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共10分)就为了多看一眼     (依娃)父亲过世后,我时常提醒自己,要让一辈子穷苦煎熬过来的母亲多享些福。今夏请了假,携小儿回乡探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共10分)就为了多看一眼     (依娃)父亲过世后,我时常提醒自己,要让一辈子穷苦煎熬过来的母亲多享些福。今夏请了假,携小儿回乡探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共10分)
就为了多看一眼     (依娃)
父亲过世后,我时常提醒自己,要让一辈子穷苦煎熬过来的母亲多享些福。今夏请了假,携小儿回乡探亲,走前又领着母亲和妹子在西安城里住了三日。游玩了华清池、兵马俑,逛了最新修建的大唐芙蓉园,晚上,又去吃老外来西安必吃必享的“百饺宴”……
七月暑天,母亲仍穿着长衣长裤遮捂严实,因近几年患上了白癫疯皮肤病,身上像斑马一样,再热也不敢穿短袖,怕人笑话。
走的那天,我和小儿乘坐的火车在下午,我让妹子吃了早饭就带母亲回家,一方面天气微凉,一方面怕晚了搭不到回乡下的车。说好在西安城里做生意的妹夫来接我们。
下午到火车站,西安站是个大站,永远人山人海,城里人乡下人有钱人无钱人出发的到站的接人的送人的都是行色匆匆。
我照看着小儿和行李,妹夫去排队买站台票。  
“娥。”身后有人轻轻唤我。我吓了一大跳,西安有谁认识我?竟叫我的乳名。
惊慌回头,怎么也没想到唤我的竟是母亲。
 一张凄苦多皱的脸,疲倦深凹的眼睛,一口乡下医院镶的便宜简陋的假牙,一身灰溜溜的衣裤。我一把抓住母亲白一块黑一块斑驳的手。
“妈,你咋没回去?”  
“我到这里下来了,叫你妹子先回去了。我知道你们得买站台票,就在这里候着。”  
“啊!”
从早晨到现在已七八个小时过去了,母亲就在这儿等着!我怨不出母亲一句,我只怨自己不体谅做母亲的心,没有让母亲等在宾馆,一起吃午饭,一起打车来车站。
母亲在这人头攒动、炒菜锅一般热的地方停等着,等了一天,就为了多看我一眼。她常说:“见一次就少一次了。”
眼泪热热地含在眶里,我控制着不让它涌出来,怕惹得母亲更加难过。
“要进站了,时间不多了。”  
妹夫催着,他不知道母亲也在这里,也没有多买一张站台票。我扭头时,母亲不见了,去了远处的小货摊子,拿着两瓶矿泉水和几碗方便面回来,塞进儿子的背包里:“给娃拿上,火车上啥都贵得很。”  
我一手牵着母亲,一手牵着小儿,排在准备进站的人群里,队伍慢慢向前挪动着。一只手里的手胖胖的绵绵的,成天只知道摆积木玩小汽车,人生未始;一只手里的手干枯粗糙,一辈子纳鞋缝衣操劳在灶房里,生命渐末。
剪了票,母亲被挡在铁栏杆外,我唤小儿过来,“再让奶奶抱抱。”小儿乖巧地搂紧母亲,母亲也搂紧小儿,老脸贴着小脸。母亲又看着我,我伸手抓住母亲的手,紧紧一握,又不得不放开。我看见母亲眼睛红了,嘴角抽动着。我努力地笑了一下说:“妈,我走了。没事,明年又回来了。”  
我一扭头,眼泪往外淌,再不敢回头张望母亲。我走在人流边上,走得很慢,让母亲多看一会儿我的背影。我知道,这时母亲在无声地哭泣,我知道母亲会到望不见我的时候才离开。
我对自己说,以后无论去哪里,都要安排母亲同去,不论是车站或机场,都让她多看我一眼。
也让我多看她一眼。我的母亲!
