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书张炜①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有人能够思想、怀念、激动和幻想,而有人却不能——不知从什么时候丧失了这种能力。后一种人觉得前一种人很奇怪,甚至还有些令人费解;而前

何为书张炜①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有人能够思想、怀念、激动和幻想,而有人却不能——不知从什么时候丧失了这种能力。后一种人觉得前一种人很奇怪,甚至还有些令人费解;而前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何为书
张炜
①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有人能够思想、怀念、激动和幻想,而有人却不能——不知从什么时候丧失了这种能力。后一种人觉得前一种人很奇怪,甚至还有些令人费解;而前一种人却认为自己拥有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并保有一种充实的幸福。
②现在到处都是书,可是那些书的作者却不尽是前一种人。书是什么?书是真诚待人的文字,是真正的人才有的心事,是人真切朴实感情的投影。
③然而许多书并没有感情,或者说没有真切朴实的感情。这样的书也能算得上书吗?如果仅仅是印上满纸的花言巧语、卖弄、粗鄙的发泄,装订得再好,在我看来都不能算是真正的书。我们应该被一个人的心事牵引着,走向很远。我们于是在这时候也会想起自己的一些事情,咀嚼生活,滤过流逝的时光。是的,在极为有限的生命历程之中,假如没有这样的回顾和思念,没有情感之水循环往复的浸洗,将是多么可怕。所以我们常常感谢那些真诚待人的文字,那些真正意义上的书。
④关于童年,田野,小院,那一束不能忘记的小花;还有敬仰和欣悦之情,与别人相似的叹息,以及悄藏起来的温暖……这些既是永恒的东西,又是作者自己的东西。我们在阅读中不由自主地将自己内心的一切与之交换,从而获得特别的欢乐。
⑤当然,如果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些虚假赝品,我们是不会与之交换的。
⑥由此看来,世上所有的文字,最重要的还是一个真字。只要真就会诚,就会亲近和亲切。苍茫人世,邈邈光阴,我们还是需要这样的一份感觉——只要是给人这种感觉的,无论多么稚嫩的文字我们都欣然接受;而另一类文字,无论多么高深我们都将本能地拒斥。
⑦在拜金时代和数字时代,理应有一些别样的心灵和声音,并以此去寻找、召唤更多的心灵和声音。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时代被作价卖掉,或被浅薄生硬的技术主义分割禁锢。我们必须向往“诗意地栖居”。
(摘选自《读者》2012年第5期,有改动)
小题1: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算作是“真正意义上的书”呢?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3分)
小题2:请指出选文第⑥节中划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
小题3:联系全文说说作者所说的“真正意义上的书”能够给读者带来怎样的阅读感受。(4分)
答案

小题1:书是真诚待人的文字,是真正的人才有的心事,是人真切朴实感情的投影。(3个点,每答对1个点得1分。如果答“所以我们常常感谢那些真诚待人的文字,那些真正意义上的书”,或者答“由此看来,世上所有的文字,最重要的还是一个真字”,得1分。)
小题2: (3分)对比论证,通过对比强调(突出)了我们欣然接受真正的文字的态度,或者答:通过对比,强调(突出)世上所有的文字,最重要的还是一个真字。(方法1分,作用2分。)
小题3: (4分)①我们应该被一个人的心事牵引着,走向很远。我们于是在这时候也会想起自己的一些事情,咀口爵生活,过滤流逝的时光。②我们在阅读中不由自主地将自己内心的一切与之交换,从而获得特别的欢乐。③只要真就会诚,就会亲近和亲切。(3个点,答对1点得1分,答对2点得3分,答对3点得4分,每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从选文第②段中“书是什么?书是真诚待人的文字,是真正的人才有的心事,是人真切朴实感情的投影。”这句设问句概括出作者认为算作是“真正意义上的书”的标准:书是真诚待人的文字,是真正的人才有的心事,是人真切朴实感情的投影。
点评: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确定答题范围,在文中找到相应信息,借助它们来确定和提取出正确答案。
小题2:试题分析:从选文第⑥节中划线句子中“只要是给人这种感觉的,无论多么稚嫩的文字我们都欣然接受;而另一类文字,无论多么高深我们都将本能地拒斥”可以分析出:这一句运用了对比论证,通过对比强调(突出)了我们欣然接受真正的文字的态度,或者答:通过对比,强调(突出)世上所有的文字,最重要的还是一个真字。
点评:议论文论证方法常见的有四种,即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要熟记于心,同时它们各自的作用更要知道,这是老师们必讲的、学生必须掌握的考点。运用论证方法的句子,一般证明此句前面的观点句(分论点或段中的观点)。
小题3:试题分析:结合文章③、④、⑥段来感知“真正意义上的书”给读者带来怎样的阅读感受”即可。第③段“我们应该被一个人的心事牵引着,走向很远。我们于是在这时候也会想起自己的一些事情,咀嚼生活,滤过流逝的时光。”第④中“我们在阅读中不由自主地将自己内心的一切与之交换,从而获得特别的欢乐。”第⑥段中“世上所有的文字,最重要的还是一个真字。只要真就会诚,就会亲近和亲切。”
