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一顿午餐郭丽佳编译  我收到了婶婶的信:“亲爱的孩子,我将专下周四抵达你那里,如果到时你能邀请我共进午餐,我将不胜感激。你的婶婶:诺拉。”自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一顿午餐郭丽佳编译  我收到了婶婶的信:“亲爱的孩子,我将专下周四抵达你那里,如果到时你能邀请我共进午餐,我将不胜感激。你的婶婶:诺拉。”自

题型:专项题难度:来源: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一顿午餐
郭丽佳编译
  我收到了婶婶的信:“亲爱的孩子,我将专下周四抵达你那里,如果到时你能邀请我共进午餐,我将不胜感激。你的婶婶:诺拉。”自从我母亲得病以来,婶婶诺拉一直照料我的生活。
  当时我在大学里每月只靠父亲给的5英镑维持生活,接到婶婶的来信时,我只剩下20先令了。但是无论如何我不能拒绝她的要求!
  我知道一个比较好的餐馆,那里一顿午餐每位只需3个先令,那样的话,我还可以有14先令维持到月末。
  当我带她到那家小餐馆门前时,她指着街对面的“亲属大厦”说:“我们为什么不去那儿?那儿也许更好一些。”
  “嗅,的确挺好——如果你喜欢的话。”我说。我不能说:“亲爱的婶婶,我实在没有足够的钱请你去.亲属大厦,用餐,那儿的价格远远超出了我的承受能力!”
  侍者递上一份菜单。“噢,”婶婶说,“我们可以要一盘这个。”这是一道法式鸡块,是菜单上最贵的一道菜——7先令。我为自己点了一道1先令的小菜,因为我希望能留下点儿钱维持生活。现在大约用去了8先令,不!——应当是9先令,因为我还将付给侍者1先令的小费。
  “这位女士还需要点儿什么吗?”侍者说,“我们有上好的鱼子酱。”
  “鱼子酱!”诺拉婶婶忍不住喊道,“太妙了,我能要一礤鱼子酱吗?”
  我不能对她说:“不,您不能,因为那会让我只剩下5先令维持到这个月末的。”我没出声,所以她要了一大碟鱼子酱——外加一杯葡萄酒。现在我只剩下5先令了。4先令可以买到足够的面包和干酪,熬过这个礼拜。但是她吃完了鸡块,又看见侍者手里拿着几块奶油蛋糕。
  “噢!”她说,“这些蛋糕看上去可爱极了,我只要一小块!”
  于是,我仅剩下3个先令了,然而侍者又报上了一些水果——她肯定还会要一些。最后,经过如此丰盛的午餐,我们是一定得要两杯咖啡的,那么我将一无所有,甚至连付给侍者的小费也没有了!
  侍者递上清单:20先令。我把仅有的20先令放在盘子里,没有小费付给侍者。
  诺拉婶婶看看盘子里的钱,又看看我。“这是你所有的钱了吧?”她问。
  “是的,婶婶。”
  “你将你所有的生活费都花在了这顿午餐上是吗?你太善良了——但这实在很愚蠢。”
  “不,婶婶。”
  “那么,这么多的语言中哪个单词最难讲?”
  “我不知道,婶婶。”
  “‘不’,当你长成了一个大人,有时候你不得不对别人说‘不’,甚至对一个女士。我早看出你没有足够的钱来应付这顿午餐,但是我还是想给你上这生动的一课一——所以我点了最贵的一道菜,并且偷偷地看了你的眼色——可怜的孩子!”她付了账,并且将5英镑作为礼物送给了我。
  “噢,上帝!”她说,“这顿午餐几乎饱煞了你可怜的婶婶!我平时的午餐仅仅是一小杯牛奶而已。”
1.文中说“但是无论如何我不能拒绝她的要求”,“我不能说”,“我不能对她说”,这里三次强调“我不能”,其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说说原文为什么用A句不用B句。
A.如果到时你能邀请我共进午餐,我将不胜感激。
B.到时你可要邀请我共进午餐,我将不胜感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诺拉婶婶说“我”“太善良了——但这实在很愚蠢。”我”的“善良”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诺拉婶婶又说“我”的这种“善良”实在很愚蠢”?请简要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同意诺拉婶婶说“我”实在很愚蠢”吗?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当诺拉婶婶点了菜单上最贵的一道菜时,偷偷地看了“我”的眼色,“我”的眼色一定表露了当时心理活动的状态。试设想一下“我”当时想了些什么,请用40字左右将它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诺拉婶婶借与“我”共进午餐一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除了这个道理外,读了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体会(可以是内容上的,也可以是写作特色上的,也可以是其他方面的)?尝试着写出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自从我母亲得病以来,婶婶诺拉一直照料我的生活。
2.B句直接提出要求,要“我”这样做,显得生硬一些;A句用假设的语气表达,显得委婉一些,使“我”更容易接受,这体现出诺拉婶婶说话的艺术。
3.“善良”表现在“我”将所有的生活费都花在招待诺拉婶婶的这顿午餐上了。因为“我”这样做,就完全不顾今后一个礼拜如何生活,所以“实在很愚蠢”(或“对该说‘不’的时候却不敢说‘不’,所以很愚蠢”)。
