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题。(17分) 生命中的两种人夏爱华①哲人说,如果你百分之百进入忘我境界,那么你就快乐了。可惜,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做不到这一点。随着时光的流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题。(17分) 生命中的两种人夏爱华①哲人说,如果你百分之百进入忘我境界,那么你就快乐了。可惜,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做不到这一点。随着时光的流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题。(17分)
生命中的两种人
夏爱华
①哲人说,如果你百分之百进入忘我境界,那么你就快乐了。可惜,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做不到这一点。随着时光的流逝,我的苦苦思索产生了质的飞跃。在心里,我终于接纳了一个词:灰色地带。与人交往,在简单的黑与白之间,还应有一块过渡的颜色,那就是灰色地带。
A所有来自心灵的痛苦从此迎刃而解,化为阳光下的温暖溪流。有的人,也许曾经和我有缘,带给我的心灵温暖。而后因为种种原因,逐渐疏远,却并没有因此而淡出我的生命,依然与我若即若离。
③我信奉以直相报。即你对我好,我对你好。你对我淡然,我对你同样淡然。更何况,古人的处世原则也是很好的参照,那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④曾经那样热烈碰撞过的心灵,温暖过彼此的心胸。有过那样的过往,而今处之淡然,就是朋友的缘分尽了吧。那么从此后,我祝那曾经的朋友而今的陌生人过得好——“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每一天幸福开心……”
⑤年已不惑,悟到这些,为时不晚。从此后,我的生命中只有两种人,朋友和陌生人。没有“敌人”,没有仇家,心灵平静。因为人生本就是“冤冤相报何时了”。生活中,与你意见相左,那没有什么。大千世界,秉性各异,实在正常不过,求同存异,方为正道。如若个性不合,正可以彰显你的广阔心胸。生活中,胸襟开阔、谦逊有加的人往往倍受欢迎,因为这世上本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⑥我祝那些曾经紧握过我的双手,曾经拥抱过我的灵魂的朋友们,而今依然过得好,生活幸福。陌生的是今天,而那熟悉的昨天,早已镌刻于我心灵深处,成为生命中的永恒记忆。哦,亲爱的陌生人,虽然从此对你不言不语,但在心里,我依然时刻关注你,希望你走得顺利,跑得迅捷,飞得更高……
B善待那些曾经与我有缘的人,在心里祝福他们生活美好。我也因此而终于得到了彻底的解脱。不再抱怨,亦不再心痛。一颗心宁静温煦,宛若晴空。
⑧生命中的两种人,我都会善待他们。紧握朋友的手,一路相伴一路歌。恒久的友情可遇不可求,朋友是我最珍贵的精神财富。而对于那些曾经有缘,而今无缘的陌生人,我也会以温暖的眼神,静静悄悄地关注着他们的人生旅程,用人世间最至诚美好的祝福,相伴他们迎接每一轮灿烂的朝阳,奔向光明的坦途。
小题1:第①②段中,作者叙述自己的经历,目的是什么?(3分)
                                                                          
小题2:“陌生”一词,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生疏、不熟悉”。请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本文中的“陌生人”指的是怎样的人。(3分)
                                                                           
小题3:下面句子中加线的“这些”指的是什么?(3分)
年已不惑,悟到这些,为时不晚。
                                                                 
小题4:从文中画线的A、B两处任选一句,加以赏析。(4分)
                                                                           
小题5:根据全文,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分别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命中的两种人。(4分)
                                                                           
