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答题。(12分)①那年夏天的七月,是他一生都抹不去的黑色。②高考前一天,父亲突患重病,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他毅然放弃了高考,还有什么能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答题。(12分)①那年夏天的七月,是他一生都抹不去的黑色。②高考前一天,父亲突患重病,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他毅然放弃了高考,还有什么能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答题。(12分)
①那年夏天的七月,是他一生都抹不去的黑色。
②高考前一天,父亲突患重病,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他毅然放弃了高考,还有什么能比父亲的命更重要呢?他穿梭在医院各科室之间,交钱、拿药、取化验单……
③父亲终究还是离开了人世。从此以后,再没人为他和母亲遮风挡雨了。
④办完丧事,他想,自己必须成为一棵大树,来为母亲遮风挡雨。
⑤父亲留给娘俩的,不是财产,而是债务。父亲生前举债办了一家石粉厂,谁知厂子办起来后,产品严重滞销。
⑥他和母亲商量后,关闭了厂子,变卖了设备,连同家里积攒的钱,都用来偿还了债务。但依然有八家没能还清。都是村里的乡亲,当初父亲借钱时,他们连老底儿都拿出来了,指望着父亲年底能给一些分红,可现在……
⑦几个不眠之夜后,他告诉母亲,决定休学一年,出门打工挣钱还债。母亲长久不语,泪流满面。                          
⑧临行前,他将自己高中的课本都装在包里。他要去的是一个叫紫川的地方。那里小煤窑比较多,村里好几个人在那里打工。那一年,他十八岁。
⑨辗转奔波之后,他站在了小煤窑前。第一次下井,他惊恐不已。巷道黢黑,周围时不时有矸石坠落的声音。采煤面上很嘈杂,有用木柱支护顸板的,有打眼放炮的,还有拉拖运煤的。队长安排他拉拖运煤,不是技术活,有力气就能干。
⑩拉拖,就是将绳子拴在用汽车外胎做成的筐上,套在肩上,用近乎爬的原始方式往外运煤。运煤巷道只有半人高,根本不能直立。
⑾近一年里,他一直在巷道里拉拖。刚开始时,困扰他的是孤独、寂寞,还有累、疼。绳子紧紧地勒在后背上,磨得脊背火辣辣的疼。但他从没想过放弃。他总在盘算着,再干几天活,谁家的债就能还上了。这个念头,让他在黑暗中看到了光亮。
他慢慢适应了,后背渐渐消肿,大概已磨出茧了。他在拉拖的时候思考着高中课本上的问题,消磨漫长的时光。
⒀闲暇时间,工友们打牌喝酒。而他,捧着高中课本写写画画。晚上,别人睡了,他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照着读书。他相信:总有一天,自己会站在大学校园里。
⒁这不是梦想。
⒂终于有一天,他真的坐在了宽敞明亮的大学教室里。打工的第二年,他还清了债务,还留有一部分结余的钱。他参加了当年的高考,被顺利录取。
⒃大学毕业后,他在这个城市安了家,把母亲接到身边,一家人其乐融融。
⒄多年后,单位组织旅游,他又到了当初打工的地方。小煤窑已不复存在,被当地政府关停,建成了旅游区。
⒅站在曾经流过汗的地方,他透过时空,看到了当年在井下匍匐拉拖的自己。
⒆他感谢那段岁月,正是当初的匍匐,才让他褪去了青涩和稚嫩,学会了真正的站立,这样的十八岁,属于真正剽悍的男人。                (摘自《解放日报》有删改)
小题1:阅读2-15段,请将“他”这段经历的几个过程补充完整。(4分)
(1)        (2)        (3)      (4)辛苦打工,坚持学习 (5)              
小题2:阅读文段中画线句子,结合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慢慢适应”的内容和原因有哪些?(4分)
小题3:请结合文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作者除用行动描写外,还通过什么描写来逐步表现人物的“剽悍”的性格的?(4分)
答案

小题1:答案示例:放弃高考,承担责任(或照顾父亲);变卖设备,资不抵债(或偿债未清);决定休学,挣钱还债;还清债务,高考录取
小题2:答案示例:内容:一是孤独和寂寞;二是累和疼  原因:有“还债”这一坚定的信念;后背已消肿,磨出茧子。
小题3:答案示例:作者主要是通过心理描写逐步体现“他”的剽悍的。首先“他”的“为母亲遮风挡雨”的心理,体现了他的敢于担当,“休学一年”“打工还债”凸显了他的果断与勇气。打工时靠“一定要还清债务”的“念头”挺过来了,最后以“他相信:总有一天,自己会站在大学校园里”的坚定信念实现理想,此刻,一个剽悍的男子汉形象跃然纸上。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依照段落梳理文字,找到关键句子即可概括。第二段“他毅然放弃了高考”,第六段“变卖了设备”,第七段“打工挣钱”,第十五段“被顺利录取”。
点评:本题有难度,文章分段较多,细节很多,学生难以概括。概括内容,要将文章内容分清层次,看每层写什么内容,抓住要点,概括成句。
小题2:
试题分析:从上文中“再干几天活,谁家的债就能还上了。这个念头,让他在黑暗中看到了光亮。
”理解,是“信念”让“他”坚忍,适应了环境。
点评:本题不难,文中有文字信息可参照理解。理解文意中某个句子的含义,不仅要了解文章的内容,还要从作者思想情感或表达的意图方面去理解,平时学习多阅读多体会,培养语感,增强分析理解的能力。
小题3:
试题分析:注意本题有两个答点,一是“还有什么描写方法”,二是“结合语句具体分析”,文章中对人物的心理描写是丰富的,在举例说明。
