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阅读】(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古文阅读】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①水中有蛟②,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虎,又入水击蛟。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蛟而出。闻里人相庆,有自改意,终为忠臣孝子。 【注释】①义兴:地名,即今“宜兴”。②蛟:传说中的蛟龙,实则可能是鳄鱼。 小题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B.不能称前时之/闻 | C.余闻之也/久 | D.义兴人谓/为三横 |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未尝识书具( )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3)邑人奇之( ) (4)或说处***虎斩蛟( )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小题4: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直接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周处从义兴“三横”之一变为“忠臣孝子”是因 (用一个成语回答)。 |
答案
小题1:C 小题2:(1)曾经 (2)完成 (3)以……为奇/对……感到惊异 (4)有的人(每个1分) 小题3:又过了七年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仲永的天资已经)消失,成为普通的人了!” 小题4:不 使 学(1分),知错就改(1分,意近即可) |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句读的掌握,要求学生熟读该句,读出含义,然后断句。朗读节奏划分应为:A.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B.不能称/前时之闻 D.义兴人/谓为三横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尝” 是曾经之意。“或”有的人。注意识记。常常考到。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句中的“又”和“还”“泯然”的意思。 小题4: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从其父亲的行为中找出答案,原文即可。周处的事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
举一反三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 小题1:请对文中加线的语句进行赏析。(3分) 小题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山之奇,以泉,以云,以松。水之奇,莫奇于白龙潭;泉之奇,莫奇于汤泉,皆在山麓。桃源溪水,流入汤泉,乳水源、白云溪东流入桃花溪,二十四溪,皆流注山足。山空中,水实其腹,水之激射奔注,皆自腹以下,故山下有泉,而山上无泉也。 山极高则雷雨在下,云之聚而出,旅而归,皆在腰膂间。每见天都诸峰,云生如带,不能至其冢。久之,滃然四合,云气蔽翳其下,而峰顶故在云外也。铺海之云,弥望如海,忽焉迸散,如凫惊兔逝。山高出云外,天宇旷然,云无所附丽故也。 汤寺以上,山皆直松名材,桧、榧、楩、楠,藤络莎被,幽荫荟蔚。陟老人峰,悬崖多异,负石绝出。过此以往,无树非松,无松不奇:有干大如胫而根蟠屈以亩计者,有根只寻丈而枝扶疏蔽道旁者,有循崖度壑因依如悬度者,有穿罅冗缝、崩迸如侧生者,有幢幢如羽葆者,有矫矫如蛟龙者,有卧而起、起而复卧者,有横而断、断而复横者。文殊院之左,云梯之背,山形下绝,皆有松踞之,倚倾还会,与人俯仰,此尤奇也。(《黄山游记》节选 钱谦益) 小题1:下列句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窥谷忘反 反:同“返”,返回 | B.横柯上蔽柯:树木 | C.水实其腹实:充满 | D.陟老人峰陟:登上 |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负势竞上山上无泉也 | B.鸢飞戾天者矫矫如蛟龙者 | C.山形下绝猿则百叫无绝 | D.文殊院之左铺海之云 | 小题3: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4分)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山高出云外,天宇旷然,云无所附丽故也。 小题4:作者在分写“奇山”时,通过泉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 的特点。之后,通过“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的抒情短论,表现了作者 的思想。(2分) 小题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 B.黄山有三奇:泉奇、云奇、松奇。泉之奇,就奇在所有的泉水都在山脚下;而云之奇,奇在云海漫漫,奇在变幻莫测,奇在山上山下两重天。 |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 D.黄山松奇,首先就奇在千姿百态。它们大小、高矮不一,形态各异,各具特点,生长在黄山的不同位置,和悬崖、险峰相互映衬,风光无限。 |
