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28分)父亲的请帖乔叶①父亲一直是我们所惧怕的那种人,沉默、暴躁、独断、专横,除非遇到很重大的事情,否则一般很少和我们直言搭腔。日常生活里,常常都是由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28分) 父亲的请帖 乔叶 ①父亲一直是我们所惧怕的那种人,沉默、暴躁、独断、专横,除非遇到很重大的事情,否则一般很少和我们直言搭腔。日常生活里,常常都是由母亲为我们传达“圣旨”。若我们规规矩矩照办也就罢了,如有一丝违拗,他就会大发雷霆,“龙颜”大怒,直到我们屈服为止。 ②父亲是爱我们的吗?有时候我会在心底里不由自主地偷偷疑问。他对我们到底是出于血缘之亲而不得不尽的责任和义务□还是有深井一样的爱而不习惯打开或者是根本不会打开?我不知道。 ③和父亲的矛盾激化是在我谈恋爱以后。 ④那是我第一次领着男友回家。从始自终,父亲一言不发。等到男友吃过饭告辞时,父亲却对男友冷冷地说了一句:以后你不要再来了。 ⑤那时的我,可以忍耐一切,却不可以忍耐任何人去逼迫和轻视我的爱情。于是,我理直气壮地和父亲吵了个天翻地覆。一一后来才知道,其实父亲对男友并没有什么成见,只是想习惯性地摆一摆未来岳父的架子和权威而已。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我的激烈反应大大深化了矛盾,损伤了父亲的尊严。 ⑥“你滚!再也不要回来!”父亲大喊。 ⑦正是满世界疯跑的年龄,我可不怕滚。我简单地打点了一下自己的东西,便很英雄地摔门而去,住进了单位的单身宿舍。 ⑧这样一住,就是大半年。 ⑨深冬时节,男友向我求婚。我打电话和母亲商量。母亲急急地跑来了:“你爸不点头,怎么办?” ⑩“他点不点头根本波关系。”我大义凛然,“是我结婚。” ⑾“可你也是他的心头肉啊。” ⑿“我可没听他这样说过。” ⒀“怎么都像孩子似的!”母亲哭起来。 ⒁“那我回家。”我不忍了,“他肯吗?” ⒂“我再劝劝他”母亲慌慌张张地又赶回去。三天之后,再来看我时,神色更沮丧,“他还是不吐口”。 ⒃“可我们的日子就快到了,请帖都准备好了。” ⒄母亲只是一个劲地哭。难怪她伤心。爷儿俩,谁的家她也当不了。 ⒅“要不这样,我给爸发一个请帖吧。反正我礼到了。他随意。”最后,我这样决定。 ⒆一张大红的请帖上,我潇洒地签了我和男友的名字。不知父亲看到会怎样。总之一定不会高兴吧。不过,我也算是尽力而为了。我自我安慰着。 ⒇婚期一天天临近。父亲仍然没有表示让我回家。母亲也渐渐打消了让我从家里嫁出去的梦想,开始把结婚用品一件件地给我往宿舍里送。偶尔坐下来,就只会发愁:父亲在怎样生闷气,亲戚们会怎样笑话,场面将怎样难堪…… 21婚期的前一天,突然下了一场大雪。第二天一早,我一打开门,便惊奇的发现我们这一排宿舍门口的雪被扫得干干净净。清爽的路面一直延伸到单位的大门外面。 22一定是传达室的老师傅***。我忙跑过去道谢。 23“不是我。是一个老头儿,一早就扫到咱单位门口了。问他名字,他怎么也不肯说。” 24我跑到大门口。门口没有一个扫雪的人。我只看见,有一条清晰的路,通向着一个我最熟悉的方向一我的家。 25从单位到我家,有将近一公里远。 26沿着这条路,我走到了家门口,母亲看见我,居然愣了一愣:“怎么回来了?” 27“爸爸给我下了一张请帖。”我笑道。 28“不是你给你爸下的请帖吗?怎么变成了你爸给你下请帖?”母亲更加惊奇,“你爸还会下请帖?” 29父亲就站在院子里,他不回头,也不答话,只是默默地、默默地掸着冬青树上的积雪。 30我第一次发现,他的倔强原来是这么温柔。 小题1:第①段中“圣旨”的含义 (2分) 小题2:给第②段□处填上准确的标点符号。(2分) 他对我们到底是出于血缘之亲而不得不尽的责任和义务□还是有深井一样的爱而不习惯打开或者是根本不会打开? 