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题目。(16分)期    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题目。(16分)期    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题目。(16分)
期    行
陈太丘与友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
小题1:解释文中划线的字。(4分)
(1)期                (2) 去                   
(3)委              (4)顾                   
小题2:翻下面的句子。(6分)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待君久不至,已去。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小题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2分)
小题4:“期日中,过中不至”一句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2分)
小题5:故事中陈太丘的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请谈谈你的看法。(理由要充分)(2分)
答案

小题1:(4分)(1)约定(2)离开(3)丢下,放弃(4)回头看
小题1:(1)不是人来的,跟人约好了一起外出,丢下人家就自己走了。
(2)等您很久您都没到,他已经走了。
(3)到了中午您没到,就是不守信用。
小题1:要做一个守信的人。(2分)
小题1:(2分)(1)朋友是一个不守信、无礼貌的人。  (2)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小题1:(2分)(1)对。不过分。元方用机智和果敢的行动维护了父亲的尊严。(对父亲的朋友失信、无礼应当教训)。(2)不对。过分。不给人改过的机会。(既然朋友道歉了,承认错误,就应原谅他,有宽容的心)
解析

小题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
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如:“非、期、相委、信”等重点词语要理解精准。
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中心主题理解和表达。学生能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求考生在分析归纳原文有关内容的基础上,以推理的方式,分析和概括在某一叙述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的主张和看法。能结合文章做具体分析,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小题1:这考查的是对人物的评价。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如:从“期日中,过中不至”看出“朋友是一个不守信、无礼貌的人”;学会用原文来理解内容。
小题1: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举一反三
7(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南阳刘驎之,字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
水,水南有二石囷,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驎之欲更寻索,不复知处矣。
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船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砍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如水中,看何由尔。”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穴才容人。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
(1)答之  _______               (2)无论魏晋  _______
(3)深入忘 _______             (4)穴容人   _______
小题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
小题2:(乙)文中与(甲)文“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的描写相同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甲)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理想社会的追求。(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题目。(12分)
【甲】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节选自 沈复《童趣》
【乙】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①芸曰:“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而画中有草虫一法,②盍仿而效之?”余曰;“虫③踯躅不受制,焉能仿效?”芸曰:“有一法,恐④作俑罪过耳。”余曰:“试言之。”曰:“虫死色不变,觅螳螂蝉蝶之属,以针刺死,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不亦善乎?”余喜,如其法行之,见者无不称绝。
——选自 沈复《闺房记乐》
〖注释〗①芸:即陈芸,沈复的妻子。②盍(hé):何不。③踯躅(zhízhú):徘徊,一个人在某一地方来回走。④作俑:制造殉葬用的偶像,比喻倡导做不好的事情。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的词语。(4分)
(1)余常于土墙凹凸处 余           (2)鞭数十    鞭            
(3)觅螳螂蝉蝶之属   属           (6)不亦善乎  善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2)盍仿而效之?
小题3:甲乙两段有人都用“闲情记趣”作为它们的标题,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两文中的“情趣”有何异同。相同之处:都写的是          不同之处:甲文写的是童趣;乙文写的是            之趣。甲乙两文告诉我们:生活中,我们也要                                          做一个有情趣的人。(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叶奕绳①尝言强记之法:“某(我)性甚钝。每读一书,遇所喜即札录之,录讫朗诵十余遍,粘之壁间,每日必十余段,少也六七段。掩卷闲步,即就壁间观所粘录,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精熟,一字不遗。壁既满,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②中。俟再读有所录,补粘其处。随收随补,岁无旷日。一年之内,约得三千段。数年之后,腹笥渐满。每见务为泛滥者,略得影响③而止,稍经时日,便成枵腹④,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
注释:①叶奕绳:清代文人。 ②笥(sì):装书、纸的器具   ③影响:指印象。
④枵(xiāo)腹:空腹,这里指没有学问。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2分)
送之___________            ②期精熟___________
小题2: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2分)
A.手自笔              即札
B.加冠                壁
C.是人多以书假余      日三五次为常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②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
小题4:甲文告诉我们要想学业有成必须                                         。(3分)
小题5:乙文中叶奕绳的读书方法可以概括为                            。(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岳阳楼记》文段,回答小题。(12分)
①若夫霪雨霏霏,……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求古仁人之心与人佣耕B.或异二者之不足外人道也
C.不物喜何D.吾谁与而岩穴暝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小题3: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的               旷达胸襟和         的政治抱负。(2分)
小题4: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人”的“悲”与“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敬畏自然》节选,回答小题。(10分)
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虽然这个水滴也映照着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可是,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人类的作品飞上了太空,打开了一个个微观世界,于是人类就沾沾自喜,以为揭开了大自然的秘密。可是,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就如同鲲鹏看待斥鴳一般,只是蓬蒿之间罢了。即使从人类自身智慧发展史的角度看,人类也没有理由过分自傲:人类的知识与其祖先相比诚然有了极大的进步,似乎有嘲笑古人的资本;可是,殊不知对于后人而言我们也是古人,一万年以后的人们也同样会嘲笑今天的我们,也许在他们看来,我们的科学观念还幼稚得很,我们的航天器在他们眼中不过是个非常简单的儿童玩具。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纠正着前人的错误,于是当我们打开科学史的时候,就会发现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人类发明了种种工具,挖掘出大自然用亿万年的时间积累下来的宝藏——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质,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因为,我们的太阳系只有四十多亿年的历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小题1:第2段开头一句说:“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句中“这种”指什么?(2分)
小题2:作者认为,在大自然的面前,人类的智慧并不值得自傲。其理由有哪些?(4分)
小题3:“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2分)
小题4:为什么说连苍蝇蚊子乃至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