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各题。(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 (乙)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年且九十 (将要) | B.杂然相许(赞同) | C.河曲智叟亡以应 (丢失) | D.飞来山上千寻塔(古代长度单位) | 小题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B.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 C.操蛇∕之神∕闻之 | D.不畏∕浮云遮∕望眼 | 小题3:下列句子中没有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A.告之于帝 | B.操蛇之神闻之 | C.跳往助之 |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 小题4: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愚公移山》一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主要手段是人物对话。 | B.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 C.《愚公移山》一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是为了突出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 D.读了《愚公移山》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再加上神灵的帮助,一定能成功。 | 小题5: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 小题6: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且焉置土石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小题7:请说说“飞来山上千寻塔”中“千寻”的表达效果。(2分) |
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D 小题5:D 小题6:(1)况且把泥土石头放置到哪里呢?(2)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 小题7: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诗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C项中,“亡”不是丢失的意思,而是通假字,通“无”,“亡以应”表示为无反应,没回应等。 小题2: 试题分析:B项中的停顿应该为“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C项中的正确停顿应该是“操蛇之神∕闻之”,D项的正确停顿应该为“不畏浮云∕遮望眼”。 小题3: 试题分析:A项“告之于帝”缺少“把这个人或事”; C项“跳往助之”缺少主语“遗男”;D项“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缺少主语“帝”。 小题4: 试题分析:D项中前半部分“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正确,后部分“再加上神灵的帮助,一定能成功”错误,因为世界上没有神灵。 小题5: 试题分析:D项表述错误,应该是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小题6: 试题分析:翻译第一句,要抓住关键词语“焉”翻译为哪里,“置”翻译为安放;翻译第二句,要抓住关键词语“固”是顽固之意,“彻”是强行开辟,开的意思。 小题7: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理解“千寻”的意思,千寻是极言塔高,单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为下文做铺垫。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14分) 冬 荷 李木生 夏日的荷是从水中生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那是周敦颐笔下的夏荷——“花之君子者也”。 那是月华做成的荷瓣,水精做成的荷叶,渔歌做成的蜻蜓呀!