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1-5题。让我看着你王焕伟 ①从母亲住进我们医院的那一刻起,我就后悔自己当初选择的职业了。曾经有那么多的患者能在我的手上康复,母亲的病,却让我无
题型:陕西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
让我看着你 王焕伟 |
①从母亲住进我们医院的那一刻起,我就后悔自己当初选择的职业了。曾经有那么多的患者能在我的手上康复,母亲的病,却让我无能为力。面对越来越消瘦的母亲,我除了强颜欢笑地安慰她,就只能偷偷躲到某个角落抹眼泪。 ②那个时候,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整个胸部。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每次进去看她的时候,她都装作很平静的样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我觉得比先前好多了。你工作忙,不用老来看我。”我扭过头,眼泪无声地掉下来。 ③午后的阳光照在洁白的病床上,我轻轻地梳理着母亲灰白的头发。母亲唠叨着她的身后事,她说她早在来之前就已准备好了自己的送老衣,可惜还少一条裙子,希望我们能尽快给她准备好。说这些的时候,母亲的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美丽的宴会。母亲一生爱美,临终,都不忘记要完美地离去。我的泪,再也忍不住,一滴又一滴地落到母亲的头发里。 ④母亲的病房,离我的办公室仅有几步之遥,可她从来没有主动要求我去她的病房。每一次去,她还忙不迭地催我走。她说还有很多病人等着我,她嘱咐我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那样对待病人。其实,我很清楚,每一次离开母亲的病房,身后那双依依不舍的眼睛会一直随着我的身影,直到我拐过屋角。 ⑤一天,一个女孩急需眼角膜,恰巧医院里有一位救治无望的男孩,出于一个医生的责任,我劝那个男孩的家长捐献出孩子的眼角膜。男孩的父亲同意了,不想他的母亲却发疯般地找到我,说她决不允许谁动她儿子一根毫毛,哪怕他不在这个世界了。最后,也许被我劝得急了,那位痛得发狂的母亲突然大声地说:“你觉悟高,怎么不让你的家人来捐献?”我一下子呆在那里,无言以对。 ⑥母亲是何时出现在我的办公室门口的,我竟然一点都不知道。直到听到那声熟悉的呼唤,抬起头,看见母亲正泪流满面地立在那里:“孩子,你看妈妈的眼角膜能给那个孩子用么?”屋子一下子静下来,几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母亲身上。我几乎不敢相信,那话是从母亲嘴里说出来的。母亲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残缺,可她竟然情愿让自己残缺着离开这个世界。看大家都在惊愕地盯着自己,母亲的脸上忽然现出少见的一点血色。她挣扎着走到我面前,静静地盯着我看了足足有一分钟,然后,我听见母亲轻轻地说:“孩子,我想看着你,让我看看你!” ⑦泪水狂涌而出,我第一次在自己的病人面前失态。我知道,那是母亲临走之前努力为我做的最后一件事。 ⑧后来,那个男孩的母亲含着泪同意了把儿子的眼角膜捐献给那个女孩,因为她觉得儿子的眼角膜毕竟比我母亲的要年轻。更重要的一点,她说,她也想让儿子的眼睛,一直看着她。从我母亲的身上,她明白: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选自《意林》2007年第11期,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时间:某一天地点:我的办公室门口人物:我的母亲、男孩的母亲和我 起因:我劝男孩的饿母亲捐献儿子的眼角膜给患者,她不肯,还责难我。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第⑥段画线句子的理解,注意加粗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男孩的母亲为什么会从“决不允许谁动儿子一根毫毛”变为同意捐献儿子的眼角膜?写这一变化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说“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这样的方式”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中具体事例简要分析。(写出两个方面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母亲要求捐献自己的眼角膜男孩的母亲同意捐献儿子的眼角膜(意思对即可。) 2.表现母亲对我的不舍,她想说服我同意她捐献自己的眼角膜(意思对即可。) 3.受到我的母亲的影响,突出我的母亲的形象(意思对即可。) 4.捐献眼角膜 5.①爱孩子:怕我伤心难过,忍住病痛,强作平静;怕我为难而主动要求捐献眼角膜 ②坚强: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 ③豁达:说起身后事,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美丽的宴会 ④追求完美:母亲唠叨身后事时,惦记还少了一条裙子 ⑤善良:不愿我为她耽误工作;嘱咐我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那样对待病人 |
举一反三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
三轮车夫 |
