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微笑如花董保纲 把微笑比作是花朵的人,一定是生活中充满阳光的人。 把微笑比作是花朵的人,一定是生活中充满阳光的人。微笑常常被誉为“解语之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
微笑如花 董保纲 |
把微笑比作是花朵的人,一定是生活中充满阳光的人。 把微笑比作是花朵的人,一定是生活中充满阳光的人。微笑常常被誉为“解语之花,忘忧之草”。真诚的微笑,总会给人一种温暖,它使美好的情愫、愉快的思绪和善良的理解,水乳般地交融在一起。 微笑不同于大笑,不同于狂笑,更不同于冷笑、嘲笑,或者似笑非笑。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最自然的笑,微笑常常是一个人自信的象征。在顺境中,微笑是对成功的嘉奖;在逆境中,微笑是对创伤的“理疗”。倘若一个人充满自信,那么他在遇到困难时,就能够镇定自如、笑对人生。那些勇立潮头的人,面对困难、面对挑战,甚至面对冷嘲热讽时,无不报之以充满自信的微笑。 把微笑比作是花朵的人,一定是生活中充满阳光的人。微笑常常被誉为“解语之花,忘忧之草”。 真诚的微笑,总会给人一种温暖,它使美好的情愫、愉快的思绪和善良的理解,水乳般地交融在一起。微笑不同于大笑,不同于狂笑,更不同于冷笑、嘲笑,或者似笑非笑。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最自然的笑,微笑常常是一个人自信的象征。在顺境中,微笑是对成功的嘉奖;在逆境中,微笑是对创伤的“理疗”。倘若一个人充满自信,那么他在遇到困难时,就能够镇定自如、笑对人生。那些勇立潮头的人,面对困难、面对挑战,甚至面对冷嘲热讽时,无不报之以充满自信的微笑。一位诗人写道: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报我。报我以平坦吗?我是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河;报我以崎岖吗?我是一座大山庄严地思索……真诚的微笑是心灵对外界的一种自然映照。它比开怀大笑多了一分柔和,比哑然失笑多了一分温暖。微笑不是奉承、不是勉强、不会掩饰。它包含着温情,这是微笑的魅力;它包含着理解,这是微笑的效果;它包含着赞许,这是微笑的神圣。 热情的微笑是社会的幸运、智慧的外化、和平的天使,它展现于人们的脸颊,蕴涵的却是崇高的人格。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能多一些微笑,便会多一些愉快、安详和融洽。一位心理学家说:“会不会微笑是衡量一个人能否对周围环境适应的尺度。”微笑能够适时地调整人们的心理活动,帮助人们驱散愁闷和各种烦恼,减轻生活的紧张和生活的压力,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一个不会微笑的人可能拥有名誉、地位和金钱,却不一定会有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幸福。只有微笑,能让我们超越生活表层的无奈,直面人生的辛酸。只有微笑,能让我们直面失败,沉着应对,从头再来。 我的一位朋友,在写字台的玻璃板下压着一张字条,上面写着:“一个微笑不费分文但给予甚多,它使获得者富有,但不使给予者贫穷。一个微笑只是瞬间,但有时人们对它的记忆却是永远。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富有和强悍的不需要微笑,也没有一个人贫穷的难以支付一个微笑。”朋友说,每一个看了这段话的人,都面带微笑。 微笑如花。缺少微笑的人,心灵上永远是一片冰川,而拥有微笑的人,拥有着人生无尽的幸福和快乐的源泉。 1.本文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作者看来,微笑与大笑、狂笑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模仿文中画线句子的结构及形式,再写两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微笑对生活有什么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真诚的微笑是心灵对外界的一种自然映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拥有微笑的人,拥有着人生无尽的幸福和快乐的源泉。 2.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最自然的笑,微笑常常是一个人自信的象征。在顺境中,微笑是对成功的嘉奖;在逆境中,微笑是对创伤的“理疗”。 3.“略”。 4.微笑能够适时地调整人们的心理活动,帮助人们驱散愁闷和各种烦恼,减轻生活的紧张和生活的压力,达到。只有微笑,能让我们超越生活表层的无奈,直面人生的辛酸。只有微笑,能让我们直面失败,沉着应对,从头再来。(意对即可) 5.因为它比开怀大笑多了一分柔和,比哑然失笑多了一分温暖。它不是奉承、不是勉强、不会掩饰。它包含着温情、包含着理解、包含着赞许。(意对即可) |
举一反三
阅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选段,回答问题。 对此我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出一种新产品。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1.除了学识渊博外,创造性的思维还有哪些必需的要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概括文段中的两个事例,并指出它们是为了论证文中的哪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是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试举一事例加以论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认为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你认为还有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
