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朱元思书》(10分)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与朱元思书》(10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2分) ①从流飘荡:( ) ②负势竞上:( ) ③窥谷忘反:( ) ④在昼犹昏:( )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②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B ①猿则百叫无绝 ②天下独绝 C 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②水皆缥碧 D ①直视无碍 ②争高直指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2分)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4: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小题5:本文是按照 顺序写景的。(2分) |
答案
小题1:①从:随着 ②负:凭借 ③反:通“返”返回 ④昼:白天 小题1:C 小题1:略 小题1: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和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小题1:本文是按照总分顺序写景的。 |
解析
小题1: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都是“都、全”。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小题1:由“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引领全篇,以下具体写山水。 |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6分)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 书》) 【注释】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小题1:下面划线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人之为学吾知子之所以距我 | B.则孤陋而难成登轼而望之 | C.以求其是非之所在无从致书以观 | D.终无济于天下三顾臣于草庐 | 小题2:文章强调做学问要注意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2分) 小题3: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面临中考的学习我们应该怎么做?(2分) |
【古文阅读】 【甲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文】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泰、华、衡、庐①,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传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是日,天宇晴霁②,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祠旧有乌数百,送客迎舟。今绝无一乌,不知其故。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指泰山、衡山等中国名山。②霁:雨过天晴。 小题1:下列各组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谒妙用真人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B.是日,天宇晴霁实是欲界之仙都 | C.哀转久绝今绝无一乌 | D.故渔者歌曰不知其故 | 小题2:下列“之”的意义或用法与“春冬之时”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久之不散 | B.有丝竹之音 |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D.何陋之有 |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 小题4:甲乙两文都描写三峡之巫山,都写出了巫山 的特点。为表现这一特点,甲文语句“ ”从侧面进行描写;乙文语句“ ”从正面进行描写。(3分) |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题目。(14分)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yì):安定。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便要还家 要: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3)诚不可缺 诚: (4)卒亡天下 卒: 小题2:与“渔人甚异之”一句中“之”用法相同的选项是( )(2分)A.处处志之。 | B.此乃朕之甲兵也。 | C.具答之。 |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小题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小题4: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2分) 小题5: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或史实当中获得的启示。(2分)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题目。(14分) 荒漠中的苇 王剑冰 ①汽车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经很久了。除了沙漠还是沙漠,而且沙漠的颜色还不是金黄色的,很多都是粗糙的暗褐色的沙石。在公路的两边铺向无尽的远方。胡杨呢?红柳呢?几乎看不到什么植被,偶尔的几株沙棘,一晃就过去了。有时出现的不高的丘陵,也仅够让视线有个起伏的弧度。沙海茫茫,真正是茫茫了。 ②窄窄的戈壁公路上跑着的几乎就是我们这一辆汽车,弱小得如大海波涛中的一叶扁舟。 ③中间在什么地方吃了一顿午饭,然后就昏昏沉沉睡着了。醒来已是半下午了。车子还是不急不躁地跑着。我又一次地把头靠在窗户上,无聊地看着已不成风景的风景。就在这时,我竟然看到了一种熟悉的植物,是的,是那种水乡才能看到的植物——苇!起先我有点不相信我的眼睛,以为是看错了,当这种植物又一次在我的视线中出现的时候,我真正地看清了,是苇。 ④在我的感觉里,苇是属于弱者的,弱者都是以群居的形式出现的。所谓“芸芸众生”,群居才能产生勇气,才能产生力量,才会便于生存。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我曾在双台河口湿地保护区,在我的家乡渤海湾,在孙犁笔下的白洋淀,都看到过面积逾十万亩甚至百万亩的大芦苇荡。那一望无际的芦苇,像纤腰袅娜的女子,一群群相拥相携地在风中悠悠起舞。 ⑤可这些苇却显得那般瘦俏,不成气势。就像初生小女的头发,稀稀落落地表明着生命的再生。或可像耄耋老者,以几许羊胡迎风,看着不多的时日。我想象不到在这样荒凉的地方,怎么会有苇的生长。是鸟的羽翅?是风的神力?她们真的不该诞生在这里。在白洋淀、沙家浜,苇正牵裳起舞,接受着游人的赞叹,在渤海湾、黄海滩,苇也是丰足地吸吮着大地的乳汁,欢快地歌唱。 ⑥这该是植物中的弱女子啊,给她一片(不,哪怕是一点)水,她就敢生根、发笋、开花,摇曳出一片星火,一片阳光。那确实是一小片水,好像是修路开挖出的低洼地,仅仅是存留的一点点雨水,而绝不会是人为的故意,她们就结伴地生长起来。 ⑦那片水已经剩了一点点,我已经看到,离水稍远的几株已经干枯颓折。不过我想,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站立于这个世界上,就有她生命存在的意义和可能。这个生命就会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直至呼出最后一息。 ⑧西部,戈壁,荒漠,苇,我把这样的字眼在寂寞的旅途上相连,竟连出了一幅美妙的景象。 (选自2010年22期《语文周报》,有删改) 小题1: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填写“我”情感变化的过程。 (2分) —— 惊喜 —— 小题2:赏析下面句子。(2分) 给她一片(不,哪怕是一点)水,她就敢生根、发笋、开花,摇曳出一片星火,一片阳光。 小题3:作者写双台河湿地保护区、渤海湾、白洋淀的苇目的是什么? (4分) 小题4:荒漠中的苇给了作者怎样的启迪? (2分) 小题5:下列出自课文的语句所表现的生命形象与选文中“苇”的形象不一致的一项是( )(3分)A.“17年埋在泥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那就是蝉的生命意义。”(小思《蝉》) | B.“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张晓风《行道树》) | C.“在夏夜的微风细雨中,无数只萤火虫组合成一盏美丽明亮的灯。”(张锋《化石吟》) | D.“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宗璞《紫藤萝瀑布》) |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2分)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实词。(4分) (1)诲女知之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是知也: (4)温故而知新: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的“为”与“仁以为己任”中的“为”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知之为知之 | B.项为之强 |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D.以虫蚁为兽 |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4分) (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题4:亚运会即将在广州召开,让你选一句《论语》中的话作为欢迎标语,你将选哪一句,为什么?(2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