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春节需要创新而不是保卫》一文,完成小题。(10分)①近年来,“洋节日”受到愈来愈多年轻人的崇尚,过洋节也从最初的商家炒作慢慢变成国人的一种习惯。然而正当人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春节需要创新而不是保卫》一文,完成小题。(10分) ①近年来,“洋节日”受到愈来愈多年轻人的崇尚,过洋节也从最初的商家炒作慢慢变成国人的一种习惯。然而正当人们对圣诞节的到来满怀企盼时,我国著名民俗学家高有朋却撰写了一份《保卫春节宣言》,向社会呼吁要对传统节日多一些关心,对“洋节日”少一点盲目的热情。 ②有些人说,进入12月以来,人们就能感受到圣诞节的气息,大街小巷店面橱窗到处摆放着圣诞树、圣诞老人,商家借着圣诞节搞起形式各样的促销活动。春节时候你到街上看看,基本上是冷冷清清,要想热闹也要到元宵节。如此鲜明的对比怎么不叫作为民俗学家的高教授有些担心。 ③不过,我不担心。需要保卫的往往是弱势,甚至可能是与时代格格不入的东西,有时候该淘汰的就应该让它淘汰,不要霸蛮去“保卫”。春节不需要担心,它不是弱势,不但不弱势,而且很强势,你看看飞机火车和汽车上回家过年的人,这简直是世界上最强势的一道风景,世界上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节日,是这样使人们牵肠挂肚呢?圣诞节固然可以使街头热闹,但春节就有本事使街头冷清。连商人都不做生意了,因为他们也要回家过年,这种本事,哪一个节日能够这样?如果这样的节日还要保卫,那就是另一种保卫,是因为怕出安全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春节的保卫不是民俗专家的事,而是公安部门的事。 ④说春节不需要保卫,并不是说春节就没有被边缘化的危险。现在有一部分年轻人喜欢过洋节,而不喜欢春节,恐怕还是有些原因的,洋节往往比较轻松,是一些朋友在一起过的,代表着友谊,甚至还有些“印象派”的爱情,年轻人当然喜欢过。而春节好像是一件比较严肃的事,是一份责任,代表着亲情,还有很多礼节。与洋节相比,似乎少了一份轻松少了一份娱乐,少了一些友情和爱情。这样一来,年轻人不太喜欢,恐怕也是有些道理。教授们担心恐怕不是没有道理。 ⑤不过,这些问题并不是春节需要保卫的原因,我觉得倒是很有必要有些创新。诚如高教授所说,中国传统节日之所以能流传千百年,是因为每个节日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们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而这种记忆太多,礼节太多,也就使春节变得神圣,变得沉重,变得不受人们欢迎,这恰恰是春节给人感觉很麻烦的地方,亲戚是要走的,领导不能不去看看,有时候过节简直是受罪。对这些东西,我们需要用“创新的毁坏”来改变,嫁接一些洋节好的东西,改掉一些传统节日的陋习,或许,这才是关键所在。 小题1: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2: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分) 小题3:按要求答题。(4分) ⑴高教授提出“保卫春节”的说法作者并不赞同,他的理由是什么?(2分) ⑵对于一些年轻人喜欢过洋节而忽视传统节日的现象,你有什么看法?(2分) |
答案
小题1:春节需要创新。 小题2:运用了对比论证(1分)。把洋节和传统春节进行对比(1分),说明了年轻人喜欢洋节和传统春节需要创新的原因(1分),为下文中心论点的提出做铺垫(1分)。 小题3:⑴春节不需要担心,它不是弱势,不但不弱势,而且很强势。(2分)⑵①喜欢过洋节也没错,可以促进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②忽视传统春节是不应该的,我们要多宣传传统文化,加强热爱本民族文化的思想。(每点1分,言之成理即可) |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作者在文章开头提出问题再经过多角度论证,层层递进式,在结尾重申了中心论点“不过,这些问题并不是春节需要保卫的原因,我觉得倒是很有必要有些创新”。 点评:怎样才能准确恰当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呢?一是根据题目来确定该中心论点,文章标题即是中心论点,有些议论文,题目就直接点明了中心论点。二是根据中心论点提出的位置确定。在文章开头确定中心论点,作者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文章第一句或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由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引出中心论点。在文章结尾确定中心论点,一些议论文,特别是总分式或层层递进式结构的文章,开头提出问题再经过多角度论证,作者往往会在结尾重申中心论点。在文章中间分析论证后推出中心论点。三是根据分论点来确定中心论点。四是根据论证的结构来确定中心论点。五是作者提出的中心论点隐藏在引用的名言警句中。议论文的论据是为说明论点服务的,论证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有归纳法:从分析典型,即分析个别事物入手,找出事物的共同特点,然后得出结论;推理法:从一般原理出发,对个别事物进行说明、分析,而后得出结论;对照法:对所有事实、方面进行对照,然后加以分析,得出结论;驳论法:先列出错误的观点,然后加以逐条批驳,最后阐明自己的观点。