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生活需要先进的文化滋润(董怀国)       ①一个城市的发展,是由人们经济活动的不断分化和进步引起的。在当前政府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还无比强大的背景下,我

城市的生活需要先进的文化滋润(董怀国)       ①一个城市的发展,是由人们经济活动的不断分化和进步引起的。在当前政府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还无比强大的背景下,我

题型:湖南省期末题难度:来源:

城市的生活需要先进的文化滋润
(董怀国)

       ①一个城市的发展,是由人们经济活动的不断分化和进步引起的。在当前政府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还无比强大的背景下,我们说,民间风气和政府决策共同左右了这个过程。
       ②如果说政府的强大体现在它能做到令行禁止,那么民间的风气的强大体现在习惯的年深日久和影响的无所不达。拿浏阳这样一个小地方来说,有人生产花炮赚了钱,然后千百个花炮厂可以一夜之间冒出来;有人开网吧生意火爆,然后满大街都乒乒乓乓装修,摆电脑,扯网线。这不由让我们深思一个问题:强大的政府的决策如何去影响强大的民间风气? 
       ③我们平时总说,要用先进的文化去引导人。那么一个政府应该怎样用先进的文化去滋润群众的生活呢?有好的点子,好的方向,群众就能被引入到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上来。反之,在此束手无策,民间风气的强大就被完全放开,有走上歧途的可能。放眼浏阳,我们说年轻人喜欢上网开阔眼界是值得称道的,但大家呼啦一下全涌进网吧,年纪轻轻一个个熬得头晕眼肿,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学习,这就不正常了,这就是我们在对市民的休闲和娱乐的引导不够。又比如,因亲人过世而寄托哀思,本属应当。但以立交桥附近某小区为最的大摆灵堂,高放喇叭,鼓乐齐鸣,鞭炮震天,既扰民又落于封建迷信,这就是我们对市民正确的殡葬观念引导不够。许多的陈规陋习的暴露,让我们看到,先进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理念不能站住脚跟,愚昧落后的东西就可能长驱直入。在建设文明城市方面,我们本可以大有作为。
        ④为什么欧阳予倩大剧院的交响乐和体育中心的高尔夫敌不过满大街的网吧和KTV包房?是因为它们离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太远了。不客气地说,这些东西都是能提升城市形象的城市的标志,而不是能把广大群众都凝聚拢来的草根的标志。一个高档但不面向群众的文化设施,的确是政府决策在文化建设上的成绩,但同时也是同民间风气脱节的一个成绩,是不能渗入群众生活,影响民间风气的。
       ⑤                                    他们需要逢年过节亲邻之间登门问候的温馨;需要那早无踪迹的龙灯狮灯;需要葬礼可以简简单单鞠躬表达哀思;需要舞会可以随时随地举行……此般种种,要么是政府可以提供条件的,要么是政府可以大力倡导的。只要认清了这个方向,投些资金,投些精力,就一定可以让市民的生活过得更充实一些,更有品位一些。不然,烟花越升越高,越炸越响,表达的情感反而越来越空洞;网站越登越多,QQ越聊越上瘾,视野和知识反而越来越单薄。我想,这决不是一个现代城市的人们希望看到的。
       ⑥先进的文化也是生产力,这最能解释它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我们希望,浏阳能借创建人民满意城市的机会,把握人民的需要,着力提升这个生产力的水平。(选自《浏阳日报》2009.11.26,有改动)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                                                                                 
2、强大的政府的决策如何去影响强大的民间风气?试从文中找到答案。
答:                                                                                 
3、文中第③段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答:                                                                                 
4、文中第④段中划线句子里有两个“成绩”,意义是否一致,为什么?
答:                                                                                 
5、请在文中第⑤段开头划线处填上一个疑问句,使之和后面的文句构成设问。
答:                                                                                 
6、对于浏阳创建人民满意城市,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答:                                                                                  
答案
1、中心论点:浏阳市政府要创建人民满意城市,必须以先进的文化滋润城市人民的生活。(如答“城市的生活需要先进的文化滋润。”等记1分)
2、政府大力倡导,提供条件,投些资金,投些精力,就一定影响和引领强大的民间风气,可以让市民的生活过得更充实、更有品位一些。
3、第③段采用了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
4、两个“成绩”含义一样,都含有讽刺之意,是个贬义词。
5、老百姓(市民、城市人民)倒底需要什么?
6、开放题,只要是有益的均可计分。
举一反三
阅读文章《读书养气》,回答问题。
       ①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提高修养,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均无不可。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
       ②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正气,可以养也;邪气,戾气,酸腐之气,阴阳怪气,亦可养也。读书于人,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或缺,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不,汲取气,汲取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蔬果和杂粮,摄取多种营养--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避免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杂学旁收,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孟夫子说的那样: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
       ③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者又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你我常说的“回肠荡气”,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经验,不就是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激荡吗?是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气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所谓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便是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之差异,贯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
       ④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也强调“气盛言宜”——就是说,写文章的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所谓“气”者,分为两个层面,先天为禀赋(本气),后天为学养(养气)。自身气弱的人,器小力薄,容易被书拿住,故世上多有食书不化的“两脚书橱”。而自身气足的人,不仅读书可以养气,而且善于融会,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也。正因如此,“野孩子”们的身上虽有侠气、野气和不驯之气,可是经过书卷气的浸染,其笔下之文,便多有***气、霸气和蓬勃之气,别有手眼,异光灿烂,爽!
       ⑤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可以养气,则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写起文章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就像游泳的人不会换气,用不了半个时辰,便三魂荡荡,七魄悠悠,蹬小腿儿翻白眼儿,简直像个垂死挣扎的瘪三。真正的文章好手,必然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那手笔,真叫个: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1.选文论述的观点是                             。
2.第⑤段“厚积而薄发”中“厚积”指的是                            , “薄发”指的是                                 。 
3.第③段列举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例子目的是什么?
                                                                                                                                                          
