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17分)水边的文字屋曹文轩①小时候在田野上或在河边玩耍,常常会在一棵大树下,用泥巴、树枝和野草做一座小屋。有时,几个孩子一起做,忙忙碌碌的,就像一个人

阅读下文(17分)水边的文字屋曹文轩①小时候在田野上或在河边玩耍,常常会在一棵大树下,用泥巴、树枝和野草做一座小屋。有时,几个孩子一起做,忙忙碌碌的,就像一个人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17分)
水边的文字屋
曹文轩
①小时候在田野上或在河边玩耍,常常会在一棵大树下,用泥巴、树枝和野草做一座小屋。有时,几个孩子一起做,忙忙碌碌的,就像一个人家真的盖房子,有泥瓦工、木工,还有听使的小工。一边盖,一边想象着这个屋子的用场。屋子盖起来了,大家嘴里发出噼里啪啦一阵响,表示这是在放爆竹。然后,就坐在或跪在小屋前,静静地看着它。终于要离去了,孩子们会走几步就回头看一眼,很依依不舍的样子。回到家,还会惦记着它,有时就有一个孩子在过了一阵子后,又跑回去看看,放佛一个人离开了他的家,到外面的世界去流浪了一些时候,现在又回来了,回到他的屋子,他的家的面前。
②再后来就有了一种玩具——积木。
③我用这些大大小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积木,建了一座又一座屋子,与田野上用泥巴、树枝和野草盖屋子不同的是,我可以不停地盖,不停地推倒再盖——盖一座不一样的屋子。我很惊讶,就是那么多的木块,居然能盖出那么多不一样的屋子来。除了按图纸上的样式盖,我还会别出心裁地利用这些木块的灵活性,盖出一座又一座图纸上并没有的屋子来。总有罢手的时候,那时,必定有一座我心中理想的屋子矗立在床边的桌子上。那座屋子,是谁也不能动的,只可以欣赏。直到一只母鸡或是一只猫跳上桌子毁掉了它。
④屋子就是家。
⑤屋子是人类最古老的记忆。
⑥屋子的出现,是跟人类对家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家就是庇护,就是温暖,就是灵魂的安置之地,就是生命延续的根本理由。其实,世界上发生的许许多多事情,都和家有关。幸福、苦难、拒绝、祈求、拼搏、隐退、牺牲、逃逸、战争与和平,所有这一切,都与家有关。成千上万的人呼啸而过,***声震天,血沃沙场,只是为了保卫家园,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就像高高的槐树顶上一个鸟窝不可侵犯一样。我至今还记得小时候看到的一个情景:一只喜鹊窝被人捅掉在了地上,无数喜鹊飞来,不住地俯冲,不住地叫唤,一只只都显出不顾一切的样子,对靠近鸟窝的人居然敢突然劈***下来,让在场的人不能不感到震惊。
⑦家的意义是不可穷尽的。
⑧当我长大之后,儿时的建屋***却并没有消退——不仅没有消退,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人生感悟的不断加深,反而变本加厉。只不过材料变了,不再是泥巴、树枝和野草,也不再是积木,而是文字。
⑨文字构建的屋子,是我的庇护所——精神上的庇护所。
⑩无论是幸福还是痛苦,我都需要文字。无论是抒发,还是安抚,文字永远是我无法离开的。特别是当我在这个世界里碰得头破血流时,我就需要它——由它建成的屋,我的家,虽有时简直就是铩羽而归,但毕竟我有可归的地方——文字屋。而此时,我会发现,那个由钢筋水泥筑成的家,其实只能解决我的一部分问题而不能解决我全部的问题。
⑾多少年过去了,写了不少文字,出了不少书,其实都是在建屋,这屋既是给我自己建的,也是——如果别人不介意、不嫌弃的话,也尽可以当成自己的屋子。
⑿我想,其他作家之所以亲近文字,和我对文字的理解大概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我是一个在水边长大的人,我的屋子是建在水边上的。
小题1:联系全文看,“文字屋”具体指什么?本文标题“水边的文字屋”有什么含义?(3分)
小题2:选文共写了哪几种屋子?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6分)
小题3:第⑾段中,作者说“这屋既是给我自己建的”,又说“也是——如果别人不介意、不嫌弃的话,也尽可以当成你自己的屋子”,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说法?(3分)
小题4:冰心的文字屋明丽典雅,晶莹剔透,闪耀着爱与美的光辉;沈从文的文字屋,古朴厚实,如诗如画,散发着浓郁的地方气息……虽然现在的你还没有建好自己的文字屋,但在亲近文字的过程中一定也有独特的感悟,请将你的感悟写出来与大家共享。(5分)
答案

小题1:(3分)“文字屋”在文中是指作者用文字建造精神的家,即自己创作的作品。(1分)“水边的文字屋”既点明作者生活在水乡,又说明作品描写的是自己熟悉的故乡生活,有独特的内容和鲜明的特色。(2分)
小题2:(6分)写了三种屋子,依次是:儿时在田野上用泥巴、树枝和野草盖的屋子;后来用积木搭建的屋子;成人后用文字创作的屋子,即作品(一点1分)。借泥草屋抒发了对充满童真童趣的童年生活的怀念;借积木屋表达了内心的惊奇及创造的欢乐;借文字屋(即作品)表达了对写作的钟情与厚爱。(一点1分)
