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生命的舞鞋(14分)王开岭偶尔,在路边的鞋店里,你会遇见一些特殊的顾客。他(她)是一位拄着双拐或摇着轮椅的不幸的人,空荡荡的裤管暗示他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生命的舞鞋(14分)王开岭偶尔,在路边的鞋店里,你会遇见一些特殊的顾客。他(她)是一位拄着双拐或摇着轮椅的不幸的人,空荡荡的裤管暗示他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生命的舞鞋(14分)
王开岭
偶尔,在路边的鞋店里,你会遇见一些特殊的顾客。他(她)是一位拄着双拐或摇着轮椅的不幸的人,空荡荡的裤管暗示他们已经失去了一条左脚或一条右腿……或许,一开始你并未多想什么,只是用同情和尊敬的目光轻轻地掠过那些受伤的躯体。可冷不丁,一个清冷的念头升了起来:在其一生中,会有多少永不曾穿过的鞋子啊!而那只永远多余的鞋子又将会在他们敏感脆弱的心灵中占据什么样的位置? 
这个念头久久折磨并感动着你。虽思忖不出更多的理性含义,但总觉得有一种清洌的生命之美隐含在其中。
我曾亲眼目睹一位豆蔻少女,由双亲陪着将一辆轮椅摇进了鞋店。全家人兴致勃勃地围着柜台指点个不停,请老板把一只只精美的盒子打开、浏览,再换一只,打开……约半小时光景,他们在这不足二十平米的店铺里已研究了不下十双鞋子。奇怪的是,那少女总嫌左鞋的质地不够完美而遗憾地摇头,在常人看
来,这不免显得赘余,因为这命运已经注定她永无可能将这只实际的鞋子穿在脚上……但她和家人却挑剔得如此仔细、专注,笃诚的神情让人联想到收藏家。
一团美丽的小小的谜,像睫毛上的雾,不是么?直到后来——那天,我应邀去一位朋友的朋友家参加一个晚会。到了才发现,晚会的女主人——那位弹奏出美妙琴声的典雅女子竟是位残疾人。她就那样怡静地坐在琴台后,披一袭水样的黑裙,不时回眸冲客人微笑着致意……
那是一支名叫《在水一方》的曲子,我躲在最远的一处沙发上用心听着,惟觉得她身上有一股月光般的清洁和摄人魂魄的力量……朋友告诉我,她曾是位小有名气的舞蹈演员,跳芭蕾舞的,在国内比赛中获过奖,四年前,她在旅游登山时遇上了滚石,失去了一条左腿。我愣住了,这灾难对一个靠足尖支撑生命的艺术女子而言,难道不比死亡更残酷吗?是的,朋友感慨地说,她绝望过、痛不欲生过、也曾偷偷服下过安眠药……可她毕竟挺过来了,现在她活得很出色。
怀着好奇和钦佩的心情,我提出参观一下主人的书房。迎面墙上有一幅放大的黑白剧照,那是她在全国比赛中演出《天鹅湖》的情景……最后,我驻足在一排栗色的工艺橱前,透过浅蓝的挡板玻璃,我看到十几双洁白纤巧的专用舞鞋,灵秀极了,被主人拼列成几组优美的几何图案,翩然欲飞的神态……旁边还附有“年、月”等字样的纸卡,显然这都是她当初训练或比赛用过的。令人惊奇的是,在下方橱格里,还躺着些极普通的鞋子,和常人使用的并无二致,可它们仅有单只,准确地说,是左鞋,全是新的,是一只只从未穿过的左鞋……
眼前霍然一亮,我兴奋得有些颤抖,啊,找到啦!我终于找到它们啦!这些神秘的永不曾被穿用的鞋子,它们并没有像我所担心的那样莫名地失踪或遭遗弃,而是一直被很好地珍藏着,像其主人那样真实有力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千真万确,它们即在眼前啊!