4.“读书可以养气”,“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结合你课外阅读的感受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活中林林总总的书。
                                                                                                                                                         
题型:江苏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读《困境也是一种机遇》,完成1—5题。
       ①有一个养牛专业户,由于勤劳发奋,善于经营,几年间便声名显赫。可是突如其来一场大火导致数十头奶牛葬身火海,老板也一下子陷入困境。悲痛之余老板没有灰心,没有倒下。反而信心百倍、奋力抗争,决心走出困境,东山再起。于是筹集资金又买了两头奶牛,让其繁衍。仅六年时间,老板的奶业公司又有声有色,红红火火地发展起来,老板又成了远近闻名的富翁。这位老板的经历正应了“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这句俗语。任何一个人只要敢于直面困境,勇于接受困难的挑战,即使眼看着就山穷水尽,仍有可能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在困境中找到出路。
       ②人生的路有很多条,解决任何问题的办法都不可能只有一种,条条大路通“北京”,此路不通可以走他路,只要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困境就不等于绝境                                                               
       ③英国学者岁内贝费里奇说得好:“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动力。”也许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澳大利亚作家安得鲁·马修斯才说“人生需要晴天霹雳”,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先哲们大概都想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经历得风雨,方能见着彩虹!
       ④如果,寄希望人生是一支舒适、轻快的乐曲只能是一种幻想,那我们为什么不去珍惜人生的困境,充分利用困境磨练自己的身心,把困境当作铸造生命奇迹的钻石呢? 
       ⑤请相信,风雨是另一种经历,流泪是另一种人生,困境是另一种享受。换一个角度,困境也是一种激励、一种机遇!
1、上文中作者论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题目《困境也是一种机遇》中的“也”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②段的横线处,用简洁的语言补写一个事例来说明“只要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困境就不等于绝境”这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引用了许多中外名人名言,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结合本文论述谈谈你的理解。
       一位清华管理系的硕士,担任县城荒芜开发区的领导。然而他感觉到书本上的种种理论与现实的差距竟是如此之大;由于对当地人处事方式欠缺了解,无法融入到他们当中,更谈不上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努力工作换来的是别人的白眼,一件简单的事情总是无法顺利进行。纵然有无数困难,但他始终相信每次困境也是机遇,战胜它便是证明自己的能力。白天他忙着处理公司的事务,晚上细细思量问题的解决方法。慢慢地,他明白企业里做事情要顾及到别人的利益、讲究人情世故。当下属工作表现不佳时,他会和他们坦诚聊天,而不是简单地质问;当很多人为了一件事情而争论不休时,他会先征求主要部门领导的意见,再召开会议,使会议顺利进行。在这平淡的一年中,他感受到了成功与失败的起承转合。他在困境中走了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单 纯
       ①“单纯”二字是我心中所能做出的对人的心灵境界的最高褒评。清澈、纯净即是美!朴实、坦诚即是美!拒绝了繁杂、混浊即是美!单纯的心灵可以锻造美丽厚重的人生。
       ②心灵的单纯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始的单纯,一种是超越的单纯。儿童的心灵具有原始的单纯。人在童年时是天真的、纯粹的、梦幻的、艺术的。可以说,童年所赐予我们的幸福、勇气、鼓舞和信心,童年所教会我们的高尚、正直、善良和诚实,比人生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多得多。人在童年时期,敢于参天悟地,没边没沿说些同无限相关,连后世哲人都不敢说的话。人类的童言和稚作就连后世的伟大哲学家,艺术家也极难比肩。
