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20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文言文阅读(20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文言文阅读(20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本文选自课文(          ),作者是(      )朝代的(        ),他的代表作为(              )。(4分)
小题2:在横线上填上原文。(2分)               、                
小题3:解释下列划线的字。(4分)
(1)沿阻绝(              )     (2)王命急宣(          )
(3)略无处(              )     (4)不见月 (          )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李白诗“两岸猿声啼不住”,在本文中具体描述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小题6:文章的最后一段描写的是三峡哪一时节的景色?渔歌的引用给文章增添了什么色彩?(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三峡》、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小题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小题3:逆流而上  有时  通“缺”中断  认为、觉得  
小题4:(1)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练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小题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小题6:秋季  引用渔歌渲染了秋季的悲寂、凄凉气氛。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水经注》是公元6世纪北魏时郦道元所著,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在我国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过深远影响。
点评:本题不难,所学课文,课文注释中有相关的介绍。学习课文时,对课文注释中所提到的知识要注意记忆,了解中国的文化,丰富自己的知识。
小题2:
试题分析:前句“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是写猿的叫声,在此提示下回忆课文内容,把前后句子多读几遍,唤起印象。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所学课文,比较熟悉,所填句子短小,易于记忆。对于要记忆的古诗文,不能死记硬背,在学习时要注重朗读,多读,能够加深印象。同时,阅读时要注意前后句的联系,形成关联性记忆。
小题3:
试题分析:对这几个字词能记住含义就直接解释,记不清楚读读文段和句子,了解大意,在语境中推测字词的含义。
点评:本题不难,所学课文,学生熟悉。对于古文字词的解释,一定注意古今异义的现象,比如本题中的“或”,不可用今义望文生义的替代古义,平时学习要注意辨析记忆。
小题4:
试题分析:先把两个句子读一读,了解大概的意思,再把句中关键的字理解清楚,最后组成句子,个别不太理解的字,可以根据句意推断。
点评:本题有难度,描写景物的句子难发翻译。翻译文言句子,一要解释清楚字词义,二要注意句式与现代语言习惯的差异,三要符合原意,不可有出入。
小题5:
试题分析:找到两个材料内容中的相同点,即都是写“猿声”,在文段中摘出写“猿声”的句子即可。
点评:本题不难,本材料相同的信息点明确。解答此类问题,还是要从文章中的句子入手,找到相关的文字段,反复阅读,体会文意,重点抓住关键的词句,理解其意作答。
小题6:
试题分析:“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提到早晨的霜和林涧中寒气,应该是秋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与前面的“属引凄异”照应,“泪沾裳”,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点评:本题不难,问题简单,文中文字信息明确。解答阅读问题,首先要想到文段中有无有引用的文字,有就引用,节省脑力,没有再作分析思考。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也(    )
之不以其道(    )
⑶鸣之而不能其意(    )
⑷执策而之(     )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3: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人才和对统治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小题4:在作者看来,“千里马”和“伯乐”谁更重要?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小题1:下列加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3分)
A.金溪民方仲永,世耕 隶:属于 B.稍稍宾客其父稍稍:渐渐
C.仲永之通悟 通悟:通达聪慧 D.于材人远矣贤:贤明
小题2:下列加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传一乡秀才观或以钱币乞B.并自为文理皆有可观者
C.舅家见之贤材人远矣D.其诗养父母或钱币乞之
小题3:下列对文段内容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选自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临川先生文集》,在历史上有不少名人著书立说,论述有关“神童”的问题,但这个问题论述得比较全面的还是王安石。
B.方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了“指物作诗立就”“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矣”三个阶段。
C.五岁时连书写工具都不认识,但却能写出既有文采又有道理的四句诗,这可以证明方仲永天资聪明。
D.作者所说的“受之天”是指后天的教育,“受之人”是指人的天资。作者认为,二者之间,后天的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课外文言阅读。(共12分)
勉过子读书
学无早晚,但恐始勤终随。今有二人焉,皆有百里之适。一人鸡鸣而驾,马瘠车敝,憩(qì)于涂者数(shuò)焉,则穷日之力,未必能至。一人日中而驾,马良车驶,其行不息,吾知其必先于鸡呜者矣。故夫车马者,质也;作辍,其勤堕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4分)
①但恐始勤终随                             ②皆有百里之适             
③马瘠车敝                              ④其必先鸡鸣者矣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学无早晚,但恐始勤终随。
                                                                              