点评:这是一种联系语境并学会用原文信息解决问题的类型题,学生筛选并提取文章阅读语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章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方式,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理解的目的,能够用原文的材料和信息或通过材料再加工来解决问题。
举一反三
文段(一) 成功是一种感受
①说到成功,人们有一个错误观念:成功只等于成名。有人认为,只有扭转乾坤的壮举,才算是成功的举动;有人认为,只有领袖、名人,称的上“家”的人,才算是成功者;有人则干脆断言,世界上没有一个成功者,因为人生最终的结局是悲剧——后人肯定会超越前人。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
其实,我们都是成功者,因为成功只是一种感受,一种自我意识的主观感受。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都看作是一次成功,都认认真真的品味一番,那么,幸福和快乐就会常伴我们身边,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因此而变得格外的丰富和生动。不是吗?作为一名学生,他考试及格了,成绩提高了,这是成功,也应该感到高兴;作为一个农民,他播下的种子发芽了,庄稼收割了,这也是成功,也应该感到高兴。在更多的时候,成功无需旁人认可,更不许别人来裁判,我们也不要把成功的刻度划得太高,不要把成功看得过于神圣。
③然而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不可避免要遭受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失败,每经过一次失败,对事物的认识就深入了一步,对人生的感悟就加深了许多,自己的意志就增强了不少,这种种经历和感受,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不也应该感到快乐吗?否则,我们就会对人生失去一份应有的信心,面对困难,我们就会望而却步。
④大胆而自豪的承认成功吧。认认真真的品味自己的每一次成功,从品味中,汲取动力,开启智慧,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这也许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小题1:第一段中“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中的“这”指代什么?(3分)
小题2: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说说第②段中划线句的作用。(4分)
内容:                                                                      
结构:                                                                              
小题3:下列的名言中,不能作为本文道理论据的一项是(   )(3分)
A.”你努力了,尽力了,即使摘不到诱人的金苹果,也同样能赢得人们的尊重,享受到人生的快乐。”
B.“成功的关键不在成功的结局上,而在不懈追求的过程中。”
C.“每一次选择,每一次出发,……每一种结果,都是人生的体验,都是一首耐唱的歌。”
D.“不想当元帅的,不是好士兵。”
小题4:生活中,你对成功的感受是什么?请简要地谈谈你对成功的感受。(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别迷失在“成功故事”中
不论是谁,都想成功;不论是谁,都想寻找实现成功的最佳路径。于是,有些所谓的经典“故事”,便粉墨登场。只是,到了后来,有的人在频频撞了南墙以后,才觉得有受骗上当之感。“‘故事’变‘事故’”,乃此之谓也。
有个读小学的孩子,尽管平日说话做事显得很机灵,可学习并不用功,于是,学习成绩不免受到影响,有一次竟还考了不及格。对此,孩子的家长不以为然,依然很自信,自信孩子智商高,以后一定会赶上去的。因为放任自流,缺乏与学校沟通,缺乏对孩子的严格教育和正确引导,孩子成绩每况愈下便成了必然的趋势。人们不禁要问:这位家长的自信,源于什么?难道仅仅是因为“智商高”?后经了解,原来,他听信了爱因斯坦孩提时的“故事”。
殊不知,这个传说中的故事,该是以讹传讹的产物。真实的情况是:爱因斯坦在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优异,而不是后来认为的劣等生。这个说法之所以会流行,是因为每个人都喜欢这样的故事——小时候学习不好,长大后同样可以取得伟大的成就。但是令很多家长“失望”的是,爱因斯坦12岁就开始自学微积分了。
也难怪,有识之士直言不讳:“不要痴迷于从阅读成功人士的传记中寻找经验。这些书大部分经过精致包装,很多重要事实不会告诉你,盖茨的书不会告诉你他父母是IBM董事,是他们给儿子促成第一单大生意;巴菲特的书只会告诉你他8岁就知道去参观纽交所,但不会告诉你是他国会议员的父亲带他去的,由高盛董事接待的。”是啊,当人们听完许多关键细节被故意忽略后的不厚道的“故事”后,有可能会出现“事故”——因为人们听信之,“以为从此以后自己走的路一定是正确的,即使偶遇失败,也是一时的困惑,你坚信最终还是会赢的”,这不是误人子弟吗?