小题3:(3分) “我”精心创作的作品是“我”的精神庇护所,“我”用它承载喜怒哀乐,抚慰心灵创伤,喜欢“我”作品的读者也可以从中获得情感的共鸣和精神上寄托。
小题4:提示:本题5分,能够结合自己的写作体验谈出对写作的感悟,观点明确得3分,语句通顺得2分;否则视作答情况酌情赋分。)示例:我的感悟主要有两个方面:①写文章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不要胡乱编造。本文作者写的都是他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让读者感到很真实、很亲切。以后我要注意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选取写作材料。②处处留心皆学问,注意观察生活,才能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作者写的儿童时期的游戏,细腻而生动,得益于他对生活的细致观察。我要向作者学习,留心身边的各种人和事,为将来建造“自己的文字屋”做好充分准备。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阅读全文,抓住关键句子即第九自然段“文字构建的屋子,是我的庇护所——精神上的庇护所”即可理解“文字屋”的含义。联系文章第一句“小时候在田野上或在河边玩耍”理解作者以儿时生活的环境“水边”来隐指生活,表达其作品(文字屋)里装的都是“生活”。
小题2:
试题分析:抓住作者叙述中表示生活阶段的词语“小时候”“再后来”“当我长大后”即可根据其文段内容概括出作者所写的三种“屋子”,从文字间即可体会到作者对儿时生活的眷念,对文学创作的热爱。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问可在第一题解答的基础上从文学作品的作用上来理解分析,文学作品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样,读者也能从文学作品中感受到自己的思想情感,“文字的屋子”即是作者的,也是读者的。
小题4:
试题分析:结合阅读的经历谈谈自己写作的体会,从如何用文字表达生活,表达情感来谈一点简单的认识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8分)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着,——***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唱歌,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
小题1:《海燕》是____________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____________》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2分)
小题2:写出上文最后一句话。                           ! (2分)
小题3:象征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写作特色,试说说“暴风雨”“海燕”的象征意义。(4分)
(1)“暴风雨”象征                                                      
(2)“海燕”象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20分)
大爱不言愁 (蒋平)
①自小,父母就溺爱他。由于个头长得比一般孩子高,不到9岁,父亲就让他去体校,那一年,他还不会自己系鞋带。
② 体校的要求是很严厉的,一切都得自己动手,他又是里面年纪最小的,很难适应艰苦而枯燥的训练环境,经常被教练训得哭鼻子。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了,背着老师偷偷写信给母亲,说实在不想练了,要妈妈早点接他回去。信发出不到一个星期,母亲就在校门口出现了。
③ 那一回,他没有随母亲回去。母亲那一副魂不守舍、心急如焚的模样,让他感到一种莫名的震撼与愧疚。他觉得,是自己的自私和娇气,给母亲和全家人带来了担忧和伤害。也从那一天开始,他改变了想法,心里有了苦闷,只和教练商量。即使是受了委屈,也只暗地里向好友倾诉。除此之外,在所有的亲朋好友眼里,他一直是阳光、帅气的模样。
④后来,他成为职业运动员,开始从事各类严酷和激烈的比赛。和别的运动员不一样,他只习惯向父母报喜,告诉自己工作和生活上的好消息。当取得冠军时,就在第一时间给家里打电话,和亲人分享成功的喜悦。
⑤他的比赛越打越好,渐渐地,在全国也有了名气,开始进入电视直播的视线。那一次,在一场重要的比赛中,夺标呼声最高的他,首轮即遭淘汰。走下赛场那一刻,他哭了。但他很快稳定了情绪,正愁着这次电话如何打时,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儿子,这几天吃得好吗?睡得好吗?”“很好,妈,你放心吧,我会打好每一场比赛的!”“好的,妈相信你。你是最棒的!”