点评:本题不难,文章中的心理描写是明显的,容易判断。直接描写人物有四种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分析人物形象,要注意这些描写方法。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段并答题。(12分)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的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  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睑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他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小题1:给划线字注音,给拼音写汉字(2分)
(    )    眼yì(      )
小题2:这段文字写了母亲对“我”做的两件事,一是                   ,二是                  。由此可见母亲既是                   ,又是                   。(4分)
小题3:文中划“         ”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态?(2分)
                                                                                           
小题4:文段中划线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轻点关门(15分)
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终于搬进了新居。送走了最后一批前来祝贺的朋友,我与妻子便重重地躺在沙发上休息。忽然,门铃响了。咦,这么晚了还有客人?忙起身开门,门外站着两位不相识的儒雅的中年男女,看上去是一对夫妻。在疑惑中,那男子介绍他们是一楼的住户,姓李,特地上来向我们祝贺乔迁之喜。哦,原来是邻居啊!赶紧往屋里让。
②李先生连忙摆手:“不麻烦了,不麻烦了,还有一件事情要请你们帮忙。”我说:“千万别客气,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效劳?”李先生道:“以后出入单元防盗门的时候,能不能轻点关门,我老父亲心脏不太好,受不了重响。”说完,静静地看着我们,眼里流露出一股浓浓的歉意。
③我沉吟了片刻:“当然没问题,只是怕有时候急了便会顾不上。既然你父亲受不了惊吓,为什么还要住在一楼?”李太太解释道:“其实我们也不喜欢住一楼,既潮湿又脏,但是老父亲腿脚不方便,而且心脏病人还要有适度的活动。”听完后,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便答应以后尽量小心。两口子千恩万谢,弄得我们挺不好意思的。
④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我们的单元门与别的单元门的确不太一样,大伙儿开关铁防盗门时,都是轻手轻脚的,绝没有其他单元时不时“咣当”一声巨响,一问,果然都是受李先生所托。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年过去了。有天晚上,李先生夫妇又摁响了我们家的门铃,一见到我们,二话没说,先给我与妻子深深地鞠了个躬,半晌,头也没抬起来。
⑤我急忙扶起询问。李先生的眼睛红肿,原来昨天晚上,李老先生在医院病故了。前些时候,他对儿子交代过:非常感谢大家这些年对于自己的照顾,麻烦各位了,要儿子见到年纪大的邻居叩个头,年纪轻的,鞠一躬,以表示自己对大家的    A(感恩、感谢、感激)。我用眼睛偷偷一扫,果然在李先生笔挺裤子的膝盖处有两块灰迹,想必是叩头叩的。
⑥送走了李先生夫妇,我不禁    B(感叹、感慨、感激):“轻点关门只是举手之劳,居然换来了别人如此大的感激,真是想不到,也担不起啊。”我想:生活就是这样,                               
小题1:第⑤、⑥段横线填上恰当的词语分别是A        B     (2分)
小题2:李先生夫妇两次来“我”家的目的分别是什么?(4分)
答:①第一次:                                                                                                                          
②第二次:                                                                                                               
小题3:李先生的儒雅主要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3分)
答:                                                                                                                          
小题4:文章第③段中“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                                                                                                                          
小题5:把第⑥段画线处应填写的揭示文章中心的话写在下面。(3分)
答:生活就是这样,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民工父亲的幸福》,完成文后题目。
民工父亲的“幸福”
(1)刚刚搬入新居不久。这天,我面朝着宽大的落地玻璃窗,端坐在电脑前,专心打字。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温暖、清亮、宁静。心情,也沐浴在一片暖融融的气氛中。
(2)突然,大门响起一阵很不规则的敲门声。
(3) “你找谁?”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隙。