整个夏天的热烈,都在这里轰轰烈烈的演绎着。 其实,冬荷不是更具有着君子的风骨吗? 冰掐灭了一湖的波浪。又冰上加雪。荷的尸骨就这样狼藉在冰雪的湖面上,肢折头断,东倒西歪.苍凉。落寞。好像这里从来就没有过挤挤挨挨、涨潮似的荷叶,没有过火一样燃烧的荷花,也没来过那只在小荷尖角上立了近千年的蜻蜓。 太阳升起来了。冬日的湖上,荷的故事正没有尽头。 红红的朝阳,在远处怯怯的照着。薄薄的雾气正在散去,远远近近的残荷便从朦胧里渐渐清晰起来。直的,弯的,拱的,垂的,是荷柄的舞蹈;灰的,黄的,黑的,褐的,是荷叶、莲蓬的存在。 有一枚荷叶曾是那样深深地吸引了我。曾经硕大舒展的碧叶,干缩成一排排瓦垄状,甚至在垄沿处散布起或大或小、有着黑色边缘的窟窿。这是被风霜雨雪反复肆虐后留下的创伤吧?在这褶皱间的灰色质地里,往往还残留着浅浅的绿,抚摸它,抓它,你会立刻感到一种柔韧劲道的生命的力量。我隐隐感到,也许那一湖的浪漫,一湖的自由,一湖的豪情与刚烈,正被这枚荷叶收藏着? 冬日的荷是从冰雪中生的,历垢世而弥新弥净。更有爱的宣言写在冰雪之上——干枯了也要拥抱着,共同迎受着寒风,等待冰消雪融的日子;既然灾难不可避免,那就相挨相慰着一起冻结于冰雪之上,携手承受苦难,不也是一种巨大的享受与幸福吗? 冬的荷,当是伟大的楷模。 冬荷知道,冰下还有藕,正悄然行走在湖底。每一节藕上,都栖着自己生生不息的梦。梦在,来年的夏天,还能不让荷在每一朵浪花上自由的飞翔吗? 一种水样的感觉正在冬荷的筋脉里汩汩地流动。饱满,自在,清新,高洁,它甚至看见了一只翠绿的青蛙,正如意地蹲在肥嫩的荷叶上,一滴被鱼尾溅上的水珠,正在蛙的脚下滚动,而滚动的水珠上,有七彩阳光的闪烁。它还看见了花瓣纷披的粉荷,嫩黄泛绿的花托周围,是黄黄的蕊毛,花托上微突着幼小的莲籽。美好,就是这样的吧?还有夏荷的清香,夏荷的明朗,夏荷风中快乐的呻吟和夏荷染红了白云的欢笑,都在抚弄着冬荷梦的琴弦。 风刮着。冰封着。雪覆着。夕阳正泛着荷蕊般的嫩黄。夕阳里,醒着的冬荷,梦正酣。 (选自《2013中国散文年选》花城出版社,有删改) 小题1:通读全文,概括冬荷的“品格”。(2分) 小题2:根据具体内容,按要求答题。(5分) (1)完成下列语句的赏析。(3分) 好像这里从来就没有过挤挤挨挨、涨潮似的荷叶,没有过火一样燃烧的荷花,也没来过那只在小荷尖角上立了近千年的蜻蜓。 本句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过去荷叶生长的 、荷花开放的 。并且巧妙化用诗句“ , ”,来表现荷湖生命的灵动。 (2)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冬荷知道,冰下还有藕,正悄然行走在湖底。 小题3:本文写的是冬荷,但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夏荷。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4:文章最后一句说“夕阳里,醒着的冬荷,梦正酣”,请问冬荷的“醒着”与“梦正酣”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
【古文阅读】 【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明〕宋濂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送天台陈庭学①序》(节选) 〔明〕宋濂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②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方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③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④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注释】①陈庭学:从四川来到南京求学的有志后生。②顾:但是。③逮:等到。④耄(mào):八九十岁。泛指老年。 小题1:用斜线( / )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标出一处停顿。(1分) 欲 如 庭 学 之 游 尚 可 得 乎?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A.略无慕艳意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 B.足肤皲裂而不知而予齿益加耄矣 | C.当余之从师也腰白玉之环 | D.而予齿益加耄矣精益求精 |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 小题4:本文也是赠序,作者宋濂当时地位显赫,但能激励提拔后进。