(选自《散文海外版》2009年第2期)
小题1:本文选择哪些片段来表现母亲对儿女的爱? (3分)
小题2:文中画直线句子“母亲在这人头攒动、炒菜锅一般热的地方停等着”与上文哪句话相照应?其作用是什么? (2分)
小题3:任选一句品味: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3分)
A.一张凄苦多皱的脸,疲倦深凹的眼睛,一口乡下医院镶的便宜简陋的假牙,一身灰溜溜的衣裤。
B.我伸手抓住母亲的手,紧紧一握,又不得不放开。
小题4:文中母亲和“我”都要多看对方一眼,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2分)
答案

小题1:①母亲不顾天气炎热,在火车站等了我七八个小时;②母亲到远处的小货摊为外孙买矿泉水和方便面;③母亲临别时搂紧外孙,看着女儿。(对一点1分)
小题1:与上文的“七月暑天,母亲仍穿着长衣长裤遮捂严实,因近几年患上了白癫疯皮肤病,身上像斑马一样,再热也不敢穿短袖,怕人笑话。”相照应。(1分)渲染了环境的喧闹和天气的炎热,表现母亲对儿女的爱。(1分)
小题1:A.运用外貌描写表现母亲的年迈、朴实和平凡和女儿内心的不舍。 B.运用动作(或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临别时“我”对母亲的不舍。
小题1:不同。母亲多看我一眼是为了珍惜生命中已经不多了的爱子女的时间;“我”多看母亲一眼是表达“我”对母亲的感恩之心。(对一点1分)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结合“母亲对儿女的付出”的具体情节描写来概括情节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中重点句子作用的能力。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可以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上来理解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的鉴赏能力。鉴赏该词语时一般方法为:方法+效果+情感,但在鉴赏时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详细的描写。有时还要抓住关键性的词语来理解。(方法1分,分析2分)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细节描写的作用。结合上下文的描写以及母亲对孩子、孩子对母亲的情感来理解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5分)
丈夫到北海道出差,为公司办事,回来时提了一个很大的泡沫塑料盒子,里面装满了毛蟹、扇贝、鲑鱼籽等海鲜。孩子们高兴得欢呼雀跃。“爸爸的礼物,太棒了!”
  “全都我们自己吃吗?”上中学的儿子和上小学的女儿一会儿摸摸蟹钳,一会儿打开扇贝的壳,A.屋子里一片欢笑
  “你这次可豁出去了,买了这么多海鲜。”美惠子回头看着笑眯眯的丈夫说,“没给你带多少零用钱,够用吗?”
  最近经济不景气,所有的地方都紧缩开支,公司发的出差补助,也少得可怜,不会有剩余。
  “好久不去北海道了,好不容易有机会去一次,叫大家好好吃一顿海鲜。”
  丈夫乐呵呵地说。
  他没觉察出美惠子的忧虑,与孩子们一起看着箱子里的海鲜,兴高采烈地说:“这次出差可吃了个够,北海道的海鲜真便宜。”
  那天晚上,他们把住在附近的美惠子的父母请来,一起吃了顿丰盛的晚饭,大家都很高兴。
  B.丈夫手里拿着啤酒罐,满脸幸福的微笑
  美惠子边吃毛蟹,边看着丈夫。
  ———他肯定有瞒着我的私房钱。她心里悄悄地想着。
  ———也许他有额外收入,没有告诉我。
  丈夫年轻时迷恋过麻将、赛马,但过了40岁以后,他不再干了。难道他现在在偷着干?
  想到这里,手里难得吃上一次的毛蟹变得索然无味。
  第二天,丈夫上班后,美惠子给他洗衣服,翻了翻他的旅行皮包。
  她把皮包里的脏衣服拿出来,把没有穿的袜子、手帕留在里面。最后她把皮包翻过来看了看,没想到从中掉出一个小纸团。
  她打开一看,是两张揉在一起的购物小票,可能是他随手塞进旅行包里的。
  她展开一张凑到眼前细看。“这是海产市场的购物小票。”美惠子自言自语道。“哎呀,整整一万两千日元。”
  这些海鲜够贵的!美惠子皱着眉想,就算是让大家一饱口福,也不应该花这么多钱!
