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浆的心毕淑敏那年,我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颠簸了一天,夜幕降临才进入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①。突然在无边的沉寂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

翻浆的心毕淑敏那年,我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颠簸了一天,夜幕降临才进入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①。突然在无边的沉寂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翻浆的心
毕淑敏
那年,我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颠簸了一天,夜幕降临才进入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
突然在无边的沉寂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司机破口大骂。
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一件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
“我要搭车,我得回家。”
“不带!哪有你的地方!”司机愤愤地说。
“我蹲大厢板就行。”
“不带!”司机说着,踩了油门,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那个人抱住车灯说:“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吃……”
“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谢谢谢……谢……”最后一个“谢”字已是从轮胎缝隙里发出来的。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呜叫。我找到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里窥探。
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每一次颠簸,他都像被遗弃的篮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嘭作响。
“我好像觉得他要干什么。”司机说。
这一次,我看到青年敏捷地跳到两个大轮胎之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哎呀,他偷我东西呢!”
司机狠踩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
司机说:“车速这么快,他不敢动了。”
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我不知如何是好,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觉察到了车速的变化,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
我痛苦地几乎大叫。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再看青年,他扑到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任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
司机继续做着“高难”动作。我又去看那青年,他像夏日里一条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中央。
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司机说:“扶好你的脑袋。”就在他的右腿狠狠地踩下去之前,我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板……
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青年,在这突如其来的急刹车面前,可能要被卸成零件。“看他还有没有劲偷别人的东西! ”司机踌躇满志地说。
我心里安宁了许多。只见那个青年艰难地在轮胎缝里爬,不时还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这时,他扎在口袋上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
“他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师傅这次反倒不慌不忙,嘴角甚至显出隐隐的笑意。
我们到了一个兵站,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村最近的公路,他家那儿是根本不通车的,至少还要往沙漠腹地走10公里……
