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掌花曹乾石⑴看见别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煞是艳羡,激起了我养花的兴致。我从花草市场陆续买了一些回家种养,海棠、月季、杜鹃、米兰、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

仙人掌花曹乾石⑴看见别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煞是艳羡,激起了我养花的兴致。我从花草市场陆续买了一些回家种养,海棠、月季、杜鹃、米兰、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仙人掌花
曹乾石
⑴看见别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煞是艳羡,激起了我养花的兴致。我从花草市场陆续买了一些回家种养,海棠、月季、杜鹃、米兰、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施肥,但终究是很难坚持,结果一盆盆花草都枝枯叶落。我这才意识到,养花并非只是闲情逸致,那完全是精明勤快人的事儿,与我这个愚汉、懒汉无缘。
⑵例外的是,只有一盆仙人掌活了下来。
⑶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色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
⑷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犟呢?要是海棠、月季、杜鹃、米兰也这样易于生存该有多好啊。对于仙人掌的存在,我也不再关心。
⑸许久后的一个黄昏,我倚着阳台观望,无意中又瞥见这盆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却忍不住大笑起来。
⑹不是么,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看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活像一张老人的脸。
⑺我真不知道,它还会怎样疯长下去。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都困难。这可怕的东西!
⑻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养出一朵花来。谁想夏天一到,奇迹竟发生了。一个雨后的清晨,我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发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是雨水折映的太阳吗?我定睛一看,什么?竟然是花。
⑼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12个金黄色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⑽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
⑾此刻,仙人掌正骄傲地高擎着它。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朵,能不倾注全部心血吗?
⑿可以想象,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正是有了这冷峻和坚强,在沙漠吞噬掉无数娇美的花之后,我们还能欣赏到仙人掌神奇的金色花。
⒀它绝非一朵仅仅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肃然起敬。
⒁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
小题1:通读全文,请找出文中揭示主旨的句子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2)段中“例外的是,只有一盆仙人掌活了下来”一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第(3)段中说“它总是绿色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中的“啄食”一词形象生动,请写出你的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结合上下文说说第(8)段中 “谁想夏天一到,奇迹竟发生了”一句中“奇迹”一词指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第(13)段中的“不甘泯灭的美”的含义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本文对比巧妙鲜明,结合你的理解,说说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对比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7: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小题2:这句话单独成段,从内容上看,突出了仙人掌与众不同的生命特点;从结构上看,为下文赞美仙人掌的生命活力作了铺垫。
小题3:"啄食"一词照应了前面的"喙",形象性地描绘了仙人掌的毛刺获取"阳光和空气"的情态,突出了仙人掌顽强的生命力。
小题4:丑陋的仙人掌竟开出了一朵异常漂亮的金色花。
小题5: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变得冷峻而坚强。
小题6: 一是以海棠、文竹、月季的娇弱和仙人掌的倔犟进行对比;
二是由仙人掌的皱纹满面与金色花的美丽辉煌进行对比。
小题7:由对仙人掌花美丽的赞美,进而升华到对顽强生命力的赞美.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通读全文不难发现,结尾段抒情,点明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对仙人掌花顽强生命的赞颂,即“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点评: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或概括出来做答。
小题2:试题分析:此段只有一句话,结构上承上启下,也为下文点明主旨做铺垫;内容上要抓住“例外的是、只有”两词,联系上下文作答,从文中我们不难体会出此段写出了人仙人掌的与众不同。
点评: 记叙文中语段的作用一般会考查首段,尾段,中间段,其具体作用也是不同的,但一般不会脱离两方面,即内容和结构。本语段是文章中间的一段,结构上一般为过渡作用,内容上,要根据语段内容及上下文内容加以分析。
小题3:试题分析:“"啄食"一词”明显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我们可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如“把仙人掌的毛刺人格化,形象性地描绘了仙人掌的毛刺获取"阳光和空气"的情态,突出了仙人掌顽强的生命力”。当然也可以从其它角度,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 拟人 夸张 反问 设问 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其中有修辞的句子要首先选择修辞。对于各种修辞的特征要熟记于心,回答其作用时,一般要结合语境,甚至是上下文,拟答时一般要运用“这个句子运用了……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内容,表达了……情感”这样的模式。
小题4:试题分析:精读第八段内容及其上下文内容,可知,上文写仙人掌的难看,认为自己养花的失败。第八段写仙人掌开花了,由此总结出“奇迹”的意思。
点评:理解词语一定把词语放到原文中,即按照“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
小题5:试题分析:该句出自第二段,所以要精读第二段内容,确定第二段是否是答案范围,如果不是,在附近寻找答案范围,然后从相应段落中提取答案。
点评: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做答。
小题6:试题分析:文中的对比既有仙人掌与其它花的对比,如文章的一、二段,也有仙人掌自身的对比,即仙人掌的难看与花的美丽的对比,即文章的七、八段。
点评:我们首先要了解对比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然后根据具体的文章内容加以分析。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小题7: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十至十四段内容,尤其是结尾段中的"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可知,本文表达了作者对像仙人掌这样的顽强生命力的赞美.。