       ③岁月像筛子,筛去了人最初的纯真和善良。人成熟了,身体扩展了,年轮添加了,反而灵魂猥琐,人格缩水了。童年时单纯的心灵宛如一粒花粉,却在无意的“成长”中被世俗经验这只蟑螂拖走。某些“成熟”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用生命中天然美好元素和纯洁高尚品质,去交换成人世界的生存经验、技巧和某些策略的过程,就像一个单纯的天使,不断掏出衣兜里的珍珠,去换取巫婆手中的玻璃球。
       ④在使人性复杂化的社会领域中,有一些精神本能强烈的人,在丢失了原始的单纯之后,却能获得超越的单纯。古今中外精神上的圣人、哲人,他们都充满了丰富的情感、思想和体验,但其心灵世界的核心始终是单纯的。他们永葆儿童的单纯,简化社会关系,节制人际交往,从浮嚣尘世抽出身来,穿越世俗社会的蔽障,朝着伟大的精神目标奋进。 
       ⑤单纯的心灵是精美的,世间一切精美的艺术作品都缘自精美的单纯。蒙田苦思冥想创作了启示人类的“随笔”,弗洛伊德倾尽心血写出了探索心灵奥秘的皇皇巨著,巴尔扎克夜以继日描绘了人间画卷,梵高饱蘸笔墨画出了含蓄多姿的向日葵,这些当之无愧的珍宝都是单纯的心灵的结晶体。
       ⑥清朗明亮如蓝天丽日的莎士比亚的语言;洋溢着浪漫气息,读来齿颊生香的唐诗宋词;这些都是绽放在单纯心灵上的五颜六色的百合。
       ⑦在纷纷烦扰的大千世界中,在琐琐屑屑的日常生活中,在灯红酒绿的滚滚红尘里,我们通过艺术会晤那些单纯的心灵,可以走进不受世俗与物欲困扰的无拘无束的天地,获得精神上的幽静与清凉,心湖一片澄明。
       ⑧单纯是一种何等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愿天下所有的人都拥有一份单纯的心灵。
1、通读全文,找出表明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阅读第③段,简述“灵魂猥琐,人格缩水”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作者的理解,“单纯”可分为两种,其中“超越的单纯”在文中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③段的划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第⑤段中写到“单纯的心灵是精美的,世间一切精美的艺术作品都缘自精美的单纯。”请为这个观点再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在第⑦段中提到“我们通过艺术会晤那些单纯的心灵,可以走过不受世俗与物欲困扰的无拘无束的天地,获得精神上的幽静与清凉,心湖一片澄明。”你在欣赏某些艺术作品时一定也曾经有过这样的体验吧?请具体谈一谈你的体验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重庆市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小议传统读书教育
       ①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童年之时饱学于身者,数不胜数。从近、现代之交的学者身上,还能看到这一点。
       ②陈寅恪先生,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童年饱学者。陈家重视对子孙的教育,不但开设家塾,而且还办学堂。倡导新文化运动的鲁迅和胡适,亦受惠于传统的读书教育,孩童之年在学识上也已有了很好的积累。鲁迅七岁入私塾读书,《百家姓》、《神童诗》等书即此时期读的。胡适四岁入私塾,期间读完了四书五经、《孝经》和《资治通鉴》。
       ③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孩童时期是一个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若能在这一年龄阶段培养出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嗜好,锻炼出一定的读书技能,这将会影响其终生。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就在于此。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先生,一生“暇则读书,虽寝食不辍,怠以枕,餐以饴”,钱基博先生读书之勤奋,与其童年之时所受的传统读书教育有直接关系。
       ④古代读书,重记诵。孩童时期读书,以记诵为主,待成人后,读书也特别强调记诵。只有记诵精熟,才能融会贯通,章学诚深知记诵之重要,把记诵比作“学问之舟车”。
       ⑤古代读书,还重朗读。朱光潜先生曾说,朗读“是学文言文的长久传统,过去是行之有效的”。“五四”以后,朗读渐不为读书者所重。
       ⑥古代读书,更重学养。诵诗读书以养心缮性,为古代读书人之共识。钱基博先生继承了古代的读书精神。陈寅恪先生也特别重视学养,曾言:“学德不如人,此实吾之大耻。”
       ⑦记诵乃积累之功,朗读乃反复之功,学养乃学识修为之功。取传统阅读之长,我们的读书会有更大的进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④⑤⑥三段分别是从哪两个角度论述古人读书的?从语义上说,三段是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四川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度一个创造的人生