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的往下爬,跪坐在地上。不过才个把时辰的车程,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学学啦……学学……”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了“学”。
他说:“学学你们把车开得这样快,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学学……”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
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
“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我很严正地对他说。
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
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不堪重负的样子。我敏捷地爬上大厢板。我看到了我的提包。我摸索着它,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有删改)
[注释]①翻浆:春暖解冻时,地面或道路表面发生裂纹并渗出水分和泥浆。
小题1:小说中的“青年”是怎样的一个人?请概括作答。(2分)
小题2: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5分)
(1)联系全文,简要说说题目中“翻浆”的含义是什么。(2分)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作答。(3分)
小题3:小说结尾部分情节设置很巧妙,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简要赏析。(4分)
小题4: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此的看法。(4分)
答案

小题1:“青年”是一个孝顺父母、淳朴善良、热心助人的人。(每个要点计1分,意思相近即可)
小题1:(1)指我在弄清事情的真相后灵魂受到的震动和心里的不平静。(2分,意思相近即可)(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极强贬义色彩的词语(1分),形象描绘出搭车“青年”在司机的故意折腾下的狼狈情态(1分),表现出“我”对他的鄙夷和厌恶(1分)。(意思相近即可)
小题1:参考示例1: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先前“青年”一系列“偷东西”的行为最后却发现是“青年”的善举,“坏人”原来是好人,结局出人意料,而细节的交待又和前面相照应,使结局又在情理之中。
参考示例2:结尾戛然而止,引人深思。以“我”的感受收束全文,突出了我在知道真相后心里的不安和愧疚,更引起读者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小题1:主题:小说嘲讽了当今社会“人心惟危”的现象,呼唤社会相信善良,彼此信任。(2分)看法,参考示例:社会的和谐需要信任和真诚。虽然当今社会确实存在很多积弊,“农夫和蛇” 的故事时有发生,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怀疑善良和美好,拒绝信任和帮助。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越来越和谐,越来越美好。
解析

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小题1:学生能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主题,理解词语含义;语言赏析主要从词语运用和修辞两个角度去鉴赏如:先说出修辞,再答出修辞效果即可。学会结合语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小题1:赏析角度正确,分析恰当;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1:主题归纳正确,能结合现实谈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犟劲》一文,完成小题。
犟劲
宋跃辉
①天阴冷,会稽山腹地更冷。花期延时,茶叶的采摘也延时了。周文龙在王坛镇一个酒店喝酒,A天上飘落的雪花虽然轻盈,但他心里很沉。
②周文龙委实没料到,今年老天爷翻了脸。他的300亩有机“大越山龙”,本来就只靠自然生长,要是今年气候温暖,大越山龙的产量就会高一点,就能消化部分投资成本,遇到这寒冷的天,看来困难了。好朋友阿文终于打破沉默说:“还是快点用稻草保暖吧!我上网查过,目前没有更好的办法给茶树保暖啦。”周文龙一双目光紧盯着阿文,其实他心里十分清楚,用稻草给茶树保暖,可以减少损失,茶农大多用这种方法给茶树保暖。
③酒店里有许多人都认得周文龙,平日里都晓得他是个乐天派,整天笑嘻嘻的,可眼下他的脸上都是愁。有几个茶农凑上来给周文龙洗脑子:“大家不都是用稻草给茶树保暖吗?你怕什么?再说喝茶的谁会晓得你用稻草给茶树保暖,就是知道了又会怎么样呢?” 周文龙的脸上这时倒是有了些许笑意:“不行,稻草上有农药残留物,有机茶要受影响的。”“哎呦呦,这能有多少残留物啊,说不定还没有呢!”周文龙还是坚决摇了摇头。
