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段,完成小题。(9分)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文段,完成小题。(9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4分) (1)去后乃至( ) (2)尊君在不( )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之 ( ) 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2分)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小题3:友人想拉元方的手表示歉意,但“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说出你的看法。(2分) 小题4:元方斥责“友人”无信,令你想起我们学过的《<论语>十则》中的哪句话?(1分) |
答案
小题1:(1)才 (2) 通“否” (3) 丢弃,舍弃(4) 拉 小题2:你和我的父亲相约中午同行,过了中午您还没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孩子骂其父亲,就是无礼。 小题3:观点一:我认为元方“入门不顾”并不失礼。因为,父亲的友人没有按时赴约,失礼在先,又当着元方的面责骂元方的父亲,再次无礼。对这样的人就应该给他点颜色看看。 观点二:我觉得元方的做法有些不合适,因为友人在元方指出其无礼后,能很快认错,而且是在一个小孩面前认错,确实不容易,若能宽容一点,给人一个改过的机会,则更好。古人也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观点三:这个问题也可一分为二地看待,把上面两个意思合在一起表达。 小题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乃”,一词多义,才。“不”,通假字,通“否”。“委”,一词多义,丢弃,舍弃。“引”,动词,拉,牵。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时,要注意把“期”(约定)、“至”(到,来)、“信”(信用)、“礼”(礼貌)这些字词翻译准确。 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小题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摆明自己的观点,接着再具体阐述理由。元方的做法,从礼节的角度来说是有点失礼,但从元方的角度来说,这样做更加可以让父亲的友人意识到他失信和对子骂父的做法很不对。 点评:此题是一道开放题,针对“友人想拉元方的手表示歉意,但‘元方入门不顾’,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认为是失礼的,也有认为不失礼的,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文章和材料的内容说出具体的理由。 小题4:试题分析:“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这是元方对父亲的友人的斥责,说他不讲信用,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论语》中“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的句子。 点评:文中涉及的关乎诚信和礼貌,而元方对友人的不信用的斥责,孔子的《论语》中也有论述: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举一反三
阅读文段,完成小题。(6分) 农妇与鹜 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熟视之,乃鹜①也。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临去,频频颔之,似谢。月余,有鹜数十来农妇园中栖,且日产蛋甚多。妇不忍市之,即孵,得雏成群。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②创鹜之报也。 【注释】①骛(wù):野鸭子。②盖:大概。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2分) ①妇就之( ) ②临去,频频颔之,似谢。(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熟视之,乃鹜也。 小题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8分) 华歆、王朗①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则难②之。朗曰:“幸尚宽。有何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③,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④,宁可以急⑤相弃邪?”遂携拯⑥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选自 《世说新语》) 【注释】①华歆:字子鱼,三国魏平原高唐人。王朗:本名严,字景兴。三国魏东海人,博学多才。从汉末至曹魏年间,数次为官,有美誉。②难(nàn):阻拦。③本:原来,先前。疑:犹豫。④自托:托身。⑤以急:因为事态紧急。⑥携拯:携带着这个人并搭救他。 小题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1分) 有 一 人 欲 依 附A.有一人/欲依附 | B.有/一人欲依附 | C.有一/人欲依附 | D.有一人欲/依附 | 小题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2分) (1)俱( ) (2)舍( ) 小题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幸尚宽,有何不可? 小题4: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中,各表现出怎样的性格?(3分) |