小题3: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请帖”是指 ,“父亲的请帖”是指 。(6分) 小题4:联系上下文,分析下面2句独句成段在文中的作用。(6分) A.这样一住,就是大半年。B.从单位到我家,有将近一公里远。 小题5:文末“我”发现了“他的倔强原来是这么温柔”是因为( )(4分)A.用扫雪的方式向即将结婚的女儿表达他深深的歉意。 | B.用扫雪的行为邀请我回家,原谅“我”之前的任性。 | C.默默掸雪的动作让“我”感受到了父亲的慈爱。 | D.对于即将出嫁的女儿,父亲已不再与之争吵。 | 小题6:本文主要通过侧面描写刻画父亲形象,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赏析。(8分) |
答案
小题1:父亲对我们的要求和命令。(2分) 小题2: ,(2分) 小题3:我的请帖:一张签着我和男友名字的结婚邀请书。(3分) 父亲的请帖:清扫了从我宿舍门口通向家门口一路的大雪来邀请我回家的行为。(3分) 小题4:A.强调了我离家时间之长,突出“我”的任性与固执。(3分) B.强调父亲扫雪的路程之远,父亲用这种方式邀请我回家,表明父亲已经原谅了我,突出了父爱。(3分) 小题5:B(4分) 小题6:示例:作者对父亲的描写着墨不多,而是通过描写母亲来侧面刻画父亲的,如第13节‘‘‘怎么都像孩子似的!’母亲哭起来”一句表面是描写母亲酌语言和神态,但不难看出在我们争执的这件事上,父亲是一步也不退让,可看出他性格的倔强。 |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根据第一段第一句“父亲一直是我们所惧怕的那种”理解“圣旨”一词的含义。 小题2: 试题分析:分析前后句的关系,“是……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所以其间用豆号。 小题3: 试题分析:找到两句在文中所在的位置,阅读前后内容,根据文意概括即可。 小题4: 试题分析:独立成段的句子,有的是结构上起过渡作用,而有的是起强调某种意义和某种情感。本文中此两句是起强调作用,可从表达人物形象和情感方面分析。 小题5: 试题分析: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抓住人物言行表现分析理解人物的形象,解答此题。 小题6: 试题分析:了解“侧面描写”,即通过描写第三者言行来衬托主要人物,以此为据在文中找到具体的例子分析说明。 |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28分) 我们都会遇到对手 ①小学时,我们班有二十多名同学,梳辫子的只有七位。老师看了看那怯生生的“半边天”,先让大一些的琴做了学习委员,却选不出文艺委员领着课前唱歌,后又发现我嗓门儿大又挺大方,便委任了我。 ②老师们都很愿意做我们的班主任,女生少,操心事更少。她们却忘了:女孩子天生会掩饰。其实,文艺委员与学习委员之间很格格不入呢!我不知道嫉妒心是何时潜入体内并随着身体一天天长大的。我和琴的成绩太相近了,老师常常表扬我们俩或者我们其中的一位。势均力敌就有了敌意。 ③琴先拉帮结伙,她拉着那五个女生课间高高兴兴玩,放学亲亲热热走,我形单影只地呆在操场或闷头回家时,恨琴恨得咬牙切齿。 ④有一天傍晚,我和高年级同学玩跳格,跳到天黑才想起书包,书包早被锁在教室里了。我急得团团转时,发现教室门玻璃刚好坏了,我打开门,拿上书包正要出来,我突然想到琴,偷着锁门说不定就是她***,那天她值日。我拿不出书包做不成作业自然要挨老师训,她早就盼着这天呢!旧恨新仇忍无可忍,我想报仇了。我一回身看到讲台上有截粉笔头儿,还是给她起个绰号骂她一下吧!