  看样子丈夫好像在背着我赌博,把赚的钱偷偷地存了起来。
  美惠子叹了口气,展开第二张小票。这是一张计算机打的购物小票,上写:烤鸡罐头一个,方便面一个,点心一块。
  美惠子看着小票上那些细小的字,眼角一热。
  ———他在撒谎,嘴里说吃了一肚子海鲜,实际上是用这些便宜的方便食品填饱肚子。
  美惠子眼前浮现出昨晚丈夫幸福的笑脸,轻轻地说:“我错怪你了,请你原谅。”
  C.她心中的郁闷顷刻间烟消云散,不由得笑了,但随即又哭了起来
(《两张收据》选自《读者》2012年第四期,作者日本内海隆一郎FF09
小题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3分)
小题2:文章有三个划浪线的句子,说说文章中人物为什么“笑”,妻子为什么又哭了?(4分)
A处:孩子们“欢笑”                                                   
B处:丈夫“微笑”                                                     
C处:妻子“笑”                                                       
妻子“哭”                                                       
小题3:在写作手法上,刻画妻子主要采用了哪些的描写方法,写丈夫又有什么不同?(4分)
小题4:家庭是社会的缩影。近年来世界性金融危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文章中那句话暗示了这一个社会背景,请摘抄出来。面对经济困境,文章中的丈夫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4分)
摘抄:                                                            
值得学习的地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各文段,回答问题(20分)。
钓不到鱼,就去够苹果
①那是我人生中苦不堪言的一年,高考落榜的痛苦,让我心灰意冷。我辜负了家人对我的期望,那些日子,我溺在负疚的潮水里,不能自拔。我抱怨上天的不公,自己多年来的寒窗苦读,却得不到一点回报。
②为了让我散心,父亲特意请了假,让我陪他去钓鱼。我还不知道父亲会钓鱼呢,我们来到郊区,看到广阔无边的原野,看到一簇簇野花尽情地绽放,舞动着城市里没有的妖娆。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让大自然的清新暂时吹散我心头的阴翳。
③钓鱼的地方有一棵果树,上面结满了苹果。但那棵果树很高,那些高高在上的苹果,令我只有仰望的份儿。
④看我蹲在那里望身后的苹果树,父亲知道我是馋那树上的苹果了。就递给我一根树枝,对我说,蹲着是永远吃不到苹果的,为什么不站起来去试试?
⑤我犹豫了一下,但终究还是站了起来,走到那棵树下,拿那根树枝使劲地去够树上的苹果。费了半天劲,终于被我够下来一个又大又圆的苹果。我捧着它,兴奋地向父亲跑去。
⑥“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父亲看似漫不经心地说,“但首先是,你要站直了,只有挺起了腰身,才能摘到树上的苹果。”
⑦父亲的话,让我顿开茅塞。是啊,活着,人生就会有种种不容易,正是因为这份不容易,阳光才显得格外耀眼,绿叶才衬得格外鲜嫩。那些不容易,是命运赐给我们的苦难的盐,它可以为我们补充坚强的钙质。
⑧偶尔会有阴天,或者大雨滂沱。但太阳终会露出和蔼可亲的笑脸。一个合格的人,要像那棵顽强的向日葵那样,不能因为太阳的短暂缺席,就低下仰望的头颅。
⑨我听明白了父亲的话,也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我和父亲说了想重读一年的打算,在心底发誓,来年的这个时候,一定会让自己人生的树上,结出一颗闪光耀眼的苹果。
⑩ “这才是我的儿子。”父亲如释重负,高兴地拍着我的肩膀。那天,我们父子俩谈了很多,不知不觉,天色已晚。
⑾霞光满天,我们收拾好行囊准备回城,这个时候我才发现,父亲一条鱼都没有钓到。我半开玩笑地对父亲说:“不会吧,你钓鱼的技术不会这么差吧?看回家妈妈怎么笑话你!”
⑿父亲挠挠头,不好意思起来。“其实我压根就不会钓鱼,就是想找个借口和你谈谈心。这套渔具是我跟同事借的,也就是来装装样子。你看,早上匆忙,连鱼饵都没带。”
⒀我大声地笑着,“爸爸,你告诉了我,要站直了才能摘到树上的苹果。那我也告诉你,要挂上鱼饵才能钓到鱼!”
⒁“没关系,钓不到鱼,就去够苹果。” 父亲也忍不住大声爽朗地笑着。
⒂在晚霞的照耀下,这个一条鱼都没有钓到的“笨蛋老爸”,竟是如此可爱!