答案

小题1:引出话题(论题);阐述善待别人(即文中的“陌生人”)的必要性;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小题2:本文中的“陌生人”指的是曾经是自己的朋友,后因种种原因逐渐疏远、与自己若即若离的人。
小题3:这里的“这些”指的是淡然处之,无论是曾经的朋友,还是如今的陌生人,都给予美好的祝福。
小题4:不设统一答案,答出其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即可。
小题5:对待朋友,要一如既往地真诚相待,紧握朋友的手,一路相伴一路歌。对待曾经的朋友现在的陌生人,同样要善待他们,用人世间最至诚美好的祝福,相伴他们迎接每一轮灿烂的朝阳,奔向光明的坦途。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前两自然段,作者叙述自己的经历,提出与人交往、陌生人的话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引出下文关于善待陌生人的论述。
点评:议论文开头部分的语段一般起到引出论点或论题,作为论据证明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下文的议论具有了针对性。做题时要注意分析,语段写了什么内容,它的前后又写了什么内容,语段与文章的论点有什么关系。由此得出语段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2:试题分析:审题后理解文章内容,整体感知可知,文中提到的“陌生人”指“曾经和我有缘,带给我的心灵温暖。而后因为种种原因,逐渐疏远,却并没有因此而淡出我的生命,依然与我若即若离”,根据这些语句可知,本文中的陌生人指曾经“与我有缘”的朋友。
点评:审题后要在整体理解文章内容及观点的基础上,找到与题干相关的关键语句,根据这些语句,组成切题的答案作答。能借用原文语句的,借用原文语句是很明智的选择。
小题3:试题分析:审题后找到题干中语句的出处,代词一般指代前面的内容。本题中亦是如此,“这些”指其前面的三、四段所提到的个人的领悟,即“无论是曾经的朋友,还是如今的陌生人,都给予美好的祝福”。
点评:审题后首先要确定答题范围,然后精读并提取出关键语句,根据理解提取或概括出切题的语句作答。代词一般指代其前面的内容,这是一般的答题规律。
小题4:试题分析:两个句子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可以从修辞的角度,也可以从比喻论证的角度进行赏析。感觉哪个句子易于赏析,就写哪一个。如“不再抱怨,亦不再心痛。一颗心宁静温煦,宛若晴空”运用比喻的修辞(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论证了)“善待陌生人,在心里祝福他们生活美好(的益处)所获得的内心的宁静。
点评:语句赏析的角度很多,运用修辞的,可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议论文中也可以选择论证方法进行赏析。不管选哪个角度,一定要结合语境,联系文章内容,做出具体的效果分析。
小题5:试题分析:“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可知,不仅要有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要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回答,一是如何对待朋友,一是如何对待陌生人。还可以借用原文中的语句组成自己的答案,如“生命中的两种人,我都会善待他们。紧握朋友的手,一路相伴一路歌。恒久的友情可遇不可求,朋友是我最珍贵的精神财富。而对于那些曾经有缘,而今无缘的陌生人,我也会以温暖的眼神,静静悄悄地关注着他们的人生旅程,用人世间最至诚美好的祝福,相伴他们迎接每一轮灿烂的朝阳,奔向光明的坦途”。
点评: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没有统一答案,但一般应由两部分组成,即原文内容与自己的亲身体会或经历等。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需要针对身边的事件、现象,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与同学们、师长多讨论、多交流,多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这样,自己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都可得到提高。
举一反三
阅读议论文《幸福没有榜样》,完成题。(13分)
幸福没有榜样
①有时,我们总是感到自己的生活不够幸福,不如人家的日子过得那样滋润甜美,还常常拿别人家的幸福作榜样,去寻找自己的幸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是,到头来,我们会发现,唯独这人追人寻、人见人爱的幸福,没有榜样,常常是求而不得,甚至徒生烦恼。
②幸福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答案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但是,同样的“境遇和生活”,不同人却有不同的感觉。乞丐得到一顿饱饭,心情会很舒畅,感到幸福的降临;不说一顿饱饭,就是一桌山珍海味,在大款大腕那里,大概也激不起一点快乐的心情吧。作家史铁生的境遇,很让我们同情,他不幸患有尿毒症,但他说:“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并说:“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我们身体还算健康的人,能体验到不发烧也是一种幸福吗?会把幸福的底线放得这样低吗?
③其实,词典给出的幸福答案是不大准确的。即使同一境遇,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也是千差万别的。生活在大体相似的环境里,一百个人眼中的幸福观,或许还不止一百呢,有时同一个人,不同的时期就有不同的幸福观。幸福观的模糊,对幸福理解的个性化,这大概也告诉我们:幸福,没有模式;幸福,没有榜样。
④幸福,没有榜样。梁实秋也这样说,“幸福与快乐,是在心里,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一位远房的侄女,日子本来过得很快活。一次同学聚会,看一位当处长的同学,居有豪宅,出有宝马,很是羡慕人家的幸福生活,抱怨自己的男人只会教书,不会捞钱。原有的快乐也因寻找幸福的榜样,而逃之夭夭。
⑤还有,我们眼中的别人的幸福,有时并不是那么一回事。我们常常喜欢用世俗的眼光看别人的幸福,常常认为有权势,有财富,有显赫的名声,有骄人的业绩,就会有幸福,有舒心的日子。其实,幸福有时恰恰与权势、与财富离得很远,与名声、与业绩也并不怎么亲近。侄女那个同学,近日,婚外恋闹得沸沸扬扬,幸福显然并不在她家。孟德斯鸠好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仅仅希冀幸福,这不难做到;但期望像别人那样幸福,这总是难以做到,因为我们认为别人会比实际更幸福。“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然而,每个人对幸福的感悟又各有各的不同。这大概与人们的不同追求有关。勇敢的人,追求刺激,冒着生命危险或是攀登高山,或是漂游湍流,感到是种幸福;沉静的人,喜欢安闲,甘愿生活寂寞,或是一部《庄子》,或是一首古曲,也会心中溢满快乐。伟大的哲学家康德,把人生的追求归结为:“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如何去干?”幸福大概就是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能行风行风,能行雨行雨;能运筹帷幄,可当经理;有一身力气,蹬起三轮车也有歌声相伴。幸福,其实只是一种感觉,自己做了自己能做的事,感到活着是多么有意思,人生是多么美好,你感觉到了,你便拥有幸福,这和他人的评论毫不相干。
⑥幸福,完全在于自己。自己有个真实的人生,对自己的人生尽力了、负责了,对得起社会、对得起家人,就是充实的人生、快乐的人生。心存快乐,就是幸福。
⑦幸福,在自己的心中;幸福,没有榜样,也无需榜样。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2分)
小题2:文章告诉我们,幸福没有榜样,其中“榜样”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2分)
小题3:文中所说的“幸福观不一致”的原因有哪些?(3分)
                                                                              