④晚上,他怎么也睡不着,几次起身,拉开窗帘看外面的天,B虽然漆黑一片,可他还是清晰地听到了雪花飘落的声音,虽然轻微,却像石子击在他的心上。他只能祈祷第二天雪停。如果再这样下去,几百亩的茶园恐怕只能收获几百斤茶叶。
⑤以前,周文龙在上海工作,但他还是喜欢家乡的山水,爱喝家乡的茶。可他清楚,茶农为了除虫和增加产量,会定期给茶树打药水,施化肥,不少厂家在茶叶制作过程中的卫生状况也不是很理想。于是七年前,他决定种植有机茶,想法很简单,如今大家最关心的就是食品健康,茶叶又是生活中的必需品,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保证自己种出来的茶叶绝无污染,可以让人喝得放心、健康。
⑥当时,省里专家告诉他,这是有很大风险的,任何一个过程,都不能有一丝差错,难度非常大。周文龙所在的舜皇村的村民和周围不少茶农,都说周文龙傻。就是风调雨顺,他的茶叶品质再好,可是产量不高,又能挣多少钱呢?收回投资起码要好几年时间,还不如就搞些普通绿茶,种植、加工、运输都方便,钱也来得快。可是周文龙就是认死理,哪怕一条路走到黑,也要把有机茶事业坚持下去。前两年,老天爷帮忙,他的茶园虽然没挣到什么钱,不过看到许多人从很远的地方跑来求购大越山龙,他心里美滋滋的。然而,今年老天爷不再眷顾他,不是连续低温就是连着几天下雪,搅得他心里一直没有踏实过。他可以用稻草给茶叶保暖,但是,自己曾经对许多客人承诺过,他生产的是良心茶,绝不会为了提高产量,采取与有机食品生产相悖的做法。
C翌日,雪还在飘,周文龙的茶树都被雪覆盖着。
⑧阿文再次对周文龙说:“气象预报说,这雪还要下。还是赶快用稻草给它们保暖吧。据说,微量的农药残留物,仪器也不一定能检测出来。”周文龙回答:“昨晚我想了一夜,无论怎样,我也要扛下去,绝对不能在有机茶上耍一点点花头。我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
(选自《解放日报》,有改动)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主要内容。(2分)
小题2:本文写景之处虽然不多,但非常精彩。请你从A、B、C三处中任选一处,自选角度简要品析。(3分)
小题3:文末周文龙说:“我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请联系上文,想象周文龙曾经说过什么话,描写周文龙当时说话的内容及情态。(3分)
小题4:有人认为文章的第⑤段作用不大,可以删去。你认为此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3分)
小题5:文章第⑥段写到:“周文龙所在的舜皇村的村民和周围不少茶农,都说周文龙傻。”读完本文,你认为周文龙真傻吗?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4分)
雪化一化,就有路了
张抗抗
每年下第一场雪的日子,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
那些日子我始终被—件事情烦恼着,似乎是为了一些闲言碎语。那时我初涉文坛,尚未习惯文坛的无事生非,很容易被某些谣言困扰,情绪波动也很激愤。当事情渐渐平息下来时。
我偶尔听说某某人在其中做了手脚,心里顿时对此人充满了愤懑和恼恨。我发誓要当面去质问她.很快便有了一个机会。我出差去某地,恰好要路过那人所在的城市。我向朋友要来了她的地址,决定在那个城市作短暂的停留,去义正词严地指责、声讨她。
到达那个城市时,已是傍晚时分了,空中已飘起了雪花。我看着地址打听路线,乘坐了几站电车。下车时,完全陌生的街名和异样的口音,令我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但我只能继续去寻找那个记录在怨恨的纸条上的地址.
雪下得越来越大,风也越发凛冽,四下皆白,分不清天上地下。我只是混混沌沌,跌跌撞撞地朝前走着……街上几乎已没有行人,那时我才发现,自己迷路了。就在那个时候,我看见了街边一间简陋平房的窗口露出一线灯光。我敲了门。门开了,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妇人,她接过我那张写着地址的纸条,说:“那地方太难找,我领你去吧!”不容我谢绝,她已跨出门槛,踩在了雪地里。
“这大雪天儿出门,定是有要紧事吧?”她回过头大声喊.我含糊应了一声,“你是去看望病人吧?看把你累的,急的!是亲戚?朋友?”她放幔了脚步,一边拍掸着肩上的雪花,一边等着我.
我心里咯噔一下。亲戚?朋友?病人?……我沉默着,无言以对.我怎能对她实言相告,自己其实是去找一个“仇人”兴师问罪的!
似乎就在那一刻,我忽然对自己此行的目的和意义产生一丝怀疑和动摇,我不知道自己泉这座城市干什么?甚至也不知道要寻找的那个人究竟是谁。那个人隐没在漫天飘气的雪花中,随风逐流而去.也许出于无知,也许出于一时利益之需,她才那样做,那也许真的是一个需要救治而不是鞭笞的“病人”呢!
脚底突然在一个雪窝里滑了一下,大娘一把将我拽住。“这该死的雪,真讨厌……”我忍不住嘟哝,“不碍事,不碍事.就快到了.前面那个电线杆子右拐,再往前数三个门就是。”“大娘,请回吧,这回我认得路了……”我说着,声音忽然就喑噎了。
她又重复指点了一逮,便转身往回走.刚走几步,又回过头,大声说:“不碍事,明儿太阳出来,这雪化一化,就有路了!”那个苍老的声音,被纷扬的雪花托起,在空荡荡的小街上蹒跚。
我在雪地上久久伫立着.雪化一化,就有路了。那么,就把冷雪交给阳光去处理。雪不能永远覆盖道路,因为路属于自己的脚.
那个风雪之夜,当我终于站在那费尽周折才到达的门牌下面时,我已经全然没有了那种激愤的心情,我平静地站了一会,轻轻将那张已被雷水洇湿的纸条撕碎,然后慢慢朝火车站方向走去.