猛想起日前遇见的残疾少女和她的家人,那萦绕于怀的疑窦倏然澄明了:那些鞋子的真正价值并非形式上的实用,而是出于精神的完整和美之对称的需要,对一个有追求、有尊严的生命来说,它们是永不可缺和漠视的啊!正像这位可敬的女演员,虽然失去了一条极有价值的腿,但却赋予了人生更丰富的美和价值,她的生命并没有掉队啊……
小题1:阅读全文,概述作者在文中叙述的两个故事。(4分)                                                                     
小题2:联系全文,就文中划线的词句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4分)
(1)说说“你并未多想什么,只是用同情和尊敬的目光轻轻地掠过那些受伤的躯体”这句话中,作者“同情”什么?“尊敬”什么?
(2)请用文中原话回答“但总觉得有一种清洌的生命之美隐含在其中”这句话中“生命之美”的含义。
小题3:对于失去左腿的女演员,作者为什么说 “她的生命没有掉队”?(3分)
小题4: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对“感激生命给予你这么多”的理解。(3分)  
人生真正的道路是一条简陋的绳索。倘若你能优雅地走在上面,你要微笑,你要感激生命给予你这么多……而一旦你不幸被它绊倒,跌出了眼泪,当你爬起来重新上路时,你仍要始终不渝的微笑,你仍要感激生命给予你这么多……
答案

小题1:一位双腿残疾的豆蔻少女仔细、挑剔地选鞋;一位失去了左腿的女舞蹈演员残疾后将以前比赛用过的舞鞋和所有未曾穿过的左鞋陈列在橱窗里。
小题1:(1)同情他(她)躯体受伤致残的不幸;尊敬他(她)忍受身残的痛苦而顽强生活的勇气和精神(2)“对一个有追求、有尊严的生命来说,它们是永不可缺和漠视的啊!”
小题1:因为她没有被突如其来的厄运击倒,而是在逆境中奋发图强,对生命满怀感激之情,努力开拓自己另一番异常开阔的人生境界。
小题1:在人生的顺境时,要感激生命对自己的眷顾,让自己能够享受生命带来的芬芳;在人生的逆境时,要感谢生命对自己的锤炼,让自己收获人生更丰厚的美和价值。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故事的能力。围绕“豆蔻少女”的具体描写,概括出发生在主人公身上的两个情节即可。注意表达的准确和简洁。
小题1:(1)本题考查对文章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根据文章对“残疾女孩”的描写来理解“同情”“尊敬”即可。(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以及提取信息的能力。结合对文章的理解以及从“残疾女孩” 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来理解“生命之美”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结合“失去左腿的女演员”对待人生的态度来理解“她的生命没有掉队”即可。
小题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结合文章的主旨以及链接材料来谈“感激生命给予你这么多”这句话的理解,言之有理即可。
举一反三
狠 爱(16分)
徐立新
学校离家只有500米的距离,可就是这短短的500米,对她来说,却是布满艰难的万水千山。
因为双脚有严重残疾,9岁的她,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蹦蹦跳跳地去上学,就连稳稳当当地走都不行,她的脚踝处有明显的扭曲变形,脚掌根本着不了地,因此,身体的重量几乎都压在脚的外侧,每挪一步,她都是晃晃悠悠的。
短短的一条巷子,她不知用了多长时间,才勉勉强强通过,总算大汗淋漓地挪到路口, 学校就近在咫尺,可此时,她的脸上却露出更加悲伤的表情——接下来的路,再没有任何可扒扶和借力的东西。
她坐在地上,低头呜咽,乞求路人的帮助。
这一幕看着让人揪心,终于有人过来帮忙了,把她扶了起来,打算送她到学校。可就在这时,一个面目狰狞的女人突然冲了上来,怒气冲冲地从路人的手中将她夺了下来。大声吼道:“自己走过去!”
所有的人,都被女人的突然举动给吓呆了。她在一边开始大声哭泣,并且不愿意挪步,显然,她觉得眼前的这个女人……(A)
她的哭泣和不听从,引来女人更大的愤怒,开始使劲地推打她,一边打,一边怒问道:“每天都等待别人的可怜,你不觉得耻辱吗?每次都等待别人的帮助,你不觉得羞愧吗?你脚有残疾,难道心也有残疾吗?”