⑥母亲说这话时,他并不知道,十几分钟前,父母一直在看他的比赛直播。当他泪洒赛场的那一刻,荧屏前的父母也是泪雨滂沱。就这样,在聚少离多的日子里,他给父母的电话里,都是说不尽的喜讯和快乐;接受媒体采访时,他也很少提及父母,按他的理解:“他们年纪大,身体又不好,受不了刺激。我又是一个公众人物,时刻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里度过,比赛有输有赢,不跟他们诉苦,就是不想让他们跟着我受煎熬,包括受到生活之外的干扰。”因而,在父母眼里,儿子永远是那个无忧无虑的、长不大的男孩。
⑦带着这样的心境,他来到了2008年8月的北京。这一次,他一路过关斩将,如愿以偿地捧得了冠军奖杯。同样是报喜,此刻,面对母亲的声音,他早已泣不成声,眼里幻化出的,尽是当年母亲来体校接他时,那一副魂不守舍的模样。还是母亲率先打破僵局:“儿子,想说你就说出来吧,你是最棒的!”
⑧他就是林丹,北京奥运会和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冠军,一个习惯向父母报喜不报忧的男人。而父母,也习惯以一种默默无闻的方式,给儿子传递着爱和无忧的心境,让他顺利登上人生之巅。
小题1:诵读选文,结合文意说说“大爱不言愁”在文中的具体含义。(4分)
小题2:结合选文品味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当他泪洒赛场的那一刻,荧屏前的父母也是泪雨滂沱
小题3:请说说第⑦段中划线句子的作用。(4分)
小题4:品读选文,谈谈你得到的人生感悟。(4分)
小题5:林丹成名后,有许多产品(如:红牛、李宁、雪铁龙 绿箭 、 百事可乐、雪津啤酒、肯德基 、中华等)找他做广告代言人。现请你加上动词(如抽中华烟),让人在广告中可以知道林丹的衣食行。(4分)
      李宁服、    红牛饮料、   雪铁龙轿车、   绿箭口香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海燕》选段。(11分)
①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②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成尘雾和碎末。
③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④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⑤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⑥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⑦一堆堆乌云,像黑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⑧——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⑨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⑩——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小题1:第②段“抱”“摔”等几个动词,把狂风          化,突出了它的       气焰。(2分)
小题2:海燕的动作,从“冲向乌云”到“穿过乌云”,从“碰着波浪”到“掠起波浪的飞沫”,更显示出海燕的                     。海燕的声音,从“叫喊”到“大笑”再到“号叫”,显示出了海燕的革命乐观精神和                             气概。(2分)
小题3:“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用了何修辞手法?有何作用?(3分)
小题4:文中的“大海”和“暴风雨”各有什么象征意义?(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14分)
随风吹笛(林清玄)
(1)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
(2)侧耳仔细听,那像是某一种音乐,我分析了很久,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因为箫的声音没有那么清晰,也没有那么高扬。
(3)由于来得遥远,使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透广大的平野,而且天上还有雨,它还能穿过雨声,在四野里扩散呢?笛的声音好像没有那么悠长,何况只有简单的几种节奏。
(4)我站的地方是一片乡下的农田,左右两面是延展到远处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山,前方是一片麻竹林。音乐显然是来自麻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在回响。
(5)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小时候我觉得所有的林间,竹林是最神秘的,尤其是那些历史悠远的竹林。因为所有的树林再密,阳光总可以毫无困难的穿透,唯有竹林的密叶,有时连阳光也无能为力;再大的树林也有规则,人能在其间自由行走,唯有某些竹林是毫无规则的,有时走进其间就迷途了。因此自幼,父亲就告诉我们"逢竹林莫入"的道理,何况有的竹林中是有乱刺的,像刺竹林。