①深夜,小城仿佛睡着了,只有马路两旁的街灯,还在默默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给寒冷的冬夜带来些许温馨。 ②她抱着正发高烧的女儿,穿过漆黑的小巷,奔向街口。鞋跟敲打在冻得坚硬的地面上,发出急促而清脆的响声。从这儿到医院还有很远的一段路程,而怀中裹得严严实实的女儿却变得越来越沉重,她不由得咬咬牙,加快了脚步。 ③突然,她看见前面街口处停着辆三轮车,旁边还晃动着两个人影。她赶忙跑了过去,见一个中年男子正在和车夫谈着价钱。 ④她对那位中年男子说:“大哥,让我先坐这部车好吗?我急着上医院呢!”中年男子看了她一眼,没有吭声。车夫走过来,瞅了瞅她怀中的女儿,问道:“孩子病了?” ⑤“是呀是呀,病得不轻呢!孩子她爸在外面打工,家里就我一个人带着孩子,这深更半夜的真急死人了!” ⑥“孩子看病要紧,你先上车吧。”车夫说。女人感激地刚要上车,没想到被那中年男子一把拦住:“哎,车是我先要的,我也急着要回家呢。”女人停下步,惶惑地看着车夫。 ⑦车夫想了想,说:“这样吧,你们谁肯出20块钱,我就拉谁!”“咦,你这不是宰人吗?平时两块钱的车钱,你开口要20,心也太黑了!” ⑧“别啰嗦,上不上?”车夫不耐烦了。“太贵了,能不能少点?”那男子还想讨价还价。“一分钱都不能少!”车夫斩钉截铁地说。随即,他转身问那女人:“喂,20块钱,你坐不坐?”望着怀里的孩子,她把心一横:“20就20。”说完,她毫不犹豫地抱着孩子上了车。车夫一使劲,三轮车“一下子蹿出去好远。 ⑨女人坐在车上,心里这才感到有些踏实。她问车夫:“大哥,你这么晚还出来蹬三轮车?”“没办法,厂子效益不好,我下了岗,只好靠蹬三轮挣点钱补贴家用。”想到自己和丈夫下岗后的艰难,女人不禁对车夫有些同情起来。不过,要不是为了女儿,她是怎么也舍不得花20块钱坐这三轮车的。 ⑩车子很快就到了医院。她抱着孩子下了车,伸手去口袋里掏车钱。 “大妹子,快带孩子进去看病吧!看得出你过得也不易,两块钱的车钱就不用给了。”“刚才……不是说好20块吗?”“不这样说,那个男人肯让你先坐吗?”车夫咧开嘴,有几分得意地笑了起来。 她还要从兜里去掏那本来该付的两块钱车费,没想到车夫已经迅速调转了车头,用力一踩,转眼就消失在浓浓的夜色之中。(选自《青年博览》作者陈大俭有改动) 1、第①段中画线句表面上写街灯带来温馨,从全文看,还有什么其他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1)“一分钱都不能少!”车夫斩钉截铁地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把心一横:“20就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车夫不要车费这一结尾既出人意料,有合乎情理。请你从前文中找出这样安排的伏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纵观全文,从车夫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你是文中的“她”,在车夫转身离开医院的一刹那会怎样想,怎么做?请用文字表达出来。(要求:想象合理,符合语境,不超过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
第六枚戒指 [美国]简·伯特 |
我17岁那年,好不容易找到一份临时工作。母亲喜忧参半:家有了指望,但又为我的毛手毛脚操心。 工作对我们孤女寡母太重要了。我中学毕业后,正赶上经济大萧条,一个差事会有几十、上百的失业者争夺。多亏母亲为我的面试赶做了一身整洁的海军蓝衣服,才得以被一家珠宝行录用。 在商店的一楼,我干得挺欢。第一周,受到领班的称赞。第二周,我被破例调到楼上。 楼上珠宝部是商场的心脏,专营珍宝和高级饰物。整层楼排列着气派很大的展品橱窗,还有两个专供客人看购珠宝的小屋。 我的职责是管理商品,在经理室外帮忙和传接电话。要干得热情、敏捷,还要防盗。 圣诞节临近,工作日趋紧张、兴奋,我也忧虑起来。忙季过后我就得走,回复往昔可怕的奔波日子。然而幸运之神却来临了。一天下午,我听到经理对总管说:“艾艾那个小管理员很不赖,我挺喜欢她那个快活劲。” 我竖起耳朵听到总管回答:“是,这姑娘挺不错,我正有留下她的意思。” 这让我回家时蹦跳了一路。 翌日,我冒雨赶到店里。距圣诞节只剩下一周时间,全店人员都绷紧了神经。 我整理戒指时,瞥见那边柜台前站着一个男人,高个头,白皮肤,约莫三十岁。但他脸上的表情吓我一跳,他几乎就是这不幸年代的贫民缩影。一脸的悲伤、愤怒、惶惑,有如陷入了他人置下的陷阱。剪裁得体的法兰绒服装已是褴褛不堪,诉说着主人的遭遇。他用一种永不可及的绝望眼神,盯着那些宝石。 我感到因为同情而涌起的悲伤。但我还牵挂着其他事,很快就把他忘了。 小屋打来要货电话,我进橱窗最里边取珠宝。当我急急地挪出来时,衣袖碰落了一个碟子,六枚精美绝伦的钻石戒指滚落到地上。 总管先生激动不安地匆匆赶来,但没有发火。他知道我这一天是在怎样***,只是说:“快捡起来,放回碟子。” 我弯着腰,几欲泪下地说:“先生,小屋还有顾客等着呢。” “去那边,孩子。你快捡起这些戒指!” 我用近乎狂乱的速度捡回五枚戒指,但怎么也找不到第六枚。我寻思它是滚落到橱窗的夹缝里,就跑过去细细搜寻。没有!我突然瞥见那个高个男子正向出口走去。顿时,我领悟到戒指在哪儿了。碟子打翻的一瞬,他正在场! 当他的手就要触及门柄时,我叫道:“对不起,先生。” 他转过身来。漫长的一分钟里,我们无言对视。我祈祷着,不管怎样,让我挽回我在商店里的未来吧。跌落戒指是很糟,但终会被忘却;要是丢掉一枚,那简直不敢想象!而此刻,我若表现得急躁——即便我判断正确——也终会使我所有美好的希望化为泡影。 “什么事?”他问。他的脸肌在抽搐。 我确信我的命运掌握在他手里。我能感觉得出他进店不是想偷什么。他也许想得到片刻温暖和感受一下美好的时辰。我深知什么是苦寻工作而又一无所获。我还能想象得出这个可怜人是以怎样的心情看这社会:一些人在购买奢侈品,而他一家老小却无以果腹。 “什么事?”他再次问道。猛地,我知道该怎样作答了。母亲说过,大多数人都是心地善良的。我不认为这个男人会伤害我。我望望窗外,此时大雾弥漫。 “这是我头回工作。现在找个事儿做很难,是不是?”我说。 他长久地审视着我,渐渐,一丝十分柔和的微笑浮现在他脸上。“是的,的确如此。”他回答,“但我能肯定,你在这里会干得不错。我可以为你祝福吗?” 他伸出手与我相握。我低声地说:“也祝您好运。”他推开店门,消失在浓雾里。 我慢慢转过身,将手中的第六枚戒指放回了原处。 1、“母亲”担心“我”做事毛手毛脚,与下文哪一个细节互成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对“高个男子”作了比较细致的外貌、神态描写,试结合文中语句,从某一角度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道:“我确信我的命运掌握在他手里。”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故事中的“艾艾”在哪一个方面给你留下美好或深刻的印象?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展开合理想象,为故事续写一个结尾。(限6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