经典和我们 周国平 |
①我的读书旨趣,第一是把人文经典当作主要读物,第二是用轻松的方式来阅读。 ②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我们把这些著作称作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③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经典不但属于历史,而且超越历史,仿佛有一颗不死的灵魂在其中永存。正因为如此,在阅读它们时,不同时代的个人都可能感受到一种灵魂觉醒的惊喜。在这个意义上,经典属于每一个人。 ④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阅读经典呢?我的经验是,无论《论语》还是《圣经》,无论柏拉图还是康德,不妨就当作闲书轻松地读。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内容。阅读经典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浸染和熏陶出来的。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阅读经典的确很像一种消遣。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阅读经典当作最好的消遣的,他们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不过,也请记住,经典虽然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众。我的意思是说,阅读经典的轻松绝对不同于阅读大众时尚读物的那种轻松。每一个人只能作为有灵魂的个人,而不是作为无个性的大众,才能走到经典中去。如果有一天你也陶醉于阅读经典这种美妙的消遣中,你就会发现,你已经距离一切大众娱乐性质的消遣很遥远。 ⑤经典是人类精神财富的一个宝库,它就在我们身旁,其中的财富属于我们每一个人。阅读经典,就是享用这笔宝贵的财富。凡是领略过此种享受的人应该会同意,倘若一个人活了一生一世,却从未踏进这个宝库,那该是多么巨大的损失啊。(选自《在维纳斯脚下哭泣》,有改动) 1.文章第②段,作者告诉了我们他评价一个作品是否是经典的重要标准,这个标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主张把经典当作闲书轻松地读,并且认为阅读经典很像一种消遣。请概述作者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经典和我们”,本文主要论述了哪三个问题?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④段的画线句非常深刻,你是如何理解的呢?请写下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认为真正的阅读是阅读过程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请从下列备选故事中任选一个,简要说说你阅读这个故事后获得的感悟。(60字以内) 【备选故事】①三打白骨精 ②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回答问题。 |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人,有拼命硬***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是用什么论证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论点的?有什么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阅读,请你理解“中国的脊梁”在文中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那简直是诬蔑。”加点的字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
自信成就辉煌 张保振 |
①前几天,从电视上看到记者采访中国男子体操队时,一名队员成竹在胸地说:一个动作,只要在训练时有七次、八次成功,比赛时就有把握去做。说此话时,这位队员目光坚毅,面色沉稳。这是自信的表现。自信在关键时刻是会成就辉煌的。 ②这样的例子很多。譬如刘翔,无论比赛时是分在自己熟悉的跑道上,还是分在自己很少去跑的边沿跑道上,他总是自信自守,平静以待。再如前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无论比赛时是顺境,或是逆境,她总是自信有加,挥拳加劲,从而把劣势转为优势,优势变为胜势。这种“自能成羽翼,何必仰云梯”的自信力,往往是造就运动员冲金夺银的关键因素之一。 ③自信成就辉煌,不是说只要自信,就能成就辉煌,而是说自己要认识自己,自己要相信自己。认识自己的前提是“知彼”。只有真“知彼”,才能真“知己”。不知对方虚实,就难以战而胜之;相信自己的前提是实力。没有实力,空有豪情万丈,虚有无穷天地。毕竟,在竞技场上,钟薄无震声,力厚响山河。 ④自信成就辉煌的核心是创新。只有自已能创出新意,具有“核心技术” “绝招”“秘密武器”“***手锏”,才有可能最终胜利。奥林匹克的精义是更快、更高、更强。要做到这些,没有一点创新精神,没有一点创新技术,没有一点创新表现,只会重复老一套,温习老功课,演习老技法,是不可能自成高格上境界,翻着筋斗入胜境的。 ⑤自信成就辉煌的关键是求已自助。竞技项目从来就是这样:我快、我高、我强,别人也在快、也在高、也在强,如时钟之针只会向前不会倒退一样,竞赛之车谁也不会倒着开。关键是,求人不如求自己,只要横下一条心,发挥自己的优势,挖掘自己的潜力,做自己的主人,就有可能在强者之林中胜出,创造一种辉煌。 ⑥自信成就辉煌的灵魂是求实进取。自信不是目的,而是认识规律、发现规律、学习规律、依据规律,从而攀岩而上,登高赋新。扔掉“自负感”,克服“自傲症”,这是态度上的求实进取。当然,自信绝不是自封,而是以开放的心态,向强者学习,化强者的优势为自己的优势,既不固步自封,又不安于小成。这种自信,只有实事求是之意,毫无刚愎自用之心。也正因为如此,行动上要踏踏实实、自自然然,带着自信学别人,只有这样,才能遇到突变不惊慌,无故加之不震怒。 ⑦70多年前,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写道:“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这话讲得透彻。试看当今,改革带来的动力,开放带来的活力,灾难带来的凝聚力,不仅使奥运健儿,而且使每一个中国人,都充满着自信,并相信:自信会成就辉煌。(摘自《人民日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③一⑥段从哪些方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证明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能再举两个跟自信相关的事实论据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有哪些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
_______________ 杨绛 |
①人有优良的品质,又有许多劣根性杂糅在一起,好比一块顽铁得在火里烧,水里淬,一而再,再而三,又烧又淬,再加千锤百炼,才能把顽铁炼成可铸宝剑的钢材。黄金也须经过烧炼,去掉杂质,才成纯金。人也一样,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从苦痛中炼出美德来。 ②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就是说,如要锻炼一个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这是我们从人生经验中得到的知识。谚语:“十磨九难出好人”;人在世上炼,刀在石上磨,千锤成利器,百炼变成钢;“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都说明了以上道理。 ③我们最循循善诱的老师是孔子。《论语》里孔子的话,都因人而发,他从来不用教条。但是他有一条很重要的教训。最理解他的弟子曾参,怕老师的教训久而失传,在《大学》里记下老师二百零五字的教训。其中最根本的一句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不就是锻炼自身吗? ④修身不是为了自己一身,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不是称王称霸,而是求全世界的和谐和平,有的国家崇尚勇敢,有的国家高唱自由、平等、博爱。中华古国向来崇尚和气,“致中和”,从和谐中求“止于至善”。 ⑤要求世界和谐,首先得治理本国。要治国,先得齐家。要齐家,先得修身。要修身,先得正心。要摆正自己的心,先得有诚意,也就是对自己老老实实,勿自欺自骗。不自欺,就得切切实实了解自己。 ⑥要了解自己,就得对自己有客观的认识,所谓格物致知。 ⑦了解自己,不是容易的事。人的头脑是很狡猾的,会找出种种歪理来支持自身的私欲。得对自己毫无偏爱,像侦探调查嫌疑犯那样窥视自己,在自己毫无防备毫无遮掩的时候——例如在梦中、在醉中、在将睡未睡的胡思乱想中,或心满意足、得意忘形时,捉住自己平时不愿或不敢承认的私心杂念。 ⑧在这种境界,有诚意摆正自己的心而不自欺的,则会憬然警觉:“啊!我自以为没这种想头了,原来是我没有看透自己!”一个人如能看明自己是自欺欺人,就老实了,就不袒护自己了。这样才会认真修身。修身就是管制自己的情欲,超脱“小我”,从而顺从灵性良心的指导。能这样,一家子就可以很和洽。 ⑨家和万事兴。家家和洽,又国泰民安,这就可以谋求国际的和谐共荣、双赢互利了。在这样和洽的境界里,人类就可以齐心追求“至善”。这是孔子教育人民的道理,孟子继承、发挥并充实了孔子的理论。我上文所讲的,都属“孔孟之道”。 ⑩修身——锻炼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天生万物的目的,该是为了堪称万物之灵的人。但是天生的人,善恶杂糅,需锻炼出纯正品色来,才有价值。这个苦恼的人世,恰好是锻炼人的处所,好比炼钢的工厂,或教练运动员的操场,或教育学生的教室。这也说明,人生实苦确是有缘故的。 1.文章开篇讲“人有优良的品质,又有许多劣根性杂糅在一起”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试说明其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末尾的“以上道理”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论述了“修身”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读全文,给文章加一个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指出本文在写作方法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并谈谈它对你有何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