借着教室里最后一点儿微亮的光写在琴的书桌里。写完了报了仇,跳出教室就把这件事丢脑后了。 ⑤第二天早自习一进门,琴正骂人,看到我音量提高了一倍。最麻烦的是在路上,琴用她的骂声对我实行围追堵截,我像灰溜溜的小老鼠,琴成了打鼠的英雄。 ⑥琴很能骂人,指桑骂槐、破口大骂全会。在她的骂声中,我来不及想自己的愚蠢,原有的嫉妒却变成了完完全全的恨。 ⑦五年级时,我的表姐也转到了我们班。表姐的成绩开始遥遥领先,琴很不服气,私下里便说她是重读生。话被传过来,表姐便立场坚定了,女生阵营里从此有了两个帮派,彼此虎视眈眈。 ⑧我们常在一起挖空心思贬低对方。有一天发现琴“长着满脸横丝肉,一看就不像好东西”,令我们狠狠开心了一阵子,尤其是那常形容坏人的“横丝肉”,让我出了许多怨气。 ⑨我们(包括琴)都以为自己很聪明,所作所为理所当然,发布考中学成绩时大家都傻了:老师认为最有希望的几个甚至表姐,都没有考入那所向往已久的重点中学。 ⑩也许是因为那次惨败,琴比我们先长大了。有一天陪妈妈逛街,远远看到琴,我早早扭过头去,听见琴问:“大娘上街呀?” 11妈妈说:“嗯。琴,你有时间到我家里玩吧。” 12“哎。” 13我等琴走远了我问:“妈,你理她干吗?你不知道我俩不好吗?” 14妈妈瞪了我一眼:“她到底是大两岁懂事了,人家想和好。” 15“我才不和她和好呢!” 16虽然妈妈开导了半天,我却忘不了琴的那些恶骂,几次碰到她探寻的目光都以冷漠拒绝了。 17多年以后我慢慢聪明过来:无论在哪儿,无论做什么,我们都会遇到对手。我们太喜欢把对手列为敌人,太喜欢于嫉妒甚至诽谤。一个人的真正长大,却是从真诚地欣赏对手开始的。 小题1:第②段两个加点词“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有利害冲突,不能相容的;②敌人;③对抗,抵挡;④(力量)相等的小题2:依据③-⑧段,概括“我”和琴矛盾逐步加深的过程。(4分) (1) (2) (3)五年级时,表姐转来重读,彼此敌意加深,更加挖空心思贬低对方。 小题3:第⑥段,“我”说自己“愚蠢”是因为 ;第11段,“我”说自己“聪明”是因为 。 小题4:文中的“琴”是一个怎样的人?请选择两个角度,作简要分析。(5分) 小题5:对本文主旨理解恰当的一项是(4分)A.展露了小女生之间真实自然的争强好胜。 | B.表现嫉妒不加以控制则会成为完全的恨。 | C.体现遭遇对手乃人生无法回避的常态。 | D.揭示真正的成长始于真诚地欣赏对手。 | 小题6:“我”冷漠地拒绝与琴和好,请就“我”的这一行为,谈谈自己的看法。(80字左右,8分) |
阅读下文(28分) 十三岁男孩的忧伤 玲珑 ①儿子桑岩和同学去爬山,出了点小事故,左腿小腿骨折了,在骨科医院治疗。 ②这是桑岩长这么大,第一次因受伤住院,看望的人络绎不jüé,带着各种营养品和水果。我和老公每天也轮流值班陪着他,每天想办法给他做可口的饭菜。 ③家境富足,这个时候更想让孩子享受到好的照顾。 ④那天中午,我开了车带着从家里煲的冬瓜排骨汤赶到医院时,病房里静悄悄的,桑岩旁边的病床空空荡荡的,只有桑岩在,老公在我快到时赶回公司去处理工作了。 ⑤我把冒着热气的排骨盛出来,这是桑岩从小最爱吃的,每天都吃不厌。但这次,他却并没有表现出我熟悉的热情来,只是看了一眼,然后说:“妈,以后你别给我送饭了,我想吃医院的饭菜。”“怎么了?”我有些诧异,“医院的饭菜怎么会可口呢?做得那么粗糙简单。” ⑥桑岩却并不回答我,又说:“你也别让那么多叔叔阿姨带着东西来看我了,好吗?” ⑦我有些愣怔,看着他——我在这个十三岁男孩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些柔软的忧伤。 ⑧我轻轻问他:“告诉妈妈,为什么呀?” ⑨桑岩犹豫了一下,转过身指指旁边的床位:“因为我不想让那个哥哥心里难受。” ⑩桑岩旁边的床位,有个比桑岩大两三岁的男孩,小腿粉碎性骨折,已经住院半个多月了。