|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 (乙)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年且九十 (将要) | B.杂然相许(赞同) | C.河曲智叟亡以应 (丢失) | D.飞来山上千寻塔(古代长度单位) | 小题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B.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 C.操蛇∕之神∕闻之 | D.不畏∕浮云遮∕望眼 | 小题3:下列句子中没有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A.告之于帝 | B.操蛇之神闻之 | C.跳往助之 |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 小题4: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愚公移山》一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主要手段是人物对话。 | B.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 C.《愚公移山》一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是为了突出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 D.读了《愚公移山》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再加上神灵的帮助,一定能成功。 | 小题5: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 小题6: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且焉置土石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小题7:请说说“飞来山上千寻塔”中“千寻”的表达效果。(2分)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14分) 冬 荷 李木生 夏日的荷是从水中生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那是周敦颐笔下的夏荷——“花之君子者也”。 那是月华做成的荷瓣,水精做成的荷叶,渔歌做成的蜻蜓呀!整个夏天的热烈,都在这里轰轰烈烈的演绎着。 其实,冬荷不是更具有着君子的风骨吗? 冰掐灭了一湖的波浪。又冰上加雪。荷的尸骨就这样狼藉在冰雪的湖面上,肢折头断,东倒西歪.苍凉。落寞。好像这里从来就没有过挤挤挨挨、涨潮似的荷叶,没有过火一样燃烧的荷花,也没来过那只在小荷尖角上立了近千年的蜻蜓。 太阳升起来了。冬日的湖上,荷的故事正没有尽头。 红红的朝阳,在远处怯怯的照着。薄薄的雾气正在散去,远远近近的残荷便从朦胧里渐渐清晰起来。直的,弯的,拱的,垂的,是荷柄的舞蹈;灰的,黄的,黑的,褐的,是荷叶、莲蓬的存在。 有一枚荷叶曾是那样深深地吸引了我。曾经硕大舒展的碧叶,干缩成一排排瓦垄状,甚至在垄沿处散布起或大或小、有着黑色边缘的窟窿。这是被风霜雨雪反复肆虐后留下的创伤吧?在这褶皱间的灰色质地里,往往还残留着浅浅的绿,抚摸它,抓它,你会立刻感到一种柔韧劲道的生命的力量。我隐隐感到,也许那一湖的浪漫,一湖的自由,一湖的豪情与刚烈,正被这枚荷叶收藏着? 冬日的荷是从冰雪中生的,历垢世而弥新弥净。更有爱的宣言写在冰雪之上——干枯了也要拥抱着,共同迎受着寒风,等待冰消雪融的日子;既然灾难不可避免,那就相挨相慰着一起冻结于冰雪之上,携手承受苦难,不也是一种巨大的享受与幸福吗? 冬的荷,当是伟大的楷模。 冬荷知道,冰下还有藕,正悄然行走在湖底。每一节藕上,都栖着自己生生不息的梦。梦在,来年的夏天,还能不让荷在每一朵浪花上自由的飞翔吗? 一种水样的感觉正在冬荷的筋脉里汩汩地流动。饱满,自在,清新,高洁,它甚至看见了一只翠绿的青蛙,正如意地蹲在肥嫩的荷叶上,一滴被鱼尾溅上的水珠,正在蛙的脚下滚动,而滚动的水珠上,有七彩阳光的闪烁。它还看见了花瓣纷披的粉荷,嫩黄泛绿的花托周围,是黄黄的蕊毛,花托上微突着幼小的莲籽。美好,就是这样的吧?还有夏荷的清香,夏荷的明朗,夏荷风中快乐的***和夏荷染红了白云的欢笑,都在抚弄着冬荷梦的琴弦。 风刮着。冰封着。雪覆着。夕阳正泛着荷蕊般的嫩黄。夕阳里,醒着的冬荷,梦正酣。 (选自《2013中国散文年选》花城出版社,有删改) 小题1:通读全文,概括冬荷的“品格”。(2分) 小题2:根据具体内容,按要求答题。(5分) (1)完成下列语句的赏析。(3分) 好像这里从来就没有过挤挤挨挨、涨潮似的荷叶,没有过火一样燃烧的荷花,也没来过那只在小荷尖角上立了近千年的蜻蜓。 本句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过去荷叶生长的 、荷花开放的 。并且巧妙化用诗句“ , ”,来表现荷湖生命的灵动。 (2)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冬荷知道,冰下还有藕,正悄然行走在湖底。 小题3:本文写的是冬荷,但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夏荷。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4:文章最后一句说“夕阳里,醒着的冬荷,梦正酣”,请问冬荷的“醒着”与“梦正酣”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
【古文阅读】 【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明〕宋濂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送天台陈庭学①序》(节选) 〔明〕宋濂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②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方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③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④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注释】①陈庭学:从四川来到南京求学的有志后生。②顾:但是。③逮:等到。④耄(mào):八九十岁。泛指老年。 小题1:用斜线( / )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标出一处停顿。(1分) 欲 如 庭 学 之 游 尚 可 得 乎?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A.略无慕艳意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 B.足肤皲裂而不知而予齿益加耄矣 | C.当余之从师也腰白玉之环 | D.而予齿益加耄矣精益求精 |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 小题4:本文也是赠序,作者宋濂当时地位显赫,但能激励提拔后进。说说这些赠序的劝勉能让后生乐于接受的原因。(3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