                                                                              
小题4:文章第④自然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3分)
                                                                              
                                                                              
小题5:文中说“幸福,其实只是一种感觉”,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吗?请简要谈一谈。(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担起我们这代人的使命
人民日报评论员
①有梦想就有希望,有信念就有力量。这是很多人经受磨砺而后奋起的慨叹,更是我们民族走过几千年沧桑岁月而巍然屹立的写照。
  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近平主席的讲话,深刻阐释中国梦的本质内涵,鲜明揭示无数先贤先辈为之奋斗的理想信念,为我们这代人自觉担当使命、同心共筑中国梦指明了前进方向。
  ③放眼过去的30多年、60多年,乃至近代以来的170多年,导引无数中华儿女进行非凡奋斗的,正是对梦想的追求,对使命的担当。从1925年毛泽东同志在《政治周报》发刊词中写下“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到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再接再厉、一往无前”,“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一脉相承,始终都贯穿着共产党人奋斗的梦想。
  ④正是对这一梦想的接力奋斗,神州大地沧桑巨变。100年前国人只能在小说中幻想万国博览会,100年后千万游客穿过小说里虚构梦想的跨江大桥和地铁隧道走进世博中国馆。30年前中国没有一公里高速公路,今天中国高速里程位居世界第二。我们用20多年时间走过西方近百年的义务教育普及之路,用10年时间编织起世界上最大的全民医保网。正是在这一梦想的接力奋斗中,今天的人民共和国实现了经济体制的历史性变革、经济总量的大幅度跃升,中华民族复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亿万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正向全面小康大踏步迈进。
  ⑤任何成功都不可能顺利取得,创造历史总是伴随着艰苦奋斗。回首过去,国家、民族和人民面貌的巨变,凝聚着我们所走过的风雨艰辛;面向未来,中国梦的最终实现,依然面临诸多可预料的困难和不可预知的风险。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今天的中国还有1.28亿人口处在贫困线以下,人均经济总量排位靠后,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仍有差距,城乡差距、社会公平等问题亟待解决,中国梦的美丽绽放还需付出更多辛劳。惟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攻坚克难的勇气,踏石留印的实干,劲往一处使的齐心,我们才能填平前进路上的沟壑,开掘更加通达的坦途,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才能越来越近。
  ⑥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正在我们的团结奋斗中不断靠近。两个一百年目标,已是“望得见桅杆尖头了”的航船,是“已见光芒四射喷薄而出”的红日。穿过两个百年目标,已经能看到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中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心共筑中国梦,我们这代人定能不负历史责任、担起时代使命,为中华民族迎来一个更好的明天。
小题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小题2:写出文章的论证思路。(3分)
                                                                               
