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济阴之贾人①,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苜②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吾乃济阴之巨室③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 济阴之贾人①,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苜②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吾乃济阴之巨室③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注释】①济阴:郡名,贾人:商人。 ②浮苜:水中浮草。 ③巨室:世家大族。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1)号焉 (2)向许百金 小题2:以下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打渔者(用船)载着他上了岸,就向(他)要十两金。 | B.打渔者(用船)载着他上了岸,(他)就给了十两金。 | C.打渔者载着他而抬高了各种价钱,就向(他)要十两金。 | D.打渔者载着他而抬高了各种价钱,(他)就给了十两金。 | 小题3:贾人在求救时对渔者的承诺是:“ ”(用原文回答)(2分) 小题4:本文表现出贾人 的特点。(3分) |
答案
小题1:(1)大声喊叫 (2) 先前(原来、之前、过去、刚才) 小题2:B 小题3:(能救我,)予尔百金 (多答“吾乃济阴之巨室也”扣1分) 小题4:言而无信(不诚信) |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号”根据语境应读作二声,和现代汉语的意思一样。“向”在文言文中是典型的古今异义字,应译为“先前、从前、以前”。 点评:做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题,一定要牢记课外考查看课内的原则。用心想一想,都能在课内找到这此词的影子,这样词语就不难解释了。但是平时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的常规用法是必须知道的。另外根据上下文语境去推断,也是不错的方法。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中的关键词有“而”“则”“予”。“而”根据语境推断,在句中表动作的顺承,“则”表转折,“予”是给的意思。把这几个字词的意思连缀起来,故应选择B。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3:试题分析:“用原文回答”是审题的要点,在原文中从前向后寻找,关键语句是“能救我,予尔百金!”由此可知,“予尔百金”是求救时的承诺。 点评: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抓住里面切题的信息,用简洁的语句做答。当然要求用原文中的词语、句子的,一定要用原文语句(词语)回答。 小题4:试题分析:“贾人”在求救后没有按照之前的承诺行事,可知其人不守承诺,不讲信用,重财轻诺。 点评:分析人物形象,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的言行、对人物的侧面描写等加以推断。 |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8分) 黄生借书说 ①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②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③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④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⑤为一说,使与书俱。 小题1:本文作者是 朝的文学家 。 (2分) 小题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小题3:不能证明“书非借不能读也”观点的一项对比内容是( )(3分)A.藏书者和借书者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 B.藏书者和借书者不同心理的对比。 | C.作者幼时和通籍后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 D.作者的公书和张氏的吝书行为的对比。 |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 虎惟恃勇 人有之山而与虎遇者,其穷也,则谓之曰:“而且止,吾与而斗死之也。”虎闻其言而若有懈焉,止以待之。其人间则伐树为梃,执焉而呼曰:“虎来!”前与之合,而折其前之左足;既而又合,而折其右足,以死。虎惟恃夫也,而不知卒以其所恃而毙于人,哀哉! 『注』① 而:通“尔”。梃:棍棒 小题1:解释划线字。(4分) (1)人有之山而与虎遇者 之( ) (2)伐树为梃 为( ) 小题2:对画线句“而不知卒以其所恃而毙于人”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因而不知道最终正是因为它所依靠的而被人打死了。 | B.却不知道最终正是因为它所依靠的而被人打死了。 | C.因而不知道(它的)死正是因为它所依靠的而被人打死了。 | D.却不知道(它的)死是因为它所依靠的而被人打死了。 | 小题3:根据文意,“虎惟恃夫也”中的“夫”具体是指: (2分) 小题4:本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3分)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8分)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小题1:上文选自课文 ,作者是 (朝代)欧阳修。(2分)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小题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①段写太守只是因为山里四季景色之美而乐。 | B.第②段生动展现滁人游山之乐和太守宴游之乐。 | C.第③段以禽鸟、游人衬托太守以众人之乐为乐。 | D.全篇充分表现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 |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论语》十则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 ⑤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小题1:解释划线的词(4分) ①温故而知新(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 ) ③是知也( ) ④其恕乎( ) 小题2:翻译句子(4分)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小题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朋”指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不亦乐乎”?(2分) 小题4:青少年正处于求学阶段,正需要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试选取课文中与学习有关的一则,谈谈它对你学习的指导。(2分)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晋之读书法 (清)陈善 读书惟在记牢,则日见进益。陈晋之①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②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 ③,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晋之为得法云。 [注释]①陈晋之:人名。 ②诵:背诵,这里是读的意思。③癖:毛病。 小题1:解释文中划线的字。(2分) 岁( ) 然(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 小题3:短文中,作者是用什么事例来证明“陈晋之为得法”的?请用自己的话来概述。(2分) 小题4:你从本文中悟出了什么道理?(3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