老海棠树 |
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象她们从来就在一起。 ②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③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叨唠:“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④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胡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⑤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⑥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⑦…… ⑧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1.从第④段中找出与第⑤段画线句“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相照应的句子:_____________ 2.第②段写“我”在老海棠树上的活动,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品读第⑥段画线部分“‘奶奶。’‘奶奶!’‘奶奶——’”,从语气角度分析“我”心理变化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全文看,以“老海棠树”为标题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 5.选择文中最触动你的一个场景,写一段80字左右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
“信任”试验 |
①在大学时,我学的是心专业,教我们课的是学校最有名的周严教授。 ②一次上课时,周教授来到教室,他对我们说:“今天我们不上课了,来做一个‘信任’试验。”他让我们面朝他排成两排,然后前排的同学不借助任何物体,向后仰面倒去,由后面的同学接住。 听了周教授的话,前后两排的同学互相望着,都心照不宣地“哈哈”笑起来。这样的游戏,我们同学之间,私下曾经玩过多次,每次都是在前排的同学向后倒去的瞬间,站在后面的那位同学便快速抽出身来,这样,前面的同学由于失去重心,“砰”的一声,仰面摔倒在地上。所以后来再有同学说玩这样的游戏,前面的同学再也不肯真的向后倒去了。 ④周教授见我们都准备好了,他说了一声“开始”。听了周教授的指令后,站在前面的许多同学,开始一点一点向后倾斜,但每个人都暗自掌握着身体的平衡,并不让自己失去重心。后面的同学见了,知道前面的同学并不真倒,所以只是伸出手来,象征性地在前面同学的衣服上轻轻碰了一碰,算是扶住了前面的同学。 ⑤这时,一个我们没想到的情景出现了,平时上课坐在我前面个头有一米八零的一位男生,看上去很轻松的样子,向后直直地倒去。在他后面接他的是一位小巧的女生,她见男生向她倒去,先是一愣,接着便使尽全力,一把抱住了他。看得出,女生非常吃力,但还是稳稳地托住了男生。 ⑥试验结束后,周教授走上讲台,他指着那位男生和女生说:“今天的‘信任’试验,他们两人做得是最成功的。同学们,什么是信任呢?信任便是像刚才这位男同学一样,心里对别人没有丝毫的戒备和猜忌之心,把自己完全地交给别人;而这位女同学,则向我们展示出了最好的‘值得信任’的例证,就是不管自己有多困难,都会把别人交付的事情办好。他们两人之所以把这场试验做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把相互信任演绎到最为完美。” ⑦“在我们生活中,我们总是渴望他人的信任,希望别人信任自己,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向他人付出信任呢?在我们要求别人信任自己的时候,最好先问一下自己。”说到这里,教授一副语重心长的样子,“一个人值得别人信任是幸福的,而一个人信任他人则是高尚的。同学们,让我们先试着做高尚的人,再做一个幸福的人吧……” ⑧教授的话音刚落,教室里便响起了久久的掌声…… 1.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第③段为什么要插叙“我们”曾经私下做游戏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任选一句,细细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粗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⑴站在前面的许多同学,开始一点一点向后倾斜,但每个人都暗处掌握着身体的平衡,并不让自己失去重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她见男生向她倒去,先是一愣,接着便使尽全力,一把抱住了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原文回答,什么是“信任”?什么是“值得信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周教授认为,我们应该先做信任别人的人,再做值得别人信任的人。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1~5题。 |
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 |