说说这些赠序的劝勉能让后生乐于接受的原因。(3分)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14分) 冬 荷 李木生 夏日的荷是从水中生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那是周敦颐笔下的夏荷——“花之君子者也”。 那是月华做成的荷瓣,水精做成的荷叶,渔歌做成的蜻蜓呀!整个夏天的热烈,都在这里轰轰烈烈的演绎着。 其实,冬荷不是更具有着君子的风骨吗? 冰掐灭了一湖的波浪。又冰上加雪。荷的尸骨就这样狼藉在冰雪的湖面上,肢折头断,东倒西歪苍凉。落寞。好像这里从来就没有过挤挤挨挨、涨潮似的荷叶,没有过火一样燃烧的荷花,也没来过那只在小荷尖角上立了近千年的蜻蜓。 太阳升起来了。冬日的湖上,荷的故事正没有尽头。 红红的朝阳,在远处怯怯的照着。薄薄的雾气正在散去,远远近近的残荷便从朦胧里渐渐清晰起来。直的,弯的,拱的,垂的,是荷柄的舞蹈;灰的,黄的,黑的,褐的,是荷叶、莲蓬的存在。 有一枚荷叶曾是那样深深地吸引了我。曾经硕大舒展的碧叶,干缩成一排排瓦垄状,甚至在垄沿处散布起或大或小、有着黑色边缘的窟窿。这是被风霜雨雪反复肆虐后留下的创伤吧?在这褶皱间的灰色质地里,往往还残留着浅浅的绿,抚摸它,抓它,你会立刻感到一种柔韧劲道的生命的力量。我隐隐感到,也许那一湖的浪漫,一湖的自由,一湖的豪情与刚烈,正被这枚荷叶收藏着? 冬日的荷是从冰雪中生的,历垢世而弥新弥净。更有爱的宣言写在冰雪之上——干枯了也要拥抱着,共同迎受着寒风,等待冰消雪融的日子;既然灾难不可避免,那就相挨相慰着一起冻结于冰雪之上,携手承受苦难,不也是一种巨大的享受与幸福吗? 冬的荷,当是伟大的楷模。 冬荷知道,冰下还有藕,正悄然行走在湖底。每一节藕上,都栖着自己生生不息的梦。梦在,来年的夏天,还能不让荷在每一朵浪花上自由的飞翔吗? 一种水样的感觉正在冬荷的筋脉里汩汩地流动。饱满,自在,清新,高洁,它甚至看见了一只翠绿的青蛙,正如意地蹲在肥嫩的荷叶上,一滴被鱼尾溅上的水珠,正在蛙的脚下滚动,而滚动的水珠上,有七彩阳光的闪烁。它还看见了花瓣纷披的粉荷,嫩黄泛绿的花托周围,是黄黄的蕊毛,花托上微突着幼小的莲籽。美好,就是这样的吧?还有夏荷的清香,夏荷的明朗,夏荷风中快乐的呻吟和夏荷染红了白云的欢笑,都在抚弄着冬荷梦的琴弦。 风刮着。冰封着。雪覆着。夕阳正泛着荷蕊般的嫩黄。夕阳里,醒着的冬荷,梦正酣。 (选自《2013中国散文年选》花城出版社,有删改) 小题1:通读全文,概括冬荷的“品格”。(2分) 小题2:根据具体内容,按要求答题。(5分) (1)完成下列语句的赏析。(3分) 好像这里从来就没有过挤挤挨挨、涨潮似的荷叶,没有过火一样燃烧的荷花,也没来过那只在小荷尖角上立了近千年的蜻蜓。 本句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过去荷叶生长的 、荷花开放的 。并且巧妙化用诗句“ , ”,来表现荷湖生命的灵动。 (2)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冬荷知道,冰下还有藕,正悄然行走在湖底。 小题3:本文写的是冬荷,但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夏荷。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4:文章最后一句说“夕阳里,醒着的冬荷,梦正酣”,请问冬荷的“醒着”与“梦正酣”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20分) 与植物相处 李汉荣 ①人们养猫、养狗、养鸟,养一些温驯可爱的动物,动机之一恐怕就是想在与“异类”的相处中感受一种无忧的情趣。与这些动物相处,人可以回复到一种简单的心境。动物只要你喜欢它,它就给你回报:猫偎在你的怀里,狗向你撒娇,鸟向你歌唱……在简单、纯洁的动物面前,人会变得简单、纯洁,会以从容、宁静、无邪的心境,领略生命与生命交流的喜悦。 ②但是人能与之相处的动物的种类还是太少了。人不能和狼相处,麻雀好像只喜欢给人类制造一些小麻烦,好像压根儿不想与人类建立什么亲近的关系,至于虎、豹等凶猛的动物,人们就只能在动物园里隔着铁栅栏远远地欣赏它们的英姿了。这样,我们就格外关注大自然中的植物了,于是我来到植物面前,它们是我的老师和朋友。 ③这泛绿的青草可是从白居易的诗里生长出来?蒙蒙细雨里,我几步就走进了唐朝,隐约间仿佛看见了李商隐、王维们的背影,青草绿了他们的诗,绿了古中国的记忆。我看见了车前草,还是在《诗经》里那么优美地摇曳着。三叶草,三片叶子指着三个方向,哪一个方向都通向蝴蝶的翅膀。野百合悄悄地开了,洁白的手在风里打着手势,似乎谢绝与我相握。它嫌我的手太粗糙,嫌我的气息太浑浊?太阳花开了,这么灿烂的笑。我看见太阳的颜色了,我比天文学家看得清楚,我不用到天上去看,太阳的亲生女儿都告诉我了。 ④茉莉、菊、栀子、玫瑰……轻轻地叫一声它们的名字,就感到灵魂里生出温柔、芬芳的气息。