例如本文,就是在文章结尾得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小题2:试题分析:“现在有一部分年轻人喜欢过洋节,而不喜欢春节,恐怕还是有些原因的,洋节往往比较轻松,是一些朋友在一起过的,代表着友谊,甚至还有些“印象派”的爱情,年轻人当然喜欢过。而春节好像是一件比较严肃的事,是一份责任,代表着亲情,还有很多礼节。与洋节相比,似乎少了一份轻松少了一份娱乐,少了一些友情和爱情”这一段运用了对比论证,把洋节和传统春节进行对比——洋节往往比较轻松,代表着友谊,甚至还有些“印象派”的爱情;春节好像是一件比较严肃的事,是一份责任,代表着亲情,还有很多礼节,与洋节相比,似乎少了一份轻松少了一份娱乐,少了一些友情和爱情。说明了年轻人喜欢洋节和传统春节需要创新的原因,为下文中心论点的提出做铺垫”。 点评: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有多种,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因果论证、理论论证等,在学习说明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各种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小题3:试题分析:(1)“需要保卫的往往是弱势,甚至可能是与时代格格不入的东西,有时候该淘汰的就应该让它淘汰,不要霸蛮去“保卫”。春节不需要担心,它不是弱势,不但不弱势,而且很强势”,这就是作者认为春节不需要保卫的原因。(2)“对于一些年轻人喜欢过洋节而忽视传统节日的现象”,洋节有洋节的热闹,传统节日有传统节日的内涵,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有自己的观点态度,并阐明理由即可。 点评:怎样才能切准情感把握的脉搏,深入地领会作者的情感态度?(1)联系作品主旨,把握情感态度。在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时,往往可以借助或联系主旨来理解。(2)结合关键语句,确定情感态度。作品中的关键性语句,常常出现在文首或文尾,或抒情,或议论,或含有深刻含义。这些语句,往往表明或暗示作品的主旨,从而也显示出了作者的情感态度。(3)根据人物语言,分析情感态度。在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时,切不可忽视对文中人物语言的体味,要有结合语言看作者情感的意识,巧妙地将溶入其中的情感态度捕捉到。(4)抓住景物特征,体会情感态度。景物描写,往往为了表现与之相同相似、相关或相对、相反的情感。在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时,要善于根据文中的景物描写,由景及人,由表及里;赏其美景,知其深情;观其外表,知其内涵。 |
举一反三
阅读现代文,按要求答题。 敬业与乐业(节选)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了?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来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自豪感:“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力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小题1: 本段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2: 为本段的中心论点提供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论据。(2分) 小题3: 本段除了运用举例论证外,还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2分) 小题4:发挥想象,将“这种生活,真算得上人类理想的生活了”中“理想的生活”描写出来。(2分) |
现代文阅读。 (1)“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2)“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3)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4)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5)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6)“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防一下楼”的主人。 小题1:概括文段的大意。(2分) 小题2:第六自然段是紧承上文哪一句话记叙的?(1分) 小题3:闻一多研究唐诗宋词的目的是什么?(可以用文中原话回答)(1分) 小题4:文中带点的词语表现了什么?(2分) 小题5:“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这句话用了什么样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分) 小题6:读了此文段你受到了什么启发?(2分) |