二十年前,我到县城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和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父亲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这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测试费,父亲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去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 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和我上路了。 “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叨咕,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我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一阵阵轻微的凉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有白而软的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倏忽就不见了。①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甩手一模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这时,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声,山路静谧而空淳。 不知不觉,县城到了。 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地找买主。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最后终于在一条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父亲说:“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父亲一眼。“昨天是昨天。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厚实得多吗?”父亲小心翼翼地说。“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让你搞这么厚实。”那人没有丝毫加钱的意思。“今天下雪了,道远路滑,您就加一块吧!”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 ②我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钱,然后把那沓毛票从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钱往地上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风裹着雪吹过来,5元钱落到父亲的脚边。父亲愣愣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累,他的鼻息变得忽粗忽细,等我走过去刚要捡地上的钱,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钱捡起来,揣在怀里。父亲弯腰去捡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了零度角,头几乎触到地上。父亲站起身来,对那人说了一声“多谢了!”然后拉着我默默地离开。 “爹,你冷不冷?”等走远了,我问父亲。因为要挑担,出门时父亲穿得有点少。③“你可得给我好好读书。”父亲顿了顿说,“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读书才能进城。” 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一片银白色。父亲没有急着回家,他要一直把我送到学校去。“爹,本来我不想花那么多钱去参加那个测试。可是老师说了,要是获得好名次,将来可能保送上大学。”眼看就要到学校了,我终于忍不住说出了心里话。我有点想哭了,眼睛湿湿的。“测试好啊,爹和娘支持你。要是能保送上大学,那真要感谢老祖宗了。”父亲摸着我的头说,“我当年也想上大学呢!看来这个愿望你能帮我实现了。” 结尾1:后来,我终于替父亲圆了上大学的梦。但是,20年前的这一幕,从未在我心底消逝。每当天空飘起雪花,每当我毫不犹豫地给儿子掏出5元钱时,父亲20年前的叮嘱就会在耳边响起,异常地亲切而又清晰…… 结尾2:到了学校门口,父亲从怀里把那五元钱掏出来,塞到我的书包里,好像生怕它还会飘走似的,使劲地把书包捏了又捏。“孩子,爹还有一句话,”父亲望着我,神情与以往大不一样,“等你将来有钱了,如果也遇到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 “什么,爹?” “在你面前低头弯腰。”……(选自2006年4月3日《语文报》,徐德新/文,有改动) 1.梳理作者写作的思路,把下面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父亲摸黑砍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揣摩文中三处画线的句子,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①处画线句中的“冰凉”说的是雪花落在鼻尖上的感觉,“酸”人了“我”当时怎样的一种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处画线句写买柴者付钱时连用了“摸”“抓”“扔”几个动词,这几个动作体现出了他人性中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处画线句体现的是父亲对“我”未来前途的期望,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多处环境描写,试找出一例,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提供了两个结尾,联系全文内容,你认为哪个更好一点?说出你的理由。如果把本文的标题改为“一担柴的故事”,请你另写一个结尾。 (1)你认为好的结尾是哪个?说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另写的结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与《背影》都是写父爱的,两篇文章在刻画父亲形象时有哪些共同之处?请就其中一处作点分析。 共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