(摘自《情感读本·意志篇》2011年第6期)
小题1: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作者“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6分)
小题2:文中“我”的前后态度、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分析。(4分)
小题3:文中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老妇人的美好品质?请用具体例子加以解析。(4分)
小题4:文中老妇人的话“这雪化一化,就有路了”在文中有两种理解,请你说说。(4分)
小题5:体会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表达作用。(3分)
那个苍老的声音,被纷扬的雪花托起,在空荡荡的小街上蹒跚
小题6:下列对文章的品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主要运用先抑后扬的写法,先写“烦恼”,再写“寻仇”,最后写“平静”。
B.本文以“我”的行踪为线索来组织材料,条理清晰,叙事自然。
C.文中划线句属于自然环境描写,渲染天气恶劣,既表现“我”“寻仇”的强烈,又为下文叙写偶遇老妇人等情节作铺垫。
D.本文采用第一人称写法,可见所写的内容是真人真事,故事没有曲折、没有波折,作者的情感都是直接表露出来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挥别蒲扇》一文,完成小题。(15分)
挥别蒲扇
鲁敏
①夏阳下,女孩子们头上的草帽散发出一股久违的秋草香,那样清淡且真实让我为之 怦然心动。蓦然回首——但我回首的却是蒲扇啊!那同样散发着田园秋草香的蒲扇正穿过繁华都市空调吊扇从过往岁月里漫溯而来,伴着蛙鸣稻香,真切得似乎盈盈在握了!
②那时在乡间是不觉得蒲扇有这股清香诗意的。白天除了中午打盹时用它驱驱苍蝇外,几乎没得空去摇它。
③凉拌菜瓜加玉米糁粥的晚饭吃罢了,泥腿汗身子洗净了,劳作的衣衫挂在高篱笆上滴水了,月已中天,蒲扇这才悠闲地出现在乘凉的乡人们手中。穿宽脚布裤的女人摇着它,串户走场地几张凳一围,三个女人一台戏了。她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说今儿得到茄地选种了,是小青头好呢还是白光皮好?A有的就高翘着脚迷迷糊糊睡去,头发湿湿地披着,嘴角半开着,月光在脸上投下一片阴影。忽然手中的蒲扇一滑掉在地上,女人一惊,边睁眼拾扇子边连声叫喊:“二柱,别瞎跑,当心沟里的田鸡跳上来咬你的脚趾头!
④男人们不爱翘脚,只见烟头在夜风上一明一灭,他们不理睬小孩子手中炫耀的那一瓶萤火虫,只顾高声计算着今夏的稻谷秋天能卖个几等品,东根爹的老牛能生几个崽子,地里要不要再加道肥之类。B扇子助兴般被摇得呼呼的,谈得尽兴或是被花脚蚊子咬了一口,蒲扇就被用来拍大腿或脚踝,“啪啪”两声极尽意的样子。穿老式大襟绸衫的老太听见了必定会嘟嚷两句:“就不能轻点儿?看你那扇子用不了半个夏天就要掉进灶堂烧火了!现在扇子也太嫩,皮子还是青的呢就被割下来卖。明天要不要叫珍儿帮你滚个布边?”
⑤清清爽爽的女娃儿也爱凑凑热闹,白天黝黑的脸庞此刻泻着月光似乎只见细腻柔和了,她们一直轻轻地摇着扇子,不为消热驱蚊,只为看着西斜的月儿将心事和梦想缓缓摇出,细细切切地谁也听不清她们谈些什么。但要说她们手中这扇,才是最精致可爱的,边沿被细心的滚了一圈俏眼的花边,柄子上细细地缚着一圈彩色塑料线,处处透着女孩子的灵秀。姑娘们常到村头大晒场上乘凉。年轻人都爱往那跑,没准这扇子就是掩饰害羞的好道具。还有别有用途也未可知,曾见有巧手的姑娘用水红丝线在扇子上绣字“歪柳村杨彩霞”,难道要用这蒲扇送人?也许在她们心中,这一柄蛋青天色滚花边绣彩字的扇子要比纸折扇更雅气,比檀木扇更珍贵呢……
⑥但我已有多久没有看见那些可爱的蒲扇了!其实家中也是有几把的,不知何时买的,每次晒夏时拿下来拍拍灰到傍晚又与散着太阳香的棉胎一起塞上去。
⑦我知道,曾经被千百双手挥动着的蒲扇是难再用了,可我干嘛这样恋旧呢。现在多好,办公室有“春兰”,卧室有“三菱”,连食堂也都安装了立式空调,有的连书房里都有空调,还有那大大小小的电风扇……也许我借着秋草清香而生的回首之绪并不仅仅牵挂蒲扇吧,我所热烈渴慕怀念的其实是我的父老乡亲啊!那一群淳朴劳碌乐天的亲人!我还会趿着木板拖鞋,摇着大蒲扇,重回少年,坐在你膝下,一起走过每一个有月无月的夏夜么?