4.“略”。本题系开放性试题,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理解,但理由必须充分。
5.“略”。本题系开放性试题,心理描写可以突出“我”感到为难而又不愿让婶婶失望的心情。
6.道理:有时候,我们不得不说“不”,我们必须学会说“不”,敢于说“不”。体会:内容方面可以是诺拉婶婶善于教育人的艺术;可以是“我”诚心善待诺拉婶婶的热情……写作特点可以是铺垫可以是设置悬念,可以是描写上的。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题型:四川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寂静除夕夜
阅读记叙文《幸福的坡度》,完成问题。
题型:四川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浙江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幸福的坡度
阅读《沉默的竹笛》,完成问题。
沉默的竹笛
  16岁一个忧伤的春夜,我躺在集体宿舍临窗的床铺上。A洁白的月光潮水一般漫进窗户,清冷的微风捎来潮湿的花香。我陷入少年无端的愁闷思绪里,分外孤单寂寞。这时,一缕悠扬的笛声由远而近,停留在我的耳畔。那笛声仿佛是清澈的泉水,流过神话中迷人的花园,一路上集合了蝴蝶和黄莺的梦想,决心要给我的心灵来一次彻底的洗礼。我陶醉在悦耳的笛声里,忧伤早已悄悄地散去,心情蹬澈空明。那晚,我的心中暗暗地滋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做一个快乐的吹笛手。
  好长一段日子,我为能拥有一支笛子而心神恍惚。终于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从一个摆地摊的老人那里买到了我盼望已久的竹笛。
  第一次拥有竹笛的那个下午是我人生中最美丽的一个下午。我清楚地记得我吹着竹笛走在乡村田野上的情景:B落日如一颗水灵灵的红草莓点缀在暮霭笼罩的山尖,横过头顶的归鸟翅膀上涂着夕阳粉红的胭脂,嫩绿的小草在晚风中飘动,像是生命活泼的舞蹈。我一边吹着竹笛——显然是不成曲调的呜呜声,一边大踏步地把苍茫暮色下的动人风景甩在身后。这时我觉得自己成了一个漂泊天涯的江湖侠客,心里汹涌着英雄纵横天下的豪情。
  从拥有竹笛的那个下午开始,我就决心把自己训练成一个优秀的吹笛手。为了学会吹笛子,我付出了许多汗水和心血。清晨,我常常拿着竹笛,跑到学校后面的山坡上,对着葱郁的群山大声吹着,让笨拙的笛声唤醒崭新的一天。深夜,同学们沉浸在梦乡里,只有我坐在空旷的操场上,如痴如醉地吹着竹笛。笛声一点也不悠扬动听,但我吹得特别认真。竹笛在人家手里是一根音乐的神奇魔术棒,在我的手里却成了一根没有灵感的干枯竹枝。唉,想不到吹笛竟会是这样的艰难。
  在一次班会上,班主任老师要求每个同学表演一个节目。几个调皮的同学就恶作剧地起哄,要我为大家表演吹笛子。天哪,我根本吹不成一首完整的曲子,但强烈的自尊心迫使我孤注一掷。面对全班同学,我终于勇敢地拿起了竹笛,涨红了脸,坚持着把最后一个音符吹完,便逃出了教室。在无人的山坡上,我抚摸着被泪水浸润的竹笛,伤心欲绝。从那以后,我发誓再也不吹笛子了。
  后来,那支带给我幸福和耻辱的竹笛一直静静地悬挂在我的窗前。岁月悄然而过,多少年后,当我凝眸竹笛的时候,我就忍不住回想少年时代的往事。有些梦想是永远不会开花结果的,但播种梦想的人从不放弃流汗流泪的机会,只是因为生命里那些动人的细节丰富了生命的内涵。沉默的竹笛啊,我无心再次吻你于唇,吹一曲欢快的歌谣,就这样静静地看着你便足够了,你的沉默其实高奏着我对少年烂漫心事的凭吊和酸涩的回忆。
1.全文以竹笛为线索,叙述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填空。
渴望一________一失望一________一平静
2.文章围绕“竹笛”写了哪几件事,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景物描写很精彩,请从文中A、B两处选择一处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可从语言特点、表现手法、表达作用等方面作答)
选________。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我”一心想做个“快乐的吹笛手”,到后来那支竹笛却“沉默”了。你能找出哪几点原因?请把它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从自己的经历中感悟到了什么?品读文章,你又有什么新的感悟?请结合你的经历回答。
作者的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新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你的眼睛里有我
龙应台
  “女娲就捡了很多很多五色石,就是有五种颜色的石头,又采了大把大把的芦苇,芦苇呀?就是一种长得很高的草,长在河边。我们院子里不是种着芒草吗?对,芦苇跟芒草长得很像。”
  “女蜗就在石锅里头煮那五色石,用芦苇烧火。火很烫,五色石就被煮成石浆了。石浆呀?就和稀饭一样,对,和麦片粥一样,黏黏糊糊的……”
  一个白雾蒙蒙的下午,母子面对面坐着。华安跨坐在妈妈腿上,手指绕着妈妈的长发。
  “你记不记得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呢?”