没有人怀疑,女人就是她的母亲。她一边哭泣着,一边慢慢朝学校爬去,可这却招来了母亲更大的不满,母亲将她狠狠地拽了起来,怒吼道:“是人就直立行走,只有动物才爬,给我堂堂正正地走过去!”
直立行走,堂堂正正地走过去,对于她,该是多难呀!但是母亲全然不顾这些,在母亲的一声声怒责下,在接连摔倒14次后,她终于“走”进了学校……
此时,站在她身后的母亲,泪如雨下。
此后,她宁可一次次地摔倒,也不愿意爬着去上学。因为母亲告诉过她,别人只能扶你一次,却不能永远扶着你……
9年前,母亲遭遇难产,她成了不幸的孩子,医生的诊断是“马蹄内翻足”,今生只能爬着走。那一刻,母亲伤心欲绝。为了帮她治病,母亲不顾一切地干活,什么累活脏活都愿意干,可女儿的病没有一丝的好转。(B)
母亲开始天天、月月、年年逼迫她坚强,甚至抛下所有的柔情,对她拳脚相加。为此,她吃尽了苦头,却学会了坚强。
在她14岁那年,奇迹发生了,她居然能直立行走了,虽然还不是那么稳当,虽然偶尔还会摔一个小跟头,但比之从前,已经有天壤之别了。她在泪水和感激中终于明白,原来,母亲一直以来对她最狠心、最无情的“训斥”,恰恰是为了帮助她对抗和纠正命运对她的不公啊!寒微的母亲,从来都是心疼她的!
(选自《辽宁青年》2010年第3期)
小题1:文章开头为什么反复强调“学校离家只有500米的距离”?(3分)
小题2:根据上下文意补出文中(A)和(B)处人物的心理活动。(4分)
小题3:“此时,站在她身后的母亲,泪如雨下。”她终于走进学校了,母亲为什么泪如雨下?(3分)
小题4:文中对母亲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试选择一种,举例阐释。(3分)
小题5:你赞成文中母亲的做法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80字)(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活在往事中(12分)
①旧历小年第二天,正当人们忙着迎接春节的时候,我则坐在电脑前用冰凉的双手敲打春节前最后一个比较正式的文字。是的,好长时间没有正式写字了,没有心绪,没有思路,没有热情,没有时间。其实这段日子除了上班,每天都待在家里无所事事。2008年最初的一段日子,天降大雪,三十年不遇,住在小城的人们像一个个耗子,缩在洞里极少出门。闭门不出本是我的生活习惯,但近日心却静不下来。我常常一下午一下午地面对电脑浏览网友们的博客,就像一个东摇西荡的流浪汉。在我身后的窗外,是邻居家屋檐上厚厚的积雪,那些积雪就像卧在心头上一样,因为在阴面,这样冷的天里,节前是无望融化了。
②不知什么时候,每到年关我总盼望着春节的快快降临,像小时候一样。不同之处是那时候盼望放鞭炮,穿新衣,而现在则是真正意义上的辞旧迎新——丢弃旧年的晦气,迎接新年的好运。闲暇时,偶尔跟朋友把酒聊天,他们也谈到这样的感受。尽管年近不惑,一点也没有感到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可怕,反而老在企盼时光走得快点,快点,再快点,似乎越快越能丢掉生活中的不快和忧郁。
③我们都生活在时光这条河里,那些往事就像飘摇的水草,我们就是穿梭于水草之间的鱼,看着身边的水草不断往后飘去,我们禁不住感叹,时光走得太匆匆。每到年关,人们总习惯说:啊,时间过得真快,又是一年了!是的,时间过得真快,快得不允许我们回忆些什么。除了作家、诗人,他们用带着神秘的光芒文字引领人们进入他的记忆的故事里,用如麻的思索编织一张张记忆之网,让读者身陷进去不能自拔。
④偶尔在一个人的时候,或许会将时间徜徉于往事的回忆当中。