小题1: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3分)
小题2:联系上下文,对文中划线句子进行简要的赏析(4分)
那些不容易,是命运赐给我们的苦难的盐,它可以为我们补充坚强的钙质。
小题3: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4分)
一个合格的人,要像那棵顽强的向日葵那样,不能因为太阳的短暂缺席,就低下仰望的头颅。
小题4:有人说文章的标题《钓不到鱼,就去够苹果》很好。请你分析这个标题好处在哪里?(4分)
小题5:假设你在今后学习过程中遇到考试不及格、离高分还差一点、甚至课也无法听懂了,你打算怎么办?请你联系自己实际谈谈看法。(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各文段,回答问题(20分)。
【甲】《最后一课》节选(郑振铎)
(1)日本兵依照着预定的计划,开始从虹口或郊外开进租界。
(2)被认为孤岛的最后一块弹丸地,终于也沦陷于敌手。
(3)我匆匆的跑到了康脑脱路的暨大。(校长和许多重要的负责者们都己经到丁。立刻举行了一次会议。简短而悲壮的,立刻议决了:“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刻停课,将这大学关闭结束。”)
(4)太阳光很红亮的晒着,街上依然的熙来攘住,没有一点异样。
(5)我们依旧的摇铃上课。
(6)我授课的地方,在楼下临街的一个课室,站在讲台上,可以望得见街。
(7)学生们不到的人很少。
(8)“今天的事,”我说道,“你们都已经知道了吧,”学生们都点点头。“我们已经议决,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刻便停课,并且立即的将学校关闭结束。”
(9)学生们的脸上都显现着坚毅伪神色,坐得挺直的,但没有一句话。
(10)“但是我这一门功课还要照常的讲下去。一分一秒也不停顿,直到看见了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为止。”
(11)我不荒废一秒钟的工夫,开始照常的讲下去。学生们照常的笔记着,默默无声的。
(12)这一课似乎讲得格外的亲切,格外的清朗,语音里自己觉得有点异样;似带着坚毅的决心,最后的沉着;(像殉难者的最后的晚餐,像冲锋前的士兵们的上了刺刀,“引满待发”。)然而镇定,安详,没有一丝的紧张的神色。该来的事变,一定会来的。一切都已准备好。
(13)谁都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我愿意讲得愈多愈好;学生们愿意笔记得愈多愈好。
(14)讲下去,讲下去,讲下去。恨不得把所有的应该讲授的东西,统统在这一课里讲完了它;学生们也沙沙的不停的在抄记着。心无旁用,笔不停挥。
(15)别的十几个课室里也都是这样的情形。
(16)对于要“辞别”的,要“离开”的东西,觉得格外的恋恋。黑板显得格外的光亮,粉笔是分外的白而柔软适用,小小的课桌,觉得十分的可爱,学生们靠在课椅的扶手上,抚摩着,也觉得十分的难分难舍。那晨夕与共的椅子,曾经在扶手上面用钢笔,铅笔,或铅笔刀,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涂写着,刻划着许多字或句的,如何舍得一旦离别了呢!
(17)街上依然的平滑光鲜,小贩们不时的走过,太阳光很有精神的晒着。
(18)我的表在衣袋里低低的嗒嗒的走着,那声音仿佛听得见。
(19)没有伤感,没有悲哀,只有坚定的决心,沉毅异常的在等待着,等待着最后一刻的到来。
(20)远远的有沉重的车轮辗地的声音可听到。
(21)几分钟后,有几辆满载着日本兵的军用车,经过校门口,向东向西,徐徐的走过,当头一面旭日旗,血红的一个圆圈,在迎风飘荡着。
(22)时间是上午十时三个分。
(23)我一眼看见了这些车子走过去,立刻挺直了身体,作着立正的姿势,沉毅的阖上了书本,以坚决的口气宣布道: “现在下课!”