(6)这样想着,使我本来要走进竹林的脚步又迟疑了,在稻田田硬坐下来,独自听那一段音乐。我看看天色尚早,离竹林大约有两里路,遂决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我想,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
(7)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摄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没有人家。
(8)竹子的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于和竹叶的关系便是演奏者。我研究了很久才发现,原来竹子洒过了小雨,上面有着水渍,互相摩擦便发生尖利如笛子的声音。而上面满天摇动的竹叶间隙,即使有雨,也阻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子的笛声。
(9)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里的蛙虫鸣唱,春晨雀鸟的跃飞歌唱,甚至刮风天里滔天海浪的交响。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每年到冬春之交,我在寂静的夜里听到远处的春雷乍响,心里总有一种喜悦的颤动。
(10)我有一个朋友,偏爱蝉的歌唱。孟夏的时候,他常常在山中独座一日,为的是要听蝉声,有一次他送我一卷录音带,是在花莲山中录的蝉声。送我的时候已经冬天了,我在寒夜里放着录音带,一时万蝉齐鸣,使冷漠的屋宇像是有无数的蝉在盘飞对唱,那种经验的美,有时不逊于在山中听蝉。
(11)后来我也喜欢录下自然的声籁,像是溪水流动的声音,山风吹抚的声音,有一回我放着一卷写明《溪水》的录音带,在溪水琤琮之间,突然有两声山鸟长鸣的锐音,盈耳绕梁,久久不灭,就像人在平静的时刻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出欢欣的感叹。
(12)但是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总没有这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到那么深刻的声音。原来在自然里所有的声音都是独奏,再美的声音也仅弹动我们的心弦,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是百人的交响乐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密响动的音符,那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许多乐器都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长的声音。
(13)可惜的是我并没有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不是无雨,就是无风,或者有风有雨却不像原来配合得那么好。我了解到,原来要听上好的自然声音仍是要有福分的,它的变化无穷,是每一刻全不相同,如果没有风,竹子只是竹于,有了风,竹于才变成音乐,而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摩擦生籁,竹子才成为交响乐。
(14)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
(15)那一天,我在竹林里听到竹子随风吹笛,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等我走出竹林,夕阳已徘徊在山谷。雨已经停了,我却好像经过一场心灵的沐浴,把尘俗都洗去了。我感觉到,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
小题1:文章由“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开篇,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2:阅读(1)一(3)段,请概括风雨中笛声的特点。(3分)
小题3:.你如何理解第(14)段中划横线句在文中的含义?(3分)
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幅画”时,境界便低了。
小题4:.请简要写出作者雨天听竹的过程中心理变化的四个过程。(3分)
小题5:作者通过 “随风吹笛”体验了大自然的美好,你是否也曾亲近过大自然?说一说你的体会。 (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根据表格内容,填写表格中数字序号所表示的内容。
鲁迅作品
人物描写
人物特点评点
《阿长与<山海经>》
(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回来了!”

《藤野先生》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尾,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①》
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②                      
                                          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