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10分)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

阅读下面文言文(10分)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言文(10分)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词。(4分)
①至于夏水陵(         )  ②乘奔御风(         )
多趣味  (         )     ④哀转久(          )
小题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小题3: 诗人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两句诗,印证了本文中哪些句子?(2分)
小题4: 文章最后的渔者歌谣有什么作用?(2分)   
答案

小题1:冲上、漫上   即使   确实、实在   断绝、消失
小题2: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小题3: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小题4: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同时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虽”“良”古今异义,要注意辨析。
小题2: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亭午”“ 夜分”“ 曦”,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小题3:
试题分析:理解李白之句诗是写舟行之快,据此从文中搜寻相关描写的句子即可。
小题4:
试题分析:抓住诗句中“长”“泪”两字,从表现三峡的自然环境特点与生活环境来分析概括。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
峭壁上的树(10分)
1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悬崖?是为了免遭那被俘的耻辱,于弹尽粮绝之后你才义无反顾地投落这峭壁?
2那一天你确实跳下来了,像俯冲搏猎的雄鹰,像划破静夜的流星。然而,你并没有死,一道峭崖壁缝救助了你,一捧贫瘠的泥土养育了你。生根、发芽、长叶……从此,你就在这里安家落户,日日夜夜,年年岁岁,终于顽强地活了下来,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这便是故乡那座大山的悬崖峭壁上的一棵摇曳在我记忆中三十年之久的酸枣树。
3它高不足尺,叶疏花迟。云缠它,雾迷它,雨抽它,风摧它,霜欺雪压,雷电轰顶。然而,酸枣树并没有被征服。它不低头,不让步,于数不尽的反击和怒号中,炼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气。
4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回回,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它以威严逼迫霜雪乖乖地逃遁;它以刚毅驱逐雷电远避他方……
5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它明知道自己不可能荫庇四邻,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不像山前的桃树,山后的梨树,一个个娇生惯养让人伺候、抚慰,动辄就使性子给点颜色瞧瞧。也不像贪图热闹的杨树柳树们,一个个占据了水肥土美的好地方,便忘乎所以地摆首弄姿,轻飘飘只知炫耀自己。酸枣树默默地兀立肴,不鄙位卑,不薄弱小,不惧孤独。与春天紧紧握手,与日月亲切交谈,天光地色,尽纳尽吮。从不需要谁的特别关照与爱抚,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长成了那堵峭壁上的生命,让人领略那簇动人的风采。它真诚而没有嫉妒,它纯朴而从不贪婪;抬手向路人致意问候,俯首向胜利者恭贺祝福。
6那一年秋天,于不知不觉中,它竟结出一粒小小的酸枣。只有一粒,而且几乎小得为人们所不见。
7那酸枣是春光秋色日月星辰的馈赠,是一片浓缩的丹霞霓云。亮亮的,红红的,像玛瑙,像珍珠,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像那万仞峭壁的灵魂。见到它果实的那一刻,我陡地生出一个奇怪的想法:小酸枣,或许正是那颗酸枣树苦修苦熬数十年而得到的一颗心吧!有了心,它便会有梦,便会更加热烈地拥抱世界!
小题1:.选文前四段从哪两个方面写了酸枣树生存条件的恶劣?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2分)
小题2:.从第五段中找出具体体现“不鄙位卑,不薄弱小”的语句。(2分)
小题3:.文中划线句子“像俯冲搏猎的雄鹰”, “像万仞峭壁的灵魂”,其中加点的“雄鹰”、 “灵魂”分别指什么?(2分)
小题4:本文的行文线索是什么?。(2分)
小题5:文中写酸枣树的同时,写了桃李杨柳四种树,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济南的冬天》,回答问题。(15分)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②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③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④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⑥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小题1:简要概括本段内容:(2分)
小题2:本段围绕哪个字描绘雪后山景?写景又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请找出标志方位的词语。(4分)
小题3:本段在描绘雪后山景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在文中找出来并加以赏析。(3分)
小题4:从本段描写中可以看出济南冬天具有什么特点?哪句话最能体现出这个特点?(3分)
小题5:你所在的地区冬天是什么特点?请用一段文字进行简要的描述。(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附加题(10分)
东坡画扇( 何莲)
先生职临钱塘江日①,有陈诉②负绫绢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某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已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逾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一郡称嗟,至有泣下者。(出自宋·何远《春渚纪闻》)
注释:①先生职临钱塘江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②陈诉:状告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画线的词。(2分)
(1)公熟久之。 熟:                        (2) 非故之也。 负:             
小题2:文中划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 | ”标出来。(3分)
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
小题3:从本文看,制扇者欠债的原因是什么?(2分)
                                                                                            
小题4:苏东坡是怎样帮助制扇者的?从中可以看出苏东坡是个怎样的人?(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
马说
韩 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一食尽粟一石/王命急宣B.不饱,力不足/设酒***鸡作
C.求其能千里也/衣风雨不动如山D.策之不以其/既加冠,益慕圣贤之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小题3: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结合本文与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8分)
小石潭记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文学家       (2分)
小题2:翻译句子(3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
B.第②段写了小石潭中的鱼。没一句写水,却句句有水。
C.第③段写小石潭的源头——小溪和岸势。
D.第④段写了小石潭周围寂静和清幽的环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