【乙】《最后一课》节选(都德)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小题1:【甲】文第(16)段文字写教室里的黑板、粉笔和课桌椅,其目的是      ,【乙】文中,韩麦尔先生发给学生的新的字帖上都是“法兰西”“阿尔萨斯”的圆体字,目的是            。(4分)
小题2:【甲】文(13)中“谁都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这意义指什么?(4分)          
小题3:【甲】文(4)、(17)段属于                  描写,【乙】文划线部分主要运用了                             等描写。(3分)
小题4:请根据【甲】文(23)段的语句,简要分析“我”这个人物的形象特征。(5分)         
小题5:这两篇文章有什么共同点?(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0分)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节选)
⑴“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⑵“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⑶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⑷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⑸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⑹“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小题1:文章⑴⑵自然段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2分)
小题2:⑶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分)
小题3:⑶段中和⑺自然段中“精神食粮”和“这”分别指代什么?(2分)
“精神食粮”:
“这”:
小题4:⑹自然段中“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和“他又向古典主义迈进了”的事例说明了什么?(2分)
小题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一只青花碗
我最后一次看到青花碗,是在一个淫雨霏霏的午后。青花碗就在屋檐下的水洼里,水珠落下,便是一片雾气。它应该在饭桌上,或者在灶台上,等着热气腾腾的米粥。当然,有时候也会用它盛咸萝卜条、虾酱或者辣菜疙瘩。而现在,它却这样的出现在我的视线里,有些突兀,也有些刺眼。
这是我们家最后一只青花碗,外表粗糙,如同奶奶有些触目惊心的双手。画工肯定没工夫在这种碗上精雕细琢,那些青色的野花是最简单不过的笔调,一勾一抹就成了这个样子。青花碗成了被遗弃的孩子,随地摆放。
这应该是奶奶常用的那个碗,我看见水花里老人的面孔快速闪现,便掉落下一滴雨珠将之打散。黝黑的铁锅,暗黄的火苗,炊烟弥漫了整间屋子,呛得人直掉眼泪。在阴雨天里,那些火苗也明显萎缩,而烟雾则代表了空气的压抑。所有人终于忍不住了,争抢着跑了出来,躲到枣树下面。奶奶的院子里有好几棵枣树,它们浓密的树枝遮蔽了半个院子。爷爷在咳嗽,声音洪亮,一声接着一声,一声大过一声,震得整间屋子都嗡嗡作响。那时候,我很佩服他的忍耐力,浓密的烟雾那么大、那么黑,而他则躲在里屋之中,慢悠悠地喝茶。惊天动地的咳嗽从屋里传出来,震飞了枣树枝叶里隐藏的麻雀。
破旧的风箱终于停了下来,像极了气喘吁吁的病人。那是一声声漫长的***,夹杂在雨丝里,从院子里传出去老远。奶奶有节奏地拉着风箱的把手,一推一拉之间奏出一段美妙的音乐,她把自己陶醉。烟雾散去,屋子里终于传进来零星的光亮,味道有些潮湿,有些温柔的香气,还有烟火呛鼻的气息。那几笔简单的青花在昏暗的光亮里,好像跳跃的麻雀,流浪了许久之后,它们终于回家。盛满了饭菜,青花碗被供在神像之下,没有语言,没有声响,只有袅袅而升的热气。爷爷还在里屋,蜷缩在太师椅中昏昏欲睡。更多的时候,他会有节奏地用食指敲打着桌面,摇着头,好像泥塑的不倒娃娃。
这只青花碗,我只是看看,从来没有摸过。有一次,奶奶把它放在供桌的一角,里面空空,什么也没有。我踮着脚伸出双手想把它拿下来,而这个时候,爷爷不知道什么时候走了出来,他大声叫住我,不让我碰到它。然后,拿起青花碗,轻轻地放到了供桌的最里面。他的这种行为使我想到,青花碗里肯定藏有秘密,不然,一只破碗值得这么珍视么?我曾经偷偷地观看过它,平谈无奇,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青花碗被搁在柜子的最高处,俯瞰整间屋子。
当然,我能够正式接触到这只青花碗的时候,奶奶已经老了。她行动缓慢,变成了一只缓缓爬行的蜗牛。多年的习惯并没有使奶奶失去虔诚,她把青花碗端下来,把供奉让给我或妹妹吃,青花碗始终蕴含着一种温润,有些古朴,有些厚重。爷爷曾经告诉我,这是奶奶的一件嫁妆。
青花碗里盛满了一切,比如小米、高梁、馒头、鸡蛋,比如豆酱、青菜、腊肉……一年一年走过,奶奶用这只青花碗喂活了五个子女。看着浩浩荡荡的儿子满堂,她把青花碗放在枕边安然而眠。我曾看到她端着这只碗,一整个下午昏昏欲睡,额头几乎贴在碗边,细微的鼾声在青花碗里奏起一声声回响。在清晨,在午后,她把自己盛在碗里。 
奶奶去世之后,它也兀自消失了。在睡梦中远行不再回头。而多年之后,我又一次看到它,屋檐下只露着半边,似乎神圣也仿佛庄严。我小心地将它捧起,慢慢地举过头顶端详,而它,在这个细微的动作中突然支离破碎,散落一地碎片,扎痛了我的每一根神经。它跟着奶奶走了,永远也不再回来。
(选自《散文》2012年第2期,有删改)
小题1:文章以“一只青花碗”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
小题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在阴雨天里,那些火苗也明显萎缩,而烟雾则代表了空气的压抑。
②青花碗被搁在柜子的最高处,俯瞰整间屋子。
小题3:文章还多处写到“爷爷”,其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4: 作者由“青花碗”和“奶奶”产生了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