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万焕生草地岁月,是红军长征中一段最为艰苦的历程。红军指战员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万焕生草地岁月,是红军长征中一段最为艰苦的历程。红军指战员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万焕生
草地岁月,是红军长征中一段最为艰苦的历程。红军指战员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向北    。走在前面的部队断粮后可挖野菜吃,走在后面的部队则连野菜也找不到。
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负责殿后,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向了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这匹从江西出发就跟随彭德怀走向长征路的黑骡子,一路上又驮伤病员,又驮粮食和器材,每天它的背上堆得像座小山似的。有时,彭德怀抚摸着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没有。”说着,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块,悄悄地塞进黑骡子的嘴里,深情地看着骡子吃完。
现在,草地上断粮了,彭德怀决定杀坐骑解决燃眉之急,他把饲养员喊来,问道:“总共还有几头牲口?”
“连你的大黑骡子还有6头。”老饲养员不解地回答。
“好,全部集中起来,杀掉吃肉!”彭德怀话一出口就是命令。
“什么,杀掉?你不出草地啦!”老饲养员着急了。几个警卫员听说后也急忙围拢过来,大声说:“军团长,大黑骡子可不能杀啊!”
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对警卫员们说:“部队现在连野菜都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赶快解决吃的,我们或许能多些人走出草地。”
老饲养员掉着眼泪对彭德怀说:“可是你怎么走出草地?别的可以杀,大黑骡子一定要留下,它为革命立过功。”
彭德怀拍着老饲养员的肩膀说:“你们能走,我也能走。雪山不是已经走过来了吗?草地又算得了什么!大黑骡子是为革命立了功,这次就让它最后立一次大功吧!”
“还是把大黑骡子留下吧!” 大家仍在请求。
彭德怀有些不耐烦了,他大声对身边的警卫邱南辉道:“传我的命令,让方副官长负责杀骡子!”
6匹牲口集中到了一起。老饲养员抱着大黑骡子的脖子在轻轻絮语:“大黑骡子呀,大黑骡子,委屈你了,你为革命立大功吧!”
彭德怀背过脸去。
枪声没有响,谁也不愿意开枪。
10分钟过去了,没有人下得了那个狠心。6匹牲口都好像预感到什么,集体嘶叫了数声,又都默默地低下高昂的头。
20分钟过去了,仍然没有听到枪声。
“副官长,快开枪!你不向它们开枪,我就要向你开枪!”彭德怀双手叉在腰间怒吼道。
手提机枪的方副官长把大黑骡子向远处牵了牵,枪口对准6匹牲口,大家都闭上了眼睛。枪声响了。彭德怀转过身,缓缓摘下军帽,向着斜倒下的大黑骡子。
这天晚上,草地篝火旁多了些生机。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
漫漫长征路,再也见不到大黑骡子的背影,它化入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合奏出红军指战员们行进步伐的节拍来:“身无御寒衣,肚内饥,晕倒了爬起来,跟上去,走到宿营地。”
小题1:.通读全文,为文章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小题2:.第一段横线处,应填的最恰当的词语是:      。(A.行进 B.挺进 C.前进)
小题3:.“大黑骡子一定要留下,它为革命立过功。” 大黑骡子为革命立过哪些功?
小题4:.彭德怀既然决心枪杀大黑骡子,又为什么向斜倒下的大黑骡子“缓缓摘下军帽”?
小题5:.联系语境,分析结尾段中黑体词语“化入”“融进”“合奏出”的表达效果。
小题6:.本文刻画彭德怀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答案

小题1:彭德怀割爱杀坐骑
小题1:B
小题1:(1)驮彭德怀长征;(2)驮伤病员;(3)驮粮食和器材。
小题1:大黑骡子与彭德怀经历过风风雨雨,建立了浓厚的感情,并且它为彭德怀做了许多事,所以彭德怀内心悲苦,但为了集体,不得不狠下心来杀死了它,这是舍小家保大家,是可敬的。
小题1:“化入”“融进”“合奏出”这些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黑骡子对红军战士们的影响和感化,对全文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小题1: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表现了彭德怀对红军战士们的热爱和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
解析

举一反三
(一)阅读下面《走一步,再走一步》片断,回答文后的问题。(10分)
1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2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采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3“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4“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邢块岩石“吗?”