是的,许多植物的名字太美了,美得你不忍心大声呼叫它们。含着感情轻轻叫一声玉兰,那洁白如玉的花瓣会洒落你一身。静静地守着昙花凝神注视吧,夏夜清风中的悠悠开放,是它漫长一生里难得的灿烂瞬间。竹子正直地生长着,芭蕉捕捉了风的动静,孤独的仙人掌用一手的刺拒绝着轻薄的同情,青苔爬上了绝壁,野草莓想走遍夏天…… ⑤有一小块自己的庄稼地多好啊!看一会儿书种一会儿庄稼,写一首诗侍弄一会儿花草。书里的思想抖落进泥土,会开出奇异的花;泥土的气息漫进诗,诗会有终年不散的充沛的春墒[注]。看青翠挺拔的玉米怎样抱起自己心爱的娃娃,看聪明的辣椒怎样在寒冷的土里找到一把一把的火,看豆豆躺在小床上如何构思,看韭菜排列得那么整齐,像杜甫的五律…… ⑥与植物呆在一起,人会变得诚实、善良、温柔并懂得知恩必报。植物开花不是为了炫耀自己,它是为自己开的,却无意中把你的眼睛照亮了。植物终生都在工作,即使埋在土里,它也不会忘记自己的责任。你无意洒落一滴水,植物来年会回报你一朵花。没有谁告诉它生活的哲理,植物的哲学导师是深沉的土地。 (文章有删节) 【注】春墒:“墒”音shāng,田地里土壤的湿度。“春墒”即春天时节土壤里的湿度。 小题1:阅读全文,请回答植物“生活的哲学”的内涵有哪些?(4分) 小题2:文章标题是“与植物相处”,可文中第②段却写的是与动物相处,请说说第②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4分) 小题3: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4:下面句中有两个加点的“绿”字,请根据文意说说这两个加点的“绿”字的含义分别是什么?(4分) 蒙蒙细雨里,我几步就走进了唐朝,隐约间仿佛看见了李商隐、王维们的背影,青草绿了他们的诗,绿了古中国的记忆。 小题5:阅读下面两段文字,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我们应该怎样与自然相处?(4分) 【甲】动物只要你喜欢它,它就给你回报:猫偎在你的怀里,狗向你撒娇,鸟向你歌唱……在简单、纯洁的动物面前,人会变得简单、纯洁,会以从容、宁静、无邪的心境,领略生命与生命交流的喜悦。(选自李汉荣《与植物相处》) 【乙】多少年了,我们太习惯去探寻大自然的意义,而往往忽略了大自然本身的叙说。其实,那咆哮的洪峰,那焚毁的山林,那流失的水土,那龟裂的农田,分明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一次次呐喊,一声声哭诉!(选自杜卫东《明天不封阳台》) |
文言文阅读(16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于树阴。少时,且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①之物。久未果,遂讼于官。惠②遣争者出,顾州纲纪③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①藉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②惠: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③州纲纪:州府的主簿。 小题1: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2分)A.足肤皲裂而不知 | B.执策而临之 | C.学而不思则罔 | D.出淤泥而不染 | 小题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烨然若神人 | B.腰白玉之环 判若两人腰缠万贯
| C.右备容臭 | D.主人日再食 | 臭气相投 再接再厉 小题3:下列加点“负”与“人有负盐负薪者”的“负”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 B.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 C.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 小题4:下列表述中,不符合(甲)文意的一项是( )(2分)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 小题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①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②顾州纲纪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 小题6:(乙)文的故事给了我们哪两点启示?(4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