现代文阅读。 改变一生的闪念(12分) ①这是我的老师的故事,至今珍藏在我心里,让我明白在人世间,其实不应该放过每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 ②多年前的一天,她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传来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快来啊!”从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闹声和旁人的呵斥声。 ③她回头望着正在看电视的惟一的女儿,心中立刻明白过来,肯定是有一个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却碰巧打到这里。 ④她本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有任何关系。但通过电话.她隐约设想出,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弦,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犹豫了片刻之后,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匆匆忙忙地赶了过去。 ⑤正如她所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她一下子冲了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中,她交清了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看着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小女孩临走时,她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吧。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地跑掉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 ⑥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她打开房门后,看到了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满脸笑容,手里还拎着一大堆礼物。“你找谁?”她疑惑地问。但女孩却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好不容易,她才从那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明白,原来她就是当年那个偷书的小女孩,已经大学毕业,现在特意来看望自己。 ⑦女孩眼睛里泛着泪光,轻声说道:“虽然我至令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充当我妈妈,解脱了我,但我总觉得,这么多年来,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老师的眼睛开始模糊起来,她有些好奇地问道:“如果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呢?”女孩轻轻地摇着头说:“我说不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去死。”老师的心猛地一颤。 ⑧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笑了。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2分) 小题2:第⑤段中“她所料的那样”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2分) 小题3:文中第⑤段和第⑧段都写到了这位教师的笑,两次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第一次: 。 第二次: 。 小题4: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教师的善良、高尚、责任心和善解人意,请你从文中找出两处相关的描写抄写在下面。(2分) (1) 。 (2) 。 小题5:当女教师问女孩“你找谁?”时,女孩“激动地说出一大堆话”,请你想像一下,女孩的“一大堆话”中最可能有的话是什么?(2分)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0分) “脊梁精神”赞 鲁民 ①全国劳模、“矿山愚公”、优秀共产党员李双良,近年来致力于“关心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共作了两百多场“传统教育报告”。在每次报告的结尾,他总是殷切地希望大家都来做“中国的脊梁”,引起青少年听众的热烈反响。 ②什么是“中国的脊梁”?鲁迅先生说得好:“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人,有拼命硬***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一个人 没有脊梁, 无法站立,只能是一堆肉泥;一个国家没有脊梁,就无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会是一盘散沙,任人欺侮宰割。因此,中国需要“脊梁”,做“脊梁”是每个中国人特别是共产党人的无上光荣。 ③做“中国的脊梁”,不一定要有强健超人的体魄,但须有坚强不屈的意志。七尺汉子,丈二金刚,如果见困难就躲避,遇强敌就屈膝,虽然体壮如牛,也只能是一条“断了脊梁骨的癞皮狗”。轮椅上的张海迪,凭着坚强的意志同命运抗争,她的精神激励了多少人去奋发进取?她虽手无缚鸡之力,虽三十多年未能站立,可是又有谁说她不是“中国的脊梁”? ④成克杰、胡长清虽官高位尊,但在国人眼里无异毒瘤恶疮,臭不可闻。而雷锋、王杰不过一普通士兵,王进喜、时传祥乃一普通工人,可他们时刻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们的高风亮节和模范事迹,将世代流传,他们自己也将作为“中国的脊梁”彪炳史册。