一个人的成功,是基础条件、机遇希望、家庭背景、天赋经历等诸多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成功人士要重新复制自我都不可能,遑论后人一定能复制成功。真正能够复制成功的,便是自我悟彻、自我把握、自我努力。
英国剑桥大学对从本校毕业的曾获诺贝尔奖的专家进行过调研,结果显示:他们并非天才,中学时代学习勤奋努力,顺利考上剑桥;大学时代大多也是埋头学业,成绩优异;工作后,有的潜心科研,有的将科研与商业结合,但基本仍是兢兢业业,钻研不止,最终走向辉煌,名利双收。而美国一本知名杂志对各界成功人士的调研同样表明:在天赋、智慧、机遇、能力、勤奋、斗志、毅力等十几个成功要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勤奋。
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故事”,不要太相信聪明,相信取巧和走捷径,只须在乎自己的判断,在乎勤奋、毅力等“大道理”——“大道理是经过几千年论证的,你以为你是个例外,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小题1:作者在本文中反对                  ,主张                    。(2分)
小题2:本文写了三位成功人士的真实情况,作用是什么?列举两项调查研究的作用又是什么?(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13分)
难得淡定
①苏轼有一首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读来读去,我读出了两个字:淡定。淡定,是近年来颇时髦的一个词,但作为一种情怀和境界,却是古已有之。
②东坡对自己的淡定是很自信的,一生坎坷,几经沉浮,就是靠淡定情怀才没有被打垮,而且活得很潇洒。不过,还有比他更淡定的。一天,东坡坐禅,茅塞顿开,悟出“八风吹不动”一语,非常满意。忙遣书童把字送到江对岸的老和尚佛印那里指正。佛印看后,在下面写了一个“屁”字。苏轼不由恼火,过江来评理。佛印一笑,又添几字,成了“一屁过江来”。看来,苏轼在淡定上比佛印还差了一大截。
③淡定,是指面对危险和被动局面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镇定态度。昔日,诸葛亮面对司马懿大军压境,镇定自若,方寸不乱,别出心裁地唱了一出“空城计”,化险为夷,留下千古美谈。2011年2月11日,印度外长克里希纳在联合国发言时,念错了稿子,引起底下一片***动,那是相当的尴尬。可克里希纳却镇定自若,微微一笑,颇有大将风度地说:“啊,文件太多,忙中出错,看来文山会海真是害死人哪!”淡定的一句话就巧妙地化解了被动局面,台下传来了善意的笑声和掌声。
④淡定,也指在名利诱惑面前不为所动的淡泊精神,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太史公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乾隆问和珅:“运河上千帆竞发,船来船往,都运的是什么?”和珅答曰;“一为名,一为利。”可见,自古至今,能轻名利者不多。东汉将军冯异算是一个,他为人谦逊低调,每当宿营时,将领们就坐在一起争功,冯异却常一个人躲在树下休息,人称“大树将军”。这是在名前的淡定。东汉大臣甄宇也是一个,每年腊月祭祀后,皇帝要赏赐给博士每人一头羊。羊有大小肥瘦,很不好分,常引争执,甄宇就主动牵走了最瘦小的羊,人称“瘦羊博士”。这是在利前的淡定。
⑤淡定,还指在胜败利钝面前从容不迫,胜不骄,败不馁。东晋时,淝水之战的捷报送到京城时,主帅谢安与客人正在下棋。他拿过捷报阅过,便随手放在一边,不动声色继续下棋,就好像什么也没有看到一般。他淡定如水,客人却忍不住问道:“前方战事如何?”他漫不经心地回答:“孩子们已打败了敌人。”依旧从容安详。这便是他的淡定涵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胜败都是过眼云烟。
⑥淡定,还有面对生死的自若精神。“千古艰难唯一死”,面对死亡仍能保持淡定,尤为难能可贵。金圣叹受“抗粮哭庙”案牵连而被朝廷处以极刑,泰然自若,临刑不惧,边酌边说:“割头,痛事也,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嵇康遭人陷害,临刑前,神色不变,如同平常,还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叹息道:“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说完后,嵇康从容就戮。
⑦时下,戾气太重,使人总处于紧张之中,幸福指数大打折扣。有了淡定情怀,大家才能心平气和,轻看身外之物,直面灾害和困难,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
小题1:文章作者要表达的论点是什么?(2分)
                                                                     
                                                                       
