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7分)石 油 鄜、延①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生于水际②,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③而出,土人以雉尾挹④之,乃采入缶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7分)石 油 鄜、延①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生于水际②,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③而出,土人以雉尾挹④之,乃采入缶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7分)
石 油
鄜、延①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生于水际②,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③而出,土人以雉尾挹④之,乃采入缶⑤中。颇似淳⑥漆,然之如麻⑦,但烟甚浓,所沾帷幕皆黑。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⑧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⑨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盖石油之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今齐、鲁间松林尽矣,渐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大半皆童矣。造煤人盖知石烟之利也。石炭烟亦大,墨人衣。余戏为《延州诗》云:“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
(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鄜、延:鄜州、延州,在今陕西延安一带。②水际:水边。③惘惘:涌流缓慢的样子。④土人以雉尾挹之:土人,即当地人;雉,野鸡;挹,原指舀水,此处指沾取。全句即当地人用野鸡尾沾取它。⑤缶:陶瓷罐子。⑥淳:同“纯”。⑦麻:此处指麻杆。⑧松墨:我国名墨之一,用松烟制成,故称“松烟墨”。⑨识文:标上名称。
小题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此 物 必 大 行 于 世
(2)盖 石 油 之 多
小题2: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1) 之如麻:_______________       (2) 试扫其煤以为墨:_______________
(3) 不若松木有时而:___________    (4) 人衣:_______________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4分)
此物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
小题4:这段记载说明了石油的哪些用途?(2分)
小题5:沈括认为石油作为资源有什么优越性?你赞成他的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5分)
答案

小题1:(1)此 物/ 必 大 行 于 世(2)盖 /石 油 之 多
小题1:(1)同“燃”,燃烧   (2)作为/把……当作    (3)尽,完   (4)染黑
小题1:这种墨一定会在世间广泛流传,从我开始做起吧。
小题1:烧火、制墨
小题1:“石油之多,生于地中无穷”,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言之成理即可:示例①:我不赞成他的看法。(1分)沈括认为石油取之不尽,现代地理学表明石油储量是有限的。(2分)示例②:我赞成他的看法。(1分)事实证明,我国有大量的石油蕴藏,石油和石油产品不仅自给有余,还出口国外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确实“生于地中无穷”。 (2分)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一般遵循结构以及意思原则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小题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对石油的描写来概括石油的用途即可。
小题1:本题是一道综合题。先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分析石油资源的优越性,然后联系现实来谈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即可。
举一反三
陶侃留客(7分)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①,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②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而逵马仆甚多。侃母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③,卖得数斛米,斫④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⑤诸荐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节选自《世说新语·贤媛》)
【注释】①酷贫:非常的贫困。②范逵(kuí):人名。③髲(bì):假发④斫(zhuó):用刀斧砍。⑤剉(cuò):同“挫”,割。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3分)
(1)汝出外留客     (2)君宜      (3)遂之于羊晫、顾荣诸人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
小题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6分)
[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仁者无敌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①,如之何②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③;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达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注释】①比:替,为;一:全,都;洒:洗刷。全句说,希望为全体死难者报仇雪恨。 ②如之何:对他怎么办。③易耨:及时除草。易,疾,速,快;耨,除草。
小题1: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划线词语(6分)
(1)七里之(     )           (2)(     )非不深也
(3)威天下不以兵(       )之利(4)攻亲戚之所(    )
(5)(     )寡人之身       (6)寡人(      )之
小题2: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使不得耕耨养其父母
A.域民不封疆之界B.壮者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C.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迎将军者乎?D.先帝不臣卑鄙
小题3:翻译句子(4分)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小题4:请用“/”给[乙]文中划线句“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断句(断一处)(2分)
小题5:[乙]文中“仁者无敌”可用[甲]文中哪句话来解释(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鲁恭为中牢令,重德化,不任刑罚。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其人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旁,旁有儿童。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也。今蝗不犯境,一异也;爱及鸟兽,二异也;童有仁心,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
(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中牢:古地名,今河南省境内。②德化:用道德来教化。③袁安:河南郡太守,是鲁恭的上司。④阴:暗中。⑤雉(zhì):野鸡。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阴使人往视之(    )     ②欲君之政也(    )
小题2:鲁恭任中牢令时,上司袁安“使人往视之”,官差此行目的何在?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2分)
小题3:选文结尾处,官差认为“久留徒扰贤者”,决定“速反”,其原因是什么?联系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勤勉之道无他,在有恒而已。良马虽善走,而力疲气竭,中道即止。驽马徐行弗间,或反先至焉。是故举一事,学一术,苟进取不已,必有成功之一日,在善用其精力耳。今人或有志于学,一旦发愤,不分昼夜,数十日后,怠心渐生,终以废学。孔子日:“欲速则不达。”孟子日:“其进锐者其退速。”此之谓也。
有种树者,树茂而果繁,他人莫及也。或问其术,则日:“吾无他巧,但识物性,辨土宜,培壅①有道,灌溉以时耳。凡人于初植者,恒朝夕审视,吾听其自然,若不以为意。植之既久,人已厌忘,吾则加勤焉。”
宋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②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往视之,苗则槁矣。
观此二者,则知修业之道矣。立志苟坚,执事苟专,必不在一日增进,自矜功效也。百里为期,捷行九十里而止,不可谓已至。事求有济,功贵其成,修业者其念之哉。
[注]①壅(yōng):用土壤或肥料培在植物根部。②芒芒:疲倦。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驽马行弗间(缓慢)B.他人莫也(比得上)
C.其子往视之(催促)D.自功效也(夸耀)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力疲气竭思不学则殆
B.灌溉时耳策之不其道
C.凡人初植者胡不见我
D.苗槁矣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植之既久,人已厌忘,吾则加勤焉。
②捷行九十里而止,不可谓已至。
小题4:作者为什么说“观此二者,则知修业之道矣”?(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活板》片段,完成小题。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小题1:《活板》选自《        》,作者       。印刷术与              、火药并称我国古代四大发明。(2分)
小题2:给下列划线字注音。(2分)
(1)蜡纸灰(   )             (2)互用之(   )
小题3: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1)薄如钱:             (2)不以木为之:          
(3)以纸之:             (4)有奇字无备者: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2分)
(1)火烧令坚:                                                         
(2)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小题5:“活板”的“活”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根据文段内容简要回答。(3分)
小题6:说说“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的原因是什么。(2分)
小题7:用“燔土”做字印的优点有哪些?(可用原文)(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