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20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字 ,他是 (朝代) 。本文出现的成语有 、 (写出其中两个)。(6分) 小题2:解释下面句中划线字词的的含义。(4分 )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悉如外人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4)乃不知有汉 小题3:下面划线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仿佛若有光 |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小题5:“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2分) 小题6: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草是风的一面旗帜 她是一个自卑的孩子,不爱和别人交往,许多小伙伴也对她敬而远之,更可悲的是,她的学习成绩也差得一塌糊涂,许多老师在课堂上毫不留情地批评她,因为,同一道题,她至少能错三遍。 她有自闭症,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许多同学开始排挤她,大家认为,她是一个闷葫芦,和她在一起,自己原本快乐的心情也会瞬间变得低落起来。她也察觉了伙伴们对她的疏远,于是,一个人搬着课桌,挪到了教室的角落里。从那天开始,她也觉得自己仿佛搬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对于她来说是事不关己的,她关心的只有窗外的世界,静静的泡桐花开了,穿过窗子透出丝丝香甜,鸟儿们在树间做了巢,每天啁啾地唱着,嬉戏着……她是多想让自己变成一只鸟儿呀!一只无忧无虑的鸟儿,和群鸟在葱茏的树木间追逐,在广袤的天际里振翅,她是个烦恼的绝缘体。 春走后,夏天把秋天引了过来,窗外那棵泡桐开始落叶,就连树上的鸟儿也喑哑了嗓音,许多候鸟已经南迁。积攒了这么久,她第一次在一个课间痛哭流涕,她哭着说,都走吧,就连鸟儿也会抛弃她,曾经的一树新绿也变成了满眼枯黄,上帝为何非要给我一个黯淡的世界? 不知道什么时候,班级里新来了一名语文老师,老师姓徐,长得特像徐静蕾,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她,暗地里叫她“静蕾老师”。静蕾老师的第一堂课是带领大家玩成语接龙游戏,用黑板擦作为接力棒,传到谁那里,如果接不上来,就要罚唱一支歌,或者是写一篇作文。 随着一声清脆的巴掌声响起,接力开始了,很快就传到了她。当时,她还在望着窗外发呆,不知不觉中,黑板擦落在她的桌子上。她先是一愣,继而听到同学们的欢呼声,那欢呼声带着一种刺耳的嘲弄。她不会唱歌,按照“游戏规则”,她选择写一篇作文,第二天交上去。静蕾老师是个非常和和蔼的人,对她说,没问题,即使第二天交不上来,只要用心了,写多少都可以。 这一次,她把自己的心情写给了老师看——她是一个命苦的孩子,三岁那年,母亲就离家嫁到了外乡,父亲给她们娶了一位后妈,尽管后妈对她很好,但是,她总觉得那是一种虚伪。六岁那年,她的父帝得了一种怪病,从此丧失了说话的能力。她失去了最后一位可以沟通的对象,于是,她选择了沉默。她在作文的最后一段里写道,她是一棵孤单的小草,生命里仿佛只有秋天…… 第二天,静蕾老师在课堂上郑重其事地表扬了她,说她是个守信的好同学,不仅按时交上了作文,而且写得很好,至于作文的内容,静蕾老师却只字未提。那天,静蕾老师把她的座位由最后一排调到了讲桌下的第一排的位置,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她一个甜甜的香吻! 从那天起,她仿佛蝉蜕一样换了一个人,上课注意力非常集中,成绩上去了,同学们也争先恐后地与她交往,学期结束,她还做了班长。 后来,她考上省内一所名牌师范大学,毕业以后,她义无反顾地回到了自己的母校做了一名教师。她给自己的学生讲的第一堂课叫《草是风的一面旗帜》,她在课堂上说,即使是一棵卑微到近乎渺小的小草,也不会孤单,因为它有自己的使命,那就是:等待春天,为风铺开一面绿色的旗帜! 也许谁也不知道,“草是风的一面旗帜”,那是静蕾教师在她的作文里给她的评语…… 小题1:本文的标题是“草是风的一面旗帜”,文中哪一句话对这个标题作了诠释?请把这句话摘抄出来。(2分) 小题2:“从那天起,她仿佛蝉蜕一样换了一个人”,文中“她”前后有什么变化?(4分) 小题3:结合具体语境,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小题4:“她”在师范大学毕业后,为什么“义无反顾回到自己的母校做了一名教师”?(3分) 小题5:读了本文,你想对文中的“她”(或“她”的同学)说些什么?(4分) |
文言文阅读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流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2分) ①虽乘奔御风( ) ②飞漱其间( ) ③佁然不动 ( ) ④斗折蛇行( )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小题3:这两篇文章都写到了水,小石潭中的水和三峡的水各有什么特点?(2分) 小题4:两篇选文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试各举一例赏析。(4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