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了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这时,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送给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了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这时,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送给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了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这时,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送给你的好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1.请用简洁的话概括这则故事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让“我”把一盒糖送给万芳的目的是什么?她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的句子是对妈妈______________的描写,表现了她______________的态度。
4.写“屋子里静极了”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有什么不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为什么推开妈妈的糖盒?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能感受到作者的倾向是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说明成人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做父母师长的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
2.逼“我”用糖果换回木雕。木雕这么贵重的东西,不能送给别人。
3.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坚决要“我”用糖果换回木雕
4.说明爸爸妈妈和“我”的矛盾冲突发展到了极点,双方处于僵持状态。
5.不顾孩子间情谊的做法会伤害孩子的心灵,会给孩子的成长笼罩上阴影。
6.因为“我”知道和万芳之间的友谊,不是能用糖果一类的物质能代替的。
7.作者倾向于“我”流露出(或认为)做父母的应该理解孩子的感受(或心情)。
(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我手里攥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吗?一定不会了。
  我轻轻地敲了敲门。门开了,万芳伸出头来,一把拉了我进去。
  “万芳……”我站在过道里不肯再往前走。
  “你怎么啦?也不打伞,是不是挨揍了?”万芳奇怪地看着我。
  “没有……”我慢慢从口袋里掏出小刀,“你能不能把羚羊还我……”我几乎听不见自己的声音。
  万芳愣了一下,没有接小刀,只是咬着嘴唇看着我,我垂下眼睛不敢看她。
  “昨天不是说得好好的,你怎么能这样呢?”
  我努力不让自己哭出来。这时,她的妈妈从屋里出来了。看见我手里的小刀,又看看我们的样子,立刻明白了:“万芳,你是不是拿了人家什么东西?”
  万芳看了我一眼,跑进屋去。过了一会儿,她拿着那只羚羊出来了。她妈妈接过来一看说:“哎呀!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她把羚羊递到我的手上,“好好拿着,别难过,看我呆会儿揍她!”
  我把小刀递到她的手上说:“阿姨!羚羊是我送她的,都怪我……”当我抬起头来的时候,万芳已经不见了,她不会再跟我好了……
  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1、这篇文章写了发生在三个时间的三件事情,写得集中紧凑,作者是怎么布局的?写了祖孙三代,一家四口,人物是怎样巧妙安排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只羚羊木雕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请分析“突然”一词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这句话里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可是,这能全怪我吗?”上面的心理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站口。她甲_______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这时,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送给你的好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我知道事情已经乙_______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1、请从备选词语中分别为文中甲、乙两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__________
甲:A、也许 B、一定 C、急于
乙:A、无可挽回 B、到此结束 C、真相大白
2、奶奶刚开始为什么“想说”又“没有说”?(请揣摩奶奶当时的心理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来,奶奶所说的“这样多不好”一句中的“这样”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奶奶认为“不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结尾写到孩子“推开妈妈的糖盒”,你认为她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浙江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妈妈说的羚羊是一只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那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给我的。它一直放在我桌子的犄角上。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因为昨天我把它送给我的好朋友万芳了。
  “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我小声地说。
  “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________(A.盯 B.看 C.望)着我。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
  “我把它收起来了。”
  “放在哪儿了?拿来我看看。”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因为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没有卖……我送人了。”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
  “送给谁了?告诉我。”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送给万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________地点燃一支烟,________地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爸爸的声音一直很________,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
  我没有理由了。我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心里难过极了。【他们不知道,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朋友!】
1.给划线的字注音。
(   )   怦(   )
2.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
3.在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
A.慢慢 B.静静 C.平静
4.爸爸、妈妈对“我”送掉羚羊这件事的反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妈妈说:“要不我和你一起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写到:“不!我哭着喊了起来。”又写到:“我没有理由了。”这说明“我”在父母威逼下的什么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是不是真的“没有理由了”呢?你的看法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认为爸爸讲的话有没有理由?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全文来看,最后一句话“他们不知道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除了说明“我”对父母的不满之外,在全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上还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站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这时,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送给你的好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1.奶奶刚开始为什么“想说”又“没有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来,奶奶所说的“这样多不好”一句中的“这样”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奶奶认为“不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结尾写到孩子“推开妈妈的糖盒”,你认为她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风雪中的一课  
  ①那天的风雪真暴,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被冻住了。一屋的跺脚声。
  ②鼻头红红的欧阳老师这时走进教室。
  ③“请同学们穿上胶鞋,我们到操场上去。”
  ④“我要求同学们到操场上站立五分钟。”
  ⑤教室外,卷地而起的雪粒、雪团呛得人睁不开眼,张不开口。脸上像有无数把细窄的刀在拉在划,厚实的衣服像铁块、冰块,脚像是踩在带冰碴的水里。我们挤在屋檐下,不肯迈向操场半步。欧阳老师没有说什么,面对我们,脱下羽绒衣,绒衣脱到一半,夹着雪的狂风帮他完成了另一半。“到操场上去。站好。”老师脸色苍白,一字一顿地对我们说。
  ⑥谁也没有吭声,我们老老实实地到操场排好了队。我们规规矩矩地站着。五分钟过去了,老师费力地说:“解散。”
  ⑦就在我还未能透彻地理解欧阳老师的这一课时,仅有“中师”文凭的他,考取了北京一所师范大学的研究生。
  ⑧以后的岁月里,我时时想起那一课,想起欧阳老师课后的一番话:“在教室时,我们都以为自己敌不过那场风雪,事实上,我们不是都顶住了吗?面对困难,许多人戴着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后,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
1.请你简要概括文章第①一⑥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中“读书的心思似乎被冻住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欧阳老师在操场上给学生上这一课的用意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第⑦、⑧段中补充叙述了欧阳老师考取研究生一事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