我不知道桑岩为什么会这么说。于是我问:“哥哥为什么会难过?” 11“因为……”桑岩说,“你知道吗?他没有妈妈,他爸爸在工地上班,都没有时间照顾他,工地上的人有空就轮流来陪他,但是没有人给他带好吃的,他只能吃医院的饭。妈妈你看,他的柜子里面都是空的,连一盒牛奶都没有,可是你们什么都给我买,他看了,心里一定会难受的。以后我和他一起吃医院的饭,我陪着他,他就不难过了……” 12我的心也不由得柔软起来,因这个十三岁男孩的善良——这些天,我只顾着他,心疼着他的伤,担心着他的恢复,全力以赴地照顾他,却忽视了他旁边那个跟着父亲在工地上受伤的少年,忽视了他的处境、他的感受。我忽视了我们对桑岩如此丰富的宠爱,会让同样在病痛中孤单的男孩更加孤单,或者会自卑、伤感……桑岩一定是捕捉到了他的目光,那目光中一定流露出了这样的感受。 13可是,我还是不愿意为此委屈儿子。于是我说:“那以后我多做一些,你和那个哥哥一起吃好吗? 你的那些东西,也可以分一些给哥哥……” 14“不好。”桑岩打断我,“妈妈,这样他会觉得我们是可怜他,我不想那样做,如果是我,我也不会要别人可怜。妈,你就让我吃医院的饭吧,挺好的。” 15我的视线忽然就模糊了,然后,我伸出手轻轻拥抱了儿子。我很惭愧,我在这一刻看到了我的爱是多么自私和狭隘,已经是成年人、受过高等教育的我,对于善良的感知,还不如一个十三岁的男孩。 16桑岩还不懂得太多大道理,甚至不谙世事,但是他本能地知道,善良就是 17那么,我有什么理由不成全他的善良呢! 小题1:根据拼音写汉字。 络绎不jüé (2分) 小题2:第④段划线句是 描写,作用是 (4分) 小题3:文中桑岩的言行导致“我”心理变化的过程是 —— —— 。(每空填两个字)。(6分) 小题4:文章第7、第12、第15段反复提到“十三岁男孩”,请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其作用。(4分) 小题5:结合全文来看,下列句子最不适合填在第16段的横线上的一项是( )(4分)A.不在病痛面前炫耀健康,不在贫穷面前显示富有。 | B.在一顿简陋的饭菜面前,隐藏碗中的美味和丰盛。 | C.关注细节体察别人感受,将心比心给人一份尊重。 | D.乐善好施甘于奉献自己,一腔热忱乐于成全他人。 | 小题6:请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1)第二天开饭时,邻床哥哥发现桑岩和他一样在吃医院的饭,他会怎么想?请以第一人称写一段邻床哥哥的心理描写。 (2)读了这篇文章,有人认为桑岩改吃医院的饭照顾到了邻床哥哥的自尊,也有人认为桑岩的行为反而可能更伤害邻床哥哥的自尊。请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我选做 题作答(80字左右)(8分) |
阅读下面语段。(20分) 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 ①初二那年,我从家中那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中,看到了一幢幢高耸的大楼直插云霄;一层层盘旋的立交桥雄伟壮观;一辆接一辆的小汽车井然有序地穿梭不停;超市里的霓虹灯在黑白电视机里闪着刺眼的白光,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 ②我目瞪口呆,原来,城市是这样的美好呀。 ③我年少的心由此陷入了深深的忧伤。 ④第二天,我质问父亲:你怎么不是城市人呢?我想,如果父亲是城市人多好,那我也就是城市人了。 ⑤暑假,几名城里的大学生到我们这座大山写生,他们背着画夹,戴着旅游帽,洋气十足。其中有一个叫黄春草的女孩,就借住在我家。 ⑥有一天早上,她要画日出,天刚蒙蒙亮,她就起床了。