5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6“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7  一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最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8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小题1:.请你用10个字左右说出这段选文叙述的事件。(2分)
小题2:.当“我”迈第一步时,那种恐惧心理克服了没有?请你仔细阅读第七段,从文中找几个关键词语来证明自己的看法。(2分)
小题3:从最后两段文字中找出“我”心理状态变化的语句。导致“我”心理状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小题4:.文中的这位父亲是值得赞赏的。你认为他哪一点最值得赞赏?请说明理由。(2分)
小题5:.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识字、写字,要整段、整篇地背诵文章,你有没有背不过来、写不完的感觉?读完这篇文章之后,你有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新想法? (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二)抬起头来做人(12分)
①那一年,那个小男孩,不过八九岁。一天,他拿着一张筹款卡回家,很认真地对
妈妈说:“学校要筹款,每个学生都要叫人捐钱。”
②对小孩子来说,直接想到的“人”,就是自己的家长。
③小男孩的妈妈取出5块钱,交给他,然后在筹款卡上签名。小男孩静静地看着妈
妈签名,想说什么,却没开口。妈妈注意到了,问他:“怎么啦?”
④小男孩低着头说:“昨天,同学们把筹款卡交给老师时,捐的都是100块、50块。”
⑤小男孩就读的是当地著名的“贵族学校”,校门外,每天都有小轿车等候放学的学
生。小男孩的班级是排在全年级最前面的。班上的同学,不是家里捐献较多,就是成绩较好。当然,小男孩不属于前者。
⑥那一天,小男孩说,不是想和同学比多,也不是自卑。他一向都认真对待老师交
代的功课,这一次,也想把自己的“功课”做好。况且,学校还举行班级筹款比赛,他的班已领先了,他不想拖累整班。
⑦妈妈把小男孩的头托起来说:“不要低头,要知道,你同学的家庭背景,非富则贵。
我们必须量力而为,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钱还要多。你是学生,只要以自己的品学,尽力为校争光,就是对学校最好的贡献了。”
⑧第二天,小男孩抬起头,从座位走出去,把筹款卡交给老师。当老师在班上宣读
每位同学的筹款成绩时,小男孩还是抬起头来。自此以后,小男孩在达官贵人、富贾豪绅的面前,一直抬起头来做人。
⑨妈妈说的那—番话,深深地刻在小男孩心里。那是生平第一次,他面临由金钱来
估量人的“成绩”的无言教育。非常幸运,就在这第一次,他学习到“捐”的意义,以及别人所不能“捐”到的、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
小题1:、结合第⑤段说说小男孩在班上是属于哪种类型的学生?(2分)
小题2:、5肯定比500小,在第⑦段里,小男孩的妈妈为什么说“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钱还要多。”呢?(3分)
小题3:、第⑧段加点的两处“抬起头来”有什么不同之处?(提示:什么时候,表现了什么)(4分)
前一处:                                                                                                                                                            
后一处:                                                                                                                                                        
小题4:、文题“抬起头来做人”有何深刻含义?试结合文章内容阐述这一文题中所蕴含的哲理。(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14分)
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稿,撑了一下,那小船转变抹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
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他叫着大菱说:
“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两个孩子全没有答言,老头子觉得受了轻视。他说:
“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
小女孩说:
“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
老头子狠狠地说:
“为什么不能?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来看吧!二菱,明天你跟我来看吧,有热闹哩!”
