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5分)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5分)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5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字。(4分)
藐:_____________强:_____________壑:_____________鞭:_____________
小题2:作者回忆童年生活,围绕________________,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件趣事。(4分)
小题3:用文中原话回答,“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                       
                              。(1分)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2)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小题5:作者观蚊如鹤,达到如此高妙的境地,其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这方面的感受。(2分)
答案

小题1:小;同“僵”,僵硬;山沟;用鞭子打;(各1分,共4分)
小题1:记趣;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各1分,共4分)
小题1: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1分)
小题1:(1)心中想像的景观是鹤舞,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2分)
(2)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2分)
(关键词语没译出或译错扣1分,扣完为止)(4分)
小题1:关键在于“心之所向”,善于想像和联想,蚊与鹤有相似之处。(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小题1: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重点实虚词)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整体感知文本,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事件的内容。
小题1:这是文言文中内容理解考点。学生筛选并提取文言文阅读语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章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方式,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读懂读通的目的,能够用原文的材料来解决问题。
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要注意句子中关键性词语,了解句子间隐含的语意关系、有关的指代以及与本句有关的文中的其他信息。翻译力求表达准确为好。其中“向、果然、神”等重点词语要理解准确。
小题1:能从联想和想象角度来理解和组织答案,表述合理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4分)
习惯说
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若踬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顾谓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释】 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  ②浸淫:扩展。  ③踬:绊倒。
④蹶然:猛然。          ⑤中人:影响人。
小题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停顿。(停一处)(2分)
蓉 复 履 其 地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的字。(4分)
(1)俯读(        )   (2)每之(       )
(3)谓童子(         ) (4)地坦(        )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习之中人甚矣哉!
(2)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小题4:文中选取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以小见大,即事寓理,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爱莲说(10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3分)
(1)可爱者甚(       ) (2)不不枝 (       ) (3)乎众矣(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小题3:从下面的句子中选出“之”字用法及意义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之”相同的一项。(   )(2分)
A.花之隐逸者也B.何陋之有C.两狼之并驱如故D.渔人甚异之
小题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                    。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                                               思想感情。(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7分)
【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选自 柳宗元《黔之驴》)
【乙】生而眇(miǎo,瞎)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摸)籥(yuè,像笛子的管乐器),以为日也。
(节选自苏轼《日喻说》)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4分)
(1)蔽林间之    (            )    (2)稍近狎(             )
(3)驴不胜怒,之(             )    (4)告之曰(             )
小题2:下面各项中“者”的意思和用法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3分)
A.有好事船载以入B.觉无异能
C.生而眇不识日D.问之有目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2)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小题4:老虎和眇者对陌生事物有不同的认识过程和结果,请加以探究,说说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云南本是个诗歌的家乡,路南和达西歌舞早著名全国。这一回却更加丰富了我的见闻。
  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地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不仅唱歌十分在行,而且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做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高树上),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小题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内容。(2分)
小题2:第②段中画线句子中,“多”字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小题3:“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指什么?(3分)
小题4:第③段对演唱者不惜浓墨重彩描绘,有什么作用?(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题目。(13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衹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含义。(4分)
(1)才美不外  见:_________ __ (2)执策而之 临:______________
(3)愿还而视之 子:____________  (4)去而之     顾: _____________
小题2: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策之不以其道
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B.臣有骏马欲卖之
C.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D.臣请献一朝之贾
小题3: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小题4:理解填空。(3分)
甲文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乙文中卖马人能“一旦而马价十倍”是利用了人们的                                的心理。
小题5: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