我缠着要和她一起出去,于是我们一起登上了山顶。我说:“我真羡慕你,生活在大城市里,像我这样活着实在没有一点意思。”她却说:“不要把别人的生活想得太美好了,小小年纪不要如此多愁善感。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⑦她说:在四川的一座大山里,有一个小女孩,10岁那年,母亲病逝;12岁那年,父亲抬木头时被砸伤,从此干不了体力活。她每天背着个破布包,跑步去6公里外的学校上学。放学后,她还得割猪草,像男人一样在腰上缠上绳子,下到悬崖下面挖药材,挣点钱补贴家用和交学杂费。后来,她考上了大学,可她一共贷了8000多元的助学贷款…… ⑧我想不到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我更不幸的人,我以为她在给我编故事。黄春草却说,这个女孩就是她。我惊讶地看着黄春草,她的脸上非常平静。 ⑨黄春草的手指向远处,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我惊讶地发现,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竟然生长在一块伸出的巨石下面。那块巨石像伸出的房檐一样,严严地遮挡住了阳光,但是,小花竟然绽放了。她说:“阳光虽然没能直接照射到小花身上,但小花心里已感受到阳光的存在,哪怕是一点余光。” ⑩是啊,我们不能选择自己出生的时间、地点,我们可以选择顽强,在艰苦的环境中一样能够茁壮成长,就像那朵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一样。 小题1: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3分) 小题2:联系上下文,请分别谈谈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4分) 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竟然生长在一块伸出的岩石下面……但是小花竟然绽放了。 小题3:请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3分) 小题4:请谈谈你对第⑨段“阳光虽然没能直接照射到小花身上,但小花心里已感受到了阳光的存在,哪怕是一点点余光”这句话的理解。(4分) 小题5:试分析文章标题“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的作用。(3分) 小题6:不管是贫穷,还是富足;是杰出,还是平庸,在比较中,我们往往都会感到自己的处境不如意。亲爱的同学,读了本文后,你一定会对自己的生活有新的认识,对人生有新的感悟,请结合实际写出你的读后感。(50字左右)(3分) |
阅读下文,完成第后面题目(26分) 最美人瑞这样走来 柳鸣九 ①早在做同事之前,在东四头条的社科院宿舍大院,我和杨绛先生就做过邻居,于是比起别人,我便多了一些熟悉与就近景仰的机会。按“翰林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不成文的规矩,对她这样的旧时代过来的海归大家,作为小字辈的我,要按其本名,尊称她“季康先生”。 ②初见时,季康先生年过半百,精瘦娇小,举止文静轻柔,但整个人极有精神,特别是两道遒劲高挑而又急骤下折的弯眉,显示出一种坚毅刚强的性格。和其夫君锺书先生的不拘小节、有时穿着背心短裤就见客不同,她的衣着从来都整齐利索,即使在家不意碰见来访者敲门的时候。至于冬天,季康先生常披一件裘皮大衣,很是高雅气派。