小题2:文中开头引用苏轼的词作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3:文中第④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4:联系全文,简要说说“淡定”的具体含义。(4分)
                                                                                  
                                                                               
                                                                    
                                                                             
小题5:请结合本文和实际,谈谈你对“淡定”的认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跌倒了也要笑 
① 日本著名哲学家中江兆民,早年留学法国,学养厚重,著述译著多部,人称“东方卢梭”。1901年,他54岁时被检出患了咽头癌,医生判断最多只能活“一年半”。他在“只要有一口气,就一定有事可做,也可过得愉快”的信念支持下,开始最后两部著作的写作。他最终没有活过“一年半”,但气管被割开,“枯瘦得像仙鹤一样”的他,却以超常的毅力,完成了日本学术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一年有半》《读一年有半》。他在重病期间写的名诗《跌倒时也要笑》,也在日本不胫而走,流传至今。
② 跌倒也要笑,是苦中作乐的顽强精神,是不屈不挠的人生态度,具有这样的可贵品质,早晚会走出低谷,再创辉煌,即便壮志未酬,也会虽败犹荣,虽死犹生。从古到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③当年,曹操兵败赤壁,80万大军被扫荡一空,身边只有数骑。逃亡路上,将士都心情沮丧,无精打采。曹操却谈笑风生,似乎是在凯旋。他的乐观情绪感染了周围的人,行进速度明显加快,不久便脱离险境,回到魏地。后来重整旗鼓,卷土重来,也没要太长时间。
④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谪,这一跤让他跌得鼻青脸肿,惨不忍睹,先贬黄州,又贬颖州、惠阳,最远贬到海南儋州,这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面对人生低谷,超强的乐观精神救了他,东坡放言:“百年须笑三万六千场,一日一笑,此生快哉!”于是,黄州城外赤壁山前开怀一笑,《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便横空出世,奠定了他文化伟人的历史地位。
⑤曾有人说,三个苹果改变了世界:一个苹果诱惑了夏娃,一个苹果砸中了牛顿,还有一个苹果在乔布斯手中,这个苹果被咬去一口,是他多年遭受苦难的隐喻。创业、跌倒、再创业、再跌倒,经过十几年的打拼,他终于有了自己的公司和产品。可是,他的手下居然发动“政变”,把他从自己的公司扫地出门。跌了这样的大跟头,他不过淡然一笑,又开始重新 创业。不久,机会来了,他原来的公司终于看到了他的价值,又请他回去主持大局。从此,他便如鱼得水,大显身手,事业一路高歌,奇迹接连出现,他的产品影响了整个世界。
⑥《菜根谭》说得好:“得意时论地谈天,俱是水底捞月;拂意时,吞冰啮雪,才为火内栽莲。”就是说,作为一个修行人,处处顺境,就得不到真实修行;必须要在逆境中,才能够有所成就。作为一个创业人,不经失败,不跌跟头,没有“跌倒也要笑”的精神,也不会真正成熟。只有在跌倒的时候仍然能够直面南天,能够仰天长笑,你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强者,才能成为一个成功者。(选自微博)
小题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小题2:选文第一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2分)
                                                                             
                                                          
小题3:选文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4:选文③、④、⑤段顺序是否可以调换?为什么?(2分)
                                                                              
                                                        
小题5:下面哪一句话不能作为本文的道理论据   (      ) (3分)
