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最苦与最乐》选段,完成问题。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

阅读《最苦与最乐》选段,完成问题。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

题型:0113 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阅读《最苦与最乐》选段,完成问题。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1、选择。“无入而不自得”在文段中最正确的意思是(   )
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没有进去,就什么都得不到。
C、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奥妙。
D、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2、选段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段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尾处“这种作用”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论证论点的方法有: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请任选一种举例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自己的感受,谈一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3、尽责任所产生的效果。
4、“略”。
5、“略”。
举一反三
阅读《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完成问题。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
邓中翰
  ①我国著名数学家谷超豪院士,曾将自己的三大研究领域——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亲昵地称为“金三角”,并告诉别人:“别看它们表面上枯燥,其实只要深入进去,就会发现其中奥妙无穷,充满快乐。而正是这快乐给予了我无穷的动力。”谷先生的数学人生启示我们,科研工作者要在创新之路上不断前行,不可缺少那种发自心底而又融入生活的创新的快乐,否则就缺少了动力。可是,在很多人眼里,科研创新是艰深、枯燥、乏味的“苦差事”,又如何成为快乐的源泉呢?其实快乐就来源于创新的各个环节:从源头到过程再到结果。
  ②创新的快乐,基于对科研的热爱。许多从事基础创新科研的学者,对自己所研究的学问怀有真诚的喜爱、极大的兴趣、澎湃的激情与乐道的情怀,把治学作为人生最高价值来追求。科学巨匠们都有这样的心得:搞科研要有对科研的热爱。【甲】有了这种热爱,学者们才会对艰辛的研究工作甘之如饴,兴味盎然,产生创新的恒久动力,在创新之路上越走越远。
  ③创新的过程虽然充满着艰难曲折,但其中却有着无限的乐趣。从谷超豪到邓稼先、孙家栋,科学家们或埋头于复杂的数字演算,或跋涉在人迹罕至的荒漠,或坚守在偏僻孤寂的实验室,虽有艰辛,但乐趣无穷。【乙】为了科技攻关,科学家们战胜了无数的挑战,攀登了无数的险峰。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享受着因不断畅想、发现、创造、超越而带来的种种乐趣。
  ④创新的快乐,还在于对创新成果的分享。爱迪生用电灯给人类增添光明,袁隆平用杂交水稻为人类解决温饱,高锟用光纤使人类加强交流……一直以来,全球的科学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让全人类共享科技进步的成果。【丙】用创新成果为大众创造美好生活,是科研工作者最大的快乐。
  ⑤科技创新事业,因其兴趣的基础、挑战的过程和共享的目的而充满了魅力,带给了科研工作者无限的快乐,也因为这样的快乐,创新智慧才会竞相迸发,创新成果才会大量涌现,国家自主创新的步伐才会坚实有力。(有删改)
【注】①邓稼先,我国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两弹元勋”。②孙家栋,我国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③袁隆平,我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④高锟,华裔物理学家,被誉为“光纤之父”。
1.文章第①段引用谷超豪院士的事例意在表明。(不超过2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第②—④段,简要分析为什么说创新的快乐来源于“对科研的热爱”、“创新的过程”和“对创新成果的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意,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
①孟子认为,独乐乐,不若与众乐乐(自己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不如与众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②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③俄国文学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幸福的斗争不论它是如何的艰难,它都不是痛苦,而是一种快乐。”
【甲】处应填:_________【乙】处应填:_________【丙】处应填:_________
题型:北京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选文,问答问题。做好你自己的事
王蒙
  ①前不久,在美国遇到一位中国访问学者.出于对国事的关心,她问我:“你说,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②我脱口而出的回答是:“做好你自己的事。”
  ③就是说,如果您现在在国外访问,希望您的讲学活动与学术交流活动成功。回国以后,继续为促进我国学术事业的繁荣与中外学术交流而努力。
  ④如果您在国内是打篮球的,我希望您把球打得更好?
