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   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

伤仲永   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小题1:下列加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3分)
A.金溪民方仲永,世耕 隶:属于 B.稍稍宾客其父稍稍:渐渐
C.仲永之通悟 通悟:通达聪慧 D.于材人远矣贤:贤明
小题2:下列加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传一乡秀才观或以钱币乞B.并自为文理皆有可观者
C.舅家见之贤材人远矣D.其诗养父母或钱币乞之
小题3:下列对文段内容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选自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临川先生文集》,在历史上有不少名人著书立说,论述有关“神童”的问题,但这个问题论述得比较全面的还是王安石。
B.方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了“指物作诗立就”“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矣”三个阶段。
C.五岁时连书写工具都不认识,但却能写出既有文采又有道理的四句诗,这可以证明方仲永天资聪明。
D.作者所说的“受之天”是指后天的教育,“受之人”是指人的天资。作者认为,二者之间,后天的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

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D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于材人远矣”中的“贤”应是聪明的意思。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A“之”都是代词用法。B项中的“其”都是代词用法。C项中的“于”前者是“在”,后者是“比”。D项中的“”前者与后面的“为”组成固定搭配,后者是“用,拿”的意思。
点评:对于文言文中的多义词,要进行比较,放到具体的句子中能译出其意思来。不仅如此,最好还要知道它们的用法。容易混淆的还要进行归类积累,多看多联系,就能一眼看出它们的区别了。
小题3:试题分析:“‘受之天’是指后天的教育,‘受之人’是指人的天资”的说法不正确,把它们的意思说反了。应改为“‘受之天’是指人的天资‘受之人’ 是指后天的教育”。
点评: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了解作者观点的基础上,再精读各项涉及到的段落,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去衡量。
举一反三
课外文言阅读。(共12分)
勉过子读书
学无早晚,但恐始勤终随。今有二人焉,皆有百里之适。一人鸡鸣而驾,马瘠车敝,憩(qì)于涂者数(shuò)焉,则穷日之力,未必能至。一人日中而驾,马良车驶,其行不息,吾知其必先于鸡呜者矣。故夫车马者,质也;作辍,其勤堕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4分)
①但恐始勤终随                             ②皆有百里之适             
③马瘠车敝                              ④其必先鸡鸣者矣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学无早晚,但恐始勤终随。
                                                                              
②吾知其必先于鸡鸣者矣。
                                                                              
小题3:本文强调了“勤”的重要性,请写出几个关于“勤”的名句。(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①淡淡的朝阳刚把树梢照亮。顺了石柱攀缘到三层楼上来的老藤树比来时茂盛多了,有些柔韧的枝蔓伸展开来,带着绿叶,向人轻拂,似在表达它的欣快之感。在露珠晶莹的树叶丛中,一只小蝉用稚哑的嗓门,轻轻嘶叫。愈来愈明亮的阳光却显示:将要来临的又是十分炎热的一天。但,不论回头将怎样火热,甚或会从燠(yù)热之中来一阵风掣电闪,现在这早晨却如此清新、宁静。
②如若仔细地分析一下,这清晨之可爱究竟在何处呢?是这清凉,是这朝露,是这潮湿泥土的芬芳,是这云霞烂漫的宁静。是的,我想是这一切。但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新的起点。在一个人的生活之中,不知要经历多少曲折复杂的道路——他焦灼,困难,轻松,欢乐。而千千万万早晨之中的每一个早晨,当它到来的时候,都使你感到是第一次和它接触一样新鲜。它永远那样清新澄碧,而又永远那样鼓舞人意。人们在日常谈论中,常常用“朝气”与“暮气”这两个极端相反的字眼,评判一人一事,来说明那是生气勃勃的,还是气息奄奄的。这个“朝气”就是从永远给人清新之感的早晨发展而来的。朝气——使人想到:精力充沛,双眸明亮,两颊鲜红,向新的未来迈开脚步。也许这未来之中充满莫可测的事变,而那早晨总还是那样令人欣喜,令人振奋,以无限情意督促人们起步。
③今天早晨就是这样可爱,我望着它就像第一次看到早晨。那几片朝云,给阳光照得像嫩红的玫瑰花瓣一样轻柔、绰约、缥缈、悠然。病中,我常常感觉到:愈是在困苦的时候,愈觉得清晨之可贵。因为我们送走了一天,而又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这一天的逝去与一天的来临,便标志着人生又迈出了新的一步。我现在浸沉于晨光的快感之中,我思索着,这个清晨像什么?很像早霞中升起来的一片白帆,也就是每一个早晨都在我们生活的航道上的白帆。它是那样洁白,它是那样漂亮,但它标志着永远向前,而且标志着坚定不移的方向。
④在我沉思默想时,不知不觉的,那一片片的云由红色而变得发白发亮,像给强烈光线照得透明的、轻柔的羊毛卷一样,它们朝着蓝天远处冉冉飞去,就如同白帆朝远天航去一样。
⑤突然,一切一切,偌大的天空和地面都变得出奇的宁静,蝉声没了,人声没了,那赫然闪耀的宇宙中充满一种庄严肃穆之感。一个真正的早晨开始了。
小题1:第①段依次描写淡淡的朝阳、沾满露珠的藤树的绿叶、轻轻嘶叫的小蝉等景物,主要想表现了早晨的什么特点?(2分)
                                                                                  
小题2:第②段和第③段,把清晨比作“新的起点”、“生活的航道上升起的白帆”这一比喻对人生有何启迪?  (3分)

                                                                                 
小题3:第③段和第④段,先后用“玫瑰花瓣”、“羊毛卷”作比喻,描述了朝云怎样的变化?  (2分)
                                                                                 
                                                                                 
小题4:文末为什么说“一个真正的早晨开始了”?请结合上文,谈谈你的理解。(3分)
                                                                                
                                                                                 
小题5:这篇文章不只是描写清晨的景物,通过你的阅读,你认为还写了什么? (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小题1:解释下列词语。( 4分)
夫环而攻之       环:                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革: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攻亲戚之所畔    畔 :                
小题2:翻译以下句子。( 2分)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小题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道”指的是(      )(3分)
A.道德B.道理C.施“仁政”,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D.道路
小题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谈谈你对本章所提观点的看法。(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16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蜂。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含义。(4分)
(1)四时备(    )         (2)晓雾将(   )
(3)势竞上(   )        (4)横柯上(   )
小题2:选出下列各组划线字的意义不同的一项(   )( 2分)
A.风烟净与时B.猿则百叫无滔滔不
C.势竞上荆请罪D.猛浪若御风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小题4:《三峡》一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百里,虽乘奔御风以疾也。”是写水流势湍急,乙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
答                                     
小题5:甲乙两文同是写景散文,请你说说两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点?(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6)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字词。(2分)
①未识书具:                        宾客其父:                         
③日仲永环谒于邑人:                泯然众人矣:                       
小题2:翻译下列各句。(4分)
⑴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                                                                     
⑵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                                                                         
                                                                     
小题3: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3分)
三个阶段:
①童年时期,                                  
②少年时期,才思           ,“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青年时期,才思           , “泯然众人矣”。
小题4: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                                                                               
                                                                                   
小题5:你从方仲永故事中明白了什么?(4分)
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