                                                                               
小题3:第④、⑤段画线部分用了什么论证方法?(2分)
                                                                               
小题4:根据文章内容,你认为“中国梦”的内容是什么?怎样才能实现中国梦?(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工夫常负无心人
“工夫不负有心人”,几乎成了公认的真理。不知有多少文人做到“功到垂成”、“攻不十,不易器”。其实,对于古人这句话,只谈“工夫”,不谈“有心”,只谈了真理的一半,人世间,“工夫常负无心人”的事比“工夫不负有心人”的事,甚至还要多。  
“工夫”重要,“有心”、“无心”更重要。传说车和船都是黄帝发明的。我们的这位老祖宗,看见有一种叫“浮蓬”的草,秋后干枯以后,风一吹,在地上滚来滚去,于是发明了车;看见枯木在水面上漂,于是发明了船,而看到浮蓬滚来滚去,看到枯木漂到水上的,何止黄帝一人?为什么发明车船的“专利”属于黄帝?关键就是黄帝是个“有心”人,有人说,黄帝是人民群众的象征,发明车船的是人民群众,即便如此,人民群众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也是那些有心的人。  
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牛顿是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奠基人,牛顿小时候躺在苹果树下,看见苹果掉下来,于是提出疑问:“苹果为什么落到地上,不向天空飞去呢?”多么简单的问题,看到这种现象,并非牛顿始,为什么别人没有提出这样的问题,看来别人都没有像牛顿那样是个有心人。 
被人称为药圣的李时珍,怎么写出了《本草纲目》这部伟大著作?一因为他是个祖传医生,从父亲手里接过药箱,二因为他是有心人。他看到有个同行给一个癫狂病人开了一服药,其中有一味叫“防葵”,病人吃了很快就死了。另一个同行给身体虚弱的病人用了一味补药叫“黄精”,病人也死了,按古书记载,这些药本来都是不错的,李时珍经过研究,发现人们把防葵和狼毒,黄精和钩吻弄混了,而狼毒和钩吻都是极毒的药,于是决定修订药典。那两位用药致人死命的同行都没有想到这点。看来他俩都不像李时珍那样有心。  
“工夫常负无心人”,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吧!这样或许可以减少一些劳民伤财的无效劳动,或许可以使我们的科学家、发明家成倍成倍地增加起来。每个人都应该问自己:是不是有心人? 
小题1:这篇文章列举了三个事例,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2分):     
小题2:本文提倡做“有心”人,请你用概括的语言写出这种人有什么特点? (2分)      
小题3:第二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小题4:本文的写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小题5:请联系现实生活举出一个“工夫不负有心人”的事例。 (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①1978年,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聚会。有记者问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皮察:“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里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出人意料的是,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回答道:“是在幼儿园。”记者愣住了,又问:“您在幼儿园学到了些什么呢?”老科学家说道:“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②这位科学家所说的是文明社会做人的最基本的规矩,而如今许多成年人却忘记了这些。一个普通人缺少文明,也就是影响周围的一些人,但缺少文明的是一位社会名人,就有可能危害广大公众和整个社会。
③今年夏天北京电视台记者在采访郭德纲别墅侵占绿地一事时被拒绝,并遭到郭德纲徒弟殴打。北京电视台栏目组举行了发布会,挨打记者讲述了被打全过程,并宣称郭德纲经纪人已来到北京台承认打人,但栏目组方面未接受道歉会保留一切法律权利。12月15日,郭德纲通过微博正式向北京台和全社会道歉。道歉固然可贵,但却来得如此之迟。被打的是电视台记者,试想,如果被打的是民工、保安、清洁员,会有这么大的社会反响,郭德纲们会道歉吗?
④其实,文明社会的道德规范全世界都一样,对男女老少一样,对普通人和名人也一样。不要以为自己当了官、有了钱、出了名就可为所欲为,不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