小题1: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说“那时在乡间是不觉得蒲扇有这般清香诗意的”?(4分)
小题2:同一把蒲扇,摇得各不相同。仔细阅读③④⑤段,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蒲扇在乡间不同人手上的用途。(3分)
小题3:文中画线的两处写得很有特色,请选取其中一处做简要赏析。(4分)
我选【  】处,我的赏析:                       
小题4:有读者认为将标题更换为“回首蒲扇”更恰切,你赞同吗?请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20分)
爱到无力
丁立梅
①母亲踅进厨房有好大一会了。
②我们兄妹几个坐在屋前晒太阳,等着开午饭,一边闲闲地说着话。这是每年的惯例,春节期间,兄妹几个约好了日子,从各自的小家出发,回到母亲身边来拜年。母亲总是高兴地给我们忙这忙那。这个喜欢吃蔬菜,那个喜欢吃鱼,这个爱吃糯米糕,那个好辣,母亲都记着。端上来的菜,投了人人的喜好。临了,母亲还给离家最远的我,备上好多好吃的带上。这个袋子里装青菜菠菜,那个袋子里装年糕肉丸子。姐姐戏称我每次回家,都是鬼子进村,大扫荡了。的确有点像。母亲恨不得把她自己,也塞到袋子里,让我带回城,好事无巨细地把我照顾好。【批注:“恨不得把她自己,也塞到袋子里”,夸张的写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备至。】
③这次回家,母亲也是高兴的,围在我们身边转半天,看着这个笑,看着那个笑。我们的孩子,一齐叫她外婆,她不知怎么应答才好。摸摸这个的手,抚抚那个的脸。【批注:“摸摸”“抚抚”,运用叠词,生动传神地表现了母亲的慈爱与高兴。】这是多么灿烂热闹的场景啊,它把一切的困厄苦痛,全都掩藏得不见影踪。母亲的笑,便一直挂在脸上,像窗花贴在窗上。母亲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我要到地里挑青菜了。却因找一把小锹,屋里屋外乱转了一通,最后在窗台边找到它。姐姐说,妈老了。
④妈真的老了吗?我们顺着姐姐的目光,一齐看过去。母亲在阳光下发愣,母亲说,我要做什么的?哦,挑青菜呢,母亲自言自语。(A)背影看起来,真小啊,小得像一枚皱褶的核桃。【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厨房里,动静不像往年大,有些静悄悄。母亲在切芋头,切几刀,停一下,仿佛被什么绊住了思绪。她抬头愣愣看着一处,复又低头切起来。我跳进厨房要帮忙,母亲慌了,拦住,连连说,快出去,别弄脏你的衣裳。我看看身上,银色外套,银色毛领子,的确是不经脏的。
⑥我继续坐到屋前晒太阳。阳光无限好,仿佛还是昔时的模样,温暖,无忧。却又不同了,因为我们都不是昔时的那一个了,一些现实无法回避:祖父卧床不起已好些时日,大小便失禁,床前照料之人,只有母亲。大冬天里,母亲双手浸在冰冷的河水里,给祖父洗弄脏的被褥。姐姐的孩子,好好的突然患了眼疾,视力急剧下降,去医院检查,竟是严重的青光眼。母亲愁得夜不成眠,逢人便问,孩子没了眼睛咋办呢?都快问成祥林嫂了。弟弟婚姻破裂,一个人形只影单地晃来晃去,母亲当着人面落泪不止,她不知道拿她这个儿子怎么办。母亲自己,也是多病多难的,贫血,多眩晕。手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疼痛,指头已伸不直了。家里家外,却少不了她那双手的操劳。