她始终保持着西洋妇女那种特定的“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的习惯,每次在公共场合露面,都对面部做了不同程度的上妆,这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北京,是极罕见的。不过,季康先生的妆容几乎不着痕迹,似有似无。 ③在公众场合,季康先生从来都是低姿态的,她脸上总是挂着一丝谦逊的微笑。在学习会以及其他重要的场合中,季康先生极少发言、表态,实在不得不讲几句的时候,她总是把自己的语言压缩到最少。多年后看到她以“点烦”原则(即把用词精简到不可能再精简的程度)翻译《堂吉诃德》,才发现,这不仅是真正发自内心地尊重人,而且真正做到了会尊重人。 ④在我见到的大家名流中,钱、杨二位先生要算是最为平实,甚至最为谦逊的两位。季康先生虽然有时穿得雍容华贵,神情态度却平和得像邻里阿姨。 ⑤但这个看似低调谦恭的阿姨,也有吃了熊心豹子胆的时候,且这个时候出现得无比不合时宜。“文革”之初,他们被造反派揪出来,挂了牌子押上批斗会。可杨季康对“天兵天将”的推推搡搡公然进行了反抗,而且怒目而视。要知道,不少老战士都没有一个敢于如此维护自己被践踏了的尊严。 ⑥“文革”后期,钱、杨二位先生尚未获得平反,有家回不了,四处流转。更多像我们这样的“小人物”,也在苦等“落实政策”,精神备受煎熬。同是天涯沦落人,处境谁也不比谁强到哪儿去。但对于这群甚至未能为他们说句公道话的晚辈,他们以极高的涵养、含蓄内敛且从不显于言辞的方式予以理解、宽容和无私帮助。 ⑦有一次,我家因额外开支经济上一时告急,杨先生得知后主动支援了我们几百元钱。后来有一天,她的助手递给我一个小纸包,里面有二十元人民币,“这是先生要我交给你们的,补贴你们的家用,要你们收下,什么道谢的话都不要讲。”先生雪中送炭,我们只好恭敬不如从命。没有想到,到了第二个月,又有一个小纸包。然后,第三个月,第四个月…… ⑧后来我还获知,研究所里每月不落地从先生那里得到接济的竟有十多个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也就是说,两位先生每月的工资,大部分都用于接济施舍了,且持续了好几年。经历了人生的磨难,却能如此悲悯,如此退让,如此宽厚慈祥,如此菩萨心肠,这是我在“翰林院”所见到的唯一一例。 ⑨先生施恩于后辈,大部分无法用金钱计算。20世纪80年代初,我访法归来写的两本书准备出版,因考虑到之前有前辈权威的横眉冷对,我特地在前言中恭敬写明“抛砖引玉”。当然,敬赠给钱、杨二位先生,抱的心态自然不同。很快,杨先生回信了,还是一贯的低调谦恭与幽默:“假如你抛出一块小砖,肯定会引来大堆的砖头瓦片,但是珠玉在前,砖就不敢出来了……天气酷热,希望你和朱虹同志都多多保重……杨绛八月十三日锺书同候。” ⑩先生过百岁大寿时,深知先生君子之道的我,自然不敢上门叨扰。当电话里听到老太太爽朗清晰的声音时,我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前的那个夏天,依然如喝了冰水那样舒心畅快——只是多少也有几分伤感,因为再不可能有“锺书同候了”。 【相关链接】①人瑞,长治百岁以上德高望重的人。 小题1:第②段画线句描写杨绛先生肖像时,注重突出杨绛的性格特征。(2分) 小题2:第③段画线句“这不仅是真正发自内地尊重人,而且真正做到了会尊重人”,前后两个半句能不能颠倒的理由是。(3分) 小题3:第⑤——第⑧段中: (1)第⑤段划线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其表达效果是(3分) (2)作者写了两件事,其一是 ;其二是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回答)(4分) (3)上述两件事,作者写的顺序是,作者详写后一件事的理由是(结合全文内容回答)(3分) 小题4:第⑨段,从杨先生的回信中,可以看出她对后辈抱有 和 之情,联系全文,“我”对杨先生则怀有 和 之情。 