所以,做“中国的脊梁”,不一定要有高贵的地位,但须有高尚的品德。 ⑤中国人历来佩服的是“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热血男儿,敬重的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有志之士。孔繁森去世后,遗产只有8元6角钱,可生前他那富有的胸怀里,却始终装着他收养的三个孤儿,装着他牵肠挂肚的敬老院里的老阿爸老阿妈,装着他魂牵梦萦的阿里的山山水水草草木木。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贫而犹富,爱国爱民,孔繁森也是“中国的脊梁”。 ⑥意志坚强,品德高尚,胸怀博大,无私奉献,这就是所谓的“脊梁精神”。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一次次面临危亡忧患,却又一次次重新崛起,就是因为有了一批批前仆后继生生不息的“中国的脊梁”。 ⑦今天,我们进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仍然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王铁人、孔繁森、徐洪刚、张海迪式的“中国的脊梁”,仍然需要发扬伟大的“脊梁精神”,在欢庆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际,让我们再为“脊梁精神”唱一曲赞歌,并高声呼唤:中国需要“脊梁”,时代需要“脊梁”,让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带头做“中国的脊梁”! 小题1:第②段横线上应填的关联联词语是( )(2分)A.因为……所以 | B.如果……就 | C.只要……就 | D.不但……而且 | 小题2: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4分) 小题3:第④节主要运用了 论证方法,其作用是 (4分) 小题4:围绕“做‘中国的脊梁’”,选文主要从以下方面来论述的:(6分) ① ; ② ; ③ 。 小题5:下面这段文字在文中恰当的位置是( ),理由是 (4分) 做“中国的脊梁”,不一定要有显赫的声誉,但必须有无私的奉献。鲜花掌声,万众瞩目,自然是人生至荣。然而,有功不居,埋头苦干,尤见高风亮节。抗美援朝的老英雄、老共产党员李玉安、井玉琢,隐功埋名几十年,默默奉献,自甘寂寞。他们名虽不显,位不骄人,又何尝不是“中国的脊梁”?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2分) 经典阅读观念的树立 ①经典阅读是一个沉静与沉思的过程,在这种沉静沉思中,我们不仅使书中文字活起来,充实我们,还使它因我们的理解得到延展与增值。 ②当然,要真正走进经典,首先须在观念上祛除功利的考校。因所具有的无与仑比的精深与博大,经典可助人涵养精神,拓展心胸,甚至成己成物,获得包括职场上的成功。但遗憾的是,这类教诲并未为人记取。因“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己”者常能听从心的指令,譬如在儒道先哲的训教中,体认到道德的庄肃与自由的快乐,然后知道人应该过理性的生活,既服务社会,又涵养个性,在对宇宙与人生、自我与他人的观照中,保持内心的安宁。“为人”者只会想着用它做工具,邀名射利,求田问舍。上个世纪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强调的“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的道理,仍未被人了解。 ③在阅读过程中克服求快的心理,经典的价值可以理解为,它坚持要我们放弃通常的做法,放慢速度,沉浸其中,然后去获得原本不属于我们的宝贵经验,还有我们平凡人生所永远不能遭遇的崭新体验。公元397年,圣奥古斯丁写了《忏悔录》,在书中他详细描绘了自己精神世界的剧变,如果不静下心来,细细咀嚼,你根本无法体会其中切肤的渴求。至于《罪与罚》这样的经典,大段的心理描写,与通俗小说有一明确主题和显豁线索全然不同的“复调”写法,更需人细细寻绎才有所悟。所以,现在人们开始提倡“慢阅读”,主张不仅在时间上,更在心态上保持清静与闲适,然后走进经典。 悠闲自得同时越然功利之上的人, 能真正读取这个世界最杳渺的真谛, 保持阅读最高上的品质。故经典必须慢读,也值得人这样慢读。 ④在此过程中,不要怕读不完,阅读是一辈子的事情,经典阅读尤其如此。设定一个合理目标,如美国人费迪曼所开列的,从18岁到80岁的《一生的读书计划》,人是可以大致读完经典的核心部分的。重要的是,经由经典阅读,你学会了举一反三,见迩知远,实际上就获得了费氏所说的“超越时空”的能力。还有,不要怕读不懂,相较于人很容易毁于自己喜欢的浅近的东西,那种不能一目了然的东西反而能让人经久不忘。只有困难,才够挑战,才能精进。 ⑤所以,各位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这样就能体会到“修身莫如养性,至乐莫过读书”。悠长的光阴,你读什么书,能决定你将成为什么人。 小题1:第②段划线部分的错别字是 ,它的正确写法 。(2分) 小题2:第③段空格处应填写的关联词正确的是( )(3分)小题3:第③段主要运用了 论证方法,作用是 (3分) 小题4:本文第②—④段依次从 (1) (2) (3) 三个方如何阅读经典展开论述。(9分) 小题5:结合本文内容和你的阅读经历,谈谈你对第⑤段“你读什么书,将决定你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感受(5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