⑦我再进厨房,钟已敲过十二点了。太阳当头照,我的孩子嚷饿,我去看饭熟了没。母亲竟还在切芋头,旁边的篮子里,晾着洗好的青菜。锅灶却是冷的。母亲昔日的利落,已消失殆尽。看到我,她恍然惊醒过来,异常歉意地说,乖乖,饿了吧?饭就快好了。这一说,差点把我的泪说出来。我说,妈,还是我来吧。我麻利地清洗锅盆,炒菜烧汤煮饭,母亲在一边看着,没再阻拦。
⑧回城的时候,我第一次没大包小包地往回带东西,连一片菜叶子也没带。(B)母亲内疚得无以复加,她的脸,贴着我的车窗,反反复复地说,乖乖,让你空着手啊,让你空着手啊。【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背过脸去,我说,妈,城里什么都有的。我怕我的泪,会抑制不住掉下来。以前我总以为,青山青,绿水长,我的母亲,永远是母亲,永远有着饱满的爱,供我们吮吸。而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母亲犹如一棵老了的树,在不知不觉中,它掉叶了,它光秃秃了,连轻如羽毛的阳光,它也扛不住了。
我的母亲,终于爱到无力。
小题1:文章写的是春节回母亲家的事,为什么要写第⑥段中那些“无法回避”的现实? (5分)
小题2:如何理解第⑨段“我的母亲,终于爱到无力。”?并说说这段在全文中的作用。(5分)
小题3:批注是精读文章的常用方法,可以是对内容的客观注解,也可以是读者的主观感
悟,例如,对作品的语言、构思及情感等的领悟。请参照文中“批注”示例,在A、B两处
划线句中任选一句进行批注。(4分)
我选(  )句,批注:                                                  
小题4:【甲】【乙】两个片段,题材都与“母亲”有关,请从作者情感的角度比较它们的
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
【甲】回城的时候,我第一次没大包小包地往回带东西,连一片菜叶子也没带。母亲内疚得无以复加,她的脸,贴着我的车窗,反反复复地说,乖乖,让你空着手啊,让你空着手啊。我背过脸去,我说,妈,城里什么都有的。我怕我的泪,会抑制不住掉下来。以前我总以为,青山青,绿水长,我的母亲,永远是母亲,永远有着饱满的爱,供我们吮吸。而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母亲犹如一棵老了的树,在不知不觉中,它掉叶了,它光秃秃了,连轻如羽毛的阳光,它也扛不住了。  (丁立梅《爱到无力》)
【乙】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冰心《纸船——寄母亲》)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小题。(13分)
铃兰花
[斯洛文尼亚] 普·沃兰茨
(1)紧挨着我们家的地头有一块怕人的、黑黢(qū)黢的洼地,大家都管它叫“地狱”。它三面由陡坡环绕,活像一口深锅,只有一个隐没在晦暗、神秘的密林里的出口。山坡上长满了杂乱的灌木、黄檗(bò)、千金榆幼树、乌荆子、野樱桃树和一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儿。林丛间荒草蔓生,它们只宜于作羊饲料。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扫石南、蕨草、木贼、藜芦和其他一些无用的野草。“地狱”里人迹罕至,阴森森的,人们来到这里,心都会不由自主地紧缩起来。那里唯一有生命的东西是一眼泉水,它从洼地底层布满青苔的山岩下涌出来,经过一段不长的曲折流程,流到外边的广阔天地里,然后在那里消失。泉水的淙淙声响彻整个洼地。这种水流的喧闹声被三面陡坡折回来,在森林中回荡,变得更响了。溪流日夜不息的声响给这个阴森可怖的地方蒙上了更神秘的色彩。