(4) “我是住在您这片小区里干活的民工,想请您帮个忙。”那个陌生人嗫嗫嚅嚅地说。
(5) “什么事?你说吧。”
(6) “快到暑假了,我儿子要到城里来看我,他很想知道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了多少漂亮的房子。房子是盖了许多,可我从不知道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给孩子描述清楚。要是他来了,我能带他到您家看一看吗?”
(7)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后,他望着我,一脸的焦灼和企盼,两眼露出渴求的神情。
(8)我恍然大悟——真是一个心细、慈爱的父亲啊!我也是一个父亲,在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或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小文章,不也是喜欢在儿子面前表现一番吗?那是一个做父亲的自豪和骄傲啊!想到这,我答应了。
(9)他激动得连手也不知道放在哪里好了,脸上现出喜悦的神色。他连声说道:“您真是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随手就将门咣地关上了;有的还怀疑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了工棚……”
(10)几天后,这位民工父亲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小男孩十三、四岁,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身体,明亮的双眸。
(11) “换上吧。”我热情地说。父子俩换上了鞋套,像是生怕将木地板踏坏了似的,步子迈得格外轻缓,给人一种拘谨的感觉。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对孩子说:“这位叔叔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建筑公司盖的。我负责砌墙,工作时必须做到眼细、心细、手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对了,爸爸也通过了中级工的考试。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12)儿子听着,眼里流露着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我又看到,一只小手和一只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的腰板似乎挺直了许多。在一旁的我,心里也有一种温暖和甜蜜的感觉。
(13)一会儿,这对父子就看完了我的新居。退到门边时,这位民工父亲伸出手,重重地握住了我的手,感动地说道:“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我能带孩子到城里人家来看看,感受到了城里人家的温暖,这种幸福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眼里闪着晶莹的泪光。真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一下子,我也感动了,我和这位民工父亲的距离拉近了许多。我差一点把那位民工父亲的“幸福”弄成了碎片,一种隐痛扎着我的心。
(14)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那孩子对他父亲说道:“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就好了。”儿子的语气里有一种羡慕和向往。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
(15)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                       
(16)听了孩子的一番话,这位民工父亲将孩子往怀里搂了搂。
(17)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腰杆努力地挺了挺。
(18)顿时,他在我眼里一下子变得高大起来——一个父亲的伟岸和善良!
小题1:通读全文,说说民工父亲的“幸福”指什么?(写出两点即可)
小题2:文中的“我”对民工父亲的态度经历了哪三个阶段的变化?
小题3:开篇描写新居“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其用意是什么?
小题4:民工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小题5:结合上文,展开合理的想象,将第15段孩子要说的话续写出来。(50字以内)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到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小题1:结合画线的句子请你按下列要求再写两句。
风雪太大,会把_______________;风沙太猛,也会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解释下列词语
重蹈覆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刻骨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找出选文中的排比句,用“   ” 画出。说说作者表达的感情。
小题4:“人一辈子都在高潮 — 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作者把什么比做高潮?把什么比做“低潮”?把什么样的生活比做死水?
