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题目(11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完成题目(11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完成题目(11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小题1:写出文中加点字的拼音(1分)
说(     ) 省(      )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A.人不知而不()B.诲知之乎()
C.与朋友交而不乎()D.思而不学则()
小题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句话。(4分)
(1)传不习乎?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小题4:本文中很多话都成了名言警句。如果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做成书签,你会选择哪句?请说说你的理由。(2分)
答案

小题1:yuè xǐng
小题1:A生气,发怒;  B通“汝”,你   C真诚,诚实;  D有害
小题1:(1)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2)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小题1:略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说”在古汉语中有“高兴”的意思,读为“yuè”;“省”在作“反省”的意思讲时,读为“xǐng”。
点评:对文言词语的认读,除了平时的积累之外,还要注意一些通假字的读法,多音字的读法,关键还是要结合句子的意思。
小题1:试题分析:A根据语境理解的意思为“恼怒”;B、“女”为通假字,同“汝”;C、“信”为形容词,意思是”真诚“;D、“殆”根据语境意思为“精神迷惑而无所得”。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在理解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1)时,传是传授的意思,习是复习的意思“,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老师”。翻译(2)时,注意“为是就是的意思,是是这的意思,知是智慧的意思”。同时还要保证两个句子翻译的完整性、流畅性。
点评: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初中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1:试题分析:本段文字主要讲的是学习的方法、态度等,如果选择喜欢的句子做书签,我会选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勉励自己在学习的时候做到“学与思”有机的结合。
点评:选择文中的语句作书签,关键在于理解文章每句话的意思,根据意思的理解,选择你喜欢的句子作为书签,并说出相应的理由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题目。(13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本文选自《              》;作者是我国___________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其地位仅次于____________,后世并称___________。(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括号的字(4分)
邻居有烛而不(逮)
衡乃与其(佣)作
(资)给以书
遂成(大学)
小题2:语句中“资给以书”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C.何以战
D.必以分人
小题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用四字短语作答)(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比较阅读下面两则古文选段,回答题目。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刘禹锡《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下列划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不足为外人也          大之行也,天下为公。
B无案牍劳形            闻,欣然规往
C舟首尾长约八分有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者。
D濯清涟不妖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小题2:对句子大意理解不正确的是(  )。(2分)
A.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于牡丹的钟爱,人该有很多了。
C.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长上碧绿的台阶,青草的颜色映入青翠的帘子。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杨子云的亭子。
小题3:下面各句是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文中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B.乙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先用“出淤泥而不染”总括莲花的品格,再分别从几个方面赞扬了莲花象征了君子的庄重、质朴、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美名远扬等美好品质。
C.乙文从始至终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地写来,其中涵盖了大量社会现象,文虽短而意蕴无穷。
D.甲文通过对所居房屋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尚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古诗文,完成题目。(17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 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乙]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丙]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注:①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 白帝城,忽闻赦书,旋即放舟东下江陵,写下此诗。)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1) 乘奔御风                        (2) 潭中鱼百许头
(3) 其岸势犬牙差互                    (4)其境过清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⑵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题3:《早发白帝城》和《三峡》,同样写猿声,其作用有何不同?(4分)
小题4:[甲][乙]文中划线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描写方法上有何相似的地方?(3分)
小题5:下面句中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⑴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⑵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童趣(11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请你说说下面划线词的意思(4分)
(1)项为之 _________________     (2)为之怡然称快___________________
(3)一癞蛤蟆______________         (4) 数十 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请你翻译下面语句。(4分)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小题3:简要说说“我”能得到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