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 ,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乙】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③,岂借才于异④代乎?正⑤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封德彝:人名。③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④异:其他的。⑤正:只 小题1:《马说》的作者是 代的 ,字退之。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 》中的《 》。(4分) 小题2:把《马说》中空缺处的句子补充完整。(2分) 小题3: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6分) (1)策之不以其道 策: (2)正患己不能知 患: (3)食马者 食: (4)安可诬一世之人 安: (5)才美不外见 见: (6)执策而临之 临: 小题4: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 | 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安可诬一世之人 | C.骈死于槽枥之间岂借才于异代乎 | D.鸣之不能通其意其真不知马也 | 小题5:用现形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 (3)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小题6:《马说》中写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 ;写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用原文回答)(2分) 小题7:甲乙两文在使用和选拔人才方面给我们哪些启示?(4分) |
答案
小题1:唐 韩愈 《韩愈文选》 《杂说》 小题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小题1:(1)鞭策(或:用鞭子打) (2)担心,担忧 (3)通“饲”,喂(养) (4)怎么 (5)通“现”,表现。 (6)面对 小题1:B 小题1:(1)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鞭策它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3)不是“我”不尽心,只是到现在也没有发现杰出的人才罢了。(后句也可译为“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 小题1: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小题1:要重视人才,善于识别人才,爱护人才,能够用人所长,避其所短,不要让有识之士、有才之人,报国无门,英雄无用武之地。 |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认知能力。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背诵课文的能力。结合平时的背诵来填写即可。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运用文言虚词的能力。B项中“之”的意思都为“的”。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筛选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的内容来筛选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题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以及写作背景来谈启示即可。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小题1:《伤仲永》的作者________,是我国________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2分) 小题2: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6分) (1)伤仲永 ( ) (2)日扳仲永 ( ) (3)不能称前时之闻( ) (4)泯然众人矣 ( ) (5)即书诗四句 ( ) (6)其诗以养父母 ( ) 小题3:选出划线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2分)A.稍稍宾客其父 | B.邑人奇之 | C.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 D.父异焉 | 小题4:给“之”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写序号即可(5分) (1)忽啼求之( ) (2)邑人奇之( ) (3)传一乡秀才观之( )(4)余闻之也久( ) (5)仲永之通悟( )A.结构助词,不译,取消句子独立性 | B.代指仲永写诗这件事 | C.代指四句诗 | D.代指整件事 E.代指书具 | 小题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小题6:认真阅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5分) (1)本文采用_________和_________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借事说理,借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要详细描写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月是故乡明 ①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②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像的。 ③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④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颇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⑤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茫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惘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⑥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有删改) 小题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篝火: 澄澈: 小题2:作者在3、4段中追忆了哪些童年趣事,请按照先后顺序概括出来。(4分) 小题3:第5段中作者为什么写世界各地美妙绝伦的月亮?(2分) 小题4:作者借月亮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小题5:古诗词中也有很多借月抒情的句子,请写出两句(2分) |
文言文阅读。(10分) 梅花岭记(节选)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①围急。督相史忠烈公②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③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④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⑤也。”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 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注】①江都:今江苏扬州。②史忠烈公:史可法,明末政治家、军事家。③临期成此大节:指到城破时将史可法***死,以成全他与城共存亡的节义。④大兵:清兵。⑤史阁部:史可法时任内阁大学士,故自称“阁部”。 小题1:下列句中的“之”与“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乃以衣冠葬之 | B.何陋之有 | C.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 | D.至之市 | 小题2:下列对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A.集诸将而语之曰语:告诉 | B.至是至:到 | C.吾尚未有子 尚:还,仍然。 | D.德威流涕涕:鼻涕 |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吾誓与城为殉。(2分) ②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2分) 小题4:请简要概括史可法的思想及性格特征。(2分) |
文言文阅读(10分)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l)未尝识书具 (2) 稍稍宾客其父 (3)不能称前时之闻 (4)泯然众人矣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划线词的意思。(3分)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小题3:从最后一段的议论中你得到什么启示,请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3分) |
文言文阅读(共8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 (1)录毕,走送之 走: (2)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俯身倾耳以请 小题3:作者对同舍生优越的条件“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