周国平
       ①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人类精神生活的特征,那么,最合适的词便是这个词——创造。
       ②所谓创造,未必是指发明某种新技术,也未必是指从事艺术的创作,这些仅是创造的若干具体形态罢了。创造的含义要深刻得多,范围也要广泛得多。人之区别于动物就在于人有一个灵魂,灵魂使人不能满足于动物式的生存,而要追求高出于生存的价值,由此展开了人的精神生活。大自然所赋予人的只是生存,因而,人所从事的超出生存以上的活动都是给大自然的安排增添了一点新东西,无不具有创造的性质。这样的活动当然不是肉体(它只要求生存) ,而是灵魂发动的。正是在创造中,人用行动实现着对真、善、美的追求,把自己内心所珍爱的价值变成可以看见和感觉的对象。
       ③由此可见,决定一种活动是否具有创造性的关键在于有无灵魂的真正参与。一个画匠画了一幅毫无灵感的画,一个学究写了一本人云亦云的书,他们都不是在创造。相反,如果你真正陶醉于一片风景、一首诗、一段乐曲的美,如果你对某个问题形成了你的独特的见解,那么你就是在创造。
       ④许多哲学家都曾强调劳作与创造的区别,前者是非精神性的,后者是精神性的。在这方面,马克思的看法也许仍是最有启发意义的。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更喜欢从事自由的创造活动的,因为人在这种活动中能够充分实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然而,为了生存,人又必须从事生产活动。因此,我们把我们的时间划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一个理想的社会应当把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最低限度,以便为每个人从事创造活动腾出充足的自由时间。这个道理对于个人也是适用的。一个人只是为谋生或赚钱而从事的活动都属于劳作,而他出于自己的真兴趣和真性情从事的活动则属于创造。劳作仅能带来外在的利益,唯创造才能获得心灵的快乐。但外在的利益是一种很实在的诱惑,往往会诱使人们无休止地劳作,竟至于一辈子体会不到创造的乐趣。在我看来,创造在生活中所占的比重,乃是衡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的主要标准。
       ⑤真正的创造是不计较结果的,它是一个人的内在力量自然而然的实现,本身即是享受。有一位夫人曾督促罗曼·罗兰抓紧写作,快出成果,罗曼·罗兰回答说:“一棵树不会太关心它结的果实,它只是在它生命汁液的欢乐流溢中自然生长,而只要它的种子是好的,它的根扎在沃土,它必将结好的果实。”我非常欣赏这个回答。只要你的心灵是活泼的、敏锐的,(只要你听从这心灵的吩咐,去做能真正使它快乐的事,那么,不论你终于做成了什么事,也不论社会对你的成绩怎样评价,)你都是度了一个有意义的创造的人生。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作者认为判断一种活动是否具有创造性的标准是什么?
                                                                                                                                                           
3.请说出第③段的论证过程。
                                                                                                                                                          
4.按照作者的观点,如何才能提高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其理由是什么?
                                                                                                                                                          
5.理解第⑤段画直线句子的含义。
                                                                                                                                                         
6.请结合第⑤段括号的句子并联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度过一个有创造的人生。
                                                                                                                                                       
题型:重庆市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