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白杨礼赞》节选,回答小题(共14分)白杨礼赞(节选)茅盾①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②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

阅读《白杨礼赞》节选,回答小题(共14分)白杨礼赞(节选)茅盾①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②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白杨礼赞》节选,回答小题(共14分)
白杨礼赞(节选)
茅盾
①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②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旁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③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④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小题1:说说下面句中加点字的表达作用。(4分)
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答:                                                                                                                        
小题2:阅读第②段,从文中选择恰当词语填空。(4分)
①描写白杨树自然特征的词语有:笔直        挺立       
②表现白杨树拟人特征的词语有:        努力       力争上游
小题3:文中说白杨树是一种“极普通”又“不平凡”的树,这是否矛盾?做简要解释。(2分)
答:                                                                         
小题4:阅读第四段,从文中选择恰当词语填空。(2分)
①伟丈夫的特点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     与挺拔
②抗战军民的特点是:朴质,严肃,        
小题5:放声诵读第④段后,你的内心感受是什么?(2分)
答:                                                                                                                          
答案

小题1:两个指代词用的很巧妙,用“那”是白杨树还在远处,引出对它的描写;用“这”表示它的形象已经完整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共4分,每句2分
小题2:①向上 参天耸立 ②倔强 不折不挠 共4分,每空1分
小题3:不矛盾。“极普通”是指它的生长环境、普遍性和外形特点;“不平凡”指它的精神气质和象征意义。  2分,每方面1分
小题4:①坚强不屈②坚强不屈  2分,每空1分
小题5:示例:受到一种震撼,觉得很有力量,对白杨树的赞誉之情痛快淋漓地表达出来。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比较画线的两个代词,“那”“这”都指白杨树,但“那”所指较远,“这”所指较近,这两个代词的运用与各自语段的内容相契合。
小题2:精读第二段内容,根据题干中的提示,从原文中提取即可。做题时,需注意“自然特征,拟人特征”的字眼,避免因界限不明造成无谓的失分。
小题3:反义词的同时运用,一般是运用的角度不同。读文章可知,“极普通”是从一些外在因素而言的,如生长环境、外形等,“不平凡”是从内在的角度而言的,如它的精神、气质、意志等。
小题4:精读第四段,根据提示在原文中提取即可。注意,提示中已有的要省去不记,不得重复。
小题5:读第四段,可以从内容、情感、句式等角度去谈感受。如我感受到了作者对白杨树的礼赞,感受到了白杨树的精神与意志,感受到了北方人民的坚强不屈。
点评:提取类题目,一定要注意审清题干,注意提示,找准范围,正确提取作答。比较类题目,一定要明确不同的角度得到不同评价、结论的道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8分)
猫号
刘元卿
齐奄家畜一猫,自奇之,号于人曰“虎猫”。客说之曰:“虎诚猛,不如龙之神也,请更名曰‘龙猫’。”又客说之曰:“龙固神于虎也,龙升天须浮云,云其尚于龙乎?不如名曰‘云’。”又客说之曰:“云霭蔽天,风倏散之,云故不敌风也,请更名曰‘风’。”又客说之曰:“大风飙起,维屏以墙,斯足蔽矣,风其如墙何!名之曰‘墙猫’可。”又客说之曰:“维墙虽固,维鼠穴之,墙斯圮矣,墙又如鼠何!即名曰‘鼠猫’可也。”东里丈人嗤之曰:“噫嘻!捕鼠者固猫也,猫即猫耳,胡为自失其本真哉?”
(选自《应谐录》)
【注释】①刘元卿:明代理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著有《应谐录》,是一部笑话集。②齐奄:人名。③尚:崇高,这里是超过的意思。④圮(pǐ):塌坏,倒塌。⑤东里丈人:丈人,老人家。东里丈人是作者假托的人物。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自奇之 ( )      (2)虎诚猛 (  )
(3)云霭蔽天(  )     (4)请更名曰“风”(  )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龙固神于虎也,龙升天须浮云,云其尚于龙乎?