  安安沉吟了一下,说:“下雨,共工。”
  “对了,水神共工和火神打架,那火神的名字妈妈忘了——”
  “祝融啦!妈妈笨。”
  “好,祝融,打架的时候把天戳了一个大洞,所以大水就从天上冲下来,把稻田冲坏了——稻田呀?
  “草原那边有麦田对不对?稻田跟麦田很像,可是稻田里面灌了很多水——不是不是,不是共工灌的,是农夫灌的。那稻田哪,好香,风吹过的时候,像一阵绿色的波浪,推过来淡淡的清香……”
  妈妈想起赤脚踩在田埂上那种湿润柔软的感觉,想起在月光下俯视稻浪起伏的心情。她曾经在一个不知名的小镇上、一个不知名的旅店中投宿。清晨,一股冷冽的清香流入窗隙,流入她的眼眉鼻息,她顺着香气醒过来,寻找清香来处,原来是窗外弥漫无边的稻田,半睡半醒地笼在白雾里……
  “我讲到哪里了?哦,女娲看到人受苦,心里很疼,想救他们,所以去补天。可是安安,你记得人是谁做的吗?”
  安安不回答,只是看着母亲的眼睛。
  “女娲有一天飘到一个湖边,看见清水中映着自己的影子:长长黑亮的头发,润黄的皮肤,好看极了。她想,这美丽的地上没有像她一样的东西,太可惜了。
  “所以嘛,她就坐在湖边,抓了把黏土,照着湖里头自己那个样子,开始捏起来。”
  “哎,安安,你怎么了?你是不是在听呀?不听我不讲了?!”
  安安只是看着母亲的眼睛。
  “女娲捏出了一个泥娃娃,然后,她对准了泥娃娃的鼻眼,这么轻轻地、长长地、温柔地,吹一口气,那泥娃娃,不得了,就动起来了。跳进女娲怀里,张开手臂紧紧抱着她的脖子,大叫‘妈妈!妈妈!’女娲看见那泥娃娃长得就和湖中自己的影子一模一样。”
  “安安,你到底在看什么?”
  小男孩圆睁着眼,一眨也不眨,伸手就来摸妈妈的眼珠,妈妈闪开了。
  “你在干什么,宝宝?”
  宝宝情急地喊出来,“妈妈,不要动……”一边用两只手指撑开母亲的眼帘。
  “你在看什么?”
  “我在看——”安安专注地、深深地,凝视着母亲的眼睛,一个字一个字地宣布:
  “妈妈,你的眼睛,眼珠,你的眼睛里有我,有安安,真的……”
  说着说着激动起来,伸出手指就要去抚摸妈妈的眼珠——“真的,妈妈,两个眼睛里都有……”
  妈妈笑了,她看见孩子眼瞳中映着自己的影像,清晰真切,像镜子,像湖里一泓清水。她对着孩子的眼瞳说:
  “女娲欢欢喜喜地给泥娃娃取了个名字,一个很简单的名字,叫做‘人’。”(选自《孩子,你慢慢来》)
1.文章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请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文字,分析其表达效果。
(1)华安跨坐在妈妈腿上,手指绕着妈妈的长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安专注地深深地凝视着母亲的眼睛,一个字一个字地宣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对文章题目“你的眼睛里有我”是怎样理解的?联系全文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母亲用爱滋润着生命的幼苗。但是,由于生活环境、文化背景以及个人性格的差异,母亲形象也不尽相同。请选取我们学过的课文(如泰戈尔的《金色花》)中的一位母亲形象,与上文中的母亲形象进行比较分析。(不超过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问题。
题型:湖北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寄小读者(通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