(2)我打从记事的时候开始就害怕这个地方。……
(3)有一次,正好是星期六黄昏,父母坐在我们家的门槛上,若有所思地翘首望着春天晴朗的天空,母亲深深地叹了口气说:
(4)“哎呀,我真想明天带一束铃兰上教堂,可惜哪里也找不着。”
(5)“是呀,眼下找铃兰是晚了一些。要有也就是在‘地狱’里了。”
(6)一听到“地狱”这两个字,我全身不禁打了个寒战。我好容易等到父母起身闩门,然后上床睡觉。夜里我久久不能入眠,这个可怕的地方老在我眼前浮现。在我内心深处却回响着母亲的叹息声。铃兰花和“地狱”,这是多么不相容的两件事物啊!我特别喜欢铃兰,寻遍了我家前后的所有坡地和沟谷。可我却不知道它们也长在“地狱”里。
(7)早上我起得格外早。准是我在梦里出过大汗,所以身子还是湿淋淋的。我通常都是一早就去放牧。天天早上都要别人把我叫醒,然后把我从被窝里拽出来。今天我可是自己起的床。踮着脚就出了家门。父亲和母亲还在酣睡,因为今天是星期日。
(8)我来到了院子里站下,仿佛还处在半睡不醒的状态之中,充满了一种惬意而奇妙的责任感,尽管这对我还是下意识的感觉。春日的早晨已经到来。真正的夏天也不远了。远方的波霍尔耶山背后,火红的朝霞烧红了半爿天,朝阳眼瞅着就要擦出它圆圆的脸蛋了。阳光照到佩查山顶,给它抹上了一层绛紫色。青草、树木和灌木林上都披覆着露水,它们现在还只是忽闪忽闪地微微发亮,等到旭日东升,它们在阳光下黄澄澄的像金粒和珍珠那样闪光时,又会有另外一番景象。远方的晨雾缓缓移动,仿佛大自然背负着沉沉的重担。
(9)蓦地,恰似有一股神奇的力量使我又重新迈开步子,穿过地头,径直向“地狱”走去。我从坡坎上恐惧地往昏暗的洼地瞥了一眼,为了不看它,就紧闭着双眼往下走,心里盘算着在底部的山岩旁一定会找到铃兰花。一直走到了底部,我才睁开眼睛。
(10)我看见了许多芬芳馥郁的铃兰花,于是动手大把大把地采起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也没有向四周张望的勇气。我怀着一种兴奋而紧张的心情,谛听着潺潺的流水,和它那叫人不寒而栗的回声,这声音在清晨的宁静里听起来比平日更响。我捧了一大把铃兰花,赶紧走出了“地狱”。我一口气往家里跑去,等跑到家,刚赶上母亲正要出门。
(11)这时,天边的红日已经把它的第一束光辉投进我们家的院子,把院子装扮得绚丽多彩。母亲伫立在霞光里,周身通红,漂亮极了,犹如下凡的天仙。我捧着铃兰向她跑去,一边还得意地大喊着:
(12)“妈妈,妈妈……铃兰……”
(13)我沉浸在幸福和无限喜悦之中,更显得容光焕发。
(14)母亲的脸上也漾起了欣喜的微笑;她满心高兴地伸手接过花束,捧到脸边。但在吸进那浓郁而清新的花香之前,她先看了看我。
(15)“你为什么哭,我的孩子?……”
(16)我刚才因为害怕而涌出的大颗泪珠还噙在眼里,但陶醉在胜利之中竟把它忘得一干二净了。母亲猜到了我的壮举,她慈祥而温和地摸了摸我的头。
(选自《外国散文百年精华》,有删节)
小题1:文中第6段说“夜里我久久不能入眠”,揣摩一下“我”当时不能入眠的心理表现,试将心理活动写出来。(3分)
小题2:文章第8段,作者着力描写春日早晨的阳光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我沉浸在幸福和无限喜悦之中”,这“幸福”和“喜悦”里包含了哪些内容?(4分)
小题4:体会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母亲伫立在霞光里,周身通红,漂亮极了,犹如下凡的天仙”所蕴含的感情。(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