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你的眼睛里有我龙应台  “女娲就捡了很多很多五色石,就是有五种颜色的石头,又采了大把大把的芦苇,芦苇呀?就是一种长得很高的草,长在河边。我们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你的眼睛里有我龙应台  “女娲就捡了很多很多五色石,就是有五种颜色的石头,又采了大把大把的芦苇,芦苇呀?就是一种长得很高的草,长在河边。我们

题型:浙江省期末题难度:来源: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你的眼睛里有我
龙应台
  “女娲就捡了很多很多五色石,就是有五种颜色的石头,又采了大把大把的芦苇,芦苇呀?就是一种长得很高的草,长在河边。我们院子里不是种着芒草吗?对,芦苇跟芒草长得很像。”
  “女蜗就在石锅里头煮那五色石,用芦苇烧火。火很烫,五色石就被煮成石浆了。石浆呀?就和稀饭一样,对,和麦片粥一样,黏黏糊糊的……”
  一个白雾蒙蒙的下午,母子面对面坐着。华安跨坐在妈妈腿上,手指绕着妈妈的长发。
  “你记不记得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呢?”
  安安沉吟了一下,说:“下雨,共工。”
  “对了,水神共工和火神打架,那火神的名字妈妈忘了——”
  “祝融啦!妈妈笨。”
  “好,祝融,打架的时候把天戳了一个大洞,所以大水就从天上冲下来,把稻田冲坏了——稻田呀?
  “草原那边有麦田对不对?稻田跟麦田很像,可是稻田里面灌了很多水——不是不是,不是共工灌的,是农夫灌的。那稻田哪,好香,风吹过的时候,像一阵绿色的波浪,推过来淡淡的清香……”
  妈妈想起赤脚踩在田埂上那种湿润柔软的感觉,想起在月光下俯视稻浪起伏的心情。她曾经在一个不知名的小镇上、一个不知名的旅店中投宿。清晨,一股冷冽的清香流入窗隙,流入她的眼眉鼻息,她顺着香气醒过来,寻找清香来处,原来是窗外弥漫无边的稻田,半睡半醒地笼在白雾里……
  “我讲到哪里了?哦,女娲看到人受苦,心里很疼,想救他们,所以去补天。可是安安,你记得人是谁做的吗?”
  安安不回答,只是看着母亲的眼睛。
  “女娲有一天飘到一个湖边,看见清水中映着自己的影子:长长黑亮的头发,润黄的皮肤,好看极了。她想,这美丽的地上没有像她一样的东西,太可惜了。
  “所以嘛,她就坐在湖边,抓了把黏土,照着湖里头自己那个样子,开始捏起来。”
  “哎,安安,你怎么了?你是不是在听呀?不听我不讲了?!”
  安安只是看着母亲的眼睛。
  “女娲捏出了一个泥娃娃,然后,她对准了泥娃娃的鼻眼,这么轻轻地、长长地、温柔地,吹一口气,那泥娃娃,不得了,就动起来了。跳进女娲怀里,张开手臂紧紧抱着她的脖子,大叫‘妈妈!妈妈!’女娲看见那泥娃娃长得就和湖中自己的影子一模一样。”
  “安安,你到底在看什么?”
  小男孩圆睁着眼,一眨也不眨,伸手就来摸妈妈的眼珠,妈妈闪开了。
  “你在干什么,宝宝?”
  宝宝情急地喊出来,“妈妈,不要动……”一边用两只手指撑开母亲的眼帘。
  “你在看什么?”
  “我在看——”安安专注地、深深地,凝视着母亲的眼睛,一个字一个字地宣布:
  “妈妈,你的眼睛,眼珠,你的眼睛里有我,有安安,真的……”
  说着说着激动起来,伸出手指就要去抚摸妈妈的眼珠——“真的,妈妈,两个眼睛里都有……”
  妈妈笑了,她看见孩子眼瞳中映着自己的影像,清晰真切,像镜子,像湖里一泓清水。她对着孩子的眼瞳说:
  “女娲欢欢喜喜地给泥娃娃取了个名字,一个很简单的名字,叫做‘人’。”(选自《孩子,你慢慢来》)
1.文章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请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文字,分析其表达效果。
(1)华安跨坐在妈妈腿上,手指绕着妈妈的长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安专注地深深地凝视着母亲的眼睛,一个字一个字地宣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对文章题目“你的眼睛里有我”是怎样理解的?联系全文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母亲用爱滋润着生命的幼苗。但是,由于生活环境、文化背景以及个人性格的差异,母亲形象也不尽相同。请选取我们学过的课文(如泰戈尔的《金色花》)中的一位母亲形象,与上文中的母亲形象进行比较分析。(不超过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妈妈为孩子讲女娲的故事,孩子在妈妈的眼睛里发现了自己。
2.(1)写出了孩子对妈妈的亲昵(依恋),也写出了孩子的顽皮、可爱。
  (2)写出了安安对于自己发现的惊喜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的郑重态度。
3.孩子在母亲的眼睛里发现了自己,母亲从孩子的眼睛里发现了自己,体现了母子之间真挚的感情。
4.此题答案开放,但须做到:
①结合文本细节,对本文母亲形象进行具体分析,指出母亲形象的特质。②结合相关课文内容,对一位母亲形象进行具体分析,指出其形象特质。③语言流畅,有比较分析,能指出异同处。