小题5: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最美人瑞”美在季康先生气质高雅 | B.“最美人瑞”美在季康先生谦恭低调 | C.“最美人瑞”美在季康先生宽厚仁慈 | D.“最美人瑞”美在季康先生无私奉献 | 小题6:下面这段文字是从“百度”中下载的。这段文字不宜添加到《最美人瑞这样走来》一文中。请从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两个方面说明理由。 杨绛,钱钟书的夫人,本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7月17日,祖籍江苏无锡,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年—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杨绛女士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主要文学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另有《堂吉诃德》等译著。 |
阅读下文,完成第21—26题。(25分) 栀子 父亲去世后不久,我接母亲来北京同住。她带着放暑假的19岁的弟弟一起来,他们是我生命中所剩余的最重要的两个人。 ‚那是炎热的下午,母亲乘坐的高速大巴刚刚抵达。她穿着碎花的细软棉布裤子,白色钩针短袖上衣。身边一大堆的行李。弟弟抱怨,买着那么多的海鲜干货,怕你在北京吃不到。还带了很多零食,仿佛要去春游。母亲在旁边略带天真地笑。 ƒ穿过车流疾驶的马路上,我紧紧攥住她的手。她的手温软而干燥。 ④父亲走后,母亲的身体开始一蹶不振,失眠,头晕,眼睛流了太多泪,看书要开始戴眼镜,也害怕坐飞机。 ⑤童年的时候,她总是独自带着我去电影院看电影。曾经她是这样聪慧丰盛的女子。明眸皓齿,漆黑发丝,以及近乎残酷的倔强,这些她后来都给了我。父亲和她之间的感情,始终很淡。他们像大部分的中国夫妻,在责任感和彼此依赖的惯性中共同生活了30年。30年后的母亲,在开始苍老的时候,却突然孤独。 ⑥有时候我会觉得你父亲还是在。不能相信他就这样丢下我不再管。母亲轻声地对我说。我点头。深夜母亲独自一人,躺在充满了回忆的空落落的房间里,总是听到父亲用钥匙开门的声音。很多往事只属于她自己。身边的人可以有陪伴,却不会得到任何安慰。 ⑦这样的孤独我能够感知。但什么都不能够为她做。 ⑧母亲随手拎着的小包里插着一朵洁白的栀子,带着清脆的绿叶。这是母亲最喜欢的花。夏天盛开的时候,有馥郁芬芳的芳香。乡下外婆家的院子里,就有一棵很大的栀子树。母亲倒空了一个矿泉水瓶子,让我去灌自来水,把花朵插起来。花瓣已经有点蔫黄,但芳香依然充盈了整个狭小的房间。 ⑨这是难得的一家人团聚的时刻,唯独缺少了父亲。心里温暖而又黯然。 ⑩一整夜的黑暗中,栀子花都在吐露着芬芳。 11母亲在16年前曾来过北京。这次来,只因为她的女儿客居在此。我带她去故宫,给她拍照片。透过镜头看到母亲,面容里有憔悴的优雅。她站在那里的样子,身体微微有些僵硬。照相机后面的我眼含热泪。 12我不能解释这种感觉。仿佛每一个时刻都会成为最后。就像父亲在机场等待我晚点了的飞机。我拎着包走到出口处,看到他的笑容。 13我们又坐在广场上看孩子们放风筝。暮色的天空一片金红。我把手搭在母亲的后背上,偶尔轻轻地抚摸她。母亲一直淡淡地笑,让我知道她有我和弟弟在身边,这一刻她很好。她也曾对我说,想起父亲来心里疼痛难受。我却不愿意告诉她,深夜失眠的时候,想起父亲的脸,去卫生间用冷水洗澡,对着镜子泪流满面。 14这样的想念。只因为心里的爱。 