小题5:文中“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一句中“这一套”指的是什么?
小题6:课文举了克利斯朵夫的事例,你还知道哪些坚强面对困难和挫折的事例,试举一例,并说说当你在精神消沉的时,你是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最后一束康乃馨
①那一年,我大学毕业,同学们陆续都找到了工作,奔向新的生活。但我找了好多单位,都没有被聘用。那些天,我的心里沮丧到了极点,整个人都好像变了个模样,整天像丢了魂似的沉默着,不是看些打打******的闲书,就是赖在床上睡觉,消磨着青春。妈妈每天陪着我,劝我要振作点:“怎么会找不到工作呢,只是还不到时候罢了。”但我听不进去,有时甚至后悔自己上了大学。
②一天,吃过晚饭,妈妈对我说:“走,陪妈去街上转转,整天在家里憋着,会憋出病来的。”我不愿去,但看着妈妈略带乞求的眼神,我还是去了。
③我挽着妈妈的胳膊慢慢地走着。妈妈没有提找工作的事,只是讲些小时候调皮的故事,我不说话,只是听着。走着走着,妈妈对我说:“走,咱们去买点菜,这时候菜会便宜些的。”
④到菜市场时,菜市场里顾客已经不多了,这时卖主归心似箭,往往会让买主得到不小的实惠。我们走到一家菜摊前,妈妈挑选着明天要吃的菜,我呢,则站在一边等着。这时候,我发现不远处一个小姑娘手捧一束鲜艳的康乃馨,正向我投来天真烂漫的微笑。不知是鲜花的芬芳,还是小姑娘可爱的笑容吸引了我,我不由得走到她的身旁。这是一束盛开的康乃馨,朵朵鲜艳美丽,清香扑鼻。我心中一动,很想将小姑娘手中的这最后一束康乃馨买下,把它送给为我操心的妈妈。可当我向小姑娘问价时,她要的价并不低于鲜花店的价格。当我还价时,小姑娘却生气了:“凭良心说,我的花美不美?”我不假思索地说:“美是美,只是它是被人挑剩下来的最后一束,总应该便宜一些吧?”
⑤小姑娘一听,不乐意了,撅着嘴说:“大哥哥,你不知道,康乃馨是我们自己养的,每一朵都是爸爸精心栽培出来的。爸爸说就是剩下最后一朵,也不能随便处理掉,因为只不过这些鲜花的运气差一点,没有早点卖出去,并不是它们不美丽!”小姑娘一字一句,认认真真的一番话竟把我逗乐了。
⑥是啊,我不就像那最后的一朵康乃馨吗?只是运气差一点,并不是我不“美丽”。我捧着这最后一束康乃馨,疾步走到妈妈面前,说:“妈妈,送给你的。”妈妈看着我高兴的模样,笑着拍了拍我的肩膀,说:“这孩子,长大了。”
⑦从那天晚上开始,我好像又回到了大学一样,不断地调整自己,开始了不懈的学习,而且还报考了研究生,每天忙碌地充实着自己。终于,在那一年冬天到来之前,命运之神垂青于我,我被一家外资企业聘用了,而且薪酬不菲。
⑧就像总会有阳光照耀不到的角落,人生也会有被命运之神遗忘的时候,许多人眼看着自己的青春如天上的小鸟一样倏忽即逝,只是嗟叹不已,甚至怀疑自己的价值。其实越是在这个时候,越需要自尊、自信,还要有不间断的自我调整和充实。等到命运之神降临、幸福到来之时,你会发现当初执著的追求是多么明智,等待的回报是多么丰厚!
小题1:联系下文,第①段中划线词“沮丧”的意思是:            
小题2:文中有几处写出了妈妈对我的操心,如:
①                               
                              
③                                (3分)
小题3:第⑥段当我把康乃馨送给妈妈的时候,妈妈高兴地说我“长大了”,这是因为:
小题4:联系全文,请理解“康乃馨”在文中的两层意义:
小题5:请你谈谈最后一段议论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