参考示例:《我的眼睛里有你》中的“妈妈”温柔、耐心而富有内涵,在与孩子彼此的发现中,体味着为人母的欢欣,享受着生命的温情。《我的母亲》中的“母亲”严中有爱、仁慈温和,对作者少年时代乃至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两位母亲虽然身份迥异,但对于子女的爱是相同的。我们应理解和感激母亲,细品母爱。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问题。
题型:湖北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安徽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寄小读者(通讯二)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洗脚
  放寒假前,老师布置了一个寒假作业,每一个同学都要在寒假中给自己的父亲洗一次脚。
  二十多年来,他与父亲之间的交流仅仅在于父亲问他成绩,在学校的生活的情况,学费、生活费用的多少。简单的一问一答,除此而外,似乎没有多少。
  有的时候,他也希望父亲的一个拥抱,像电影上的那样,可是那毕竟是在电影里。
  但是,终于,他还是开口了,家里没有其他人的时候,装着轻松地对父亲说了,然后急急地补充道:“这是我们老师布置的一道作业。”
  父亲的脸上先是诧异,然后笑了。他看出儿子的窘迫,便说:“好啊,好啊,你先去打一盆水来。”
  一切似乎都轻松了,他去井边打水,兑上热水,调好水温,然后端到父亲的身边,父亲已经脱好自己的鞋袜,像一个孩子一样坐在椅子上,看着他过来。
  他忙把水送到父亲的脚边,父亲的脚放在水里。水溢了一些出来,他没有想到父亲的脚这么大。
  “温度怎么样?”他问。“蛮好蛮好!”父亲说。然后,再怎么办呢?他问自己。那双脚就在面前,他想用手去触摸它,可是心里却有些犹豫。不由自主地想:[甲]若干年前,自己的一双小脚在这样的盆里,是怎样的情景?白嫩、柔软,活泼得像一条小鱼。在父母的手里仍不妥帖,将水溅了一地,得意的地嬉笑,直到他们生气。
  [乙]而眼前的这双脚,是父亲的,宽大、粗糙、棱角分明,在水里却安静地有些害羞。自己心里有微微的酸
  “帮我把毛巾拿来。”父亲说。
  忙去取下衣架上的毛巾,递给了父亲。突然,他又扯过了毛巾,他说:“不,还是让我给你擦擦脚吧。”
  于是,父亲的脚就在自己的手里,他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看自己的父亲。触目惊心的是,脚板的前掌和后跟上那硬邦邦的厚茧,有的地方都裂开了一道细小的口子,里面有黑色的泥,让人想象起那无尽岁月的万里风尘,它走过来,像一件活着的文物。
  心里的那股酸,冲到了鼻腔。这时,父亲将脚缩了回去。“好了好了,洗好了。”他开始往脚上套袜子。
  那双破袜子,似曾相识,哦,是自己穿破了扔在家里的,却被父亲穿在了自己的脚上。脚趾上的那个洞用粗线绞了几针,像一个写错的字上面被乱画了几笔以示涂改过。
  “我倒水去了。”他说。然后,急急地向屋外走去,一路上,洒了好多水。他不知道,屋子里的父亲,一边往自己的脚上穿着袜子,一边想着他自己的父亲。自己这一生还没有给父亲洗过脚,自己是不是也应该像儿子今天这样,给自己的父亲也洗一洗脚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前两处划线句一再写到“他”感到“心酸”,他为什么感到“心酸”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甲][乙]两段文字,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你说出对比的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以“洗脚”为题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文章最后小节中描写父亲的心理活动的划线句,有读者认为写得很好,有读者认为是多余的。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说出你的看法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山东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山东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18英里的惩罚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躺在母亲身边
(王晓明)

  ①母亲病了,躺在床上,我就坐在母亲的床边玩电脑。
  ②母亲大多数的时候是悄无声息地躺在床上的,但是有时候也会试探着想跟我说话。说她又觉得哪个地方不太舒服了,说她又做了一个可怕的梦了,说她年轻时有多么健康,一个人能干多少活了。这时我总是很不耐烦。
  ③有一次,母亲突然探过身来凑近电脑说:“你一直在电脑上干什么?不累吗?”
  ④“聊天。”我不耐烦地说。
  ⑤“聊天?跟谁聊啊?”母亲又问。
  ⑥“一个外地的,不认识。”
  ⑦“不认识?”母亲好像很是不解,“那说什么呀?”
  ⑧“反正也无聊,随便说什么都行。”我说。
  ⑨“哦。”母亲若有所思地看了一会儿,又像很累似的长叹一口气,重新躺回到床上。
  ⑩我又聊了一会儿,无意中转头看看母亲,她正睁着眼看着天花板出神。我心里突然一动。我名义上是在这里陪伴母亲,可除了能为她做点饭倒杯水外,还做了什么?