小题1:、“转弯抹角”形象地写出了水路      的样子,也说明苇塘里的队伍很      ;“射穿”写出老头子的      ;“轻视”说明老头子         很强。(4分)
小题2:、用横线划出选段中的心理描写;这些语句精彩地描写了老头子因没有圆满地完成任务而                  的心理。(4分)
小题3:、选段还运用了       描写和语言描写,从老人的语言中可以看出,他要为女孩复仇,要                                               。(2分)
小题4:、小女孩的话对老头子的能力表示怀疑,写怀疑有           和渲染的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而老头子的“狠”话则烘托出自身       的性格。(2分)
小题5:、为加强口语化,作者使用了许多方言。其中,“现眼”是           的意思,“打牙跌嘴”是                            的意思。(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四)(12分)
在人类历史上,恐怕没有比日军在南京的杀人竞赛更残暴、更无人性的了。
1937年12月的《东京日日新闻》刊登了这样一幅照片:两个日本军官,各举战刀,狰狞而笑,标题是“超纪录的百人斩”。照片左侧有“百人斩竞争之两将校”的注释,津津乐道地报道了两个日本军官如何在中国南京紫金山麓进行一切杀人竞赛,如何在一大堆砍下的中国人头旁含笑论胜负。
两个杀人狂属日军第16师团富山大队,一个叫向井敏明,炮兵小队长,一个叫野田岩,副官。
1937年12月英文《日本公告》是这样报道的:
“向井敏明少尉和野田岩少尉举行杀人友谊比赛,看谁能在完全占领南京之前,首先杀死100名中国人,现在他们的比赛将要接近尾声。朝日新闻从前线发回的报道说,星期日,他们的比赛成绩如下:向井敏明少尉,杀死89人,野田岩少尉,杀死78人。目前胜负难以分清,比赛还在继续。”
1937年12月《大美晚报》接着这样报道:
“12月10日中午,两人各执已成缺口之刀,会聚一起,野田说:‘我已经杀105人,你杀了多少?’向井说:‘我都已经杀了106人。’两人相视哈哈大笑,向井多赢了一个人,但无法确定谁先杀到100人。两人相约比赛目标发展到150人。从昨日开始,他们已向杀150人的目标努力。”
经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在短短的几个月中,按比较保守的统计,侵华日军集中和分散屠杀中国南京军民34万人。
半个世纪过去了,浩浩长江依然奔腾向前,无止无息。
朋友,当我们回顾历史时,我们不能只有四大发明,文明古国,开元盛世,丝路花雨,也应该有南京大屠杀。我无需更多的议论,我只希望像我一样年轻的战友,年轻的同胞,记住这惨绝人寰的灾难,记住这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它会让我们更加明确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小题1:、这篇记叙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展开记叙的?(2分)
小题2:、用简要的话概述本文的主要事件。(2分)
小题3:、第2自然段中“津津乐道”一词的本义是什么?这里为什么这样用?(3分)
小题4:、怎样理解“浩浩长江依然奔腾向前,无止无息”这句话?(3分)
小题5:、阅读这篇文章后,你认为作者在告诫读者什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二)写下你的梦想
1940年11月,他出生在美国三藩市,英文名叫布鲁斯·李。因为父亲是演员,他从小就有了跑龙套的机会,于是产生了想当一名好演员的梦想,可由于身体虚弱,父亲便让他拜师习武来强身。1961年,他考入华盛顿州立大学主修哲学,后来,他像所有正常人一样结婚生子。但在他内心深处,一刻也不曾放弃当一名演员的梦想。
一天,他与一位朋友谈到梦想时,随手在一张纸上写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我,布鲁斯·李,将会成为全美国最高薪酬的超级巨星。作为回报,我将奉献出最激动人心,最具震撼力的演出。从1970年开始,我将会赢利世界性声誉,到1980年,我将会拥有1000万美元的财富,那时候我及家人将会过上愉快、和谐、幸福的生活。
写下这张便笺的时候,他的生活正穷困潦倒,不难想象,如果这张便笺被别人看到,会引起什么样的嘲笑。
然而,他却把这些话深深铭刻在心底。为实现梦想,他克服了无数常人难心想象的困难。比如,他曾因脊背神经受伤,在床上躺了4个月,但后来他却奇迹般地站了起来。1971年,命运女神终于向他露出了微笑。他主题的电影《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均刷新香港票房纪录。1972年,他主演了香港嘉禾公司与美国合作的《龙争虎斗》,这部电影使他成为一名国际巨星——被誉为“功夫之王”。1998年,美国《时代》周刊将其评为“20世纪英雄偶像”之一,他是惟一入选的华人。
他就是李小龙——一个“最被欧洲人认识的亚洲人”,一个迄今为止在国际上享誉最高的华人明星。
1973年7月,事业刚步入巅峰的他因病身亡。在美国加州举行的“李小龙遗物拍卖会”上,这张便笺被一位收藏家以2.9万美元的高价买走,同时,200份获准合法复印的副本也当即被抢购一空。
小题1:、本文在内容安排上有何特点?(2分)
小题2:、“命运女神终于向他露出了微笑”这句话有什么含义?(2分)
小题3:、李小龙为什么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2分)
小题4:、本文意在说明一个怎样的道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