了心思的交往,叫周旋,累;耍了心机的交往,叫算计,阴。真正的交往,是至简至真的,一扇春天的门开了,一扇含笑的门阖上,然后,天地淡然。 ⑻ 如果一个人一辈子都没有与别人真正交往过,不是孤高自傲太过超脱,就是品性卑琐不被人所容;当然了,若许多人都是你结交的朋友,恐怕,更多的是狐朋狗友。佛无至爱,只有众亲,我们不是佛,我们的心里,一辈子,真正接纳的,只会是有限的几个人。更多的,都成了我们生命中的匆匆过客。 ⑼交往的质量,在一定意义上成就着生命的质量。 ⑽“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投靠司马氏之后,平步青云。有一次,他想推荐同为“竹林七贤”的好朋友嵇康做官,嵇康觉得自己高洁的情操与志向受到了凌辱,于是,愤怒地给山涛写了一封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就这样,嵇康与好友山涛渐行渐远,却因此,在魏晋名士中,嵇康成就了自己独一无二的名声。 ⑾我觉得,最好的交往,不是双方有意识地吸附与粘合,而是彼此间无意识的渗透与融入。吸附与粘合,常常怀有目的性和功利欲,或含蓄,或浓烈,总之,看起来,有些心怀鬼胎;而渗透与融入,则不然。云淡风轻的,风倏忽间来,云恬淡着去,无欲无求,是心灵最真挚的握手,是情感最纯净的需求。 ⑿历史上,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贵为知音。钟子期死后,俞伯牙黯然地把琴摔了。也许,在他看来,世界再美的乐声,如果无知音来赏,不如,任天籁的香魂归去,让它成为绝唱。 ——选自《青年文摘》 小题1:说说文章第一自然段的好处。(2分) 小题2:第⑷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析此论证方法在文中的作用。(3分) 小题3:嵇康为保持高洁情操毅然与故交新贵山涛绝交而成就了自己“生命的质量”,请用简洁的语言再举出一个本文以外的类似事例。(4分) 小题4: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在新时代我们应该如何交友?(4分) |
失败的背面 曾祥伍 ①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让人在小小的绣花针上穿线,这时,你越是全神贯注,你的手就抖得越厉害,线就越不容易穿入。在医学界,这种现象被称作“目的颤抖”,即目的性越强越不容易成功。 ②其实,我们每个人对于生活中所做的很多事,都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这是十分正常的事情。那么,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失败的心理准备呢?为什么不能用正常的心态正视失败呢?要知道,失败是痛苦的,但失败并不可怕,也并不是所有的失败都是灾难。世事难料,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走到人生最辉煌的顶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名扬四海的大政治家丘吉尔参加总统竞选,当秘书告诉他“落选了”时,他却爽朗一笑说“民主胜利了!我追求的是民主。”他虽然竞选失败,但同样辉煌。他的失败,标志着他曾经拥有过。他能正视失败,说明他的内心足够强大。 ③失败了,关键是要找到失败的原因。失败后的思考比成功后的欢乐更有价值。也许你的努力还不够,也许客观条件不允许,也许有意外的因素在作祟。然后,就像为自己的人生这场考试交了一次学费一样,用明智的眼光去审视自己的失败。如果是因骄狂而失败,就要学会谦逊内敛;如果是因轻敌而失败,就要学会审慎行事;如果是因自不量力而失败,就要学会尊重客观实际; , 。总之,只要失败不失志,把失败当作成功的种子,坚持不懈地去耕耘,总有一天这颗种子会长成参天大树。 ④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都会遇到挫折和失败,弱者在挫折和失败面前叹息,绝望,不能自拔。只有强者,会越挫越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要接受失败,忍受失败的折磨,在失败中磨砺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更加有力量,使自己的内心更加强大。 ⑤如果做到了这一切,失败的背面就是成功。 (《思维与智慧》2012年第15期) 小题1:文章开头引用医学界中的“目的颤抖”现象,有何作用?(3分) 小题2:文章第②节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分) 小题3:仿照第③节的画线句,在文中空白处填写一句同样句式的话。(2分) , 。 小题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
谈“自省” ①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有一句名言:“认识错误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古罗马哲人塞涅卡对它的解读是:一个人要是尚未认识到自己在做错事,他是不会有改正错误的愿望的;在改正错误以前,你得发现和承认自己犯了错误。惟有如此,及时反省,我们才能将自己从过失和失败中拯救出来。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曾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看来,这些先哲们早已将自省当作一种自觉的行为了,他们所推崇的“自省意识”,千百年来一直作为精神财富施惠于人类。 ②可是,在这个日渐浮躁的时代,我们面临着这样的尴尬:一方面是物质生活的高度富裕,另一方面却是精神世界的极度贫穷——自省意识的缺失便是明证。【甲】每当我们惹了麻烦,做了错事,伤害了他人,我们首先想到的不是主动承认错误而是如何逃避责任;每当我们遇到考试失利,求职碰壁,壮志难酬等困境时,我们最先想到的不是自身努力的不足,实力的欠缺,能力的差距,而是习惯在悲伤、沮丧、悒郁、愤懑的同时,将自身的过失和失利的原因归咎于他人的干预和外在的环境,却缺乏对自身灵魂的拷问,缺乏深沉的自省。于是,我们对心灵的防护能力和对神经的调控能力,越来越差,陷于困境的我们往往要在痛苦的深渊里艰难地挣扎,却难以及时觅到逃离苦难的出口和冲击成功的出路。 ③缺乏自省可怕,不正确的自省同样可怕。有些人一旦陷于失败或遭受打击,惟有自怨自艾,强吞下失利的苦果,从此一蹶不振。还有些人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将自省意识等同于严苛的自责,他们对自己求全责备,这只能助长自卑的心理,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加深内心的苦痛。 ④自省既不等同于自怨自艾,也不是求全责备,它是精神层面上的反省,是对灵魂的追问。【乙】自省的前提是承认过失,即知其“失”,同时要知其所以“失”,进而在行动中纠其“失”。自省不是外在的强加,而应该像吃饭睡觉那样成为我们自觉的行为。 ⑤具备了自省精神的人和民族注定是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 小题1:文章第一段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答: 小题2:作者认为“缺乏自省”为什么“可怕”?(4分) 答: 小题3:根据文章内容,从下面三句话中选出两句,分别填入文中【甲】【乙】处(只填序号)。(2分) 【甲】处应填:________ 【乙】处应填:__________ ①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反省是—面莹澈的镜子,它可以照见心灵上的玷污。” ②日本名言中有这样一句话:“给自己唱赞歌的人,听众只有一个。” ③希腊名言中有这样一句话:“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