  母亲是生我的时候落下了病根,多年来一直A__________(倍受、备受)疾病的折磨,近年又添上了许多老年病。也许因为母亲常年生病,她自己不在乎了,我们也习以为常了,有时周末回家,也很少想着要主动帮她干点什么,总是她一个人里里外外地干这干那。
  母亲这次犯病,就是累病的。她病了,不但得不到我们的同情,反而谁见了她都会抱怨,都觉得她把自己累病了,害得我们也跟着受累。每当我们抱怨的时候,母亲总是一声不吭,仿佛她真的做错了什么一样。
  我关掉电脑,给母亲倒上一杯水。还没等我说什么,母亲却说:“看电脑累眼睛吧?快躺下闭着眼歇一歇。”
  我答应着,拉了一床被子就躺在母亲身边。我说:“妈,你给我说说你以前的事,我看看能不能写篇文章。”⒂母亲B___________(惊喜、欢喜)得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我静静地躺着,耐心地等着她说。⒃突然觉得,原来躺在母亲身边,就是这样的感觉——暖暖的。⒄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
1、根据文意,选择括号中恰当的词语填到A、B两处。
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 
2、请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子中划线短语运用的妙处。
突然觉得,原来躺在母亲身边,就是这样的感搅——暖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第②段画线的句子,说说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分析第⑩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尾“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小我们听着“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入睡;伴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声、《游子吟》的吟诵声长大。母亲,一个人世间最亲切的名字。她们用甘甜的乳汁滋养着子女成长,她们将生命热血全部奉献给她的孩子。如果,“中国母亲”这个伟大的群体能获得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特别奖,请你为她们写一段颁奖词。
“中国母亲”颁奖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你为什么拿这一个
(张晓风)
  回家之前,我去买了一些水果。
  我买了一根香蕉,两个橘子,和一个泰国椰子。中秋节刚过,家里水果没吃完的还很多,随便买一点即可。今天选的三样各有理由,香蕉是因为今年盛产,大家帮忙吃一点比较好,所以买它几乎是出于道德的因素。至于橘子是因为它初上市,皮还青青的,闻起来香味却极辛烈,令人想起千年前的老苏写给朋友的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只须花少许钱,就能买到季节的容颜和气味,以及秋来的诗兴,何乐不为——所以,买橘子,是基于美学理由。
  而买椰子却有个非常简单明了的诉求:我口渴了。此刻已是晚上十点半,我在外工作了一整天,非常辛苦,自己带的水也喝完了,买可乐或矿泉水会留一个塑胶瓶来伤害大地,不如买椰子,椰汁甘美近酒,而且椰子壳对大地是无害的。
  但我在排队付钱的时候,收账的老板娘却用非常奇怪的眼神望了我一眼,说:“喂,阿姨,你为什么要拿这一个?”她指的是那个椰子。
  咦?这一个不能拿吗?难道顾客有义务告诉店家自己为什么要选某一个水果吗?这年头连父母都不见得敢问子女为什么要选某人为配偶了,我却竟要回答这么一个奇怪的问题。“没什么,我随便拿的。”我说的是实话。
  付完钱,我请她帮我在椰子上凿一个洞。她凿好,替我插上麦管,然后,她转过身来,又追问了一句:“那么多个椰子,你为什么偏偏拿这一个?”
  奇怪,原来她还没有放弃要问我真相,这一次,轮到我好奇了:“这一个,有什么不该拿吗?”我问。“大小都是30元一个,这一个,特别小呀!”她叹气,仿佛我是白痴。
  “所以,刚才那根香蕉我没跟你拿钱……但是,怪呀,你为什么要选这一个呢?”
  她的年纪看起来不算小,从事这一行想必也有些岁月了,阅人大概也不在少数,看到我这种顾客不选大反选小,简直颠覆了她用专业知识归纳出来的金科玉律,所以想穷追猛打问个明白。
  但我并不想挑个大大的椰子,我此刻并没有太渴,就算渴,我也快到家了,我只想有点什么润润喉而已,有什么必要花时间去精挑细选找个椰汁饱足的大椰子呢?这跟道德的修养不太有关系,我只觉这样做比较合理而已。如果我此刻行过正午的沙漠,喉干舌燥之际,看见椰子摊上有大小不一而价钱一样的椰子,我大概也会拣个大的拿吧?
  可是回顾前尘,我的大半辈子好像都没碰上什么非争不可或非挑不可的事,我习惯不争,可也没吃过什么大亏。像此刻,老板娘不就免了我的香蕉钱吗?也许她可怜我的弱智吧?其实她没算我香蕉钱我也是经她说明才知道的。我习惯不看秤,不复核,店家说多少我就给多少。我不是个全然不计较的人,但生命、义理、文章都够复杂了,实在顾不上水果的价钱啊。我当场把椰汁喝完了,那分量不多不少,刚刚够润我当下的枯喉。
1.从作者选择水果的理由中可以看出她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看到我这种顾客不选大反选小,简直颠覆了她用专业知识归纳出来的金科玉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买水果本来是一件日常小事,作者却从中生发出诸多的人生感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并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