1515岁的时候,在整个动荡不安、桀骜不驯的青春里,一直对家庭和父母充满叛逆和反感。10多年之后,在时光中辗转反侧,经历了诸多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逐渐明白父母对自己的爱,是唯一不会有条件和计较的感情。但他们却已经苍老,并开始离去。 16我一直都在想,我们应该如何才能获得,一种最为持续和长久的温暖。 17深夜和母亲睡在我北京的公寓里的大床上,看到母亲变胖的身体。她年轻时曾这样苗条结实。美丽的躯体蜕变出两条生命。这是不惜代价的彻底的感情。 18每一个做女人都会这样做。这是她们共同的幸福和痛苦。而我亦同样渴望。 19世间如此寂静而漠然。而我们却要获取深爱。 20陪母亲散步,北京明亮干燥的阳光和绿树阴中清脆的鸟鸣让人觉得舒服。母亲说,如果每个星期天你都能陪我就好了。我说,会的。我要照顾你,到老。 21带她去最好的餐馆吃饭。母亲不管到哪里都只爱吃清淡简单的食物。带她去百货公司,给她买昂贵的护肤品,买她喜欢的绣花鞋和真丝裙。母亲都收下了。回到家里,却硬要塞给我两千块钱。我们差一点又吵起来。一直是彼此相爱的,但因为个性太相似,比如总是不愿意麻烦别人,总是不让自己亏欠别人哪怕一点点,总是倔强,总是太过为别人考虑……所以,在太长久的时间里,我们总是分开的,不在一起。 22因为弟弟要提前补习,他们很快要回去。终于说服母亲坐飞机。只要两个小时就可以到家。路上一直劝慰她,坐飞机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到了更年期的母亲,有时候是会像孩子一样天真而唠叨。母亲穿着碎花真丝连身裙,拎着随身小包,戴着耳环。入了安检之后,在那里抬起头寻找登机口的指示牌。我踮着脚一直张望,看到她沿着正确的方向去了,放下心来。母亲在转弯处又回头来寻找我。我们彼此挥了挥手,母亲笑,然后离开。我往回走,穿越喧嚣嘈杂的机场人群,终于难过地流下泪来。 23我们只在一起共度了7天。她回家的时候,父亲离开,刚好两个月。 小题1:第(11)段画线句“透过镜头看母亲,面容里有憔悴的幽雅”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错别字________应为________(2分) 小题2:文章写到母亲的三次“笑”,请找出其中的一处并说说你的理解。(4分) 摘抄:_____ ___ 理解:___ _____ 小题3:如果将第20段画线句改为“我说,会的。我要照顾你到老。”两者相比,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说说理由。(4分) 小题4:第21段画线句“但因为个性太相似,比如总是不愿意麻烦别人,总是不让自己亏欠别人哪怕一点点,总是倔强,总是太过为别人考虑……”在上文中找出与这句话相呼应的语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A.通过日常琐事,表达母亲对我无限的关爱。 | B.通过日常琐事,表达我对父亲离世的怀念。 | C.通过日常琐事,表达我对亲情生命的感悟。 | D.通过日常琐事,表达我对母亲的歉疚之情。 | 小题6: 任选一题: (1)文章结尾第23段有两句看似平常的话:“我们只在一起共度了7天。她回家的时候,父亲离开,刚好两个月。”你认为是否多余?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谈谈你的理解。(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有许多细节描写,请择其一处(试题涉及的除外),写80字左右的点评。(8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