②吾知其必先于鸡鸣者矣。
                                                                              
小题3:本文强调了“勤”的重要性,请写出几个关于“勤”的名句。(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①淡淡的朝阳刚把树梢照亮。顺了石柱攀缘到三层楼上来的老藤树比来时茂盛多了,有些柔韧的枝蔓伸展开来,带着绿叶,向人轻拂,似在表达它的欣快之感。在露珠晶莹的树叶丛中,一只小蝉用稚哑的嗓门,轻轻嘶叫。愈来愈明亮的阳光却显示:将要来临的又是十分炎热的一天。但,不论回头将怎样火热,甚或会从燠(yù)热之中来一阵风掣电闪,现在这早晨却如此清新、宁静。
②如若仔细地分析一下,这清晨之可爱究竟在何处呢?是这清凉,是这朝露,是这潮湿泥土的芬芳,是这云霞烂漫的宁静。是的,我想是这一切。但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新的起点。在一个人的生活之中,不知要经历多少曲折复杂的道路——他焦灼,困难,轻松,欢乐。而千千万万早晨之中的每一个早晨,当它到来的时候,都使你感到是第一次和它接触一样新鲜。它永远那样清新澄碧,而又永远那样鼓舞人意。人们在日常谈论中,常常用“朝气”与“暮气”这两个极端相反的字眼,评判一人一事,来说明那是生气勃勃的,还是气息奄奄的。这个“朝气”就是从永远给人清新之感的早晨发展而来的。朝气——使人想到:精力充沛,双眸明亮,两颊鲜红,向新的未来迈开脚步。也许这未来之中充满莫可测的事变,而那早晨总还是那样令人欣喜,令人振奋,以无限情意督促人们起步。
③今天早晨就是这样可爱,我望着它就像第一次看到早晨。那几片朝云,给阳光照得像嫩红的玫瑰花瓣一样轻柔、绰约、缥缈、悠然。病中,我常常感觉到:愈是在困苦的时候,愈觉得清晨之可贵。因为我们送走了一天,而又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这一天的逝去与一天的来临,便标志着人生又迈出了新的一步。我现在浸沉于晨光的快感之中,我思索着,这个清晨像什么?很像早霞中升起来的一片白帆,也就是每一个早晨都在我们生活的航道上的白帆。它是那样洁白,它是那样漂亮,但它标志着永远向前,而且标志着坚定不移的方向。
④在我沉思默想时,不知不觉的,那一片片的云由红色而变得发白发亮,像给强烈光线照得透明的、轻柔的羊毛卷一样,它们朝着蓝天远处冉冉飞去,就如同白帆朝远天航去一样。
⑤突然,一切一切,偌大的天空和地面都变得出奇的宁静,蝉声没了,人声没了,那赫然闪耀的宇宙中充满一种庄严肃穆之感。一个真正的早晨开始了。
小题1:第①段依次描写淡淡的朝阳、沾满露珠的藤树的绿叶、轻轻嘶叫的小蝉等景物,主要想表现了早晨的什么特点?(2分)
                                                                                  
小题2:第②段和第③段,把清晨比作“新的起点”、“生活的航道上升起的白帆”这一比喻对人生有何启迪?  (3分)

                                                                                 
小题3:第③段和第④段,先后用“玫瑰花瓣”、“羊毛卷”作比喻,描述了朝云怎样的变化?  (2分)
                                                                                 
                                                                                 
小题4:文末为什么说“一个真正的早晨开始了”?请结合上文,谈谈你的理解。(3分)
                                                                                
                                                                                 
小题5:这篇文章不只是描写清晨的景物,通过你的阅读,你认为还写了什么? (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小题1:解释下列词语。( 4分)
夫环而攻之       环:                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革: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攻亲戚之所畔    畔 :                
小题2:翻译以下句子。( 2分)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小题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道”指的是(      )(3分)
A.道德B.道理C.施“仁政”,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D.道路
小题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谈谈你对本章所提观点的看法。(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