  ⑤如果您是拉提琴的,我希望您拉得更好,最好和帕格尼尼一样好,或者更好。
  ⑥而我是个作家,我理应把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作品上面。
  ⑦做好您自己的事也包括私事。我祝愿每个人都愈来愈能处理好自己的生活,身体健康、家庭和睦、邻里平安。齐家并非就能治国,但齐家起码有利于治因而不是相反。
  ⑧很简单,一个社会是一个分工合作的大集体i没有合作就没有社会,没有分工就没有社会,除了战争时期、非常时期。如果希望安定与发展,就必须尊重社会的分工,起码码多数人是各司其职、各安其业,而不能动不动就搞全民总动员。如果把对于社会的总体关心与做好自己的事割裂开来,就会出现一大批夸夸其谈、大言欺世、眼高手低、清谈误国的野心者、卖狗皮膏药人才和口力劳动英雄。
  ⑨我们周围也有许多帮助他人的人,帮助他人当然是好事。例如,一个公共汽车售票员,帮助了一位素不相识的农村老大娘寻找儿子;这当然好,当然很好。但是这里同样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每个人应该首先做好自己的事。一个公共汽车售票员应该首先尽职尽责地把票卖好,把站名报好,把车内秩序疏导好,对乘客态度好……然后再去帮助别人。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当然不对,但专管他人瓦上霜,不扫自己门前雪,也很矫情可疑。
  ⑩在一个连起码的敬业精神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的国家里,离开做好自己的事,离开了实干兴邦的提倡,而只谈救国救民以天下为己任、以世界革命为目标、以专门利人为榜样等等——总是让人觉得替你难为情。(摘自《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⑨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作者看来,“野心者、卖狗皮膏药人才和日力劳动英雄”都是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作者为什么在第⑦段还要强调做好自己的“私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在⑤⑥段之间补充一个恰当的论据,使上下文连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社会是一个分工合作的集体,除了做好自己的事,还要学会与他人合作,请联系实际说说你在合作过程中的体会成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辽宁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警惕小丑文化的泛滥
  ①这个春天,小沈阳太火了。
  ②有人说小沈阳今天的火,是因为他的师傅赵本山,而我认为,小沈阳今天的火,源于我们娱乐视线中已经存在了若干年的“小丑文化”的泛滥。
  ③在许多反映欧洲宫廷生活的影视剧里,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小丑”。他们打扮成扑克牌里“小鬼”的样子,跟随在皇帝的身边,不仅仅是插科打诨,而且他们蹦跳,他们献媚,他们发出奇怪的声音……但是这样的小丑存在的时代很早就过去了,因为随着欧洲人的审美情趣的变化,这样低俗的表演实在不能让人提起精神来。还有人说小丑是中国戏曲的发源之一,并且一直保存在中国戏曲的行当之中。被艺术化之后的小丑,特别是戏曲中的丑角,因为有了意象化的加工创造,已经摆脱了“丑”,而成为一种艺术的“美”。
  ④可是,在我们今天的娱乐形式中,一种“小丑文化”正悄然泛滥起来,正扭曲着人们的审美情趣。让我们来看一下它的几种表现形式吧。
  ⑤二人转正在悄然发生重大变化。传统二人转具备“以歌舞演故事”这一戏曲特有的艺术特征,但它的具体表现方法,却更像是曲艺。也就是说,传统的二人转形式,以讲故事为主,节目多数是与戏曲剧目几乎无异的《劈关西》《三盗芭蕉扇》之类,主要靠唱功取胜。到了今天,以赵本山为“代表传承人”的“现代二人转”,故事趋向荒诞,我们看到的多是男女演员相互调侃或在服装上搞怪之类的形式,演唱传统曲调退居次席,唱流行歌曲或是一捧一逗的相声形式成了主流。
  ⑥部分小品也在发生类似的变化。例如,在春晚小品《不差钱》中,无论是小沈阳的“七分裤”,还是“丫蛋”与小沈阳的模仿演唱,都是典型的“现代二人转”。这与赵本山原来的小品差别明显。赵本山曾经的小品多数是经过剧本创作和导演过程中的精细加工,以故事机巧、幽默表演和语言取胜的;而这个《不差钱》,据说是师徒几人后台“攒”成的节目,表现在舞台上,卖弄技巧的比重非常大,已经纯粹是二人转的一个变种。