⑤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遇到事情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想想自己在幼儿园学过什么。郭德纲和他的弟子们,要是记得卡皮察先生在幼儿园学到的“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大概很多事情就不会发生。
小题1:第①段写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皮察的事有何作用?(3分)
答:                                                                             
小题2: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2分)
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①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人生有很多可以放弃的东西,但万万不可轻言放弃的是:努力。
②你是否知道鲮鱼和鲦鱼的习性?鲮鱼喜欢吃鲦鱼,鲦鱼总是躲避鲮鱼,有人曾经用这两种鱼做了一个实验:实验者用玻璃板把一个水池隔成两半,把一条鲮鱼和一条鲦鱼分别放在玻璃隔板的两侧,开始时,鲮鱼要吃鲦鱼,飞快地向鲦鱼游去,可每次都撞在玻璃板上,游不过去。过了一会儿工夫,鲮鱼放弃了努力,不再向鲦鱼那边游去。更有趣的是,当实验者将玻璃板抽出来之后,鲮鱼也不再尝试去吃鲦鱼了!鲮鱼失去了吃掉鲦鱼的信心,放弃了已经可以达到目的的努力。
③其实,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有时也会犯鲮鱼那样的错误。记得4分钟跑完1英里的故事吧?自古希腊以来,人们一直试图达到4分钟跑完1英里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们曾让狮子追赶奔跑者,也曾喝过真正的老虎奶,但是都没实现目标。于是,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断言:人在4分钟内跑完一英里路程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的骨骼结构不对头,肺活量不够大,风的阻力又太大。理由实在很多很多。
④然而,有一个人首先开创了4分钟跑完1英里的纪录,证明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断言都错了。这个人就是罗杰•班尼斯特。更令人惊叹的是,一马当先竟引来了万马奔腾。在此之后的一年里,又有300名运动员在4分钟内跑完了1英里的路程。
⑤训练技术并没有重大突破,人类的骨骼结构也没有大的改变,数十年前被认为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今天变成了现实?是因为有人没有放弃努力,是因为有了榜样的力量。
⑥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路上,有时候障碍的确存在,甚至很多;但有时候障碍已经消失,或已在不知不觉中被我们克服,可我们还误认为障碍仍然存在,不可逾越。可以说,有好多障碍并不是存在于外界,而是存在于我们的心里。
⑦几乎每个胜利者,都曾经是个失败者。胜利者与失败者的重要区别是:胜利者屡败屡战,决不轻易放弃努力;失败者偶遇挫折,却很快放弃了努力。
⑧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征途上有道河,那道河叫放弃。
⑨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征途上有座桥,那座桥叫努力。 
小题1:请用文章的观点为本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不超过8个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阅读文章②—④段,回答问题。(6分)
(1)文章举了哪两个事例来证明论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个事例是否可以删去一个?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对文章第⑥段画线句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障碍是客观存在的,能不能逾越障碍,首先要看自己是不是去努力逾越。
B.我们心里认为有障碍,障碍就存在;只要我们心里认为没有障碍,障碍自然就没有了。
C.有些障碍其实并不存在,但是我们因为害怕而放弃了,成功的希望就没有了。
D.人们常常会被一些假象所迷惑,受自身心理因素的干扰而停下了前进的脚步。
小题4:请你说说文章以⑧⑨两段作结尾有哪些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下列诗句中,最适合作为本文道理论据的选项是:(  )(3分)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涛沙》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