⑤对于雪的最初记忆有些诗意化。“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大清早,一觉醒来,窗外茫茫一片,奶奶告诉我,那是白面,我们可以做馒头吃了。我便急着喊大人赶快用畚箕装。他们看着我哈哈大笑,于是雪便在一大串笑声中定格在我的记忆里。
⑥山里的雪一冬天都不会化的,人们扫出一条窄窄的小路,将手揣在棉袖里,提沓提沓地趿着鞋串门,一进门照例蹬掉鞋子上炕。一副旧扑克牌糊了又糊,缺了,在硬纸板画着替补。过春节的时候,孩子们常常在雪地里堆火炉。
⑦城里的小孩堆雪人,山里的小孩不堆,他们捏雪球打雪仗,或带着狗在雪地里打滚。滚雪球,一直滚到滚不动为止,足有一人多高。
⑧“燕山雪花大如席”,那是诗人的夸张,但鹅毛团是常有的事,大片大片如丝棉,飘呀飘呀总没个完,“米颗雪,下一月。鹅毛团,下一年。”山里的孩子是念着这样的俗曲儿过完了一个又一个冬天的……
人们年轻的时候极少回忆往事,那时候他们在走上坡路,太阳就在前方,为了赶路,他们低着头拼命地爬高,只有在年老的时候,人们才会用更多的时间回顾已往的岁月,这时候,他们走下坡路,可以直起身子回顾身后的夕阳了。往事常常附着苍凉的玫瑰红,披着朦胧的面纱。留下的是美,剔除的是恶,因此我们的记忆里的一切往往是美好的,令人憧憬的。
⑩雪还没有停,鞭炮已经响起来了,过年了。是啊,2008年到了!
小题1:下面句子中划线的文字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2分)
人们扫出一条窄窄的小路,将手在棉袖里,提沓提沓地趿着鞋串门,一进门照例蹬掉鞋子上炕
小题2:在第①段中作者写到“闭门不出本是我的生活习惯,但近日心却静不下来。”原因是什么?请根据全文作简要回答。(4分)
小题3:从第⑤段开始,作者的思绪又回到了“儿时”以及“山里的雪”,这样写有何作用?(3分)
小题4:第⑨段划线句有何含义?(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龙应台的《不忍注视的时代》完成小题。(19分)

①厦门海外几公里处有一个岛,叫金门,朱熹曾经在那里讲学。在21世纪初,你若上网键入“金门”这两个字,立即浮现的大多是欢乐的讯息:“三日金门游”、“好金门3999元,不包含兵险”、“战地风光余韵犹存”、“炮弹做成菜刀——非买不可的战区纪念品”……知名的国际艺术家来到碉堡里表演,政治人物发表演说要人们挥别过去的“悲情”,拥抱光明的未来……
②我却有点不敢去,尽管金门的窄街深巷、老屋古树朴拙而幽静,有几分武陵人家桃花源的情致。
③ 金门的美,怎么看都带着点无言的忧伤。一栋一栋颓倒的洋楼,屋顶垮了一半,残破的院落里柚子正满树摇香。如果你踩过破瓦进入客厅,就会看见断壁下压着水渍了的全家福照片,褪色了,苍白了,逝去了。一只野猫悄悄走过墙头,日影西斜
④你骑一辆机车随便乱走,总是在树林边看见“小心地雷”的铁牌,上面画着一个黑骷髅头。若是走错了路,闯进了森林,你就会发现小路转弯处有个矮矮的碑,上面镶着照片,已看不清面目,但是一行字会告诉你,这几个20岁不到的年轻人在那个钢铁一样的岁月里被炸身亡。是的,就在你此刻站着的地点。他们的名字,没人记得。他们镶着照片的碑,连做那“好金门3999元”的观光一景都不够格。
⑤车子骑到海滩,风轻轻地吹,像梦一样温柔,但是你看见,那是一片不能走上去的海滩:反抢滩的尖锐木桩仍旧倒插在沙上,像狰狞的铁丝网一样罩着美丽的沙滩。于是你想起画家李锡奇,他的姐姐和奶奶如何被抓狂的士兵所射***。他的画磅礴深沉,难道与疼痛无关?于是你想起民谣歌手“金门王”,12岁时,路边的炸弹突然爆开,炸瞎了他的眼睛、炸断了他的腿。他的歌苍凉无奈,难道与忧伤无关?