  ⑦这并不是要批评小沈阳,更不是要批评赵本山,本文要提醒大家的是,其实这种已经成为“小丑文化”的娱乐节目,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许多在现场插科打诨的节目成了一些晚会的主流,比如某卫视的“名牌栏目”,总是好几个主持人一起,你一言我一语,或调侃嘉宾,或相互讽刺取笑,穿着打扮也十分另类,绝对接近“小丑”的水平;还有诸个电视台经常推出的选秀节目,也都是以出洋相取胜,同样是一种“丑”的展示。
  ⑧小丑,与中国戏曲里的丑角不同。它是低俗的代名词。低俗也好,通俗也罢,如果俗得过了头,就有可能与“美”的审美取向发生偏离。在快餐文化流行的今天,对美的判断与倡导,仍然存在着审美底线,我们是不是要容许这样的以“丑”为美的“小丑文化”泛滥值得思考,毕竟它与我们提高大众文化修养的愿望相悖。(选自(2009中国年度杂文》,有改动)
1.通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小丑文化”泛滥的表现形式有哪几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要警惕“小丑文化”的泛滥?请根据全文内容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多处使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试举一例,并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中国古典音乐和唐诗宋词
  ①在风格多样的各类音乐中,我独独偏爱极富东方神韵的中国古典音乐。我喜欢笛子跳跃的灵动,喜欢箫略带伤感的低沉,喜欢古筝空明的宁和,也喜欢琵琶的塞外风尘。那韵味独特的旋律在一片热闹的喧腾声中,以唐诗宋词所描绘的意境,静静地守护着自己的圣乐和净土。
  ②在我看来,中国古典音乐是流动着的诗词,而唐诗宋词则是永久固定下来的圣音。用心聆听,你便会发现,中国古典音乐所追求的境界不是醇厚秀雅,极尽苍茫之致,就是古意磅礴,充满雄浑之气。无论《广陵散》还是《大浪淘沙》,《汉宫秋月》还是《夕阳箫鼓》,那弓弦上流淌出来的是诗词一般的境界。那种音乐与诗词的交融,是自然的,融合的,犹如开花结果,鸟鸣枝头。
  ③“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听一曲古筝,吟一首佳词,心弦也就被触动了。眼前会出现古道西风,驿路客栈,一匹瘦马于塞外风尘中踽踽独行……
  ④“闲梦江南梅熟日,叶船吹笛雨潇潇。”皇甫松的《梦江南》轻柔婉约,最适合配上竹笛吹奏的江南小调,轻轻地,如燕语呢喃。空气是略显潮湿的,似一层水雾若有似无地飘悬着。笛声是湿润润、空灵灵的,像江南初春细密的雨丝,直渗入心田。
  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的词以豪放著称,吟诵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一个女孩也会想象着自己手执铜琶铁板,放声高歌。耳边仿佛响起伯牙的《高山流水》,于是念奴声声,高唱入云,流水滔滔,气势磅礴,将东坡居士的豪迈激情引向极致。
  ⑥《十面埋伏》的金戈铁马,《渔舟唱晚》的闲淡欢畅,《雨打芭蕉》的清丽柔和,还有《哀郢》的苍凉凄冷,无不带有几分诗情几分意境。
  ⑦若没有词的描绘,音乐就不完美了。而若没有音乐的韵律,词也就少了灵动。苏轼的词配上了古筝,豪放间更多了壮志疏狂。辛弃疾的词配上了琵琶,更多了大漠孤烟的塞外风情。而李煜的词总是笼罩于一片愁云之中,笛子吹来太欢,琵琶弹来太疾,古筝悠远似流水,唯有箫,悠悠的,低沉而不失圆润,呜咽着如泣如诉,最能表现这化不开的愁。
  ⑧日之将夕,风物趋静。月照荒原之时,听一曲古典音乐,读一首唐诗宋词,心中便会充满感动。
1.分别解释第①段中加粗的“热闹”和“静静”的含义
热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静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中作者对中国古典音乐和唐诗宋词的关系所持观点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中划线句子作者用来比喻二者相似之处在于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
4.选一首你比较熟悉的唐诗或者宋词,为它配上恰当的中国古典音乐,并简要说明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救世和自救
周国平