小题3:东里丈人的话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完成小题。(11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小题2:用“/”线给下面句子断句。(先将原句工整地抄写在答题卡上,再断两处)(3分)
今 齐 地 方 千 里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师旷撞晋平公》一文,回答小题。(8分)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注】 ①师旷:春秋时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 ②援:执持,拿。 ③衽:衣襟。 ④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⑤除:清除。⑥戒:鉴戒。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饮酣   酣:                      (2)释之  释:        
小题2:师旷撞晋平公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醉翁亭记》片段,回答问题。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小题1:下列句中加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伛(qū)偻提携B.(guāng)筹交错C.树林阴(yì)D.山肴野(shù)
小题2:请解释下列句子加线字的意思。(4分)
A.临溪而( )B.颓然乎其间者 ()
C.者歌于途()D.苍颜白发()
小题3:请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小题4:“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么样的画面?通过这个场面你能感受到什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萤火虫》,完成下题。(共12分)
萤火虫
肖复兴
①想起去年夏天,在美国普林斯顿一个社区里,我和一对来自上海的老夫妇聊天,都是来看望孩子的,便格外聊得来,家长里短,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鸡毛蒜皮,聊得兴致浓郁,竟然忘记了时间,从夕阳落山到了繁星满天时分。那时,我们坐在一泓小湖旁边的长椅上,面前是一片开阔的草坪,一直连到湖边。当夜色如雾完全把草坪染成墨色的时候,抬头一看,忽然看见草坪中有光一闪一闪在跳跃,再往远看,到处闪烁着这样一闪一闪的光亮。由于四周幽暗,那一闪一闪的光显得格外明亮,最开始的感觉,它们是上下在跳,高低不一,但跳跃得非常有节奏,仿佛带着音乐一般,让人觉得有种置身童话世界的感觉。
②起初,我没有反应过来,那光亮是什么东西,感到非常惊讶,竟然傻乎乎地叫道:“这是什么呀?”老夫妇去年就来过这里,早见过这情景,已经屡见不鲜,笑着告诉我:“是萤火虫。”我不好意思地对他们说:“我都有好几十年没有见过萤火虫了。他们连声道:是啊,是啊,在我们的城市里,已经见不到萤火虫了。”
③想想,真的是久违了,我以前看见的萤火虫,还是童年,住在北京胡同里的大院的时候。算算日子,至少有五十年的光阴了。那时,我住在一个叫粤东会馆的三进三出的大院里,在花草中和墙角处,不仅能见到萤火虫,还能听得见蟋蟀、油葫芦和纺织娘的叫声。夏天的夜晚,满院子里疯跑捉萤火虫,然后把萤火虫放进透明的玻璃小瓶里,制作我们自认为的“手电筒”,再满院子里疯跑,是我们孩子最爱玩的游戏。
④如今,在北京,不仅这样的四合院越来越少,就是有这样的四合院硕果仅存,孩子们也再见不到萤火虫,玩不成这样的游戏了。如今的城市,有霓虹灯和电子游戏,比萤火虫的闪烁要明亮甚至炫得神奇,但是,那些毕竟是人工的,不是来自大自然的光亮。如今,童话般的心理感觉和视觉冲击,往往来自电脑制作或3D电影。其实,对于孩子,乃至成年人,那种童话般的感觉和感动,更多的应该是来自大自然。现在越来越高科技现代化的城市,隔膜住了大自然,让我们远离了大自然。
⑤之所以想起了去年和萤火虫重逢的事情,是前两天在报纸上看到一则这样的消息:如今,在淘宝网上可以买到萤火虫。每只萤火虫卖3元到4元,一般批量出售是以一百只萤火虫为单位的。接到订单之后,商家指派人到野外去捉萤火虫,但大多数是在人工仿生态的环境下人工饲养的。把萤火虫捉到后,把它们装进扎了小孔的塑料瓶里,空运过来。这些活体萤火虫用于情侣放飞、婚庆气氛的营造。网上的广告上说:送她可爱的萤火虫,可以营造出非常温馨浪漫的情调。
⑥心里不禁有些感慨。曾经伴我们儿时游戏的萤火虫,如今被发现了身上具有的商业价值。是什么让它们具有了商业价值?城市赶走了它们,再把它们请回来的时候,它们就摇身一变。这样坐着飞机千里迢迢而来的萤火虫,不再是我们的朋友,而成为了我们花钱买来的商品,放飞的还是以前我们曾经拥有过的童话感觉或浪漫感觉吗?
⑦想起了法国作家于·列那尔写过的一首题为《萤火虫》的散文诗,只有一句话:“有什么事情呢?晚上九点钟了,他屋里还点着灯。”如今,他屋里还能够为我们点着灯吗?
(选自《广州日报》2011年7月29日)
小题1:为什么“我”起初见到萤火虫会感到非常惊讶?(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作者在第③段中两次写到“疯跑”,在第④段中三次用到“如今”,“疯跑”和“如今”分别写出了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第⑥段中的“摇身一变”指什么?作者如何评价这种变化?(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结合全文,谈谈文章结尾最后一句问话表达了作者对萤火虫的哪些感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