⑥1958年的秋天,这个小小的美丽的岛在44天内承受了47万枚炸弹从天而降的轰炸,在40年的战地封锁中又在地下埋藏了不知其数的地雷。这里的孩子,没人敢到沙滩上嬉耍追逐,没人敢进森林里采野花野果,没人敢跳进海里玩水游泳。这里的大人,从没见过家乡的地图,从不敢问山头的那一边有多远,从不敢想象外面的世界有多大。这里的人,好多在上学的路上失去了一条手臂、一条腿。这里的人,好多过了海去买瓶酱油就隔了50年才能回来,回来时,辫子姑娘已是白发干枯的老妇。找到老家,看见老家的顶都垮了,墙半倒,虽然柚子还开着香花。捡起一张残破的全家福,她老泪纵横,什么都不认得了。
⑦在阿富汗,在巴勒斯坦、安哥拉、苏丹、中亚、缅甸……在这些忧伤的大地里,还埋着成千上万的地雷。中国、美国、俄罗斯、印度……还生产着地雷,两亿多枚地雷等着客户下订单。埋下一个地雷,只要3至25美元,速度极快;要扫除一枚地雷,得花300至1000美元,但是——地雷怎么扫除?一个扫雷员,冒着被炸得粉身碎骨的危险,趴在地上,手里拿着一根测雷的金属棒,往前面的地面伸去。一整天下来,他可以清20到50平方公尺的范围。意思是说,要扫除阿富汗五分之一国土的地雷,需要的时间是4300年。
⑧金门有一株木棉树,浓密巨大,使你深信它和山海经一样老。花开时,火烧满天霞海,使你想顶礼膜拜。
⑨有时候,时代太残酷了,你闭上眼,不忍注视。
小题1:认真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联系上下文,给“辫子姑娘”写一段内心独白(50字左右)。(4分)
这里的人,好多过了海去买瓶酱油就隔了50年才能回来,回来时,辫子姑娘已是白发干枯的老妇。找到老家,看见老家的顶都垮了,墙半倒,虽然柚子还开着香花。捡起一张残破的全家福,她老泪纵横,什么都不认得了。
小题2:说出第③自然段划线句运用的描写方法及表达效果。(3分)
小题3:选文第⑦自然段能否删去,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4分)
小题4:文章最后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5:通读全文,文题中的“时代”的真正内涵是什么?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延伸得更快,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只有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深沉。公共汽车在树旁插下站牌,让下车的人好在树下从容撑伞。入夜,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跌进树叶里汇成敲响路面的点点滴滴,泄漏了秘密,很湿,也很有诗意。那树被工头和工务局里的科员端详过计算过无数次,但他依然绿着。
  计程车像饥蝗拥来。“为什么这儿有一棵树呢?”一个司机喃喃。“而且是这么老这么大的树。”乘客也喃喃。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里,在一片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公共汽车站搬了,搬进候车亭。水果摊搬了,搬到行人能悠闲地停住的地方。幼儿园也要搬,看何处能属于孩子。只有那树屹立不动,连一片叶也不落下。那一蓬蓬叶子照旧绿,绿得很有问题。
  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树离根,根离土,树即毁灭。它们的传统是引颈受戮,即使是神话作家也不曾说森林逃亡。连一片叶也不逃走,无论风力多大。任凭头上已飘过十万朵云,地上叠过二十万个脚印。任凭那在枝丫间跳远的鸟族已换了五十代子孙,任凭鸟的子孙已栖息每一座青山。当幼苗长出来,当上帝伸手施洗,上帝曾说:“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啊!所以那树,冒死掩覆已失去的土地,作徒劳无功的贡献,在星空下仰望上帝。
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以六十英里的速度,对准树干撞去。于是人死。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了一声。这次屠***安排在深夜进行,为了不影响马路上的交通。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星临万户,天象庄严,可是树没有说什么,上帝也没有。一切预定,一切先有默契,不再多言。
——《那树》
小题1:第①段中“柏油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一排一排挨过来”,作者这样写,意在表达什么? (2分)
小题2:第③段中说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2分)
小题3:结合具体词语,对第④段画线句作简要赏析。(2分)
“电锯从树的躁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了一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柔弱的人
契诃夫
前几天,我曾把孩子的家庭教师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请到我的办公室来。需要结算一下工钱。
  我对她说:“请坐,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让我们算算工钱吧。您也许要用钱,你太拘泥礼节,自己是不肯开口的……呶……我们和您讲妥,每月三十卢布……”
  “四十卢布……”
  “不,三十……我这里有记载,我一向按三十付教师工资的……呶,您呆了两月……”
  “两月另五天……”
  “整两月……我这里是这样记的。这就是说,应付您六十卢布……扣除九个星期日……实际上星期日您是不和柯里雅搞学习的,只不过游玩……还有三个节日……”
  尤里娅·瓦西里耶夫娜骤然涨红了脸,牵动着衣襟,但一语不发……
  “三个节日一并扣除,应扣十二卢布……柯里雅有病四天没学习……你只和瓦里雅一人学习……你牙痛三天,我内人准您午饭后歇假……十二加七得十九,扣除……还剩……嗯……四十一卢布。对吧?”