  ①精神生活的普遍平庸化是我们时代的一个明显事实。这个事实是如此明显,以至于一个人并不需要有多么敏锐的心灵,就可以感受到了。其主要表现是:人生缺乏一个精神目标,既无传统的支持,又无理想的引导。尤其可悲的是,人们甚至丧失了对信仰问题的起码认真态度,对之施以哄笑,以无信仰自夸。畸形都市化堵塞了人与自然的交感,功利意识扩张导致人与人之间真情淡薄。情感体验失去个性和实质,蜕化为可模仿的雷同的流行歌词和礼品卡语言。诉诸官能的大众消费文化泛滥,诉诸心灵的严肃文化陷入困境。娱乐性传播媒介冒充为文化主流,绝无文化素养的记者和明星冒充为文化主角,几有席卷天下之势。
  ②毫无疑问,对于这种平庸化现象,凡注重精神生活的人都是持否定和批判的态度的。不过,其中又有区别。据我观察,可分为两大类。
  ③一类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拯救天下为己任,他们的反应又因性情和观念的差异而有区别。大抵而论,宗教和道德型的人主要表现为愤怒,视这个世道为末世,对之发出正义的谴责乃至神圣的诅咒,欲以此警醒世人,寻回盛世。理智型的人主要表现为忧虑,视这个世道为乱世,试图规划出某种救世方案,以重建精神生活的秩序,恢复或营造他们心目中的治世。不论愤怒还是忧虑,救世是共同的立场,所以我把两者归作一个类别。
  ④另一类人是比较个人化的知识分子,相对而言,他们没有太直接的救世抱负,而是更加关注自己独立的精神探索和文化创造活动。他们对于作为一种社会现实的精神平庸化过程同样反感,但似乎不像前一类人那样有切肤之痛。由于他们更多地生活在一个相当稳固的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隔膜于或超脱于他们所反感的那种外部变化了。他们的反应主要不是愤怒或忧虑,而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近乎宽容的淡漠和蔑视。属于这一类的大抵是一些真正迷于艺术的艺术家,真正迷于学术的学者,以及执著于人生和人类根本问题之思索的哲人智者。在这样的人看来,末世论或乱世论似乎都有些危言耸听,这个世道和别的世道没有本质的不同,不过是一个俗世罢了。所以,他们始终与俗世保持距离,而把精神上的独立追求和自我完善视为人生在世的安身立命之本。在此意义上,他们的立场可归结为自救。
  ⑤当然,上述划分只是相对的,毕竟可能有一些个人性和社会性皆很强的知识分子,在他们身上,自救和救世的立场会发生重叠。我无意在这两种立场之间评优劣,以我之见,真诚的救世者和自救者都是宝贵的。不过,就目前而言,说句老实话,我实在听厌了各种名目的文化讨论,从这些热闹中只听出了一种浮躁和空洞。无论是标榜为“新国学”的复古主张,还是以“后现代”名义装饰现状的学术拼贴,事实上都没有提出切实的救世良策,很可能只是成全了个人的一种功利***。在这种情况下,我宁愿为自救的立场作一辩护,尽管真正的自救者是不需要任何理论上的辩护的。
  ⑥在当今时代,最容易产生失落感的或许是一些有着强烈的精英意识和济世雄心的知识分子。他们想做民众的思想领袖和精神导师,他们是很难自甘寂寞的,因为他们恰好需要一个轰轰烈烈的舞台才能发挥作用。我不认为知识分子应该脱离社会实践,但是,我觉得在中国的知识分子中,精英或想当精英的人太多,而智者太少了。我所说的智者是指那样一种知识分子,他们与时代潮流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并不看重事功,而是始终不渝地思考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问题,关注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他们在寂寞中守护圣杯,使之不被汹涌的世俗潮流淹没。
  ⑦一个人是否天才,能否创造出精神杰作,这是无把握的,其实也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不失去与人类精神这个永恒源泉的联系,如果这样,他就一定会怀有与罗曼·罗兰同样的信念:“这里无所谓精神的死亡或新生,因为它的光明从未消失,它只是熄隐了又在别处重新闪耀而已。”于是他就不会在任何世道下悲观失望了,因为他知道,人类精神生活作为一个整体从未也决不会中断,而他的看来似乎孤独的精神旅程便属于这个整体,没有任何力量能使之泯灭。
1.根据第①段内容概括“精神生活的普遍平庸化”的三种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③④两段的内容填写下面表格。
题型:山东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人物类型
表现立场
宗教或道德型的人
愤怒忧虑个人化的知识分子自救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