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伤仲永》中文段,回答3—7题(26分)金溪平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

阅读《伤仲永》中文段,回答3—7题(26分)金溪平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伤仲永》中文段,回答3—7题(26分)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小题1:《伤仲永》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写朝代)八大家之一。(3分)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6分)
①世耕( )      ②未识书具( )
以钱币乞之( )   ④父其然边()
⑤日仲永( )     ⑥泯然众人矣()
小题3:本文按照________顺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详写了_____________,造成仲永“泯然众人”的主要原因是(用文中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道理上讲是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小题5:从方仲永的遭遇来看,你得到什么启发?(4分)
答案

小题1:临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   唐宋
小题1:①属于    ②曾经    ③有的人     ④以为……有利可图   ⑤通“攀”,牵,引⑥常人
小题1:(7分)时间(1分)仲永生五年诗作才能显露(2分)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渴于邑人,不使学(2分)受于人者不至(2分)
小题1:每句3分(答案略)
小题1:开放性,答案略(4分)
解析

小题1:对文学常识的考查。
小题1:词语的解释,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不能以今译古。
①世耕(属于 )      ②未识书具(在古代一般解释为:曾经)
以钱币(古文中为代词,有的人。)   ④父其然边(以为……有利可图 )
⑤日仲永(通假字,通“攀”,牵,引 )     ⑥泯然众人矣(平常人)
小题1: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文中有关键词:生五年、十二三矣、又七年。详写了仲永生五年诗作才能显露。因为详写这一部分结局才更觉可惜。用文中原句回答后面的造成仲永“泯然众人”的主要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渴于邑人,不使学。”从道理上讲是因为他没有后天的努力。
小题1:翻译句子注意字字落实:关键字解释准确,连词成句。①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②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没有让他学习。
小题1:答案不唯一。可以从后天努力的重要性谈,论述要充分。
举一反三
古诗文阅读(11分)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词的意思。(4分)
传一乡秀才之(         )             指物作诗立(            )
文理皆有可观者(            )     日仲永环谒于邑(           )
小题2:翻译划线的句子。(4分)
小题3: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甲文)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文)卞和泣玉: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释] ①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 ②刖:音“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 ③奚:何,为什么。   ④理:加工雕琢玉石。
小题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划线的词。(4分)
(1)故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虽:(         )
(2)厉王使玉人之。                相:(         )
小题2: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4 分 )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小题4:《马说》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不同?(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与赏析(共49分)
(一)(12分)
①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①收之。其妇出戒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既至,帝核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②,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如不称职,臣受其罪。”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允衣服败坏,诏赐新衣。初,允被收,举家号哭。其妇自若,云:“勿忧,寻还。”作粟粥待。顷之,允至。
②许允为晋景王所诛,门生走入告其妇。妇正在机中,神色不变,曰:“早知尔耳!”门人欲藏其儿,妇:“无预诸儿事。”后徙居墓所,景王遣钟会看之,若才流③及父,当收。儿以咨母,母曰:“汝等虽佳,才具④不多,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不须极哀,会止便止⑤;不可少问朝事。”儿从之。会反,以状对,卒免。(选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
【注释】①虎贲(bēn):官名,负责侍卫君主和保卫王宫。②举尔所知:语出《论语·子路》,意思是“提拔你所了解的人”。③才流:指才能品级。④才具:才能,才干。⑤会止便止:古人按礼节慰问死者家属时当哭泣。
小题1: 选出“儿以咨母”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以其境过清B.策之不以其道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小题2:对文章的内容判断不正确的是(     )(2分)
A.第①节主要通过叙述吏部郎许允推荐乡人做官,表现他为官清正不阿、不徇私的品质。
B.选文主要通过记言来表现人物形象,寥寥数语,人物形象毕现。
C.当初许允被捕,全家号哭,只有其妇自若,一点都不忧虑,这是运用对比,来表现许允妇的镇定和胸有成竹。
D.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贤媛》,把许允妇归为“贤媛”篇,这是对其高度的赞美。
小题3:解释下列划线的字(4分)
①为称职与不    不:               ②勿忧,寻还  寻:        
③早知尔耳    尔:                 ④景王遣钟会看之   遣: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2分)                                                        
②会反,以状对,卒免。(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二)蔡勉旃坚还亡友财(10分)    清 徐珂
蔡璘,字勉旃,吾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劵。亡何,其友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劵者?且父未尝语我也。” 蔡笑曰:“劵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至之。 
小题1:文中对划线的词注音、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亡何,其友亡。      ②且父未尝语我也。
A.①wánɡ逃亡   ②yù 语言B.①wú  不②yù告诉
C.①wú 不  ②yù词语D.①wánɡ死亡  ②yù语句
小题2:下面划线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劵。之:他B.安有寄千金而无劵者?而:却
C.且父未尝语我也。且:将D.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故:所以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①重诺责,敦风义。译文:                                     
②卒辇而至之。译文:                                      
小题4: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你认为是否还需要“重诺责,敦风义”?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马说》,回答下列问题:(12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本文的作者是          代的            。(2分)
小题2: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食不饱,力不足(食:吃)B.策之不以其道(道:道路)
C.执策而临之(策:马鞭子)D.食之不能尽其材(材:才能)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食之不能尽其才           
小题4:《马说》一文借古代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为喻,抨击了当时的“食马者”“不知马”的错误行为。但韩愈并没有从正面阐明应该怎么做。参照选文的第二段,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2分)
小题5:《马说》一文的标点是现代人加上去的,有人提出末句“其真不知马也。”,应该用(?)结束。请你细读原文,揣摩文意,表明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