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4分)韩魏公知北都①,有中外亲②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特设一桌,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

阅读下列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4分)韩魏公知北都①,有中外亲②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特设一桌,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4分)
韩魏公知北都①,有中外亲②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特设一桌,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谓吏将曰:“非故也,何罪之有?
①韩魏公:韩琦,北宋名臣。 ②有中外亲:有中表兄弟 有中,人名 ③冢:坟墓
小题1:解释划线的词语:(1分)
(     )耕者入坏冢而(    )
小题2:翻译文中画线句:(2分)
小题3:本文表现了韩魏公          的品质。(1分)
答案

小题1:说,获得得到
小题1:你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呢?
小题1:待人宽厚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围绕文章中对“韩魏公”的描写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今有人,日攘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而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注】①攘:rǎng,偷。 ②损:减少(偷鸡的次数)。
小题1: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是非君子之道           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   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有人认为文章从“普明日复奏其人”到“卒用其人”写得太罗嗦,不如改成“普一再坚持,太祖乃悟,卒用其人”,你同意吗?为什么?(2分)
小题3: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像赵普一样具备“能以天下事为己任”的优秀品质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请你举出一例,要求能写出姓名和简要事迹。(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鲁博士公休仪
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第①为鲁相。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
客有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
【注释】①高第:考试及考核官吏成绩优等。
小题1:给下面句子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1分)   
受大者不得取小
小题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2分)
(1)(      ) (2)(        )
小题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
小题4:请你评价一下公休仪是个怎样的人。(2分)
小题5:这篇短文给我们什么启发?(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一)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二)江郎梦笔
淹为宣城太守时罢归,始泊禅灵寺渚,夜梦一人自称张景阳,谓曰:“前以一匹锦相寄,今可见还。”淹探怀中得数尺与之,此人大恚曰:“那得割截都尽。”顾见丘迟,谓曰:“余此数尺,既无所用,以遗君。”自尔淹文章踬矣。 又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小题1:解释划线词语。(5分)
①世耕       ②邑人之   ③不能前时之闻
④淹探怀中得数尺之          ⑤又宿于冶亭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5分)
①并自其名      ②或钱币乞之      ③邑人奇
④淹宣城太守时罢归                   ⑤前一匹锦相寄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②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③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
小题4:从《伤仲永》中找出表明作者写此文目的的句子。(2分)
小题5:阅读两文,说说方仲永和江淹的结局是怎样的,二人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20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先生①是年②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③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④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⑤儿也。”                             (选自《戴东原先生年谱》)
[注释]①先生:即戴震,清朝著名的思想家、语言文字学家。 ②是年:指戴震十岁这年,即1733年。 ③就傅:跟随老师 ④为:是 ⑤非常:不寻常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之怠                  ⑵其欣悦   
数千言不肯休          ⑷周朝、宋朝相几何时矣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字与“是人多以书假余”中加点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无从致书B.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C.师无D.又何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⑵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小题4:联系甲乙两段的内容,谈谈你对学习态度和从师方式的看法。(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活板》,完成下面题目。(11分)
活板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小题1:下列各组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如钱唇厚此B.则第二板已匠心
C.字平如坦荡如D.止印三二本门庭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的字(2分)
①持火炀之(        )     ②则以纸之(            )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②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小题4:活板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用活板印刷时提高工效的具体方法有哪两条?(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