  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左眼发红,并且满眶湿润。下巴在颤抖。她神经质地咳嗽起来,擤了擤鼻涕,但——一语不发!
  “新年底,您打碎一个带底碟的配套茶杯。扣除二卢布……按理茶杯的价钱还高,它是传家之宝……上帝保佑您,我们的财产到处丢失!而后哪,由于您的疏忽,柯里雅爬树撕破 礼服……扣除十卢布……女仆盗走瓦里雅皮鞋一双,也是出於您玩忽职守,您应对一切负责,您是拿工资的嘛,所以,也就是说,再扣除五卢布……一月九日您从我这里支取了九卢布……”
  “我没支过!”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嗫嚅着。
  “可我这里有记载!”
  “呶……那就算这样,也行。”
  “四十一减二十七净得十四。”
  两眼充满泪水,长而修美的小鼻子渗着汗珠。令人怜悯的小姑娘啊!
  她用颤抖的声音说道:“有一次我只从您夫人那里支取了三卢布……再没支过……”
  “是吗?这么说,我这里漏记了!从十四卢布再扣除……呐,这是您的钱最可爱的姑娘!三卢布……三卢布……又三卢布……一卢布再加一卢布……请收下吧!”
  我把十一卢布递给了她……她接过去,喃喃地说:“谢谢。”
  我一跃而起,开始在屋内踱来踱去。憎恶使我不安起来。
  “为什么‘谢谢’?”我问。
  “为了给钱……”
  “可是我洗劫了你,鬼晓得,这是抢劫!实际上我偷了你的钱!为什么还说:‘谢谢’?”
  “在别处,根本一文不给。”
  “不给?怪啦!我和您开玩笑,对您的教训是太残酷了……我要把您应得的八十卢布如 数付给您!呐,事先已给您装好在信封里了!可是何至于这样怏怏不快呢?为什么不抗议?为什么沉默不语?难道生在这个世界口笨嘴拙行吗?难道可以这样软弱吗?”
  她苦笑了一下,而我却从她脸上的神态看出了一个答案,这就是“可以”。
  我请她对我的残酷教训给予宽恕,接着把使她大为惊奇的八十卢布递给了她。她羞怯地点了一下数就走出去了……
  我看着她的背影,沉思着:
“在这个世界上做个有权势的强者,原来如此轻而易举!”
【背景】十九世纪末,俄国还处在沙皇统治下的农奴制封建社会。正是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前夕,也正是沙皇俄国走向衰败的时候。此时,俄国沙皇政府为维护其统治,残酷地压迫和剥削人民,实行专制统治,社会空前腐败黑暗,普通民众饱受压榨,命运悲惨。
小题1:文章的主人公是谁?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3分)
小题2:文章中有很多传神的细节,很准确的表达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请选取你最欣赏的一个细节,并说说其表达作用。(2分)
小题3:“我一跃而起,开始在屋内踱来踱去。憎恶使我不安起来。”对句中“憎恶”一词你怎样理解?
小题4:“在这个世界上做个有权势的强者,原来如此轻而易举!”这就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真正用意吗?为什么?(3分)
小题5:你怎样评价“我”的这次“恶作剧”? (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