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马说》,回答下列问题:(12分)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阅读《马说》,回答下列问题:(12分)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马说》,回答下列问题:(12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本文的作者是          代的            。(2分)
小题2: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食不饱,力不足(食:吃)B.策之不以其道(道:道路)
C.执策而临之(策:马鞭子)D.食之不能尽其材(材:才能)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食之不能尽其才           
小题4:《马说》一文借古代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为喻,抨击了当时的“食马者”“不知马”的错误行为。但韩愈并没有从正面阐明应该怎么做。参照选文的第二段,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2分)
小题5:《马说》一文的标点是现代人加上去的,有人提出末句“其真不知马也。”,应该用(?)结束。请你细读原文,揣摩文意,表明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2分)
答案

小题1:唐  韩愈(2分)
小题1:B(2分)    
小题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喂养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②食之不能尽其才译文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小题1:答:策之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能通其意,或用现代汉语表述。
小题1:答:此题为开放题。问而后答,一锤定音;用问号,发人深省。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古代文学常识,平时应多积累,那么回答此题会很容易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义,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B、策之不以其道(道:正确的方法)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省略的成分应补充上。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先理解选文的第二段,再谈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即可。
小题1: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表明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8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两章》)
小题1:解释下列花仙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于畎亩之中             饿其体肤            入则无法家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3: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任人物的经历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8分)
《孝丐》
丐不如其乡里,明孝宗时,尝行乞于吴①。凡丐所得,多不食,每贮之竹筒中。见者以为异,久之,诘其故,曰:“吾有母在,将以遗之。”有好事者欲窥其究,迹之行。行里许,至河旁,竹树掩映,一敝舟系柳阴下。舟虽敝,颇洁,有老媪坐其中。丐坐地,出所贮饮食整理之,奉以登舟。俟母举杯,乃起唱歌,为儿戏,以娱母。母食尽,然后他求。一日乞道上,无所得,惫甚。有沈孟渊者,哀而与之食,丐宁忍饿,终不先母食也。如是者数年,母死,丐不知所终。丐自言沈姓,年可三十。
【注释】吴:古地名,今江苏苏州一带。媪:ǎo,老妇人
小题1:解释下列花仙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行里              将以之                 哀而与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见者以为异,久之,诘其故。
小题3:文章通过哪些事例表现这个“孝丐”的孝?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其中的两点。(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1)傅说于版筑之间(  )   (2)于虑(     )
(3)必先其心志(      )     (4)人恒(       )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舜发畎亩之中(从)B.故天将降大任是人也(到)
C.行拂乱所为(他的)D.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因而)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小题4: 2010年4月14日晨中国西部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同样的事情也曾在2008年上演,真可谓“多难兴邦”,这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列子不受粟(9分)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于郑子阳者曰:“子列子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乃为不好士乎?”子阳令官遗之粟数十秉,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而拊心曰:“闻为有道者,妻子皆佚乐。今妻皆有饥色矣,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又辞,岂非命哉!”子列子笑而谓之曰:“君非自知我者也,以人之言而知我,以人之言以遗我粟也,其罪我也,又将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且受人之养,不死其难,不义也;死其难,是死无道之人,岂义哉!”其后,民果作难,***子阳。
(选自《列子·说符》)
【注】①郑子阳者:郑国叫子阳的君王。②秉:古代容量单位。③拊(fǔ):拍击。④佚乐:逸乐。佚,同“逸”。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⑴子阳令官之粟数十秉 (         )     ⑵拜而辞       (         )
妻子皆佚乐           (         )     ⑷是无道之人     (         )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小题3:列子不受子阳之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孟子《鱼我所欲也》选段,完成下面题目。(14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小题1:指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2分)
               解释                   
小题2:下列画线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屋俨然  鱼而取熊掌者也
B.故有所不辟也 且人志之不立
C.非独贤者有心也 进亦忧,退亦忧
D同舍皆被绮绣 是故所欲有甚于
小题3:根据文段内容填空。(4分)
⑴选段中,作者将      比作鱼,将    比作熊掌,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      
⑵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与文段中的“    ”这个词含义相同。
小题4: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4分)
(1)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小题5:孟子认为“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请举出你所了解的一位“贤者”,并写出他的一句表明其气节的名句。(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