A.困难与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契诃夫
B.人生至愚是恶闻已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申居郧
C.人生布满了荆棘,我们想的惟一办法是从那些荆棘上迅速跨过。—伏尔泰
D.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通过苦难,走向欢乐。——贝多芬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弯路也能通向罗马   李愚
(1)明嘉庆年间,有位给事官叫李乐,清正廉洁,刚直不阿。有一次,他发现科考舞弊,立即写奏章给皇帝,皇帝却对此事不予理睬。李乐又面奏,皇帝被惹火了,传旨以故意揭短罪把李乐的嘴贴上封条,并规定谁也不准替他揭。
(2)嘴巴被封,不能进食,这就等于间接地给李乐定了死罪。这时,旁边站出一位大臣,走到李乐面前,高声责骂道:“君前多言,罪有应得!”一边骂着,一边“叭叭”地给了李乐两记耳光,封条当即就被打破了。由于他是代皇帝责骂李乐的,皇帝自然不好怪罪于他。
(3)其实,这个当众责骂并掌掴李乐的不是别人,而是李乐的一个学生。关键时刻,这个聪明的学生“曲”意逢迎,巧妙地救了自己的老师。不妨设想一下,如果他当时一门心思地只想着救自己的老师,而不顾“龙颜大怒”的情势,犯颜“直”谏,恐怕非但救不了老师,自己也要落得个“犯上”的罪名。
(4)某市有一个著名的植物园,园内有许多多姿多彩的花卉和形状奇特的盆景,每天都会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参观。植物园的入口处有一块告示牌,上面写着:“凡检举偷盗花木者,赏金30元。”有人曾问管理人员:“为什么不按通常的习惯,写成:‘凡偷盗花木者,罚款30元呢?’”管理员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要是那样写,就只能靠我的两只眼睛了。而现在,可能有几百双警惕的眼睛盯着那些偷盗花木的人。”事实证明,那块告示牌确实起到了很大的效果:偷盗花木的事情鲜有发生,植物园的开支也并未因此增加——偷盗者廖,自然少有人领到奖金了。我们不能不为植物园管理者“曲线救国”的做法称好叫绝。
(5)西方有句著名的谚语:All Roads Lead to Rome。翻译成汉语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条条大路通罗马”。我想这里的“大路”应该不仅仅指的是直路,也应该包括那些弯路。直路能通向罗马,弯路照样能通向罗马。
(6)根据平面几何原理,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照此看来,在通向罗马的所有“大路”中,直路无疑是最短的,换言之,直路就是“捷径”了。然而,最短的未必就一定是最快的,因为有时候“弯路”比“捷径”要好走。
(7)当所有人都一窝蜂地涌向“直路”之时,“直路”上势必人满为患。这时候,聪明的人肯定就开始动脑筋了:既然“条条大路通罗马”,又何必千军万马齐挤独木桥呢?直路行不通,又何妨另辟蹊径,绕道而行呢?当“直路”变成“独木桥”的时候,“弯路”反倒成了“阳关道”。
(8)在“首堵”北京开车的司机朋友肯定都有这样的体会:最近的路往往是最慢的,而看起来是绕了弯儿的路却常常能让你提前抵达目的地,所以如果你着急赶时间的话,千万别想着抄近路,那样你十有八九会被堵在路上。
(9)网上流传这样一句话:“通往成功的路,总是在施工中。”我想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要我们悲观厌世,放弃对成功的渴求,而是在提示我们:“前方施工,请绕行。”通往成功的路不可能是一条笔直的大道,就算是一条笔直的大道,也肯定早已被如山如海的人群挤得水泄不通了,所以,千万别想着走“捷径”,更别赶着去“挤独木桥”(当然,如果你挤破头的目的,只是为了看一场热闹,或者寻求一场美丽的邂逅,那就另当别论了),多拐道弯儿也许能让你赶在别人之前抵达成功的彼岸。
(10)弯路,有时是通向成功的最便捷的路。
(选自《素质教育》,2011年第2期,有增删)
小题1:下列几句中,最适合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这一项 。(4分)
A.弯路,有时是通向成功的最便捷的路。
B.弯路也能通向罗马。
C.通往成功的路,总是在施工中。
D.条条大路通罗马。
小题2:文章前三段所写的故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3:解释加线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分)
(1)我们不能不为植物园管理者“曲线救国”的做法称好叫绝。
(2)当“直路”变成“独木桥”的时候,“弯路”反倒成了“阳关道”。
小题4:第⑤段至第⑧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任选一种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小题5:文章结尾说“多拐道弯儿也许能让你赶在别人之前抵达成功的彼岸”,请结合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