点评:此类题目在做答中要注意,既要理解该部分文章大意,又要寻找明显的语言标志,尤其是文章中的抒情议论的语句或语段。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13分)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选自《虞初新志》)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小题1: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线词语。(3分)
(1) 左臂挂念珠倚(       )
(2)(    )右臂支船
(3) 佛印绝(      )弥勒
(4) 阡陌交通(      )
(5)屋舍俨然 (     )
(6)如外人(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6分)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小题3:写出两个出自[乙]文的成语。(2分)                                            
小题4:[乙]文中作者为什么要描绘这样一个美丽的“世外桃源”?(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10分)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画线字的意思。(4分)
①沿溯阻             ②王命急宣                  
③不以也             ④然十二峰者不可见。         
小题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4分)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答: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答:                                                                
小题3:[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2分)
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童年趣事(10分)
  我的童年有一段时间是在苏北度过的。那时,我住在一个如画的小村子里,村外有流淌的小河、碧绿的草地和高大的树木。
  不必说我和小伙伴们在小河里游泳、钓鱼、捉螃蟹、捉龙虾,抬来家里的大木盆划船;也不必说我们在草地上打滚、摔跤、捉蛐蛐、捉蚂蚱,看两头大黄牛打架。单是村东头那颗歪脖子的大枣树,就有无限的乐趣。这一切,都给我留下了最美好的回忆。
  春天悄悄地到了,百花相继怒放,而歪脖子大枣树似乎还没有睡醒,直到春末夏初,它才开满了芬芳醉人的小黄花,长出了嫩绿的叶子。不知从哪儿来了一群马蜂,在树上筑起一个莲蓬似的巢。大人们说:“千万不要去惹它们,不然会挨蜇的!”我们当然十分害怕,只敢远远地看着它。一天,我们实在忍不住了,大家拿来弹弓,聚集在歪脖树下,装好石子,对准马蜂窝一齐“开火”。果然,一群马蜂嗡嗡地出动了,冲着我们飞来。我们吓得扔掉了弹弓,捂着脑袋没命地跑。我很不走运,被蜇了一下,肿起一个大包,很长时间才好。从此,我再也不敢去惹马蜂了。
  夏天来了,歪脖树上的知了叫了起来。中午,大家每人拿着一根长竹竿,在竿头粘上一块面筋,来到树下,发现知了就悄悄地把竿头伸过去,瞧准了,用竿头的面筋猛地一粘,它就成了我们的俘虏。傍晚,大家每人拿着一把小铁铲,又来到树下。只要能在地上找到蚕豆大小的洞,就能挖出一只浑身是泥的“知了猴”。把它放在盒子里,第二天,它就神奇地成为一只又黑又亮的蝉。
  秋风送爽,歪脖树上的叶子簌簌地落了。歪脖树上挂满了一颗颗大枣,有红的,有黄的,也有青的,像是一盏盏小灯笼,放着奇异的光彩,真叫人垂涎三尺。这时,我们便每人拿上一个大塑料袋,一根带钩儿的长竹竿,“噼哩啪啦”炒豆子似的把树上的枣全都打下来,每人捡上满满的一袋,拿回家去,洗净,放在锅里煮熟,去掉核,加点面粉,做成薄糕,这就是我小时候最爱吃的枣糕。
  秋去冬来,歪脖树上垒起了一个个脸盆大小的喜鹊窝,一垒就是五六个。到了晴天,我们就聚到树下,脱去笨重的棉衣,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掏鸟窝一般要两个人,一个掏,一个接,动作要干净利落,不然,碰到大人是要挨打的,因为大人们说那是益鸟。但那时我们还不懂什么是益鸟,什么是害鸟,只是想尝一尝鸟肉是什么滋味。掏出鸟后,我们先把鸟***死,拔掉鸟毛,剖开鸟腹,除去内脏,然后浇上酱油,撒上盐。当然,这些都是从家里“偷”出来的。这些都干好了,就把鸟放在火上烤。烤熟后,大家一人一口,津津有味地分享这“野味儿”。那诱人的香味我永远也忘不了。
  这段快乐的童年生活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美丽的小村庄,可爱的小伙伴,那繁茂的树木,绵绵的草地,潺潺的小河,特别是那棵歪脖子大枣树。
小题1:本文按四季的更替回忆童年与大枣树有关的四件趣事,请分别概括。(4分)
(1)春天:__________                            
(2)夏天:__________                            
(3)秋天:__________                            
(4)冬天:__________                            
小题2:本文紧扣“趣”字有详有略的回忆了快乐的童年。请以第二段为例,说说本文详写的是什么事,略写的又是什么事?(2分)
(1)详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选文结构完整,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作者在冬季记趣中讲到了捣鸟窝这样的事情,请你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谈谈爱护鸟类有哪些好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题。(12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
小题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2分)
其境过清    (      )       ② 不可状  (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小题3: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
甲文:                                                                       
乙文:                                                                       
小题4: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李生论善学》,完成题。(14分)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识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注】:①或:有人。  ②悉:全,都。  ③还:通“旋”,掉转身。   ④盍:何。  ⑤迨:等到。 
⑥昭:展示。   ⑦炯戒:明显的警戒。
小题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4分)
①或君不善学              ②王生不               
③王生益                 ④余不               
⑵与所给例句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其友李生问之
A.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B.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C.方为秋田之害(《以虫治虫》) D.乃以瓦布之(《梵天寺木塔》)
小题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君  但  识  之  而  不  思  之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三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结合课文,说说李生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可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这对我们又有
怎样的启发。(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